APP下载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2020-04-28唐志琴陈彬彬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0年3期
关键词:全员育人担当德育

唐志琴 陈彬彬

【摘 要】全员育人应成为学校德育的核心理念。要实现全员育人,必须理解其内涵,认识其重要性,了解实施全员育人的途径,确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都是专业的、有担当的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从而形成全体师生共同参与育人工作的良好格局。

【关键词】全员育人;德育;专业;担当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3-0012-03

【作者简介】1.唐志琴,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实验中学(江苏宜兴,214200)教师,一级教师,2019无锡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特等奖获得者;2.陈彬彬,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实验中学(江苏宜兴,214200)副校长,一级教师,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宜兴市德育学科带头人。

一直以来,学校德育工作都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是班主任的事。我们经常能看到任课教师把课堂上不守纪律或不做家庭作业的学生带到班主任面前,让班主任教育;面对校园内学生的违规行为,任课教师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熟视无睹地走过;学校组织活动,班主任忙得不可开交,任课教师袖手旁观……这一切都使得班主任工作内容繁杂、班主任责任无限,从而让许多班主任或产生职业倦怠,或萌生不愿做班主任的想法。不仅如此,由于德育内容的不断扩展,品德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禁毒禁赌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生态保护等内容都被纳入德育工作范围,班主任承担的育人工作愈发繁重,学校的德育效果愈发不显。探索并实施新型的德育模式势在必行。

一、全员育人的内涵

全员育人就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学校整体效能,使全体教职员工都树立起育人意识,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在全员育人的视角下,学校所有教学、管理和服务部门的教职员工都负有育人职责,所有部门和个人都要重新思考自身工作与教育学生之间的直接或间接联系,重新定位在全面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总体格局中所扮演的角色。

全员育人制度,调动了全体师生的力量,使德育工作由“面”到“点”,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教师充分的关注,师生间的沟通交流真正落到了实处。全员育人使教师做到了教书和育人的统一,面对具体复杂的学生成长需求,面对随时可能遇到的育人場景,他们不仅要利用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理论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利用所掌握的德育理论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教学生成人。全员育人促进了教师之间的配合,强化了教师“整体、合作、优化”的育人实践,为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地成长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更加密切了学校与家庭的关系,使家长真切体会到学校、教师对自己孩子的关爱,他们会更加配合和支持学校工作,从而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

二、全员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1.转变思想,人人都做德育工作者。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留下的就是教育。”换句话说,忘不掉的是真正的素质。可见,德育不是一项具体的工作,而是一切教育工作最终必须落实的目的,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归宿,它不是某个部门或某个人的工作,而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

教师要转变思想,不能简单地认为,德育就是德育处或班主任的工作。每位教师都应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三者是教师的基本任务,其中,传道,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传道是首责,授业和解惑为之服务。我们也经常说“教书育人”,教师既要教好书也要育好人。因此,教书育人,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由此,在学校内部管理中,我们要注重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努力做到全员管理、全程管理、最优化管理,使全体教职工能将德育渗透在各科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中,并且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以自己良好的师德形象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作用。

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高尚的师德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本好教材、一堂好课。学校要定期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德育文件的指示精神,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全员培训,着力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教师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增强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学生的意识,使乐于奉献、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

2.加强合作,人人做专业的德育工作者。

大雁在编队飞行时,每只大雁的飞行都会受到团队的约束。领头雁须使雁队保持正确的飞行线路,并时刻警惕危险;其他大雁则必须环顾四周,互相关照。它们能够最终抵达目的地,不仅因为它们能振翅高飞,更是因为它们以团队的方式齐心飞翔。学校德育,也只有加强合作,才能让班主任摆脱“孤军奋战”的困境,才能保证德育的实效。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班集体建设的领头雁。学校要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建立理论学习制度,举办德育科研成果交流会、班主任工作例会,通过强化主题班会课的设计、实施和研讨交流,加强班主任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专业引领和带头作用,可成立以班主任为负责人、各方人员参与的育人小组,通过多对多的形式全方位地教育引导学生,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还要从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要求出发,基于“整体、合作、优化”的育人策略,引导不同岗位教职员工,共同实现育人目标。同时,要让每一个教职员工意识到,加强合作,多方协同,才能实现育人目标。一方面,任课教师应该自然地将德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实施无痕化的德育;另一方面,可实施德育导师制,通过点对点、一对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总之,所有的教育人都要遵循教育规律,把握教育契机,时时、处处不忘育人,时时处处学习育人,确立整体观念,加强合作协同,优化育人方式,通过经常与学生交流,在观察学生、帮助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育人水平,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3.首遇责任制,人人做有担当的德育工作者。

一般情况下,学生管理的主体,主要是德育处和班主任(课堂上由任课教师负责管理),他们也因此成为管理责任追究的主要客体。德育管理人员和班主任管理精力的有限性和学生突发事件的无限可能性,决定了光靠他们的管理,很难管好学校和班级。首遇责任制将学校非班主任等专职人员纳入学生管理人员的范围,扩大了学校德育管理人员的数量,扩大了学校管理的范围、时间和对象,必将从广度和深度上,将学校管理提高到新的境界。

首遇责任制,就是要求所有教职员工,在校内外遇上学生权益受侵犯或学生违纪等各类突发事件时,都能及時制止、当面教育,并将事情经过及处理结果及时上报年级组或德育处。一些教师缺乏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往往不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更不会主动在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担当意识淡薄、育人意识不强。首遇责任制强调了教职员工全员育人的意识,强化了教师责任感,能够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从而构筑全方位、即时式的德育管理网络,让全员育人真正落到实处,实现了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全员育人就是要每个人都树立这样的意识:进班上课我是班主任,下课我就是德育主任,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任课教师不再是德育的评判者、旁观者,而是德育的实施者。全员育人彻底改变了以往班主任单打独斗的工作局面,学校德育也不再是德育处和班主任的独唱和对唱,而是全体教师的大合唱——校长是指挥,班主任、德育处是领唱,所有学生成长的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将这首德育之歌唱得气势恢宏。

【参考文献】

[1]李艳.全员育人理念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南方论刊,2012(6):68-69,76.

[2]张素湘.坚持全员育人理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1):86-87.

[3]田树林.全员提升育人能力增强德育实效性[J].基础教育参考,2006(8):7-9.

猜你喜欢

全员育人担当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构建多面展示平台 打造家校沟通纽带
论林语堂的《语丝》创作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脱贫攻坚中的媒体担当
顺应党建趋势,党员干部如何作为
你的名字叫担当
点面结合,让“全员育人”落地开花
中德合作下的全员育人机制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