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园景观异质性格局分析及景观功能优化研究

2020-04-22彭钰婷

价值工程 2020年8期
关键词:生态学校园

彭钰婷

摘要: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位于成都市一环路上,交通位置便捷地理位置优越,但是作为老校区其绿地以及生态格局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校园的绿地情况并且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了望江校区的生态格局,从而可以客观的评价校园景观生态,对其校园景观的管理以及未来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

Abstract: The Wangjiang Campus of Sichuan University is located on the first ring road in Chengdu, with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 excell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 However, as an old campu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with its green space and ecological patter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reen space of the campus and analyzes the ecological pattern of the Wangjiang Campu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ecology, so that the landscape ecology of the campus can be objectively evaluated, an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its campus landscape management and future planning can be made.

关键词: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校园;景观生态格局;生态学

Key words: Sichuan University Wangjiang Campus;campus;landscape ecological pattern;ecology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08-0198-05

0  引言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开放型学府,位于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南一段24号,占地3000多亩;分设东西南北四个门,与城市干道相通交通便利。校园位于城市重点区域,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因此其内部的功能较为复杂,路网格局既有方格网式的规整格局,也有不规则的杂乱布局,校园为绿地总面积:177621m2,绿地面积占校园总面积的8.8%,绿地率较低且由于三所大学的合并导致其校区绿地较为破碎化,存在很多消极空间。

1  景观生态学

景观包括斑块、廊道和基质三个空间结构,而景观是由大小不等和相互作用的群落或生态系统以一定形式构成的整体的生态学研究单位。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的研究是在一个相对大尺度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景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如图1)而随着人类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自然会在人为的干预下会发生演替的趋势,提示其总体效应对人类社会的现实与潜在的影响的学科。

2  校园生态景观格局

景观格局,一般情况下指的是空间格局,即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及空间分布与配置,比如不同类型的斑块可在空间上呈随机型、均匀型或聚集型分布。它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体现,又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本文按照功能将校园绿地分为教学科研绿地、休闲游览绿地、生活区绿地、体育活动绿地、校园道路绿地、后勤服务绿地;通过“基质—斑块—廊道”模式来探讨校园内若干景观要素从而分析校区的景观格局。

2.1 绿地基质分析

基质是景观的背景地块,可以反映该地区的环境质量,本文用优势度(D)来分析其优势度指数越大,分布越均匀;优势度指数的大小反应景观多样性对最大多样性的偏离程度,值越大,偏离程度越大,即某一类或少数景观类型占优势;反之,值越小,该类型内各斑块大小越趋于相似,若D=0,表明景观完全均质,而基质是模式中面积最大且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

在望江校区中,其硬质铺地以及建筑用地界面是占主导地位的基底,其中包括运动场运动馆和教学区以及集散广场、宿舍区和道路用地等,而我们通过分析校区的绿地优势度得出望江校区各绿地类型景观优势度差异较大。图2和表1对不同功能绿地的优势度进行统计后得出后勤服务区D值最大,校园道路的D值最小。这说明,望江校区后勤服务区存在少数占优势的景观类型,而校园道路各绿地斑块大小较为均匀。

2.2 绿地斑块分析

斑块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斑块的丰富程度可以反映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分析斑块的构成以及相对位置可以得出校园大致的景观布局。绿地斑块的数量越多、斑块越大、斑块之间的连接度越大则生态效益越高。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的斑块大致分为建筑区、硬质广场区、植被区、水域区,在这些区域中重点研究了植被区,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分为道路绿地6327.88m2、后勤绿地19031.27m2、科教绿地130659.56m2、生活绿地101897.5m2以及休闲绿地87915.58m2,用最小距离指数检验了校园内的绿地斑块的随机分布程度(最小距离指数NMI,NNI=MNND/ENND表示在整体中,不同景观类型的随机分配程度,值越小,说明该类绿地分布越有规律,反之,值越大,分布越随机)由表2和图3体现出校区中的最小距离指数为生活绿地<休闲绿地<科教绿地<道路绿地<后勤绿地,最小距离指数越小,格局更接近团聚分布;生活区人群聚集,建筑组团分布因此其绿地的景观格局呈现团聚分布,而后勤绿地其绿地格局更接近于随机分布,说明后勤何和道路的绿地景观还缺乏一定的条理性。

2.3 廊道分析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呈线状或带状镶嵌的狭长地带,兼具连接与分割的特性。绿色廊道则泛指连接绿色开放空间的具有较强自然特征的,且具一定宽度的带状空间。

校园廊道密度值越高,说明各绿地斑块连接紧密性越强,而整个校园绿地廊道密度均偏低,进一步说明了各绿地斑块的功能连接欠紧密。校园廊道主要起到两方面作用,一个是连接各个斑块实现能量以及物质的流动,另一方面成为校园的标志能够展现校园文化及特色。主要分为绿带廊道、绿色道路廊道以及水域廊道;而望江校区的廊道主要是绿色道路廊道多为道路间的既宽又长的绿化带。其结构与其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具备休闲游憩和道路绿化两类用途。绿色道路廊道与机动车道分离,不具备快速便捷的交通功能,主要为休闲的林荫道路绿化带:高大的乔木与低矮的灌木、花草地相结合,提供一种视线通透、风景独特的景观绿化带。

表3、表4可以明显看出校园道路绿地廊道和后勤服务绿地的廊道密度高于其它区域,但是由于道路绿地本身就是狭长绿地空间,而且道路绿地廊道存在多处断裂,所以其本身对于绿地斑块并不具有太大的绿地廊道的生态意义。而从纵向整体来看,望江校区廊道密度较小,道路绿化树种单一,景观枯燥,缺乏丰富性和多样性;横向整体来看,东区比西区的廊道密度值更高,说明东区整体的绿地斑块功能连接紧密程度更高,其背后的原因是西区较东区而言块状绿地分布较多,而东区建筑空间更为紧凑,带状绿地空间存在的情况更加普遍。

3  校园绿地评价

根据图4可以看出教学科研区绿地占地面积最大,且分布较为集中,多为教学楼旁绿地,斑块面积较小;生活区绿地主要分布在宿舍区周围,北区绿地相对集中,南区绿地相对分散。老旧小区生物多样性较高;体育活动绿地绿地相对分散,并且其生物多样性较低;校园道路绿地主要分布在校园主干道,绿化覆盖率较好;后勤服绿地占地面积最小,且分布零星;休闲游览绿地大部分以草地为主,人的参与度较高。

并且我们针对景观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题目围绕我们使用者在使用不同功能绿地时候的感受,得出的校园使用者對于望江校区整体的功能评价打分。得出的数据经过SPSS里的相关分析-双变量,将六个指数分别与景观功能评价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六个相关性指数。从表5中可以看出表明连接度指数与景观功能评价之间相关性最显著,绿地廊道密度指数与景观功能评价之间相关性最弱;最小距离指数、均匀度指数与景观功能评价之间呈较相关关系。

从图5可以看出,正相关关系:E>H,负相关关系:|PX|>|NNI|>|D|>|LI|;其中PX、LI的相关性有误,PX、LI应该是正相关关系,可能是由于廊道破碎或数据有误。通过分析各指数与景观功能的相关性,从各个指数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校区的景观格局存在着哪些方面的问题,其中均匀度指数(E)呈现正相关且指数较高表明绿地分布应该更加均匀,人们的直观感受更好,应尽量减少大组团分布;多样性指数(H)虽呈现正相关但是指数较低因此校园应该增加绿地类型和绿地面积。而最小距离指数(NNI)指数越大,越随机。表明绿地分布应该更均匀,使用者对环境感知越好;优势度指数(D)指数越大,分布越均匀。应该增加绿地可见度,均匀分布;绿地廊道密度(LI)表明校园道路绿化较少或质量较差,校园道路应进一步提高绿化程度。

4  校园景观生态格局优化对策

综合上述的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结果,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了校区绿地的主要景观格局,根据其现有的景观格局在此基础上,对其不同功能的绿地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

4.1 教学科研区绿地

科学教研区的绿地廊道密度较低且校区西区的最小距离指数较高,但其优势度较高,因此我们在改善其科学教研区的用地时,应该提高科教绿地的景观多样性,丰富景观要素,避免景观过于单一,并且校区的西区绿地例如第二教学楼、公共管理学院缺乏条理性,应该整合西区的绿地分布,使得其绿地分布更加均匀,也能使其呈现团聚分布。绿地廊道密度较低说明其绿地廊道连接率较低,可达性出现问题,因此我们利用道路的绿廊化改造,加强被分割斑块的生态功能联结,增进绿地系统生态稳定性,综合提升环境质量。具体为增加灌木,草本多个景观层次,打造绿化带。见图6和图7。

由于其教学科研用地的绿地是同学们使用率较高的绿地因此我们也应该重点改善和围护该区域内的绿地,增加绿地的多样性,提高其使用率。

4.2 生活区绿地

生活区绿地的优势度较低,绿地廊道密度和最小距离指数较高,表明其生活区的绿地质量较高且呈现组团分布具有一定规规律性,通过调研发现可以增加绿地的功能类型,增加学生在此居住的幸福感。

4.3 校园道路绿地

校园道路绿地其优势度较低,绿地廊道密度较高,但是西区道路绿地最小距离指数较大,分布较为随机;调查发现,由于西区建筑历史较为久远,其间距较小,导致西区有些道路过窄,因此放弃了绿化;由此提出,针对几条主要道路,可根据周边建筑功能情况,设置不同主题,形成具有相应特色的道路景观;较窄道路也不应放弃绿化,而应考虑单侧种植行道树结合耐荫草本的种植形式。

作为道路绿地,应该和校园道路一样四通八达,均匀分布在校园内,但从上述分析中我们看出校园道路绿地分布随机。因此我们应该多增加绿地的面积和丰富其绿地的形式。

4.4 休闲游览绿地

通过对前期数据及调查问卷的数据来看,虽然休闲绿地的最小距离指数(NNI)在五类绿地中较小,其分布较为均匀,但从其功能上来说,休闲绿地作为校园每个分区都需要的休憩场所,其最小距离指数(NNI)应该远远小于其余类别绿地,因此我们可以将部分小面积的生活、教学科研绿地进行功能置换为休闲绿地,例如体育馆前的绿地临近校区主要道路、主要建筑入口,对其大面积的科研教学用地进行分割,紧靠道路、建筑入口一侧可适当变为休闲绿地;现有休闲绿地中,质量较好的有:北大门荷花池休闲绿地、东大门荷花池休闲绿地、东区钟楼休闲绿地以及江姐纪念馆附近的休闲绿地等。其余休闲绿地可按照这几处绿地的形式进行质量提升:增加休闲游赏小路对大面积休闲绿地进行分割、增建凉亭、座椅、垃圾桶等基础休闲设施、增加休闲绿地的观花、观叶类植物品种与数量,提升其美观度。(见图8和图9)

4.5 后勤服务绿地

西区的后勤区绿地多样性指数是最低的,所以在规划设计中,要善于利用各种小面积地块和边角地带,见缝插“绿”。并且提高后勤服务区绿地的景观多样性,增加不同功能类型的绿地。例如学生第一食堂何和川大学生洗衣房的后勤绿地中一般均为乔木+地被的形式,植物配置缺乏丰富度并且功能单一,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植物相互搭配可以提高群落的多样性采用多层种植的形式,改变其林冠线。(见图10和图11)

5  小结

增加绿地面积,丰富绿地种类,提高绿地多样性:丰富生活区景观营造形式:生活区绿地多样性指数较高,但在使用者感受的调查中却普遍得分较低,这是由于生活区绿地景观营造手法单一所致,在西区体现尤为明显;应当丰富植物景观的营造手法和种类选用,多使用彩叶树种、观花、观果植物,丰富季相变化;考虑立体绿化的设置,在数量达到标准的情况下着重提升景观质量。

增加后勤区绿地数量:东西两个区域的后勤区绿地多样性指数都是最低的,主要是由于后勤区的服务区域有限,且由于对交通流线有较高的要求,无法进行过于复杂和大规模的绿化设计;所以在规划设计中,要善于利用各种小面积地块和边角地带,见缝插“绿”。

增加绿地廊道长度与植物多样性:校区内道路绿地多样性指数偏低,同时西区的校园道路绿地景观优势度指数较低;在调查中发现,且其种植形式较为单一,大部分为草坪与乔木,且景观均质化程度高,树种选用及配置形式都较为单调;应考虑多采用灌木与乔木,草本与乔木,乔、灌、草结合种植的形式;针对几条主要道路,可根据周边建筑功能情况,设置不同主题,形成具有相应特色的道路景观;较窄道路也不应放弃绿化,而应考虑单侧种植行道树结合耐荫草本的种植形式。提升绿地可达性东区绿地的连接度指数最小,绿地斑块最接近随机分布。

校区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场所,应该体现一种奋发向上的新气象。植物栽植上建议以冠大荫浓的大乔木为主,辅以观花观果的小乔木,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而宿舍区和服务区能够为学生学习之余提供良好的放松、休闲、交流的场所因此多以树林草地为主。采用不同高度的植物构建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可以以高大的乔木为主,中间穿插种植桃、杏、桂花等观赏品种。只有更好的校园环境才能使我们更好地生活、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少莹.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景观生态格局与过程分析[J].四川建筑,2019,39(02):15-16,20.

[2]仝妍妍.大学校园景观生态格局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李哈滨,伍业钢.景观生态学的数量研究方法[J].当代生态学博论,1992:209-233.

[4]石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J].环境保护,1997(5):26-28.

[5]陆雍森,等.环境评价[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31.

[6]王华东.环境质量评价[M].天津:天津科學技术出版社,1991:11-30.

猜你喜欢

生态学校园
Q爆校园
再见,我的校园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辽西地区油松造林的生态学探讨
论生态型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
生态学视野下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