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0-04-2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数目脑血管造影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湖北 武汉 430000)刘 杨 熊 维 汪 琴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后天疾病,患病率约在1%~6%左右,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高发年龄段为55~60岁,好发于血管分叉处,当其发生破裂后会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其致残率约为50%左右,致死率则高达45%左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而早期诊断能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及致残率[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围术期并发症,短时间内不宜重复检查,限制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2]。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ic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VCTDSA)技术是目前较先进的CT技术之一,扫描时间短、空间分辨率高,且在早期病变诊断过程中优势明显[3]。因此,本文主要对VCT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中应用进行研究,并对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现将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实施VCTDSA检查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2例,女性50例;年龄20~80岁,平均(53.36±18.87)岁;临床表现:蛛网膜下腔出血56例,动眼神经麻痹7例,其他(脑梗塞、头痛等)19例。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CT、MRI等)结合临床症状等诊断提示为可能有颅内动脉瘤;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影像学(3D-DSA)证实;③所有患者均实施VCTDSA检查;④图像清晰,无运动或金属伪影干扰;⑤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项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心、肝、肾不全等;②合并全身性感染;③有精神病史或因其他原因无法配合检查;④过敏体质,造影剂皮试阳性。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使用64层螺旋CT(Light Speed VCT,GE公司),扫描参数设定:电流为250~335mA,电压为120kV,旋转速度为0.4s,头部、颈部螺距分别为0.531、0.969,FOV为18~24cm,矩阵为512×512,层厚为5mm。VCTDSA扫描程序检查:患者头部置于头架,头肘正中使用18~22G针头穿刺,并连接高压注射器。选用Test bolus扫描,以4.0ml/s速度注射20ml(370mgI/ml)优维显[JX20030055,注册证号H20030506,Bayer Schering Pharma AG,100ml:30g(I)],并使用15ml生理盐水冲管,选择鞍上池层面实施同层扫描,待造影增强得到时间密度曲线后,再确定延迟扫描时间。Test bolus扫描结束5min后,固定患者头部并获得相同位置头颅平扫、增强扫描图像,扫描范围为颅定至第1颈椎,增强扫描时注射60~80ml优维显(同上),并使用20ml生理盐水冲管。扫描结束后,进行图像重建,重建层厚、层间距均为0.625mm并传送至对应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

1.2.2 图像处理及分析:利用工作站中软件进行重建,重建后VCTDSA原始数据=增强扫描数据-平扫数据,在将原始数据进行图像重组,并对重组图像进行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并记录动脉瘤位置、数目及大小。所有影像学图像均由2名以上高年资主治及放射科医师进行分析,当意见不一致时,协商一致后采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诊断方式对患者不同部位及不同大小动脉瘤检出数,并统计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检出率及动脉瘤数目检出率。动脉瘤部位: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后循环;动脉瘤大小测量:长径、短径通过囊状、梭形动脉瘤测量,高径、底则通过锥形或半球动脉瘤测量。

表1 VCTDSA检测不同部位动脉瘤检测数目(个)

表2 VCTDSA检测不同大小动脉瘤检测数目(个)

表3 VCTDSA检查动脉瘤患者及动脉瘤数目

表4 VCTDSA检查动脉瘤患者例数及动脉瘤数目诊断效能

图1-4 VCTDSA检测颅内动脉瘤图像.图1-2 为同一病例,右侧后交通动脉瘤。图1 为全脑血管显示(3D VR);图2 为Willis环局部视图(3D VR)。图3-4 为同一病例,左侧颈内动脉C3段微小动脉瘤。图3 为全脑血管显示(3D VR);图4 为局部视图(3D VR)。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文所有数据经双人不交流录入EXCEl表格,并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均为双侧检验。

本研究以手术或影像学(3DDSA)证实结果为参考,对计算VCTDSA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并比较两种检测结果一致性(Kappa值),当Kappa>0.4则两种诊断方式存在一致性,但Kappa>0.7则两种诊断方式一致性较好。

2 结 果

2.1 动脉瘤检出情况 82例患者均经手术或影像学(3D-DSA)证实,动脉瘤夹层闭塞术26例,动脉瘤继而栓塞术17例,3D-DSA检查39例,其中68例患者有动脉瘤,共检出动脉瘤88个。

2.2 VCTDSA检测动脉瘤检出数目

2.2.1 不同位置:VCTDSA检测与手术或影像学(3D-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种检测方式在不同部位动脉瘤检出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2.2 不同大小:VCTDSA检测与手术或影像学(3D-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种检测方式在不同大小动脉瘤检出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VCTDSA检测诊断效能分析 VCTDSA检查动脉瘤患者灵敏度94.44%、特异度87.50%、准确率93.18%,且与手术或影像学(3D-DSA)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VCTDSA检查动脉瘤数目灵敏度96.70%、特异度93.33%、准确率96.23%,且与手术或影像学(3D-DSA)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详见表3、4。

2.4 影像学表现 VCTDSA检查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表现,见 图1-4。

3 讨 论

颅内动脉瘤是脑血管病变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早期诊治结果会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时间、手术方案及手术效果,故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且检查方式相对多样,包括:经颅多普勒、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及磁共振血管造影等[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颅内动脉瘤检测的“金标准”,其空间分辨率较高,且能清晰显示脑血管分支及0.5mm的脑血管,但其为创伤性血管检查,不适合病情危重病人;除3DDSA其余均无法实现三维成像,且仅实施一次造影无法对全脑血管进行造影;易因穿刺部位血肿等导致并发症,且会引起血管痉挛等,诱发脑血管瘤再次破裂[5-7]。 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则是常用的脑血管诊断技术,其是利用对比剂和血管内密度对比产生图像,显示颅内血管病变情况,可进行三维立体显像,且空间分辨率相对较高,但仅能进行静态观察,且无法判断血流方向;参数设定要求较高,若选择不当则会导致图像失真,同时增加图像处理时间;易受患者颅骨干扰,颈部血管则受颈椎影响无法显示全貌[8-10]。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CTDSA)技术是利用64排多层螺旋CT进行成像,将平扫和增强扫描放于同一序列之中,并利用DSA剪影原理得到血管图像,在除去相关感染因素的同时发挥CTA优势,能完整显示静脉系统,同时对血管细节显示也较多,可呈现出患者全脑血管,利于颅内血管瘤观察[11-12]。VCTDSA成像技术将增强和平扫数据相减,得到平扫无法看见且已充盈对比剂血管,再实施三维重建技术,并在特定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将颅骨等隐藏,仅显示强化后3D血管图像,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显现颅内动脉瘤与邻近血管间关系,且图像质量较高[13-14]。

本文将VCTDSA检测与手术或影像学(3D-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发展VCTDSA在动脉瘤部位和大小中检测均无差异(P>0.05),且两种诊断对动脉瘤患者及动脉瘤数目检出一致性较好(Kappa>0.7),这与李剑秋等[15]研究结果相似,VCTDSA技术作为一项无创检查,操作简单快捷,还可实施反复多次重测量,清晰显示动脉及静脉血管畸形、完整显示全脑血管等,进而有效提高颅内动脉瘤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等。本文研究还发现,VCTDSA检测存在一定的漏诊和误诊率,这可能与其对血流状态不敏感有关,当患者出现血管痉挛时,分支血管开口处出现膨大等,进而导致其远端显示相对模糊,易被误诊为动脉瘤;而当患者脉络膜前动脉处出现微小动脉瘤时,因脉络膜前动脉较为纤细,图像显示相对模糊,易被误诊为斗样扩张。

综上所述,颅内血管瘤患者使用VCTDSA诊断和手术或影像学(3D-DSA)诊断效能相当,但其为无创检查,操作过程相对简单,还能清楚观察颅内动脉瘤形态,可作为辅助诊断方式为术前检查提供一定诊断依据。

猜你喜欢

数目脑血管造影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移火柴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牧场里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