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时代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及提升策略

2020-04-20任皓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记者提升策略

任皓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精神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广大受众对电视新闻的需求越来越高,也给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及提升策略。

关键词:电视新闻记者;编辑意识;提升策略

电视新闻作为人们了解新闻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下,自媒体给传统的电视新闻带来了巨大冲击。这就需要新闻记者不断提升自己的编辑意识,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发展要求,全方位提升电视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电视新闻记者编辑意识概述

编辑主要是对一些文字、视频、音频材料进行编写,修改、编辑是作为新闻工作者的基本意识。在编辑过程中,新闻工作者要严格遵循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丰富新闻内容,突出新闻的重点。编辑意识需要细致的观察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一定的文学功底。编辑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锻炼,并做到与时俱进。在日常工作中,新闻记者应该强化自身的编辑意识,把编辑当做基础工作中的一部分。

电视新闻节目记者的编辑意识直接影响着节目的播出质量和效果。记者在进行信息调查和编辑过程中,要遵循实效性、舆论性、客观性的原则,对新闻事实的亮点进行深度挖掘,并进行润色报道,创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二、电视新闻记者编辑意识的重要性

(一)确保新闻的公正性

电视节目的核心是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记者对事件进行润色编辑时需要严格遵照事件的真实性,用通俗化的语言让观众能够清晰地明白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和主要人物。新闻记者必须确保自身拥有足够的编辑意识和编辑能力,才能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让观众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记者在编辑过程中要有敏感的新闻嗅觉,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捕捉到最真实的社会新闻、重点内容,要避免在内容编辑的过程中掺杂个人感情,用客观的态度来报道新闻事件。

(二)完善信息流通渠道

广播电视作为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喉舌,电视新闻是广大群众了解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更是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影响范围广泛,因此在时效性、完整性、精准性方面要求较为严格。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就要求各级电视新闻记者要做到与时俱进,持续提升编辑意识,主动适应新的新闻传播方式,做到不失位不缺位。

(三)提高新闻的质量

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获得信息的途径不断增多,新闻传播的途径也快速扩展,这对于传统的电视新闻无疑是一种冲击,但也是一种机遇。传统电视新闻从业人员需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以改革的勇气、创新的举措、务实的办法、持续的脚步,主动投身到新闻创作大变革当中,做到有为有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新闻质量,做好舆论引导,讲好中国故事。

三、电视新闻记者编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时效性不足

电视新闻节目是政府宣传新政策、新理念的重要途径,在编辑制作过程中具有严格的审核程序,与当下的一些自媒体相比时效性稍显不足。

(二)编辑意识不端正

近年来,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全媒体记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部分記者整体的编辑意识还不高,对新闻事件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对事物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把握不足,有的编辑在编辑过程中掺杂私人感情,编辑意识不端正。

(三)技术手段单一化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可以说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相比于自媒体,传统的电视新闻制作手段较为单一。在制作过程中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制作流程繁琐、记者日常工作强度大、人员流动性强、新闻采编人员对新兴传播技术掌握不够。

四、电视新闻记者编辑意识的提升策略

(一)遵守新闻传播职业规范

新闻作为弘扬传统文化和社会正能量的重要媒介,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而记者的编辑意识直接影响着电视新闻的质量。因此,在新闻编辑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新闻传媒行业的各项原则,提高新闻的时效性、舆论性与真实性,更好地满足受众对新闻的多样化需求。

1.时效性

追求新闻的快,即让广大受众尽可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新闻事实,这是对新闻节目的最基本要求,也是记者编辑在新闻采编实践过程中需要把握的要素之一。在新媒体环境下,公众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记者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四全媒体的要求,确保将准确的新闻信息在最快时间内传播给受众,与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相适应。

2.舆论性

电视新闻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新闻从业人员必须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真正做到“心中有正气”,在新闻创作过程中才能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客观性,通过客观的讲述使群众对新闻内容有更加全面的判断,对观众的价值导向进行正确的引导。

3.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可以说是新闻的生命,在网络媒体时代,作为主流媒体的各级电视台必须主动担起责任,坚守舆论阵地,维护好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在电视新闻创作过程中要坚守真实性这一原则,为受众提供大量真实、生动的新闻信息。同时,要多做深度报道,让受众清晰地了解事件发生的起因、结果、前后关系,充分展现新闻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并进行跟踪报道,凸显新闻的客观性、完整性,为受众提供更多有深度、有温度的电视新闻报道。

(二)引导记者端正编辑意识

记者的编辑意识是在长期训练、实践中形成的,电视台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编辑意识对记者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各级广播电视台要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融媒体时代,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按照打造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甚至“全才全能型”媒体记者的要求,结合提升“四力”的要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老带新”“结对提升”的方式,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在熟练掌握电视新闻拍摄推、拉、摇、移等基本手法的同时,创作时能够充分运用远景、近景、特写、仰拍等多种拍摄技巧,在光影、色彩等方面下功夫,通过多元化的编辑手段提高电视新闻节目质量。

同时,组织传统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编辑记者学习新媒体平台稿件类型、新媒体语言、画面、视频的表达方式以及H5、VR、短视频、抖音、微直播等新产品的制作技术要领。潜心研究新媒体新闻稿件的写作技巧、标题的提炼、短视频的拍摄制作等要领。全面提升每一位全媒体记者的能力和素养,真正做到“上会看天气、下能接地起、心中有正气”。

作为传统媒体的县级广播电视台,随着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立,新的平台、新的机制应充分发挥融媒体指挥中心的作用,建立统一的采编联动、统筹协调机制。在日常的新闻策划过程中,可以建立定期有一线记者参加的编委会制度,要求一线记者每天申报选题,由编委会提出采访要点和具体要求。每个采访记者更要密切关注每个新闻事件的发散点、延伸点,及时与后方编辑沟通,反馈采访现场的具体情况并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采访思路。这样记者才能更好地融入全媒体新闻创作“一盘棋”,确保自己的创作不跑偏。另外,也要完善电视记者画面初剪制度,每条新闻采访结束后,由记者首先完成画面初剪,并参与到后期的节目剪辑中,站在台前角度给后续的编辑人员一些专业的建议,将记者的编辑思维体现到电视节目制作的各个方面。

(三)引入新型新闻采编手段

广播电视台要放长眼光,引入多元化的编辑手段,立足于实际情况进行变通,明确自身的节目风格,确立全新的风格定位。同时也可以引入新媒体技术,对传统的新闻发布模式进行补充。新媒体时代主要是碎片化阅读,电视新闻编辑记者要主动融入媒体融合过程中,在“移动优先、小屏首发、一稿多发”过程中主动担当,当融合传播的先锋。主动接受新观念,提升新本领,主动参与各种新媒体产品的创作,主动作为。

(四)完善群众信息参与制度

大部分新闻事件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新闻节目好不好看、关注度高不高,说到底是受众说了算。不少电视台都建立了观众收视调查机制和平台,完善日常的群众沟通机制,鼓励群众参与到新闻事件中,并作为节目改进的依据。例如,广播电视台内部可以开通新闻举报渠道和群众热线,了解群众的真实生活和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及时发现自己在节目制作和编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强调新闻事件中人的核心地位,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新闻节目只有真正做到“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才能被群众所喜欢、所关注,才能真正承担起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的职责和使命。

五、结语

媒體融合新时代,广大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对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挑战更是机遇,这要求新闻记者要不断优化自身的编辑技巧,端正新闻编辑意识,真正做到“守正创新”,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记者提升策略
如何做电视深度报道节目背后的“孤胆英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电视新闻记者的创新之路
浅析电视新闻记者现场报道的技巧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