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电视深度报道节目背后的“孤胆英雄”

2017-03-06李震生

戏剧之家 2017年3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记者深度报道思想者

李震生

【摘 要】深度报道是一个主观和客观结合的过程,在深度报道中这两个因素不可或缺。做深度报道节目的电视新闻记者,必须是一个有“能力”、 有“魅力”、有“毅力”这“三力”齐全的记者。要想做一个成功的深度报道记者,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还应该不断强化自己,学会做一名“思想者”,一名高瞻远瞩的“思想者”。

【关键词】深度报道;电视新闻记者;孤胆英雄;思想者

中图分类号:J9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139-02

所谓深度报道就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之中。[1]随着采录设备的更新与观念的发展,更出于竞争的需要,深度报道被引进到电视新闻中。在我国,《观察与思考》、《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固定栏目的开辟,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社会意义与影响已有目共睹。

深度报道是一个主观和客观结合的过程,在深度报道中这两个因素不可或缺,主观参与失去了客观事实的依托只能是无本之木;客观事实失去了主觀因素的加入只能是一盘散沙。

在一个分工细密的社会,媒体和新闻记者从某种程度上扮演着公众知情权的落实者角色,他们的天职就是舆论监督。说得具体一点,揭露黑暗、鞭挞丑恶就是这种天职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曝光丑恶从而预防更多的丑恶现象,这样的做法,正是新闻记者社会责任感的实际体现。[2]

电视现在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第一大传媒,属于强势传媒,影响巨大,作为电视工作者,尤其是电视新闻工作者理应肩负起更多的责任,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而做深度报道节目的电视新闻记者,则必须是一个有“能力”、有“魅力”、有“毅力”这“三力”齐全的记者。

首先是能力。这里的能力包含两层含义,一个是指必须要具有政治判断能力;另一个就是指必须具有业务创作能力。

然后是魅力。魅力在这里是指记者自身的魅力,是一个记者应该具有的修养。这种修养既体现在外表,更深藏于心。外在的修养,包括你的言谈举止是不是符合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身份,你的采访技巧是否恰如其分,你的作品是否精良有味道,一般容易直观看到。而内在的修养,则包括你的思想品格是不是崇高,你为人处世是不是诚恳,文化含量是不是深厚,等等。

还有最重要的毅力。电视新闻工作者是一项脑力加体力的工作,采访难、取材难、支持难、解决问题难……面对这么多困难,毅力对于一个记者太重要了。深度报道节目,常常是去曝光别人,揭人家的老底,许多情况下你可能拼死累活,仍然一无所获。何况有时候虽然采访很成功,素材很丰富,节目很流畅,制作很精良,导向也正确,观点也明确,但是由于其他客观原因,还是不能播出,这时你的意志是否依然坚强,你的情绪能否依然平和?是泄气放倒不干,还是胜不骄败不馁,咬牙接着来呢?毅力是你此时选择的重要风向标。对一个记者来说,考验的不仅仅是你的才智,还有你的毅力。

每一个做深度报道的新闻记者或许都经历过这种对毅力的非凡考验,都有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磨练记忆。没有这种考验,你无法适应环境,生存自己。顽强的毅力是一名深度报道记者必备的素质之一。

每一档成功的电视深度报道栏目背后,都离不开一群铁肩担道义,生死放两边的孤胆英雄,是他们,用汗水、用智慧,做出一期期撼动老百姓心灵的节目。那么,做电视深度报道节目的新闻记者,应注意从哪些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节目的竞争力?我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第三者”的身份调查事实

当记者在进行调查采访时,不能习惯性地把自己看成“弱势群体”的代表,成为矛盾或冲突一方的代表,这样无疑会影响报道结果的客观性。另外就是尊重事实,转移立场。特别是在舆论监督类报道中,记者“一边倒”的角色,在受众中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时间长了,会使受众对于媒体的公正性产生怀疑。

不断强化记者的“第三者”角色,在采访中要保持足够的冷静,而这个冷静,就是对事实的尊重。

二、选择事实时,要高屋建瓴

深度报道记者面对的选题,都不是容易从中理清头绪的,都是比较复杂的难以甄别的。加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人都说对自己有利的论据理由,容易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此时,如何选择事实,就需要记者拥有较高的思维水平,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运用记者知识含量、知识结构、理性思辨能力的全面考虑,拨开迷雾见太阳,找出事实的真相。

三、将故事人物化

在相当多的事情下,充分展示当事人的表现会使节目增添生动和精彩,也会为节目的事实部分加重分量。因为有些情况是已经发生过的,寻找到某些证据固然特别重要,但是当事人的表现,包括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更为人们关心。这种当事人的表现,有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却很重要,也许那就是“原因”。“因”是属于意识范畴的,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当事人常会掩饰自己不愿、不想透露的东西,往往会口是心非或顾左右而言它。那么,如何让被访者说出真实的情况?这就要求记者要事先做好精心的准备工作,要精心设计问题,使其放松心态,摘掉面具,“从实招来”。人的行为是事实,而指导人的行为的思想也是事实,是一种隐藏在背后的更需探究、更需调查的内容。当我们的调查进入心理层面的时候,标志着调查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境界。对于调查者而言,此类形式的报道将依赖记者的对当事人面对面、口对口的采访。

四、“用事实说话”

电视媒介的优势之一便是现场感强,用镜头说话,用事实说话,在镜头和事实面前,任何文字都是多余的。捕抓到最真实的现场镜头,就是最有说服力的“用事实说话”。镜头是记者的眼睛,也是观众的眼睛。因此,摄像记者要把正在发生的事实真实地用摄像机记录下来。摄像记者不仅仅是扛着摄像机的体力工作者,还是用大脑参与创作的脑力工作者。平庸的摄像记者用手去工作,聪明的摄像记者是用脑工作。

那么,镜头怎样来说话呢?那就是——捕捉细节。所谓细节,是指能揭示事物本事的局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是记者应该在现场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准确地捕捉,从而揭示事件的实质,反映人物的心理状态。对具体的一个场景的纪实画面,应注意重要情节的起始、发展、高潮和余韵,形成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这就需要记者在拍摄过程中早开机、晚关机、中间不停机,在充足的素材中充分挖掘事物的戏剧性,加强节目的表现力。

五、内容与评论相结合

在深度报道节目中,评论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它必须与节目报道内容紧密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我们也常常会看到一些报道的事实与评论呈现脱节,这种现象其实很不利于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它不仅会影响节目的思辨性,更重要的是它使深度报道成为一盘散沙,成为相关细节的堆砌。

“对于记者来说,如果相片不精彩,那是因为你离战场太远”。[3]对于一个新闻记者、特别是电视新闻记者来说,在第一时间奔向新闻的前沿,出现在事发地的现场,站在目击者的角度,记录事件的整个过程,探寻事实的真相,一直是心中最理想的境界。而要想做一个成功的深度报道记者,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还应该不断强化自己,学会做一名“思想者”,一名高瞻远瞩的“思想者”。

参考文献:

[1]美国哈钦斯委员会.《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的报告[R].

[2]报告真相是媒体的天职[N].中国青年报,2002-7-17.

[3]卡波尔,美国著名的战地记者.

[4]梁建增著.《焦点访谈》红皮书[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记者深度报道思想者
为什么《思想者》应该被称为《哀悼者》?
思想者的艺术表达——胡伟访谈录
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
关于电视新闻记者职业素养与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分析
思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