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C.P.E巴赫的长笛演奏风格

2020-04-20彭雯培

北方音乐 2020年4期

【摘要】《G大调汉堡长笛奏鸣曲》由C.P.E 巴赫所创作,在巴洛克长笛作品中占据重要位置。此作品包含了许多创新的个性元素,是世界知名的长笛作品。《G大调汉堡长笛奏鸣曲》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首先分析介绍C.P.E巴赫的生平事迹和该曲的创作背景,再结合作品和实际演奏,可以让演奏者感受到这首曲子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演奏时就可以更好地把握节奏,更好地表现出这首曲子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C.P.E巴赫;G大调汉堡长笛奏鸣曲;解析作品;演奏概括

【中图分类号】J6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4-0029-02

【本文著录格式】彭雯培.关于C.P.E巴赫的长笛演奏风格——以G大调汉堡长笛奏鸣曲为例[J].北方音乐,2020,02(04):29-30.

C.P.E巴赫生于1714年,为长笛创作过数首协奏曲与奏鸣曲。而这首《G大调汉堡长笛奏鸣曲》是C.P.E巴赫专门为当时的长笛爱好者腓特烈大帝所创作,该作品不仅是长笛作品中有名的的代表作之一,更是C.P.E巴赫作品中夺目灿烂的瑰宝。这首曲子旋律动听,风格新颖,从头至尾的上下跳动,时而忧伤又时而欢愉,并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笔者热爱于研究长笛乐曲,也吹奏过许多名家乐曲,对于《G大调汉堡长笛奏鸣曲》的喜爱是难以分说的。在C.P.E巴赫一生创作的作品中奏鸣曲是他主要的创作形式,其中键盘奏鸣曲的数量高上百首,是其作品集的核心组成部分。而作为不会长笛这门乐器的C.P.E巴赫同样创作出了很多令世人瞩目的长笛作品。其原因是他在宫廷担任羽管键琴乐手时,当时的君王腓特烈大帝不仅仅疯狂地热爱长笛这个乐器,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技艺高超的长笛演奏家。由此原因,C.P.E巴赫不得不创作出优秀的长笛作品供这位热爱长笛的君王演奏,并为后世留下了如此珍贵的长笛宝藏。

一、演奏情感分析

巴洛克时期的建筑风格是高大华丽且庄重的,这与传统哥特式建筑是完全不一样的类型。而作曲家受到洛可可风格的影响较为明显,音乐旋律优美而典雅,喜欢运用装饰音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色彩。综上所述,在开场演奏快板乐章时,要保持高度的热情和富有充沛的精力,这样才能衬托出与建筑风格一致的特点,奢华而又庄重。例如《G大调汉堡长笛奏鸣曲》的第二乐章,主题旋律出现了数次,大键琴的部分是四分音符一直在进行,如此美妙的配合让观众感受到长笛主旋律环绕在耳,最能调动观众情绪的时刻就是主题的忽隐若现。

这个时期的人们对于神的敬仰也渐渐向人性转变,所以在演奏长笛这个乐器时就要像手握珍珠的感觉一样,要吹出珍珠独有的润滑质感,即温润随和、晶莹剔透不含任何杂质。例如第二乐章的结尾处,这时的节奏是欢快,令人放松的,这种节奏的旋律并不容易把握,稍有不慎就会加快节奏,悦耳的旋律也就不会是匀称清晰的了。所以,在演奏时要求演奏者要达到全身心的放松状态,不能因节奏的加快遗忘了原有的旋律,吐音要清晰且温润如玉,每一个发声点都要充满质感。

二、旋律和节奏

C.P.E巴赫于1786年创作了《G大调漢堡长笛奏鸣曲》,处在巴洛克末期,1786年也是古典主义诞生元年。那个年代的音乐作品节奏趋于稳定且多变不定,就是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表达时代的哲学思想。所以,在实际演奏时要注意旋律的统一,在保证节奏稳定的前提下注意把控好各乐段的间隔时间,但也不能忽略节奏的多样性。

《G大调汉堡长笛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为Allegretto,一般在演奏这一乐章时速度要把控在分拍108左右,大段出现三十二分音符时,要加快节奏,但要与之前提到的乐段统一速度相结合才能表现出最好的效果。Rondo Presto是本曲的第二乐章,相比第一乐章而言,这一段的速度要加快12个分拍,情绪上也是更加欢快轻盈。此奏鸣曲中只有一快一慢两个乐章,区别于传统巴洛克三个乐章的奏鸣曲,是C.P.E巴赫本人的创新形式。

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是非常严谨的,所以,我们平时练习此曲时要注意运用节拍器,跟随节拍器练习可以很好地把控节奏,由慢到快,循序渐进,对于困难片段要多加练习,积累到足够熟练度时就可以加快节奏。尽量可以与节拍器的速度完美对接,这样,在演奏《G大调汉堡长笛奏鸣曲》时就可以保障节奏平稳且速度统一。

三、演奏力度分析

C.P.E巴赫生活的那个年代,音乐作品基本都以大句子长线条的乐句来表现,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缓慢推动乐曲的情感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作曲家的心理活动历程。这种情感的变化线路就好比是一座石拱桥,时而低沉却又突然高亢,强烈地刺激着听众的内心,这种变化线路成为了巴洛克时期音乐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笔者的建议是,在演奏《G大调汉堡长笛奏鸣曲》之前要先完全熟悉乐谱,可以通过在乐谱上的力度记号来寻找旋律变化的各个转折点,在脑海里刻画出该曲大致的力度变化曲线,前提是力度在变化时要达到自然、不夸张且节奏平稳,渐强与渐弱必然是有层次过渡的,在过渡阶段注意力度的突然转变要相对合适。

例如,本曲第一乐章第39小节开始音乐情绪突然变弱,用p来标记。这时开始遵循弧线型的力度变换,到41小节时情绪又变得高昂起来,直到第42小节力度又开始变弱,这样的乐句走向就像是在走蜿蜒曲折的山路,也符合C.P.E巴赫本人情绪化的特点。此外,遇到特殊情况时还需要特殊处理,第二乐章的第158到166小节就是作曲家故意安排的一次力度突变,强和弱的鲜明对比可以让演奏者在演奏时把力度的强烈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作曲家心中所想表达的。

四、结合伴奏分析

这一时期C.P.E巴赫的作曲基本都是带有羽管键琴伴奏的长笛类作品,严格来说,应该是羽管键琴协奏。因为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旋律线路就只分为两条,这是其独有的复调特征,就好比现实生活中一群人一起唱不一样的歌,这些歌的主旋律是一个调的,节奏却分很多类型。在拿到乐谱时第一件事就是要做好研读工作,特别要重视钢琴伴奏部分。旋律是分主副地位的,副旋律始终要围绕主旋律开展。这就要求演奏者的演奏水平要能够区分主次旋律,不论难易都能从容处理,使长笛和钢琴旋律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通过《G大调汉堡奏鸣曲》整首乐曲来看,第一第二乐章都在进行着大量的相同旋律的重复与反复。例如第一乐章的开头部分到第24小节,乐曲开始反复到开头重复旋律。钢琴部分也是在重复相同的旋律,并没有标记任何力度与情绪变化。这就需要演奏家们在通过反复演奏,第二遍要表达出与第一遍旋律演奏不一样的情绪、力度与音乐想法,例如装饰音的点缀。否则就会显得音乐太过于无聊,同样也能带动钢琴部分去做音乐上的变化。虽然巴洛克时期作品的严肃与严谨使得旋律上不会有非常明显的力度变化,但是,作为情绪喜怒无常的C.P.E巴赫本人,他确实是一直在追求个人风格上的突破与创新。

五、总结

C.P.E巴赫作为一位巴洛克时期的伟大作曲家和音乐家,也是西方音乐之父J.S 巴赫众多子女中最杰出的儿子。他的音乐有着浓厚的巴洛克时期风格,但是他敢于创新,发扬风格,为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C.P.E巴赫的创作影响了后来的莫扎特,贝多芬等的创作形式,作为近代奏鸣曲式的发明者和先驱,C.P.E巴赫音乐的创作风格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音乐作品。因此,本文就以G大调汉堡长笛奏鸣曲为例分析了C.P.E巴赫长笛演奏风格,从C.P.E巴赫的演奏风格以及创作背景分析为基础展开了全面的分析,然后分别從情感、速度和节奏、力度及伴奏等角度分析了G大调汉堡长笛奏鸣曲的创作风格,希望能为以后演奏G大调汉堡长笛奏鸣曲的演奏者提供演奏依据和参考资料,让演奏者们更快地学习与理解此曲。

参考文献

[1]彼得-卢卡斯·格拉夫.音乐风格演释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朗(Lang,P.H).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2016.8重印).

[3]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