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价值系统与旅游体验研究

2020-04-20柳瑶波黄远水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旅游体验文化旅游

柳瑶波 黄远水

[提要] 本文对中国文化价值系统与文化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进行考察,基于“内在超越”倾向的传统文化,运用游记文本编码的方式建构一般旅游者在文化旅游景区的旅游体验模型,从中国文化价值系统中注重个人修养的视角探寻传统文化旅游中非信仰游客的旅游体验,得出普通游客的“格异”心理与精神修养获得的观点,拓展文化旅游研究中的旅游者体验研究。

关键词:文化旅游;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旅游体验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1月31日

一、引言

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社会文化生活构成了旅游活动重要的吸引力因素,在全球旅游产业中,文化旅游已经成长为最主要的旅游市场。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旅游市场逐步发展成为一定的规模,如今宗教文化旅游活动的范畴得到了拓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具有宗教信仰者的朝圣活动,而更包括以宗教文化资源及宗教场所作为游览的“旅游吸引物”,达到自我提升自我净化目的的文化旅游活动。我国的宗教文化旅游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于旅游资源开发可能性的探讨,之后的研究多是从顶层宏观视角研究宗教旅游市场或旅游资源,针对旅游者的研究十分有限。从探讨宗教文化旅游动机的文献中可以看出,选择前往宗教场所游览的游客多是出于精神动机、文化动机、环境动机、世俗动机及受教育的动机,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体验则是旅游活动的中心,通过对非信仰游客旅游体验的研究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一群体在宗教文化旅游活动中的情感认知、价值取向与后向收获。

Cohen认为旅游体验是旅游者主体与多元方中心之间的某种联系,而旅游体验的价值则来源于旅游者个体的世界观,其体验结果对旅游者主体而言具有较深层次的价值。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旅游者受到现实情境与人文传统的影响,在符号化的寻找和观看的过程中,旅游体验总是以一种隐蔽的方式被建构。普通游客不论是出于历史文化观光还是修身养性的目的,这些体验的价值来源受到旅游者个体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信念等因素的影响,文化价值系统帮助建构起旅游者在宗教旅游地的旅游体验感知,这种体验感知又会经过旅游者的价值重构进而影响个体价值观的发展,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作用贯穿于旅游体验的历时过程之中。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系统框架出发对非信仰游客的文化旅游体验进行客观的文化观察,究明文化传统在普通游客重建自我观念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中国文化价值系统与旅游体验文献综述

(一)中国文化价值系统。A.L.Kroeber和C.Kluckhohn将文化看作是成套的行为系统,而文化的核心则是由一套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系统所构成。社会文化价值系统指导了最广泛的人民实践,为涵育在该文化传统下人民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提供价值意义。在余英时的文化传统理论中认为,中国文化有其浓厚的重实际的倾向,早期思想将人间秩序和道德价值归源的问题划分为“天”或“道”,如《中庸》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然而西方以无所不能的上帝创世说解释了现实存在的种种证据,西方一面用所谓的超越世界来反照人间的不足与原罪,一面鞭策人不断向上“赎罪”,这种依赖外在的具体的价值源头的形象的文化是一种“外倾超越”的文化。中国对于价值源头的态度认为超越世界与现实世界没有绝对的界限,价值之源内在于一己之心而外通他人及天地万物。中国所走的是不同于西方的“内在超越”的道路,即在中国的文化价值体系中认为自我修养的最终目的仍是求取自我在人伦秩序与天地万物之中的和谐。

(二)文化价值系统对旅游体验建构的影响。体验是以第一人称主体通过在场的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体验通过当下正在经历的过程获得了一种使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梅洛-庞蒂从现象学的视角解读体验就是“内在地与世界、身体和他人建立联系”。杜威从实用主义角度认为体验是人类与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进行交流,是生命与环境的诸要素之间的互动。旅游体验即在当下的旅游情境中经过具身感知获得的一种情感体验,旅游体验在旅游者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中呈现被持续建构的特性。旅游体验的本质是融会到过程当中并且与外物达到契合的内心世界的直接感受和顿悟。按照文化价值系统研究的观点,个体对外部世界的系统理解是有机统一的,重视内在超越和实用性文化价值强调自身的修养与获得价值,因此旅游者在特殊旅游环境中获得的体验可以看作是主体与外部环境以各自的形式与对方进行呼应,在旅游者达到与当时旅游环境的一种和谐状态时完成自我状态的更新和自我心灵的发展。宗教文化旅游体验通过旅游者与外在环境的交互,被文化环境影响的同时也主动建构着旅游地的意义,并推动了旅游者自身的自我发展。近年来具身理论在旅游体验研究领域的兴起使旅游者与旅游环境以及旅游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受到重视,同时现象体验学说对旅游体验研究领域提出通过意向性分析把握体验内容的启示,达到对体验意义建构的深刻理解,为旅游体验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范式。综上所述,本文借助文化價值系统的角度探讨旅游者在宗教旅游地的文化氛围下的体验获得尝试构建文化价值系统对旅游体验的影响模型,丰富了旅游者体验研究的视角。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旅游体验作为旅游世界的内核,其研究方法已经从现象哲学的层面逐步转向实证研究。“游记”本身作为反映地方风物、社会结构等丰富生动的原始素材,成为了大众通过记录者的经验视角了解远方地域的重要渠道。网络游记回避了定量研究中对于主观情绪连续性测量的局限,拥有涵盖范围广、信息丰富、可挖掘性强等优势。本文借助对前往宗教旅游地旅游者的网络游记文本进行文档编码分析,探寻中国文化价值系统与旅游体验之间的联系,试图揭示出传统文化价值对宗教旅游体验的建构作用。

(二)数据收集。本文以网络游记文本为分析单位,在马蜂窝、携程网、穷游网等三家主流旅游平台中发布的游记中进行筛选。筛选主体为一般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为宗教文化景区,游记内容筛选文字记录详实,表意清晰,心理感受描述完整,且为网站中回复率与点击率都比较高的精华帖。网页中共搜索到宗教旅游相关贴共136条,经过上述条件进行筛选后最终手工收集了21篇关于宗教文化旅游地的精华游记,得到共153,902字的分析文本。在选定样本后将每个样本输入至Nvivo11软件用于编码分析。

四、结果与分析

(一)开放性编码。开放性编码是指将材料中片段式的语言描述进行概念化和抽象化的提炼分析,能够指认现象、界定概念、发现范畴和聚焦问题。将挑选出的网络游记文本导入NVivo11软件,严格按照贴近研究主题与材料的原则,对游记文本进行逐句地阅读和分析进行原始的概念化编码,经过分析最终提取出131个基本节点,之后再对这些节点进行合并,最终提取出60个基本概念。基于本文主题会将基本概念共同划分为文化价值系统和旅游体验两类大范畴。旅游体验被划分为6个范畴,分别为心源体验、共享体验、反身关照、融入体验、仪式体验和逆向体验。其次文化价值系统一共形成3个范畴,分别为人与价值源头,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基本概念与范畴间的具体关系如表1、表2所示。(表1、表2)

(二)主范畴讨论

1、宗教文化旅游的体验范畴。宗教旅游者的旅游体验生成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从外在世界的融入到最终获得内心的升华,其中有一段从“入世—出世—入世”的过程。各种体验之间拥有相互联系,融入体验是旅游者在宗教旅游目的地通过对文化氛围以及自然环境的感受和融入,唤起与外部世界的共享体验,最终形成心源体验的内化过程。这一体验过程主要通过游客的仪式体验行为、逆向体验行为和反身观照行为获得。文化价值系统作为调节效应贯穿于旅游者体验过程的始终,游客在融入旅游地的文化氛围产生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时,会调动起对价值源头的认知与感悟,获得与外部世界的共鸣,在与环境和他人的互动过程中伴随着共享体验的生成,会产生与他人关系的自然延伸,互动过程完成后意识开始自我回归内化为最终的心源体验,自我修养的提升意味着在体验过程中获得与该旅游场内的和谐。(图1)

2、旅游者的体验过程

(1)融入体验。融入体验调动起旅游者各个感官与外在世界互动,精神上他们会产生各种情绪与当下的情景交汇融合。“人与天地为一体”的整体思想促进了融入体验的产生,游客对自然景观的惊叹与对神明信仰的敬畏打开了外在世界与个体的情绪联系,加深了游客在旅游地身临其境的感受。

(2)共享体验。共享体验是旅游者打开亲近的边界与外在世界共处的过程,它包括与他人的自然共享,还包括与其他游客的友好互动。自然关系的延伸遵循人情、利他、包容和认同的原则,旅途中的同伴会产生一种相互认同的情绪促进共同在场感的形成。

(3)心源体验。心源体验让旅游者认识到人与外部世界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旅游者外出旅游也是为了调节日常生活中的困顿寻求一种内心的平衡,非信仰的旅游者在宗教旅游地獲取的各种体验最终转化为精神获得,最终目的仍是求取自我在人伦秩序与天地万物之中的和谐。

3、旅游体验的行为路径

(1)仪式体验。宗教旅游会培养文化仪式的参与感,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参与行为都被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旅游者首先把宗教旅游地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场所,只有在这个特定场所中进行宗教旅游活动才有意义。

(2)反身关照。旅游者通过对客观世界的凝视转化成对自身的反思,这是一种从外部体验到内部体验的转换过程。旅游者与外在世界的互动是以个人为中心的自然关系的扩大,但自身仍然是主体,对他人的凝视最终还是为了推及自身。

(3)逆向体验。虽然旅游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身心的愉悦,但更多的是为了获取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经历。旅途中未知的刺激,困难的路段反而会使旅游者产生一种正向情绪,认为自己正在接受试炼,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好机会。

4、文化价值系统范畴的调节作用

(1)人与价值源头。基于宗教旅游者为了感受当地文化、满足好奇心和学习知识净化心灵等旅游目的,本文将他们在宗教旅游目的地对价值源头的感知划分为自然和宗教两个部分。旅游者在面对自然美景时,调动全身的审美观感进行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的全身心的浸入式感受,虽然旅游体验的核心价值在于审美,但旅游者并不是作为一个客体独立于自然景观之外,他们调动感官体验和心灵建构将自身置于自然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得到心灵的慰藉。其次,内在超越的文化使修养变成个人自己的事,非信仰的旅游者在面对各种宗教文化时,接受度都比较高且不会迷失本我,而是将各种思想内化为个人内心的修养,通过这段经历提升内心的境界:“漫行于寺宇间,轻袭着僧人自在乐活的步迹,聆听着经堂里的梵音妙语,仰望着诸佛的善颜金身,你会放下执念;放下苦恼;放下争端。”

(2)人与他人。社会关系的集合是基于自然关系的不断扩大,在旅游过程中非信仰的旅游者表现出与他人的一种格异,他们会与信仰者和其他游客产生互动,对于宗教信仰者他们采取的态度即为“和而不同”,一方面他们尊重、敬佩信仰者的虔诚;另一方面他们也保持着本心客观地与他们相处。而对于旅途中遇到的其他旅游者大致分为两种态度:一种是对他人的凝视,通过将他人景观化一方面成为观赏的素材;另一种是达到一个反思的效果,这是一种将外部体验内化转换的过程。想要分析中国的社群关系必须从两个角度入手,首先是有价值判断能力的个人,其次是由个人衍生出的“家”的集合。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个人角度出发非信仰的旅游者保持着与信仰者的格异,从社群角度出发他们维持着和谐共处的原则认为“天下一家”。与旅途中的其他人也是同样,虽然他们之前互不相识,个人经历与体验也不相同,但相遇时他们能够友好相处开放亲近的边界。“天下大同”其实就是各种“不同”的一种更高的综合。

(3)人与自我。旅游体验是以旅游者个体为感受主体的,自我问题是每一个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都要面临的,中国人对于自我和天地万物都能保持一种整体的观点,人与天地万物于一体,自我的存在又能推至天地万物。因为个人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天地万物相联系而存在的。文化价值系统深信价值之源内在与人心,它一方面肯定了外在世界,另一方面肯定了内在价值。中国人深信价值之源内在与人心,因此不断强调自省,强调自我认识和控制来达到心灵的平衡和稳定,内化的价值规范使得中国人格外注重自我修养,因此在文化旅游体验中,游客将外在世界的刺激内化为自我意识的升华,最终达到修复身心、完善修养、净化心灵的目的。

五、结论

本文从中国文化价值系统中注重个人修养的视角探寻文化旅游中普通游客的旅游体验得出游客的“格异”心理与精神修养的获得的观点拓展了宗教文化旅游研究中的旅游者体验研究。现代化的教育虽然弱化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但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仍然以一种模糊的状态指导现代人的生活和行为。注重自身修养的精神传统希望能为未来的旅游体验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主要参考文献:

[1]L.Andries and G.Richards.Attractiveness of cultural activities in European cities:A latent class approach[J].Tourism Management,2006.27(6).

[2]罗纪宁,赵宇飞.基于旅游动机的中国宗教文化旅游市场细分研究[J].管理学报,2015.12(8).

[3]谢若龄,吴必虎.30年境内外宗教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16.31(1).

[4]陳传康,徐君亮.陆丰县的海滨旅游资源开发层次结构[J].热带地理,1986(3).

[5]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6]Cohen E.A phenomenology of tourist experiences[J].Sociology,1979.13(2).

[7]马凌.社会学视角下的旅游吸引物及其建构[J].旅游学刊,2009.24(3).

[8]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9]吴俊,唐代剑.旅游体验研究的新视角:具身理论[J].旅游学刊,2018.33(1).

[10]张骁鸣.现象学体验学说及其对旅游体验研究的启示[J].旅游学刊,2016.31(4).

[11]A.Strauss and J.Corbin.Grounded theory methodology:An overview[M].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94.

[12]彭伟,符正平.基于扎根理论的海归创业行为过程研究——来自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的考察[J].科学学研究,2015.33(12).

[13]谢彦君,樊友猛.身体视角下的旅游体验——基于徒步游记与访谈的扎根理论分析[J].人文地理,2017.32(4).

猜你喜欢

旅游体验文化旅游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战略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声景设计在旅游活动中的应用
关于旅游现象的一个假说:基于拉格朗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