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深化产融结合路径选择

2020-04-20赵婷婷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产融结合新旧动能转换路径选择

赵婷婷

[提要] 理论与实践表明:产融结合有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生产要素融合聚力、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加速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与经济布局,这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山东省金融改革深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为深化产融结合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持续壮大金融组织体系,推动多层次金融市场创新发展,全面优化产融结合生态环境,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产融双向发力,并以此加速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山东;产融结合;新旧动能转换;路径选择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6CJJJ40);山东省人文社科课题(项目编号:18-ZZ-JJ-10)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1月31日

山東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核心就是以“四新”促“四化”,而“四新”的挖掘与“四化”的实现都离不开充足、有效的金融资源参与其中。产融结合以金融创新为突破口,推进科技、制度耦合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是促进实体经济焕发新生机和新活力的“活化能”,对全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产融结合对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意义

理论研究认为,产融结合一般指金融业与工商企业通过信贷、股权、人事等方式相结合,它是工商企业充分市场化和银行业充分商业化的必然产物,是产业投入产出过程与金融业融通资金过程的结合。产融结合通过资源效应与信息效应促进金融服务更加贴近市场,在实现金融资源更有效配置的同时,促使实体企业专注创新与转型升级,但这一促进作用受到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等外部金融环境的显著影响。从实践来看,产融结合是当前我国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实体产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路径和主流趋势,对于推动企业、区域的经济转型升级与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融结合有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一方面,产融结合是促进金融“脱虚入实”的重要路径。金融作为货币或资金有条件的让步,天生就具有脱离实体经济的倾向,而产融结合能够让资金回归实体经济,推动经济发展形成以产业为本、以金融为用的运行机制。通过积极探索不同的产融合作模式,将促进金融机构、实体经济主体共同发力,进而实现经营主体获得有效融资→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新生动能不断涌现→实体经济发展高质高速→金融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发展获得更多有效融资这一良性循环机制。这种良性循环不仅响应了国家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也为本地经济繁荣发展、提升竞争力注入动力。另一方面,产融结合有助于实现产业与金融互促互进。产融结合可以实现金融业和产业企业的优势互补,将金融体系与产业发展充分联结,使金融为初创产业、成长产业、成熟产业、产业转型升级等发展提供一套整体资金解决方案,进而实现产业资源的价值增值、价值重构与价值再造,因此其金融供给能够顺应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有助于同时提高金融配置效率与产业发展效率。

(二)产融结合有助于推动各类生产要素融合聚力。一方面,产融结合能够突破业务合作的传统框架,通过促使大量实体资本与金融资本构建密切的金融股权关联,实现资金、信息、人才、资源等要素共享,进而促使各类要素资源融合聚力。随着集聚效应、规模效应不断发生作用,产融结合各方主体的空间格局、经济活力、创新能力、文化实力、区域影响力等不断扩大,将进一步带来更多要素集聚融合,促使企业、区域的经济实力与竞争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产融结合有助于在空间上形成高密度经济区。产融结合的发展必然伴随着金融市场愈加成熟和产业资本不断壮大,因此产融结合的发展将不断促使形成良好的金融贸易生态环境,形成鼓励投资、鼓励创新、鼓励交易、鼓励试错的市场氛围,为金融资本提供良好的回报预期,进而持续吸引区域乃至全国、全球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经济要素和产品、产值等经济产出在空间上的集中,这种要素的空间集聚与融合将大大激发空间效率,促使经济活动愈加频繁,市场范围不断拓展,并以此形成区域经济的发展优势,不断提高区域竞争力。

(三)产融结合有助于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一是产融结合将为产业企业转型升级、技术更新换代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对于企业成长和产业发展而言,无论是由产到融还是由融到产,产融结合增加了企业战略规划、经营管理、业绩情况等信息的透明度,缩减了外部获取资金支持的手续程序及各类交易费用,因此产融结合相比于传统的银行信贷所获得的资金更加便捷高效且相对低廉。二是产融结合将促使产业企业专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产融结合不仅很大程度上放松了企业的融资约束,而且借助于发达的资本市场与成熟的企业管理体系,产融结合通常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完整的金融手段,因此通过实施产融结合,企业发展将有更多腾挪与运作空间,这将促使企业更多专注于自身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三是产融结合本身就是金融企业提质增效的一种方式。对于金融企业而言,产融结合可以看作金融创新的一种模式,通过产融结合调节资金的收益性、流动性与安全性,进而优化资本调动、资本配置与资本效能,实现投资多元化,获取更加稳定的投资回报。

(四)产融结合有助于加速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一是产融结合的持续推进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产融结合中产业金融的重要作用之一就在于能够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改造提供资金来源,这也是产融结合的一个重要诱因。产业企业通过上市或参股、持股、控股金融机构等方式,以产融深度合作获取更多便利有效的金融服务,进而服务于自身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二是产融结合有助于中小型、初创型科技企业成长。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成长初期往往面临研发资金约束和成果转化资金约束,而产业金融是解决中小型科技企业初创成功的重要金融方案,不仅能够降低融资风险并分散创业风险,而且有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因此产融结合的成熟发展必然伴随着科技与金融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三是产融结合有助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践中很多科技成果在“最后一公里”深化阶段由于资本缺乏而陷入创新“死亡之谷”,通过产融结合从全方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金融服务体系全面衔接,就会以先进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推进更多科技成果实现落地转化,进而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与经济实力的持续增长。

(五)产融结合有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与经济布局。一是产融结合有助于促进区域内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一方面产融结合的制度安排能够使产业企业与金融企业形成更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在资本盈利本性的推动下共享各自的信息优势、人才优势等等,促进产融共荣;另一方面金融的介入可以向市场发出积极信号,从而吸引更多资金、产业的投资与合作,为优势产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与市场空间。另外,通过发挥产融结合的产融双驱作用,能够围绕优势产业激发市场力量打造产业集群,并基于此对上下游产业链产生吸引力、凝聚力、承载力乃至生成力,进而可以产生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知识共享、联合创新等集聚效应,从而使得优势产业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二是产融结合有助于提高整个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产融结合能够为孵化孕育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等创新动能提供友好的金融生态。所以,产融结合将催生各类产业金融业态,如科技金融、物流金融、互联网金融等等,这些金融创新成果将根据自身特色为相应的创新动能提供专门金融服务,进而激发新动能壮大发展。总之,规范有序的产融结合能够不断激发创新活力,集聚创新成果,将极大释放区域的创新能力与经济活力,真正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并加速发展。

二、山东省深化产融结合具备的优势条件

(一)全省金融改革深入推进。自2013年以来,政策层面持续高度重视,全省金融改革加速推进。2013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以22条重点措施推动全省金融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为山东省金融改革搭建了整体的政策框架。2015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获得国务院的批准。为了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发展,2016年7月,省政府出台《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和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财政政策措施》,针对推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给出了明确的政策措施。为了加大人才智力投入来加快推进山东金融改革发展,增强金融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2016年8月,印发《关于加强全省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此外还相继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贯彻国发[2015]43号文件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等。2017年,印发《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为全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贡献金融新动能。2017年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金融生态,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同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在已有政策框架基础上不断深入推进。随着金融改革逐步深化,2018年,山东省印发《山东省现代金融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聚焦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构建大金融产业格局,同年省金融办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等十八个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运用资本市场助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意见》,旨在促进全省上下运用资本市场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在8月份确定山东成为自贸试验区之后不久,8月底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金融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台,把金融改革持续向前推进。

(二)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山东省金融生态环境得以不断优化。一是监管环境更加规范有序。在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政府更好发挥作用,为了能够促使金融市场规范有序发展,2015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市县三级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强化了地方与中央驻鲁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协调。2016年3月,为了依法科学实行金融监管,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成为全国首部地方金融监管法规。2018年,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金融服务需要,组建现代金融产业工作专班,并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十强”产业工作专班最新建设标准,调整完善现代金融产业工作专班组建方案,努力为产业发展营造法制健全、管理规范的金融环境。二是金融人才环境更加友好。政策层面上,2016年8月,立足打造国内领先的金融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金融人才聚集效应和竞争实力,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全省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全省吸引集聚金融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此外,全省发展龙头城市济南与青岛也相继出台政策,济南市《泉城“5150”引才倍增计划》《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济南市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促进金融业发展若干扶持政策》等政策均对集聚培养金融人才提出了相应方案,2018年印发《济南市金融高端人才管理办法(试行)》,聚焦金融高端人才;青岛市印发《关于青岛市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十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意见》,力求对全市打造国内领先的金融人才发展环境、增强金融人才聚集效应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三是金融智库正在进一步丰富。省级层面,2016年,山东大学成立了“山东区域金融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成为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成立以来,围绕区域金融发展、山东省地方性金融机构调查与发展、绿色金融问题、民间金融及金融风险问题等展开调查研究,为全省金融改革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年,山东省宏观金融研究院发出设立“山东金融三十人论坛”的倡议,致力于通过整合和打通金融相关方面的智力资源,打造一个开放强、学术强、实践强、应用强的金融智库平台。

(三)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山东作为全国排名前列的农业大省、工业大省,经济基础雄厚,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传统经济增长路径受到冲击,自全国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山东经济一直在努力转型升级,取得了许多成效。一是去产能持续加速。2017年,制定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两个10条意见,省管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1.2倍。完成175万吨生铁、527万吨粗钢、351万吨煤炭去产能任务,违法违规电解铝项目和“地条钢”清理整顿工作圆满完成。国有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改善,国有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自2014年以来一直为负,2017年出现扭转并实现了8.5%的高速增长。2018年,处置“僵尸企业”不断深入推进,破除无效供给,过剩产能加速清理,全年压减粗钢产能355万吨,生铁产能60万吨,煤炭产能495万吨。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为85.85元,比上年减少0.59元。年末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资产负债率为63.1%,比上年末下降1.6个百分点。二是产业链不断延伸,由过去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2018年,在全球经济环境趋于复杂多变、整体经济形势困难的情况下,山东省各类产业以深耕产业链为重要抓手力求转型升级,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下游服装业实现产值占上游纺织业的38.0%,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钢铁行业中,冶炼业增加值仅占18.5%,而精深加工行业占81.5%。三是工业稳步增长。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其中多数企业生产加快,全年实现产值增长的企业为23,963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62.5%。同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长10.3%。主营收入利润率为5.26%,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4.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高端制造业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装备制造业持续发挥引领作用,2018年全年实现增加值增长7.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3个百分点,全年月度增速始终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装备制造业等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加值显著增长,分别为12.6%、11.4%、13.9%、10.5%、33.6%,成为支撑工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四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37,877.4亿元,增长8.3%,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为49.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7.1%,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2.4%,服务业发展呈现出质量与效益优势。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态良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4.1%,商务服务业增长25.1%,研究和试验发展增长18.8%,同时生产性服务業营业利润占比较高,排名前三位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利润总额占规模以上服务业利润总额达到80%,不断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的良性互动更加推动山东经济持续转型升级,这为进一步促进产融结合、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产业基础。

三、山东省深化产融结合路径选择

整体来看,目前山东的产融结合已具备较为充分的优势条件,然而与其他先进省份相比,山东金融业发展起步较晚,综合实力不够强,金融要素不够充分等仍是深化产融结合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应多措并举促进产融双向发力,加快推进全省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壮大金融组织体系。一是大力发展金融总部经济。吸引鼓励银行、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总部、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在鲁设立法人总部,不断增强全省金融业的集聚力和辐射力;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成立财务公司,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和水平;引导支持在鲁金融企业增强资本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风险承担能力和综合经营水平;支持有条件的金融企业跨地区并购和市场化重组,实现金融资源优化整合和外溢发展。二是加快发展金融控股集团。金融控股集团是通过股权投资方式,参股控股各类单一的金融企业从而形成综合的、集团化的金融企业,或是以参股控股金融企业为主,兼具其他优质股权投资为辅的综合投资控股集团,其本身并不开展具体业务经营,主要经营资本层面的股权投资和管理。金融控股集团既是综合金融企业,又是金融龙头企业,也是各类专业金融企业的孵化器、助推器。因此,发展金融控股集团对于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引领金融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要充分发展已经成立的济南金融控股集团、青岛金融控股集团等,加速聚集各类金融资源形成金融巨人推动属地金融企业上规模、上数量、上质量;另一方面支持其他各市相应企业整合改组,支持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大型企业集团依托主业,以资本为纽带,推进整合重组和兼并收购,开展多元化综合经营,逐步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金融控股集团。三是继续推动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发展。推动16市各城商行包括齐鲁银行、青岛银行、潍坊银行、日照银行等跨区域经营,增设分支机构,加快业务创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大力支持各地引入战略投资者并择机上市。推动齐鲁证券增强资本实力,扩大业务规模,提升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打造综合性券商,使其成为山东省产业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的重要平台。

(二)推动多层次金融市场创新发展。一是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培育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健全和完善债券市场格局,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加快齐鲁股权交易中心、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创新发展。鼓励齐鲁股权交易中心、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大力开展创新性金融市场平台建设,如针对中小型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可以打造中小微企业多元化综合性直接融资平台。加快发展私募股权交易、私募债券交易、股权质押交易、投资引导基金、集合贷款计划等专业化交易市场平台,促进各类要素流转。以完善和推进上市企业并购为突破口,拓展证券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在继续培育和规范股票主体市场的同时,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和长期商业票据市场,有计划的提高职权融资在资本市场融资总量的比重,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功能。二是创新发展新型金融业务和产品。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基本功能,加快产业基金、创投基金、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小额贷款等各业态发展,健全适应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的金融支持体系,构建投贷联动、信用风险补偿、知识产权交易等符合产融紧密结合要求的体制机制,促进金融业从单纯资金要素保障向综合服务功能转变。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支票授信、并购贷款、融资租赁等新型融资产品,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开发以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侵权险、房地产登记责任险、信用卡盗刷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单融资等新型保险业务。三是鼓励、支持发展“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推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私募股权众筹融资平台等合规经营,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投融资服务体系,满足创新创业型中小微企业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支持符合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或参股商业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公司以及消费金融、汽车金融、金融租赁等机构,拓宽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渠道。引导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支持探索利用云计算、移动通信、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企业依法建立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支持具备资质的信用中介组织开展互联网金融企业信用评级。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区块链、数字货币等新兴技术的研究探索。四是发展供应链金融,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引导省内金融机构、供应链核心企业积极探索预付款融资模式、动产质押融资模式、订单融资模式、商票保贴融资模式,创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供应链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紧密融合。五是促进金融业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门槛,将自贸试验区作为金融双向开放的试验平台,推广可复制经验,为产业与金融结合更广、更深、更紧密结合创造有利条件。

(三)全面优化产融结合生态环境。一是积极发展各类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发展信用评级、投资咨询、会计、审计、律师、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为金融发展、产融结合提供配套服务。规范中介服务机构的执业行为,提高中介服务机构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支持保险代理、经纪、公估等各类保险中介机构创新發展,支持设立健康险、责任险、再保险等专业中介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保险中介机构通过并购、上市等途径做大做强,发展成为行业领先的控股集团公司。二是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小贷公司、担保公司以及证券保险等公司加入征信系统,扩大信用信息采集的覆盖面和数据量,逐步建立健全覆盖社会各个领域的信用信息系统。开展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信用评级,规范银贷、银担合作。稳步开展征信机构备案和认可,认真清理核查已备案企业征信机构。积极推动建立企业贷款风险预警系统,探索建立个人贷款风险预警系统。三是优化金融风险监管环境。加快建立健全与互联网金融、私募金融、要素交易平台等新兴金融业态发展相适应的监管体系、风险管理制度、风险隔离机制和基础设施,加强信息沟通,形成监管合力,提高对部分创新型、交叉型、跨市场金融产品的监管有效性。四是打造产融结合人才高地。充分发挥山东省的教育资源优势,引导企业与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等各类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充分对接,强化校企合作、产学研联盟,完善产业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优化完善人才引进政策面向海内外并重点面向海外,加快引进高层次、创新型、国际化金融人才、管理人才、企业家人才等,实现与现代化、国际化人才的高效对接。

(四)着力集聚产业要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是立足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在已有《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推动十强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基础上,应进一步引导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延伸、做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在集聚产业主体、振兴实体经济、配置积聚财源方面的支撑引领作用,在促进优势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推动区域整体共同发展。二是鼓励支持高质量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园区既能为承载产业集群提供空间载体,也是广大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有力孵化平台。应在全省范围内做好产业园区规划,突出产业园区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加大重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转型升级政策支持等,提升园区协同整合、集聚创新能力,同时更加注重园区自身内涵、功能、品质、环境的转型提升,为吸引集聚优质产业资源添油助力。三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以总部经济吸引众多资源大规模聚合,将产生产业聚集效应、产业关联效应、资本放大效应等外溢效应。实践表明,总部经济的运行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有重要作用。应吸引鼓励国内外大型企业或机构在鲁设立法人总部,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总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等,不断增强全省产业集聚力和辐射力;引导支持全省重点龙头企业增强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风险承担能力和综合经营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跨地区并购和市场化重组,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和外溢发展等。四是积极吸引新产业新业态落地,丰富现代产业体系层级。从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入手,面向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互联网+”产业,面向科创型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政策服务,提高产业协同、产业融合力度,形成产业发展多元化板块。

主要参考文献:

[1]徐丹丹.产融结合的理论分析[J].学术交流,2006(5).

[2]孙晋.产融结合的经济内涵和法律界定[J].江汉论坛,2010(1).

[3]盛安琪,汪顺,盛明泉.产融结合与实体企业竞争力——来自制造业样本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探索,2018(1).

[4]马红,王元月.金融环境、产融结合与我国企业成长[J].财经科学,2017(1).

猜你喜欢

产融结合新旧动能转换路径选择
西部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挑战与应对
产融结合型企业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的构建
打造产融结合平台推动企业财务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