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半规管耳石症残余症状的疗效分析

2020-04-20王梦陈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4期
关键词:甲磺酸规管耳石

王梦,陈英

(1.承德医学院附属沧州市人民医院,河北 沧州;2.沧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河北 沧州)

0 引言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 俗称“耳石症”,以头位变化所诱发的反复发作性眩晕及眼震为其表现特征[1-2]。典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表现是由于头部发生重力方向改变(如起床、躺下、床上翻身、低头或抬头)而诱发的、突然出现的短暂性眩晕。这种位置性眩晕和眼震持续时间一般不会长于1 分钟。后半规管BPPV 最为常见,约占70%~90%[3-4]。手法复位治疗是目前BPPV 的主要治疗方法,可以根据受累半规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法复位方法。虽然手法复位治疗的有效率可达到90%以上[5],但是仍然有约61%患者在手法复位治疗成功后有持续的头部昏沉感,头部移动、起身及走路时短暂的不稳感等[6]。本研究结合临床后半规管BPPV 复位成功后仍有残余症状的患者96 例,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并进行1 个月的随访,记录残余症状持续时间等相关资料,并对其疗效进行比对分析,以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对导耳石复位后的认识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2017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修订的BPPV 诊疗指南[2],选取2018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就诊于我院耳鼻喉门诊确诊的耳石症且手法复位后仍存在残余症状的患者96 例。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采取分层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8 例,其中男21 例,女27 例,年龄27~78 岁,平均(51.65±7.64)岁;对照组48 例,其中男19 例,女29 例,年龄25~74 岁,平均(52.27±7.24)岁。纳入标准:(1)因头部发生重力方向改变(如起床、躺下、床上翻身、低头或抬头)而诱发的短暂性眩晕,眩晕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 min;(2)Dix-Hallpike 试验阳性;(3)后半规管BPPV 患者手法复位后仍有残余症状者。排除标准:(1)由于智能障碍或其他原因不能配合行耳石手法复位者;(2)其他原因所致的剧烈眩晕患者,如后循环缺血、前庭神经元炎等;(3)合并有严重心脏病、颈椎病、腰椎病;(4)对本次药物过敏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眩晕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首先应用ICS Chartr200 眼震视图仪,ICS Balance Platform 平衡检测仪为患者进行自发性眼震、凝视性眼震、平稳追踪等各项检查。并行Dix-Hallpike 试验,若出现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眼震,判断后半规管BPPV,对确为后半规管BPPV 的患者进行Epley 手法复位治疗。Epley 法:选取坐位,嘱咐患者将头向患侧旋转45°左右,并且在医师的帮助下让患者以最快的速度迅速躺下变为平卧位,并将头部下悬30°,然后将患者头部向健侧转90°,再将卧位改为侧卧位,再缓慢地将头部向前倾斜30°,坐起,头略前倾,维持2min。以上每个体位均至少要维持1min,在眩晕症状消失之后才可以行下一个体位操作。将手法复位后仍有残余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不予任何处理,观察组患者予以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H20040130)饭后口服治疗,6mg/次,3 次/d,疗程2周。所有手法复位治疗后的患者嘱其避免有头部剧烈晃动的动作,嘱其注意休息。

1.3 症状缓解的观察指标

1.3.1 疗效评价

根据2017 版中华医学会BPPV 最新指南[2],对疗效进行评估。疗效分级:治愈:位置性眩晕消失;改善:位置性眩晕和(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无效:位置性眩晕和(或)位置性眼震未减轻,甚至加剧。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3.2 残余症状持续的时间

在手法复位治疗后的第1 个月时,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记录每位患者是否还存在残余症状。缓解率=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96 例后半规管BPPV 患者中,在治疗后1 周进行评价。观察组痊愈率为70.84%、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67%、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残余症状缓解率的比较

在手法复位治疗后的第1 个月时,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记录每位患者是否还存在残余症状。观察组的残余症状缓解率为8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缓解率的比较

3 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又称耳石症,是最常见的耳源性眩晕疾病。目前BPPV 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但是有关研究表明[7],BPPV的发生与高血脂、高血压、突然性聋、病毒性迷路炎、梅尼埃病、后循环缺血等疾病有相关性。手法复位治疗是目前认为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临床上仍有大部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经过规范的手法复位治疗后,虽然无典型位置性眼震及眩晕,但仍有部分患者残留头晕、头昏沉不适、走路摇晃等平衡障碍症状[8]。残余症状的产生的原因之一:耳石颗粒经手法复位回至原来位置的过程中,可有少许残余的耳石碎片未完全复位,所以还是会引起轻微的位置性眩晕[8-9]。因此在临床上,也有部分医生在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予以规范的手法复位治疗后便不再给予其他治疗,认为这种原因引起的残余症状在短时间内可以自行恢复。然而,残余症状产生的原因也可能是BPPV 患者在出现半规管障碍的同时也有耳石器的病症[10]。产生耳石器病症的原因有可能就是内耳微循环障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属于组胺类衍生物,具有扩张血管作用,改善内耳微循环障碍;能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内淋巴液的吸收,减轻淋巴内水肿。其可有效缩短BPPV 手法复位成功患者残余头晕的持续时间并及时减轻患者残余头晕的严重程度[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9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1.63%,观察组的残余症状缓解率为8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4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残余症状持续存在或较长时间存在,会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许许多多困扰,甚至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甲磺酸倍他司汀对于后半规管耳石症患者手法复位后的残余症状的治疗有效,可有效的提高患者复位后疗效,缩短残余症状的持续时间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甲磺酸规管耳石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小鼠半规管造模的实验技术优势及其应用
328例住院患者应用甲磺酸加贝酯的合理性分析Δ
嵴帽结石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策略
Dix-Hallpike 诱发试验双侧阳性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分析
都是“石头”惹的祸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比较分析
你了解耳石症吗
动物也会晕车吗
耳石不是“耳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