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组织LVD 和D2-40 与早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2020-04-20张伟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4期
关键词:浆膜淋巴管计数

张伟林

(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西 桂林)

0 引言

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不仅意味着肿瘤增生增大,累及周围组织和器官,而且伴随肿瘤细胞的转移[1]。淋巴结转移是结直肠癌常见的转移途径[2]。研究结直肠癌周围淋巴管分布的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可为术中淋巴结清扫和根治性手术范围的确定提供重要的依据[3]。本研究旨在探讨肿瘤组织LVD 和D2-40 与早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收集我院2014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存档组织石蜡标本,其中直肠癌标本60 例,男患者35 例,女患者25 例,年龄范围为29-82 岁,平均年龄为(53.55±10.53)岁,肿瘤直径≤=4.5cm 32例,>4.5cm 28 例;肿瘤位置在高位者11 例,中位者26 例,低位者23 例;高分化腺癌12 例,中分化腺癌28 例,低分化腺癌20 例;累及黏膜、黏膜下层、肌层者15 例,累及浆膜及浆膜外45 例;淋巴转移者18 例,无转移42 例;远处转移者6 例,无远处转移者54 例。另外收集60 例距离肿瘤10cm 的组织,以此作为健康对照组。

1.2 方法

均切片3um,通过免疫组化SP 法检测D2-40 单克隆抗体表达,标记微淋巴管密度。具体步骤如下:切片,二甲苯脱蜡,梯度乙醇水化,过氧化氢抑制内源性过氧化物酶10 分钟,PBS 浸洗3 次,每次3 分钟,滴加D2-40 单克隆抗体,37℃孵育30 分钟至1 个小时,PBS 浸洗3 次,每次3 分钟;滴加多聚物酶标记的二抗,37℃孵育30 分钟至1 个小时,PBS 浸洗3 次,每次3 分钟;0.05%DBA+0.03%过氧化氢显色8-15 分钟,流水冲洗,苏木素复染,微波蓝染;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浸洗固定,树脂封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标本组织的D2-40 标记LMVD,分析结直肠癌边缘区和病理特征的关系。D2-40 阳性染色的位置在淋巴管内皮细胞胞膜、细胞质,显色棕黄色,呈颗粒状。根据Weidner 方法对LMVD 进行计数。采用200*(0.74mm2)的显微镜计数LMVD,每个患者计数3 个区域,取其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 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的分布趋势,P<0.05 表示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标本组织的D2-40 标记LMVD

根据表1 分析,在肿瘤组织中,微淋巴管分布在肿瘤边缘和肿瘤中心,分布的位置和形态差异明显。与对照组对比,结直肠癌组分布的微淋巴管数目LMVD 明显更多,P<0.05;与肿瘤的中心对比,肿瘤边缘的微淋巴管数目明显更多,P<0.05,如表1。

表1 比较两组标本组织的D2-40 标记LMVD

2.2 分析结直肠癌边缘区和病理特征的关系

根据表2 分析,结直肠癌边缘区高LMVD 和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Dukes 分期密切相关。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分布位置、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见表2。

表2 分析结直肠癌边缘区和病理特征的关系

3 讨论与结论

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小于4cm的肿瘤对生存率无明显影响,但淋巴结的转移比肿瘤大小更为重要[4]。结直肠癌淋巴结有无转移直接影响了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5]。据研究[6],在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II 期患者中,20%死于复发,如果有淋巴结转移,复发比例将会更高。本研究显示,在肿瘤组织中,微淋巴管分布在肿瘤边缘和肿瘤中心,分布的位置和形态差异明显。与对照组对比,结直肠癌组分布的微淋巴管数目LMVD 明显更多,P<0.05;与肿瘤的中心对比,肿瘤边缘的微淋巴管数目明显更多,P<0.05。结直肠癌边缘区高LMVD 和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Dukes 分期密切相关。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分布位置、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随着病变的发展,肿瘤增大,浸润加深,结直肠癌从B 期到C 期或从C 期转到D 期,淋巴结的转移率也随之增高[7]。肿瘤组织一旦侵及浆膜层,大大增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发生的可能性。本研究表明,肿瘤的分期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据研究[8],侵及浆膜层的结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为38%,如加上淋巴管受侵发生淋巴结转移为66%。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边缘区高LMVD 和肿瘤淋巴结转移存在密切的关系,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过程中,淋巴管生成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浆膜淋巴管计数
有用的关节“下水道”
——淋巴管系统
足部淋巴管分布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淀粉/聚丙烯酸酯共混浆膜的吸湿放湿性能探讨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抗淋巴管生成治疗结直肠癌研究进展
规模化养鸭场鸭浆膜炎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