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2020-04-19徐龙江

文学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内容摘要:由于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而教师又是情感教育的主导者,因此,语文教师应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平台,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让师生与作者的作品所表现出的情感零距离接触,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设情境 情感教育

语文教材中的那些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时文精品、科学小品等文质兼美的文章都是经过编写者精心策划、筛选、编排、浓缩后的结晶。这些文章或喜,或怒,或乐,或悲;或语言犀利,或平实厚重,或流畅自然,或庄重典雅,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感情色彩。对于教师来说,要充分调动起自己的情感因素,带领学生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是指通过图画、音乐、实物展示、表演体验和想象促情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使他们身临其境地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去。主要可借助以下几种方法:

一.图画渲染

语文课文中描述的内容非常广泛,它涉及到山川河流、花木鸟兽,古今建筑、人物风情,历史事件等各方面,这些无一不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珍品。这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赏心悦目的艺术世界以及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无不引导学生畅游其中,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画面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我在听一位老师教《南京大屠杀》这篇课文时,该老师找了一些有关南京大屠杀中敌人疯狂地对中国人民进行抢、烧、杀的图片资料,当通过多媒体放映出来时,学生仿佛置身于其中的境界。在他们看到自己的同胞们就这么残忍地被杀害时,男生中竟有人气愤地拍桌子;女生们则为其中的惨象而潸然泪下。全班顿时陷入一种悲凉的气氛之中。这时,该教师再加以引导总结,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学生的真切感情会在朗读中得到更好地流露。

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在解题后,先播放了一段人们在夜幕降临、细雨濛濛的长安街上等灵车、送灵车的画面,然后播放配有哀乐的课文朗读录音。悲壮的乐曲,深情的语言,使学生完全沉浸在无比悲哀的气氛之中。之后这位教师又引导学生动之以情,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敬仰周总理,爱戴周总理,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

二.音乐渲染

优美的音乐能愉悦人的心情,哀乐则能把人带入一种悲凉的境界之中。这说明音乐对人的情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也正因为“音乐的特殊功能是通过旋律表现人类最为细致的心理活动和感情波动。”因此,将音乐恰当地引入课堂也是拨动学生情感之弦的好方法。我在教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先播放了一首具有春天气息的曲子(其中伴随蛙声、雨声等)。当播放完这首明丽、柔和的曲子时,学生还沉浸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之中,我关掉录音机,问道:“同学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美吗?知道它是描绘哪个季节的曲子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去领略它独特的韵味。”这样的导入不仅新颖别致,而且创造了热烈的课堂氛围,奠定了课堂基调,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也能在音乐的渲染下,不自觉地进入到语言文字描述的情境中,从而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人文教育。

又如在教李清照的《一剪梅》一文时,考虑到学生也许很难理解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因而在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后,我播放了《月满西楼》,让学生在乐曲中静默,在乐曲中思索,在乐曲中走近作者的精神世界,与作者一同呼吸,一同思念,一同悲伤,一同无奈。作者感染了读者,读者理解了作品中人物的情感。

三.实物展示

众所周知,画面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自然而然,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事物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则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我在教《春》这篇课文时,其中在描绘春花时有这么一句:“野花遍地都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由于担心学生不能理解野花为什么会“眨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花和灯光,再利用“风”,给学生做了一个完整的示范,从而解决了本文的难点,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增,并由对现实的感受转到对语言文字的赏析上。学生在朗读这些句子时,也充满感情,沉浸在语言文字描述的美的情境之中。

四.表演体验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是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课堂上的表演则是“主动参与”的方式之一。“表演就是以艺术的形式将课文的内容形象地再现出来。”这种方法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进入角色,体会人物典型的语言、情感及性格,这无疑是情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学生要把课文内容用表演的形式准确地表现出来,首先要自读、质疑、研讨,把握课文的主旨,找出关键词语,然后对所要表演的情节进行构思,既动脑又动手,这样就能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我在教《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我首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梁任公的外形特点以及体现他演讲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再结合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让学生把这个有思想、有个性、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通过表演展现出来。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更易体会梁任公这个人物的特点,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另外,如能把表演体验引进作文教学中,则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倾吐真言,提高作文水平。

五.想象促情

学生具有极大的想象潜力,只要在教学中加以培养和激发,学生便可根据语言描绘和各种教学媒体的音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在头脑中组合成新的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化平面为立体,化无声为有声从而进入课文特定的情境之中。记得以前老师在教我们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诗时,她首先给我们讲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意义:诗人想象天上的街市的美好,天上人的生活自由幸福,实际上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否定,表达了对幸福光明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让我们一边朗诵,一边随作者想象天上街市的美好情形,这样我们就易受此想象的感染而进入诗作者创造的意境之中,與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领会诗人爱憎分明的情感。

又比如一教师在教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为让学生体会到父子之间那种深沉真挚的爱。该教师紧紧抓住文中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子时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场面,让学生借助想象体会逆境中父子离别时的那种忧伤的情形及感受,很容易使学生为之动情,产生共鸣。

由上可知,想象对阅读、对语文教学中情感的激发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主要有以下三点:

1.要善于抓取阅读文本的空白点和未定点。因为作品的意义空白与意义未定性是联结创作意识的桥梁,是作品产生效果的根本出发点,也给读者的想象提供了宽广的天地。在保证一定理解信息的前提下,作品中包含的未定点与空白越多,留给读者的想象天地越广阔,也越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和对作品的深入参与。教师要善于寻找和发掘作品的空白点和未定点,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将自己的情感溶入其中,对这些空白点和未定点进行填充,使之丰满,生动,创造一个情景相生,生机流动的个性化世界。例如王安石诗“春风又绿江南岸”,设若教师抓了“绿”这个未定点,启发学生的想象:春风怎样绿了江南?绿了的江南是什么样子?通过学生的填充,就会创造出一个生机勃勃,莺啼柳绿的江南春天境界,自然美,情感美,意境美溶于其中,这样,语文教学才成为一个以情感与心灵拥抱的所在,并使学生的想象力从中得以冶炼。

2.要丰富学生的认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积淀。因为想象和联想是形象思维的方式,属于认知的范畴。因此,要丰富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丰富学生的认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积淀。这样,大量而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生活,进而丰富学生想象的内容,就成为提高想象的必由之路。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想象才会广采博取,展开翅膀。对余光中《乡愁》的阅读,必然包含对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的具体生活感知和理性分析。而这也恰好证明了情与知在阅读过程中的相辅相成,并行不悖。

3.要善于引发学生的联想。联想与想象同为人类形象思维的重要因素,它是由一事物而想起另一事物,由此及彼的形象思维方式。例如,当我们阅读周敦颐《爱莲说》,会联想到古人描写莲花的各种常见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子已成荷叶老”等等。联想能连接和打通人的各种记忆和生活经验,极大丰富思维的内容,起到一种散射作用。当联想引发的散射以情感贯通时,就生成一个情景的世界。在这一活动中,情感借助想象和联想得以引发,展开并自由地释放,而联想又因情思的灌注得以贯通并焕发生气。

综上所述,设置一个能笼罩在课堂上的特殊气氛和情调,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措施中的重中之重。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该把握好教材的情感基调,设置氛围,引起强烈共鸣,让学生在共鸣中理解、陶冶、升华,让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作者介绍:徐龙江,湖南省瀏阳市职业中专教师)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