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干预对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0-04-17李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心肺复苏康复效果护理干预

李莹

【摘要】 目的 观察对心肺复苏后的患者实施干预的康复效果。方法 168例行心肺复苏后住院治疗的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8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诊干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率、平均动脉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护理后GCS评分(11.78±2.9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12±3.23)分, NIHSS评分(1.23±0.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0.35)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率(102.23±7.89)次/min和平均动脉压(9.01±3.12)kP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6±7.18)次/min、(7.37±2.99)kPa,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9.12±2.3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32±3.21)d, 焦虑评分(4.81±1.3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2±1.77)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69.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3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合理护理干预康复效果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心肺复苏;护理干预;康复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1.093

心肺复苏作为一种应用于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抢救措施, 关系到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4 min内对心脏骤停者实施心肺复苏能有>50%的成功率延续患者生命[1], 同时配合配套护理措施在挽救危急患者生命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 心肺复苏的标准和过程不断完善, 医护人员应该及时观察临床指标变化, 配套护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 以达到较好的康复效果, 避免重要器官应激后发生损伤和一系列并发症[2]。本文旨在观察对心肺复苏后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本院进行心肺复苏后住院治疗的168例患者, 其中男80例, 女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84例。

干预组患者年龄30.1~62.2岁, 平均年龄(46.6±5.7)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9.2~61.7岁, 平均年龄(45.9±6.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心肺复苏术处理后的患者, 需要住院治疗;②住院时长预计<2周者。排除标准:①精神疾患患者, 不能配合术后护理;②合并妊娠、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③合并其他危急重症, 生命体征不稳需要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进行治疗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且该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心肺复苏结束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记录好护理日记便于交接患者情况, 听从医嘱安排进行用药和护理, 保证患者的充足营养和休息, 对患者进行心理鼓励和安慰, 辅助患者变换体位, 防止压疮和静脉血栓形成, 注意安置扶手防止患者活動时摔倒, 定期对患者周围环境进行消毒, 提供清洁病房环境。观察意识变化、尿液颜色, 防止肾衰竭[3]。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对心肺复苏相关知识进行必要说明, 提高家属配合度和患者信任度。

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诊干预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①脑、心护理:防止脑水肿, 低温处理, 降低氧代谢, 头部用冰帽, 腹股沟、腋窝、颈部放置冰袋;改善神经细胞代谢:镇静止痉和高压氧疗。观察心电图变化, 预防出现心律失常, 如传导阻滞和早搏等。②呼吸道护理:观察患者皮肤是否出现紫绀, 保持有效通气, 正确应用呼吸机, 及时吸痰, 保持呼吸道畅通, 吸入氧气后再进行吸痰, 以免造成组织缺氧。控制低压气囊在适宜范围, 防止反流误吸。③体征护理:心电监护、血气分析动态监测、谨防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神志。定期进行巡视,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④营养护理:鼻饲全静脉营养药(TPN)。⑤环境护理:调节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 协助患者进行叩背和翻身, 防止压疮, 定期按摩下肢, 防止静脉血栓, 注意无菌操作, 防止感染。⑥心理护理:患者起病急, 心理容易产生应激, 应鼓励患者精神上战胜不良情绪, 把预后良好的病例情况向患者讲述, 必要时配合轻音乐和娱乐电视节目放松患者情绪。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GCS评分、NIHSS评分、心率、平均动脉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包括抽搐、反应迟钝、胸闷、记忆减退、烦躁等。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 满分12分, 分值越低说明患者焦虑情绪越轻微。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 总分100分, 划分为4个维度:不满意:0~40分;比较满意:40~60分;满意:60~80分;很满意:80~100分。满意率=(很满意+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后GCS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者护理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 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 4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后焦虑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 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受危急因素造成生命体征消失, 需要及时进行抢救, 心肺复苏是指通过人工通气和胸部按压, 主要目的是把含氧血流输送至大脑, 避免脑死亡, 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 延长生命复苏时间。因患者心理和生理遭遇重大生命打击, 濒死、复活过程对生命体征和心理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复苏后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急诊科日常工作量大, 程序化和规范化护理工作难以到位, 对患者后续康复效果影响较大, 传统护理模式注重合理用药和维护生命体征, 对抢救后重要生命器官的重视程度不够, 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而干预护理注重患者心理变化, 使其平和接受病情, 对预后起到了积极作用, 优化护理管理和风险评估, 同时加强了心电监护等临床指标变化观测, 能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及早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避免了不良后果发生。脑部护理有助于神经系统康复, 通过温度调节, 保护了受损的脑部组织。急诊科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 熟练复苏技能和参与急救培訓, 护理过程应该做到保障患者生命质量和预后转归良好[4-6]。

本研究表明, 干预组患者护理后GCS评分(11.78±2.9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3.23)分, NIHSS评分(1.23±0.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0.35)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率(102.23±7.89)次/min和平均动脉压(9.01±3.12)kP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6±7.18)次/min、(7.37±2.99)kPa,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护理通过呼吸道护理、脑护理、环境护理等方式, 给予患者系统、科学、全面的护理措施, 确保了康复质量, 缩短了康复时间, 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本研究表明, 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9.12±2.3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32±3.21)d, 焦虑评分(4.81±1.3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2±1.77)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69.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3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缩短住院时间, 能节省治疗费用, 可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且医患互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依从性达到较好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 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合理护理干预康复效果良好, 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焦虑情绪,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园园. 心肺复苏及护理干预对大面积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患者的疗效研究. 基层医学论坛, 2019, 23(18):2541-2542.

[2] 张蕾.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37):112.

[3] 陈戒慧. 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13):30.

[4] 邹秀娟. 浅谈心肺复苏后患者应用急诊护理干预对康复的影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50):263.

[5] 郑大环.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9):110-111.

[6] 黄燕红.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5(23):17-18.

[收稿日期:2019-08-01]

猜你喜欢

心肺复苏康复效果护理干预
从社会事件的剖析中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方式与途径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桂林市卫生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急救技术培训的探索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疼痛控制护理有效促进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评价
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