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萨克斯曲《茉莉花》演奏与作品分析

2020-04-17李奇芫

戏剧之家 2020年10期
关键词:作品茉莉花演奏

李奇芫

【摘 要】本文对萨克斯曲《茉莉花》演奏与作品进行了研究,从表现类型、作品创作来源、演奏分析三方面展开论述,最终认为萨克斯曲《茉莉花》演奏中,音量、旋律、音色、织体等方面都具有独到之处。

【关键词】萨克斯曲《茉莉花》;演奏;作品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0-0044-02

萨克斯曲《茉莉花》演奏与其他版本不同,一方面是由于萨克斯本身的性能十分特殊;另一方面,是由于这个版本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色。

一、《茉莉花》的表现类型

《茉莉花》作为一首传统民谣歌曲,受到了大众的普遍喜爱。《茉莉花》的表现类型十分丰富,一般有歌舞表演类、器乐演奏类两种。

歌舞类《茉莉花》是最为常见的类型, 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音乐就是《茉莉花》,可见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器乐演奏类《茉莉花》根据乐器本身的特征对《茉莉花》进行了适当改编,以此来衬托乐器本身的音色特征,目前有萨克斯版本、钢琴版本、二胡版本等,将乐器与这首民谣很好地结合了起来,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其中萨克斯曲《茉莉花》最为独特,由于其特殊的音色和旋律创作,让萨克斯曲《茉莉花》韵味十足,演奏风格迷人。

二、萨克斯曲《茉莉花》的作品创作来源

《茉莉花》最初叫《双叠翠》,再后来改为《鲜花调》。《鲜花调》已经比较接近《茉莉花》了。《鲜花调》流行于明清时期,主要在社会底层流行,歌词通俗化,到了清朝中后期就变得传唱度很高,大江南北都有不同版本的《鲜花调》。乾隆年间,一位秀才将《鲜花调》收入自选辑,并且在《西厢记》当中也有体现。“好一朵鲜花,好一朵鲜花,有朝一日落在我家,你若是不开放,对着鲜花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的花开赛不过了它,本待要采一朵戴,又恐怕看花的骂。”

自从新中国民歌文化开始盛行,这些旧日的作品被翻了出来,解放战争时期经过一些人的整理创新,才有了今日的《茉莉花》,改编后的民歌《茉莉花》旋律清新,曲调悠扬动听,更加适合不同的人演唱。作为江苏民歌,《茉莉花》在全国范围内都受到了人们的喜爱,直至今日仍广为流传,因此分析这首作品具有极高的意义。

萨克斯曲《茉莉花》出现的时间较晚,通常认为比钢琴版本、二胡版本、扬琴版本更晚一些。萨克斯是西方乐器,用它来演奏《茉莉花》别具一番风味,有中西合璧的意味在里面。而且萨克斯曲《茉莉花》是现代性和古典性的完美结合,用现代乐器表现古代民歌,这种创新本身就具有积极的研究价值。

三、萨克斯曲《茉莉花》的演奏分析

(一)萨克斯乐器性能表现

萨克斯曲《茉莉花》中吹奏乐器的性能,及整个伴奏乐器组在《茉莉花》中的作用、地位,与传统民歌《茉莉花》中弦乐器组的性能,以及它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地位是不一样的。萨克斯曲《茉莉花》中的萨克斯在音乐表现力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整支曲子的基础,所起的作用很大,单独演奏的片段较多。然而目前我国对萨克斯曲《茉莉花》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对其乐器性能的表现力没有充分认识。有人认为,萨克斯的音色、音域无法很好地衬托出这首民歌的艺术魅力。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萨克斯曲《茉莉花》通过乐器本身性能优势的发挥,改编后的曲目将原曲的艺术魅力展现得更加独特,虽然与传统审美有些差别,但是这种性能也是别具一格的。

(二)演奏中的音量及旋律

萨克斯曲《茉莉花》演奏中,音量和旋律十分独特。引子部分虽然只有八个小节,但是在营造意境和气韵表现方面有着较高的难度。它的旋律是由萨克斯负责,音量由打击乐负责。演奏中打击乐的音量一般都比较大,在实际舞台表现中就可以感受到这一点。众所周知,音量与旋律是萨克斯曲《茉莉花》中相当重要的一种组合形式,因此在谱中让打击乐器紧挨在萨克斯下面,音量和旋律的相得益彰,结合得更加完美。同时,萨克斯将原曲的音调伸长一倍,变为一支悠长的旋律飘在髙音区,这是一种扩大模仿。举例来看,在第五小节中,悠长的旋律转入低音区,由萨克斯、打击乐奏出,其音调特别像古筝的旋律感。这种旋律感就像是在模仿复调及节奏型伴奏的织体写法,听起来像是悠扬的山歌,或者采花的舞蹈旋律和节奏,此起彼伏,描绘出一幅喜采丰收的图画。各个声部都有自己的活动音区,互不干扰,各种音调尽可能适应各种乐器不同的特性。音乐转入萨克斯的独奏后,以运用种种滑音奏法为特点的主题变奏,给主旋律以新的色彩,表达了乐观、优美的情趣。而在该段的末尾,又回归到了平静中。要求演奏者处理好力度、速度、情绪的变化。

(三)音域及音调

薩克斯曲《茉莉花》演奏与二胡等版本有所不同,二胡只有两根弦,其音域狭窄,另外中胡、大胡、低胡都有翻髙翻低的现象,彼此时而同度,时而八度,音域就显得过窄,虽然基本的旋律线很清楚,但是表现力有些差。萨克斯演奏可以让低音区流动的快速旋律更能渲染热情、活跃的气氛,故意作翻髙翻低的用法,有它一定的积极意义。演奏中,萨克斯不是作为全奏的旋律与低音使用的,而是用四度模仿的结构以描写江苏民众劳动的情景。演奏时,曲子开始的音量被控制得很小,然后逐渐加大。音调很像号子,开始时憋住气,渐渐放声、用力的情景是很形象的。其他乐器部分的织体也是由旋律与低音两个部分组成,不同的是这里的旋律作两层三度平行的结构,音响效果比八度平行结构要浓些,可能是由于伴奏乐器不够多的缘故,它的织体在整支曲子全奏中只由旋律与低音两个部分组成的写法非常普遍,全体作为和声(节奏)用的写法也不少。

(四)其他技法

《茉莉花》中有些合奏的片断纯属气氛性的,没有明显的主旋律,用装饰音技巧演奏即可。它隐约的旋律起伏就像是海浪一般,类似这样单独以萨克斯乐器出现的演奏技巧,在以往的民族管弦《茉莉花》当中十分罕见。萨克斯演奏的优势就在于音色及特殊技巧的表现性能,它不断扩大单独使用的技巧和以它为基础的种种装饰音处理手法,使萨克斯曲《茉莉花》富有更多的表现力。

具体演奏中,萨克斯部分用不同的色彩点缀旋律的某个需要突出的音是旋律润饰的又一方面。萨克斯通过改变音色的演奏方法,如喉音、滚舌、泛音、抖音等,常被用来当作旋律乐器自身的润饰手段。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运用非旋律声部乐器作各种润饰,可以得到更多的色彩变化。举例来看,萨克斯曲《茉莉花》的结尾部分,有两个长音用了颤音重复,达到了色彩润饰的目的。旋律由萨克斯及打击乐奏出,加以其他伴奏乐器短断续续的重复,色彩性很强,使轻快的旋律显得更加活跃。

总的来看,萨克斯曲创作先有一个和声布局的设想,然后根据这个设想改写旋律;或者先有节奏,再写旋律;或者和声与旋律同时创作。萨克斯曲《茉莉花》属于第一种情况,演奏中除一部分萨克斯与打击乐合奏以外,基本上都是以萨克斯旋律为中心的,而且很讲究对旋律的润饰。这是中西民族音乐的一种交融,和西方和声与复调的运用不同,这种交融不等于旋律的复调润饰,而是旋律润饰的扩大化,可能已包含了和声与复调的某些因素。

四、结语

综上,萨克斯曲《茉莉花》具有独特的魅力,希望广大萨克斯学习者和演奏者对这首作品有充分的重视,在把握其创作和演奏要点的同时,积极推广这首作品,使其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让更多人感受到萨克斯独奏曲独有的价值和魅力。

参考文献:

[1]沙勇.萨克斯与中国民族文化产业的融合[J].经济研究导刊,2017,(28):55-56.

[2]孙博.浅谈萨克斯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J].艺术评鉴,2019,(02):103-104+121.

[3]周永生.简析萨克斯与中国民族文化产业的融合[J].戏剧之家,2019,(01):69.

[4]赵大光.萨克斯管的吐音方法研究——评《萨克斯管吹奏法》[J].新闻与写作,2018,(01):125.

[5]吕恂源.浅谈萨克斯管的教学方法[J].黄河之声,2012,(04):27-28.

[6]陈荷蝶.浅谈我国萨克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民族音乐,2016,(04):103-104.

猜你喜欢

作品茉莉花演奏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简论20世纪的法国文学潮流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