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调查分析及影响对策研究

2020-04-16宋凌云

科海故事博览·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新媒体

宋凌云

摘 要 网络时代,新媒体社交工具已经走进了公众的生活,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学以致用,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如实分析,然后基于事实,分析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新媒体 问卷调查 大学生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TN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20)04-0052-03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社交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被削弱,而新媒体以它的突出特性,如个性化、多样化、及时性、交互性等,越来越多的深入人们的生活。

大学生作为接受信息最快的人群,尤其是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基本为95后的一代,从他们一出生开始,就深度接触互联网。这批人社会上称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摆弄着手机,聊QQ、发微信、发微薄、看新闻、玩游戏等等。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新媒体也不例外,新媒体满足了大学生及时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需求,同时也浪费了大量时间在游戏、聊天,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身体健康。不健康的信息也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必须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 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96份,其中男生占36%,女生占64%。大一学生占44%,大二学生占38%,大三学生占18%。

1.在对大学生使用最多的上网工具的调查中,手机占比达到76%,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更迎合了大学生的口味,通过手机随时随地编发信息、浏览网页、聊天交友、游戏娱乐等。另外,通过电脑上网人数占20%,仍有部分学生使用电脑上网。

2.在对大学生使用社交工具的调查中,使用最多的社交工具是QQ,占比达到67%,其次为微信,占比为26%。可见QQ仍然是大学生最喜欢的社交工具。

3.对搜索工具的使用,反映了大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在使用何种搜索工具时,82%的人选择百度,32%的人选择搜狗,还有6%的学生选择神马,说明百度作为国内搜素工具的霸主地位无疑。另外,还有1%的学生通过百度贴吧找需要的资料。

4.在对每天上网时间和上网时段的调查中,40%学生每天用手机上网时间在3-6小时,34%的学生上网时间在6小时以上,且不固定上网时间。总体早晨上网时间少,晚间上网时间多。说明学生在校上网时间较长,每天除去睡觉、上课、吃饭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在用手机上网,用电脑上网时间明显减少。如果一天不让使用手机,25%的学生会感到“焦躁不安,无所事事”。60%学生虽勉强能适应,但很想上网。

5.在对每次上网必做的事情调查中,72%的学生是上QQ,这些上QQ的学生,81%的是聊天,说明QQ在学生中使用率仍是第一位的即时交流工具。其次学生上网主要是看视频、玩游戏,占比分别为44%、33%。

6.在问到使用媒介的动机时,43%的学生是为了休闲娱乐交友,39%满足获取信息的需求,只有17%的学生是为了获取知识,提高文化水平。所以,互联网在大学生中主要是为了休闲交友和获取信息,提高文化水平已经不重要了。这些大学生主要通过什么网站获取新闻类信息呢?浏览最多的新闻类网站依次为百度33%、腾讯33%和新浪28%。通过手机APP获取新闻,使用最多的依次为腾讯52%、今日头条32%和搜狐17%。[1]

7.在被问及上课是否玩手机时?23%的学生回答经常有,52%的学生偶尔会玩手机,基本没有的只有6%。

8.在被问及你认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最有效的沟通方式调查中,62%的学生仍然希望面对面交流,所以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沟通仍是人们最渴望的方式。

2 网络新媒体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的积极影响

2.1 新媒体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渠道

借助互联网,利用新媒体让我们获取知识变得更加方便。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例如VR技术等。为学习者创造了虚拟现实世界,实现人机交互。彻底改变了传统“单项互动”的教學方式,可以实现师生“双向互动”。另外,教师再也不是教学的中心,更无法以某一方面的权威自居,学生可以从网络上浩瀚的资料库中查阅到所需的资料,任何人无法做到知识的“垄断”。

2.2 信息来源更广,有利于大学生开阔眼界

网络中信息包罗万象。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智能手机已经普及,无论何时何地借助手机了解到最新的时事政治、社会新闻、政治经济等。借助网络新媒体能够有效满足学生对各种信息的需求,从而达到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

2.3 新媒体拓展了大学生的交往空间,让交流更加方便、及时

以QQ、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交互式平台,为大学生的交往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也使得交友变得更加方便,特别是朋友圈的出现,让寻找兴趣相近的朋友更加方便。新媒体变革了传统的交往方式,而这种全新的交往方式,无疑是更快捷、更方便。更加迎合了年轻大学生的交往需求。

2.4 新媒体极大的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学生每天用手机、电脑上网的时间达到6小时左右,而且上网主要是上QQ、看视频、玩游戏等。这就是说,除去睡觉、上课时间,基本都在用手机或电脑上网,占据了学生绝大部分的课余时间。

2.5 可以更好展示学生的个性,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95后的青年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互联网世界,新时代赋予了他们新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把这些新奇的想法通过语音或者视频的方式上传到QQ空间、微信、微博等平台上,引起关注和点赞,当得到肯定和鼓励时,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创新、创造的信心。

3 网络新媒体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的消极影响

3.1 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网络世界很精彩,网络世界也很无奈。有些学生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世界中,以此满足自身的各种幻想,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厌学心理,严重的甚至会辍学。近几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很多学生整天不离手机,沉迷于网络,长时间不与外界接触,导致他们逐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

3.2 网络负面信息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较大冲击

网络上丰富多彩的信息,既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如果不加甄别,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网络上也充斥着色情、拜金、暴力、反动的内容。这些信息极大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容易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对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极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3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到,25%的大学生一天不接触手机就会产生恐惧心理,“焦躁不安、无所事事”。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让学生不出宿舍,就可以借助新媒体了解到几乎所有想要的消息,产生了严重的“手机依赖症”。首先是获取间接知识变得“易如反掌”,导致很多大学生不愿亲自动手实践,遇到问题首先是网上寻找答案,这种过分依赖互联网的思想,让他们慢慢的不愿与人面对面交流,导致人格的自我异化。这样的学生一旦工作,接触社会就会产生人际交往的恐惧心理,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不利。[2]

3.4 信息来源的快捷便利反而不利于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是大学生学习的灵魂和特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十分重要,独立思考可以促使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而现在有句很流行的话“有问题找度娘”。出现了任何不知道、不会的问题,直接利用搜索引擎搜索,甚至不会解答的题目,也可以通过专用工具求到答案。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原创写作能力越来越弱化,长期下去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总之,在利用新媒体的同时,更应该趋利避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研究在新时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

4 新媒体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策略

4.1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

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监管,这是政府的职责所在。2016年8月国家网信办发布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并开始实施。借助网络法律法规,对网络环境进行改善。此外,政府要构建相关的网站,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此過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4.2 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长期而艰巨。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教育和引导。在新媒体面前,教育者的信息优势逐步消失。因此,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利用信息,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开展各种学习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建设网络新媒体平台,根据学生较感兴趣的话题开展互动,同时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每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应定期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在课余时间,要经常与学生面对面谈话。倘若发现学生存在错误的思想,应该及时给予纠正,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3]

4.3 大学生本身要加强自律

面对网络里浩瀚的知识和良莠不齐的信息,大学生首先要增强分辨能力,其次要有克制力,这样才能抵制危害,所以青年大学生应当努力做到,在新媒体环境下,不做不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新媒体已经深入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发扬其有利因素,减少其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达成一种既能被广大青年大学生接受,又能避免新媒体所带来的不良文化侵袭的良好格局,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重视网络新媒体的作用,将之充分引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的优缺点,帮助大学生客观地对待网络信息,并进行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 聂静虹.构建新媒体环境下和谐的师生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3(06):59-60.

[2] 孙珊.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12(08):22.

[3] 刘润华.大学生使用网络新媒体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5(16):217-218,220.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新媒体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