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京歌《梨花颂》的演唱

2020-04-16冀晓朋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3期
关键词:演唱分析

【摘要】近几年来,京歌逐渐成为了流行歌曲中的一支新秀。不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对于京歌这种新型的歌唱方式,一度成为民族声乐专业的学生及声乐爱好者的热门歌曲。本人曾经多次在晚会上演唱过这首歌曲,还在硕士毕业音乐会上成功地演唱了此歌曲。现把这首歌的演唱心得分享一下。本文对京歌的代表作品《梨花颂》进行了作品分析,主要对李胜素、霍尊两种不同风格的版本进行对比,并找出了不同之处,希望能为未来的音乐专业的朋友们更好地演唱这首歌曲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京歌;梨花颂;李胜素;霍尊;演唱;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7 【文献标识码】A

绪论

京歌是当代众多新创作歌曲中的一种带有京剧韵味和特色的歌曲形式,是在继承传统京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同时也融入了京剧和民族歌曲的特点,顺应了时代的发展。[1]京歌作为一种新兴起的歌唱形式,深受笔者的喜爱。《梨花颂》是经常在电视比赛中看到京歌之一,也是目前京歌当中很有影响力的一首作品,还被许多歌唱家翻唱,有正宗的梅派高足演唱,也有当红反串歌手改编翻唱。这首曲子的演唱者有很多,比如原唱梅葆玖先生、梅派女高足李胜素、当红反串歌手李玉刚、梅派嫡传高足胡文阁、歌坛少壮霍尊等。在众多的演唱者中,笔者最喜欢的两位是李胜素和霍尊。因此,本文把这两位演唱者的演唱风格进行对比,多维度、全方位来诠释这首曲子,并总结出了一些演唱方法和技能。

一、《梨花颂》的歌曲分析

《梨花颂》的曲调以美好而动人的旋律令人着迷。此曲是要表达杨玉环对唐玄宗的绝美情义,是杨贵妃为保大唐江山来牺牲自己的一段感人唱腔。演员需要带着恋恋不舍而又视死如归的复杂情感来演唱。要唱好这首歌曲首先要了解此曲的曲谱以及气息与感情的运用等。对于这首歌的演唱技巧和舞台经验来说,我还是有一定的经验的,主要是对于歌曲的结构也要作一下分析,然后再融入个人的情感使其变成歌曲要表达的情感。因此,从这两个方面来对此曲进行分析。

(一)曲式分析

由于中国知网上的文章对背景的论述已有,所以笔者只对曲式和情感进行分析。本作品是一部曲式,歌词短小而精炼。具体分析如下:

本歌曲为A大调,速度为adagio柔板。如全曲共有37个小节组成。其中开始时的8小节为引子部分,也就是前奏部分,音乐将情绪带入优美的氛围之中,如谱例1所示。

从第9个小节开始到第32小节都是歌词部分。最后33-37小节是结尾,也就是尾奏。歌曲的主体在于歌唱部分;歌唱部分为四个小乐句:9-12小节是第1个乐句,13-16小节是第2个乐句;17-24小节为第3个乐句;25-32小节是第4个乐句。这不是对称的乐句,但四个乐句之间的关系却正适应了起承转合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

歌曲的伴奏织体丰满,用了四部和声的效果,彰显气势宏大,杨贵妃的气派也能在音乐中体现出来。本曲的和声进行则运用了西方音乐中的完全终止,如谱例2所示。使用了交响乐与中国传统戏曲的乐器相融合的方式,中西合璧则更显得大气磅礴。

(二)情感分析

《梨花颂》这首歌曲是描写杨贵妃为了平定“安史之乱”,以身殉国的场景,表达了杨玉环识大体,为了唐玄宗的大唐江山,也是为了她对李隆基的真爱,宁愿牺牲自己来保全心爱之人的一种伟大情怀,同时也有对唐玄宗依依惜别的无奈之情和感触!在多种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时,一定要唱出凄美、忧伤的感觉,还要有一种视死如归的巾帼英雄气概。

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经历与所见所闻来设法找到这种情感。作为歌唱者来说,体会歌曲的意境是门必修课。如果没有这种审美观念,就不是一名合格的演唱者,情感体会也要因人而异。

二、李胜素和霍尊的演唱风格对比

李胜素的唱腔优美,唱功深厚,曾经被梅葆玖称为最得意的学生。关于李胜素的背景这里就不作详细阐述,笔者只对她演唱《梨花颂》这首歌曲的风格来进行分析;霍尊是新一代的90后歌手,善于运用电声①来伴奏,从演唱歌曲《卷珠帘》一炮走红,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追捧,而演唱《梨花颂》的风格与李胜素却有所不同。下面就从六个方面分别来论述。

(一)音色

音色是一个人天生的嗓音,每个人的演唱风格最主要的就是嗓音的不同。李勝素属于声音甜美,高音丰满立体,具有穿透力,是京剧演员中车载斗量的好嗓子。而霍尊的音色清澄明净,嗓音条件非常好,是笔者听过的最好听的男旦假声。两者的区别在于李胜素是以女性本身的声音来唱,采用真假混声的演唱方式;而霍尊则是用自已的纯假声来唱。我感觉李胜素的声音更真实一些,与她的外貌相匹配;对于反串演唱的霍尊,当他刚一唱出声,笔者立刻为之感到惊讶,世间竟会有如此美妙的男假声?他的声音太美了,简直比女声的音色还柔和、婉转,给我的感觉好像是从别人的嘴里发出来的声音,有一种空灵的感觉,或者说是“天籁之音”。总之,两位歌唱演员各具特色,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二)歌曲伴奏

伴奏在歌曲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京歌,与时俱进地加入了西方的演奏乐器,形成了交响乐雍容华贵的伴奏,使歌唱者更能进入意境当中。李胜素的版本就是这种感觉。而霍尊则从现代电子音乐入手,加入电声伴奏,使京歌与流行音乐融为一体。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观众如果单从前奏部分聆听的话,是难以与戏曲风格的歌曲联系在一起的,音乐当中的间奏部分也十分动感,令人兴奋。同时也让观众对于接下来将要演唱的部分超级期待,引人入胜。而且伴奏部分的声音相对较小,重点突出了演员的演唱部分,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霍尊大胆地把一个非常新颖、动感气息十足的《梨花颂》展现在了观众面前,这样更满足了年轻一代的音乐审美需求,受到了广大年轻粉丝们的喜爱。当然,无论是哪种风格的伴奏,主旋律唱腔的韵味都同样京剧味十足。

(三)音乐感觉

音乐感觉是一个人的天赋所在。有的人天生乐感很好,有的人则对音乐不敏感。对于歌唱演员来说,音乐感觉就是个人的演唱风格所在。即一个人听到音乐的时候,自己的心理感受,同样一首歌曲,每个人唱出来的感觉也不一样,听众听到后的感觉也不一样。笔者说对两位歌唱演员演唱的音乐感觉进行了以下分析对比。

李胜素演唱的《梨花颂》让我感觉到正宗的戏曲风格和京剧梅派唱腔。虽说本人不是戏曲演员,但听得出来韵味满满;心情跟随着音乐而动,让人联想到贵妃的高贵和大气;而霍尊演唱的《梨花颂》让我突然有种穿越的感觉,好像是现代人穿越到了过去,又好像贵妃来到了现代。在一片节奏感很强的电声音乐中,伴奏嘎然而止,突然传来了一句“梨花开……”瞬间把人们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慢慢地静下心来去欣赏一首中国古代传统戏曲,又好像用歌声来诉说一段凄美的古代帝王家的爱情故事。两者的音乐感觉一个正宗,一个创新,都给观众带来了美的感受,绝对是一场视听盛宴。

(四)舞台表演

舞台上的表演也不容忽视。一个演员在台上只唱不表演是无法调动观众们的欣赏热情的。对比两者的表演,笔者在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之后发现各有千秋。

舞台上的表演和扮相分为两种:一种是穿着简单的礼服来演唱,不穿戏服;另一种则是全套戏曲扮相。先从简单服装来看,李胜素的服装是旗袍,彰显古代气息;而霍尊则是一袭白色长袍,长发披肩,扎着丸子头。这种仙气飘飘的感觉,让我不仅产生“此男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见”的感觉。荼霍尊虽然是歌手火风的儿子,但他的长相很明显是遗传其母亲更多一些,属于小脸型。所以,在舞台上会有种会让人眼前一亮的气质,深受广大歌迷朋友们的欢迎;而另外一种是戏曲扮相,李胜素的表演可谓是天衣无缝,完美无暇。把杨玉环的大气和妩媚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杨玉环是舞蹈演员出身,所以演唱这首歌曲还要把她的舞姿表演出来,而这点李胜素做得非常到位。两者相比之下,霍尊并没有戏曲扮相,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并没有可比性。笔者也非常期待在未来的舞台演唱中,霍尊也能真正一身戏曲扮相来演唱《梨花颂》。

在表演动作及神情方面,李胜素的表演称得上完美、非常专业,简直是无可挑剔,可称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她在台上演唱《梨花颂》时的每一个动作和眼神,无一不彰显出她那卓越的唱功,以及科班出身的專业水准来。相对于李胜素来说,霍尊则略微显得有些青涩,在舞台上的表演动作并不多,表情也比较单一,只是凭借他那天生的好音色来演唱。他那双充满忧郁和悲伤的眼睛也很容易带动观众的情绪。他偶尔闭上眼睛的演唱方式,无疑就是流行歌曲的舞台表演风格。他仿佛在给观众诉说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以静制动的舞台表演真的是出类拔萃,任由台下的粉丝们热烈地鼓掌和欢呼,而他却能聆听自己的心声,深情款款地演唱《梨花颂》。这在他这个年纪能够做到的人并不多。如今,新一代的年轻歌手们演唱风格大多走动感路线,而霍尊却只做自己喜欢的音乐,并没有随波逐流。在现代的流行歌曲演唱后起之秀中独树一帜,令人折服。

(五)情感表达

感情发挥是演唱者对于歌曲的理解水平来用歌声施展的样式。歌声除了音准和节奏之外,还要带着自己的感情来演唱歌曲,才是合格的歌手。李胜素的感情是几十年的功底积累下来的真功夫。李胜素的家乡是河北省柏乡县,从小喜欢唱戏,后经过种种历练来到剧团,并迅速成为台柱子。后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比赛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后被梅葆玖收为徒弟,成为梅派唱腔重要的代表人物,到各地演出受到赞扬。从年龄和资历上占有很大优势,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非常准确;霍尊的路线是通俗加抒情范儿,生活阅历上必定不如李胜素丰富,能演唱到如此的好声音已经是不易了。作为90后的新一代人,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方面有着独特的一面。无论是从年龄和生活阅历上来理解,还是从歌曲的背景来理解,两位歌唱家的情感表达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六)歌曲速度和力度

歌曲的速度和力度是表现一首歌曲感情的重要因素。所谓“声情并茂”,需要在速度和力度上来体现。

李胜素的版本较慢,力度为强、弱、次强、弱。而霍尊的版本稍快,节奏感更强一些。速度慢则要求气息较稳定,感情也较深;反之,感情较浅。也就是说,速度与感情成正比。由于霍尊表现的是现代音乐,所以需要用到速度较快一些的版本来融合电声,这也正适合年轻人的喜好;太慢的节奏可能会让他们听得无趣或者根本不会听。所以说,李胜素的版本更适合喜爱京剧的中老年人士,或者戏曲、音乐专业的人士来听;而霍尊的版本更适合年轻一代的专业音乐爱好者,或者是业余音乐爱好者来欣赏。

总之,两者的速度和力度不一样,都是为受众的对象而服务的。

三、有选择地借鉴并调整自己的演唱方式

经过对比两个版本的《梨花颂》,本人收获颇多。笔者也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这首歌曲,并已经在自己的硕士毕业音乐会上成功地演唱过。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及时跟老师进行了沟通。同时也对李胜素和霍尊这两个人的风格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方法来运用到之后的演唱当中。现从情感表达和整体舞台表现两个方面来总结如下:

(一)情感表达

在情感表达方面,我建议尽量做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而年龄较大和生活阅历丰富的女性演唱者更占优势。因为可以站在一个女性的视角去思索杨贵妃昔日的境地,如果换成我会怎么样?但是我们毕竟不是那个年代的人,所以,还要在歌曲的创作背景上来进一步深入研究。

而霍尊在表现感情上主要不是用动作来表现,而是用他的念白来表达。这种则更有创意,这反倒使我陶醉其中。那一句“道他君王情也痴”中的那个“痴”字的甩腔,真的是让人一瞬间感受到杨贵妃的千娇百媚,声音能够带人穿越到唐朝那个时期。别说男人,即使作为女性也会瞬间被酥到骨子里。我不禁感叹到,作为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她的魅力真的是无人能及。即使是皇帝也难过美人关,也一样会对她痴情一生。而我在自己的音乐会中已经借鉴了这一句道白,并收到了很好的舞台效果。所以,我推荐使用霍尊的念白来表达杨贵妃的妩媚。

(二)整体舞台表现

对于整体舞台表现,我将从台风、扮相、伴奏三个方面来借鉴两位演唱者的长处。

1.台风

本人认为李胜素的台风非常专业,我们尽可能去模仿其中的一些专业动作,但由于每个人功底的差距,只要做到基本正确即可;台风方面我觉得李胜素更专业一些,所以笔者建议更多地去学习和模仿李胜素;霍尊的台风比较“清淡”,我们可借鉴的是他有一群小学生给伴唱,我们也可以考虑一下自己的音乐会请小学生给伴唱,或者请一些京剧演员在舞台后面伴舞等。

2.扮相

关于扮相,李胜素的戏曲扮相更吸引我一些。京剧的扮相涉及到专业水准,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如若不是科班出身,即使化了同样的妆,也未必能够把要表达的情感表现出来。所以,从综合方面考虑,我的毕业音乐会是选择了简单扮相去演唱的,不过有条件的朋友也可以尝试去穿戏服来演唱《梨花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男士反串演唱的话,则可以借鉴霍尊的扮相。

3.伴奏

在伴奏方面,我更喜欢霍尊的伴奏。李胜素的交响乐伴奏气势宏大,由于成本太高,所以本人还是用一些较简单的乐器来伴奏,比如钢琴、吉他、电子琴、扬琴等乐器来合奏这首歌曲的伴奏。而可借鉴霍尊的电声伴奏,比如可以去试着把电子琴和吉他加入到传统民族乐器当中,以这样的方式合奏来去音乐会现场伴奏等,只要肯实践,一切皆有可能。但愿我也能为缔造出另一种格调的伴奏,给广大的京歌喜爱者带来一些启发。

总之,舞台的每一个动作和眼神都应该入戏,但要把握好这个度。我们可能难以做到像李胜素那样传神的动作和表演,也不会像霍尊那样看似安静地歌唱,但是我们会按照自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去表演,并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情感来深情演唱《梨花颂》。

四、结论

综上所述,《梨花颂》是一部经典之作,无论是哪位歌唱家演唱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而我们大多数人只是普普通通的“搞音乐”的人。即使这样,我们也应该努力唱出自己的音乐感觉。

对于未来京歌的发展方向,本人有一些自己的观点。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在伴奏方面加入电子音乐或者摇滚乐之类的可能会受到年轻人的欢迎。毕竟年轻人才是祖國的未来,京歌也应该会随着时代的需要不断创新和变化。例如,可以在京歌中加入说唱部分,即兴演唱等形式都是未来音乐工作者们研究的方向。但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韵味决不能丢,相反会通过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入和创新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中国的传统戏曲以及中国的传统民歌。

关于未来反串演员的发展趋势,笔者也有自己的看法。不是每个男歌手的声音都可以反串,这取决于天生的好嗓子。如果没有反串的好嗓子,即使想演唱这首《梨花颂》也是力不从心。未来的反串行业不会消失,但也不会大规模发展,梅派的唱腔也会继续被后来的弟子们一代代地传唱下去。比如,最近梅葆玖的关门弟子胡文阁刚收了一个海外归来的小徒弟,一个刚满12岁的小男孩,成功演唱了《梨花颂》,声音可以与霍尊媲美。我不仅感叹,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呀!

作为新一届的音乐专业音乐教育方向的研究生,研究歌曲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我义不容辞的义务。我会通过增加阅读量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祖国的歌唱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会更加勤奋地学习和研究京歌《梨花颂》的演唱技巧,争取把自己最美的歌声呈现在未来的舞台上。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够给广大的音乐人士带来一些启发。

注释:

①电声是“电声音乐”,“电子音乐”“电子计算机音乐”及MIDI音乐的原动力和根源。”电声音乐”(涉及范围亦包括戏曲、曲艺等有声艺术,以下同)是上述各类以电为动力的音乐形式广义代称。

参考文献:

[1]魏慧莉.京歌《梨花颂》的演唱及思考[J].黄山学院学报,2013,15(4):89-92.

作者简介:冀晓朋(1981-),女,汉族,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专业音乐教育,从事校内外音乐教育行业。

猜你喜欢

演唱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陇东民歌演唱特征探究
传统民歌中方言演唱的重要性阐释
宋词演唱走入课堂之初体验
声乐教学略见
演唱者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