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融合的有效途径

2020-04-16李新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3期
关键词:有效途径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一种潜在的强大的文化推动力,在树立正确“三观”、塑造丰富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从语文教学中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利用语文教学挖掘文化内涵,提高国人民文素养,发挥传统文化的内在教育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需要代代相传,发扬光大。[1]在信息化充斥的网络时代,在追求洋文化进生活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传统文化渗入日常势在必行,然而文化的传承必然会落实到学文化。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所以语文教学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责无旁贷。”[2]

一、校园传统文化的缺失现状

当今社会,学生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不冷不热令人担忧。许多学生更是认为语文无足轻重,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是知之甚少,生僻字、文言文、古代名著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正在逐渐消失,在学生身边充斥的到处都是信息化产品,还有一大批学生追求洋文化,英语、韩语、日语及其他小语种反而更受青睐。在追求个性张扬和自由的今天,学生认为儒家四书五经、古文诗文毫无用处、禁锢思想,他们喜欢看重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闲余时间他们喜欢看韩剧、日剧,倾向于去外国读书就业,他们把肯德基、麦当劳等外国西餐代替了传统中餐,他们眼中的劳动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传统文化节日仅仅是放假娱乐的标识,他们并不理解这些传统节日背后的涵义,他们的心思都放在了如情人节、圣诞节等外国洋节上,甚至举办一些博人眼球的活动以表庆祝;在购物方面,学生们也开始追求品牌,认为国内品牌就是低端,他们爱慕虚荣,方方面面都把中国传统的点滴抛之脑后。

二、探索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作用是基础性的,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如何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语文教学中渗透着哪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点,这些都值得我们探索与深思。

首先,语文教学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授渗透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经书·贾谊传》中“国而忘家,公而忘私”[3]宋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林则徐发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5]的誓言等这些历代名言警句无不在强调国家利益,告知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应该是衡量个人高尚品德的重要指标,也必将引领人们树立以国为荣的远大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语文课程的名篇名目注重礼仪教育,提升个人道德素养。春秋《论语》中孔子曾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6]孟子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7],老子讲“报怨以德、心底无私天地宽”[8]这些经典传统文化的语教导我们为人处世要以德为先,要懂得仁爱博爱,孝老敬亲,宽以待人,和睦相处。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大家营造出出一种良好的和谐社会氛围,对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积极进取。“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9]屈原的“亦余心之善兮,虽僻远亦何伤!”[10]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人事迹流传千古,激人奋进。所以说,语文教学不是机械地输入枯燥无味的知识点,而是在于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得到精神的洗礼,受先人人格力量的熏陶,给予学生本身强大的正能量,鼓励鞭策在求学路上、在社会职场等失意的人们重拾希望,不惧艰难,奋勇前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晦涩的文言字体,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殊不知这文学作品中的意识能量是巨大的,时刻推动他们在人生之路上拥有智慧,怀揣积极心态拥抱生活。

三、如何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我们有必要思考和探索如何通过一系列措施让学生从心里热爱语文课,从语文教育教学中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乐趣。

(一)利用校园文化渲染文化氛围

在校园班级中营造形式多样、内容高雅的文化氛围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在校园宣传栏设置宣传窗,张贴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资料,内容可以是文学作品、画像及名言,抑或是中国传统节日的来源介绍等,这些文化元素的展示同样也可以设置在教室的墙壁上进行板报宣传。此外,我们还可以加大对学校图书馆的改进与利用,从传统的捧书阅读到扫码电子阅读,拓宽阅读途径,增加阅读书目和种类,确保学生可以在传统文化的知识海洋中畅游享受;我们还可以搭建网络传播平台,开设文学公众号设置相关传统文化专题;在语文课堂上适当观看经典红传统文化影视剧;在课堂上以传统文化节日为契机,开展相关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我们通过这些文化要素构造的文化环境可以让学生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

(二)开设传统文化大课堂,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语文教师定期开展文化系列宣讲活动,每位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相关内容材料结合多媒体开展文化讲堂活动,内容可以包括:汉字文化、四书五经的经典赏析,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史,中国各地传统民族风俗的欣赏和研究以及中国传统美德的讲解与践行等同时文化讲堂上我们可以探索医学生的中医学的传统文化,医学文化与文学探析等。这些交叉学科的辅助结合,可以让语文教学不再具有界限,可以使学生思想不再受束缚,丰富想象力,提高创造力,让他们把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三)通过增强课外阅读训练和实践课,将传统文化寓于语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文学文化书籍的阅读,首先可以帮助学生甄选书籍,选取一些贴近生活、语言通俗易懂的古代文学作品,通过自读、精读、泛读等多种形式完成文学作品的赏析;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体味文学作品中角色的人格魅力,从而树立自己心中的榜样性人物指导自己的人生理想。此外,针对学生思想开放性的特点,鼓励学生自编自创文学诗词,在情感体验中完成文化的内化感染,正确看待和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最后,我们知道文学与生活相通,在一些节假日、民俗日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了解民俗风情,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四)适当开发相关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针对国家课程不能充分考虑到各地各学校的实际、不能照顾到众多学习者的认知需求而提出的,是各地区、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理念自主开发的一些富有特色的课程,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成长,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11]那么,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宣传,必须在所学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增加相关特色课程,适当编写相关教材来为中国传统文化增加支撑力量。开设课程可以包括地方民俗文化篇、传统文化节日篇和古文古书鉴赏篇等。通过增设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可以丰富传统文化的形式内容,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深层内涵有更好的了解,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形成文化特色,增强学生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总之,传承和发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是新时代的要求与趋势,作为新时代语文教学是传播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深入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成分,在语文教学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塑造,注重传统文化中的心灵感染,注重传统文化中思想高度深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曹德本.中国传统文化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

[2]杨榕.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拓展作用[J].群文天地,2012(12).

[3][4][5]安贤仙.中学德育中的传统道德经典教育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3.

[6][7][9]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8]黄元吉.道德经[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10]王炯华,盛瑞裕,李思孟,等.中国传统文化十二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11]张一山,孙优.传统文化:语文学科的根与魂——语文学科在“传统”中的地位与使命(一)[J].语文知识,2015(2).

作者简介:李新(1988-),女,河南护理職业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有效途径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