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仙居花灯的历史起源与传承发展

2020-04-16陈彩平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3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摘要】仙居花灯素有“中华第一灯”的美誉,仙居花灯起源于唐朝,伴随着明清时期制灯技艺的日趋成熟而得到快速的发展,到了20世纪60年代,由于文革、破四旧等历史原因,仙居花灯制作一度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仙居人民开始怀念起热闹喜庆的元宵灯会,在仙居县政府、文化局和民间老艺人的共同挖掘下,仙居花灯才得以重放光彩。本文就仙居花灯的历史起源进行简要追溯,同时就仙居花灯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一些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仙居花灯;历史起源;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8.7 【文献标识码】A

一、仙居花灯的历史起源

“临海的城,仙居的灯,黄岩的乱弹呀呀声”,在这首台州民谣中,早就已经有了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的印记。地处浙江东南的浙江台州仙居县,因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人们誉为“千年古城”,在这座充满历史积淀的古城中,传承着仙居县独特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仙居花灯。仙居花灯是浙江省仙居县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艺术品,主要用于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装饰。每逢元宵佳节,仙居县各地便开始花灯结彩,四处洋溢着佳节氛围。“无骨花灯”这项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是仙居县最为人们所知的地域名片,而仙居皤滩的“针刺无骨花灯”更被人们誉为“灯中明珠”。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因灯面图案均为刀凿针刺成孔,灯身无骨而名。针刺无骨花灯相传起源于唐朝时期,因此又被称之为“唐灯”或“神灯”。据说在唐朝开元年间,在仙居皤滩村有一个秀才在夜行深山之时迷路了,恰巧被一仙女以一盏“神灯”引路归家。而这盏灯灯身均无骨架,造型精美绝伦,由针刺成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粘贴而成。秀才回家之后便依此制作了一盏同样的花灯悬挂,路过之人无不为之惊叹。后仙女也化作村妇与秀才喜结连理,伴君夜夜诵读诗书,待到秀才高中状元之时,无骨花灯也因此被当地人盛奉为“状元灯”,家家户户都将此灯悬挂至家门口,随后状元进宫后将此灯进献至宫里,成为皇宫的 “无骨小宫灯”。状元夫人山姑也将制作技术传授给皤滩村的村民,从此,这种神灯的制作工艺就长期流传在仙居民间。 [1] 至明朝万历年间,随着制灯技艺的日趋成熟,花灯也开始应用到盛大的仙居皤滩古镇举办的闹花灯活动。悬挂 “状元灯”成为书香门弟的表征,同时也预祝着状元及第。到了清朝时期,花灯的式样、品种逐渐增多,表现形式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静态的单灯或对灯多悬挂于厅堂、廊道、门楣、书房、闺阁中,或美化雅室、或渲染喜庆、或增添雅趣;动态的灯多以组灯进行,组灯一般是围绕某个主题,按照主题要求把花灯和其它造型艺术结合起来,一组组灯由少则几十种,多则上百种的花灯组成。组合灯一般应用于元宵节及节日庆祝气氛,由当地各村村民自行组织在古镇上争奇斗艳,非常热闹,预祝新的一年庄稼丰收,风调雨顺,吉祥安康。另外一种特殊的动态形式便是把花灯作为互相馈赠祝福的礼物,这在仙居当地已经形成一种礼俗。2000年,仙居县因针刺无骨花灯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6年6月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6年仙居花灯入选了一枚“中国民间灯彩”特种邮票。

从20世纪80年代仙居花灯重新挖掘制作至今,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在花灯艺人的不断努力下,在国内外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得大奖,2017年荣获了中国民间文艺国家级最高奖“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2019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首届“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百鹤金鼎奖”,还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世界杰出手工艺徽章”认证等诸多奖项。2018年5月仙居花灯作品入选“世界邮票上的一百位中国非遗名家”全球首发,“世界邮票上的一百位中国艺术名家”是由美国集邮集团联合法国、荷兰等国家邮票部门为配合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支持中国文化走出去而举办的公益文化活动,仙居花灯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名声享誉国内外,素有“中华第一灯”之美誉。

二、仙居花灯的传承发展

仙居花灯以其精致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闻名遐迩,素有“中华第一灯”的美誉。仙居花灯单灯小巧玲珑,组灯气势恢弘,极具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既用作可用于家装装饰,又可用于佳礼馈赠,在民间节庆活动中更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无一不受到现代审美的边缘化冲击,仙居花灯也不例外。仙居花灯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们首先要遵循非物质文化要素开展产业化发展。那么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以活态形式原汁原味传承至今的,具有各种重要价值的表演艺术类、工艺技术类和节日仪式类传统文化事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从传承主体、时限、形态、原生程度、对象的品质和传承范围等六个方面看待”。

首先,历史价值是非遗的最大价值,是指在帮助人类认识历史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是指其艺术性。科学价值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帮助我们解读人类历史上所创的各种科技。而社会价值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推动社会发展、调节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某种社会价值。非遗是当代文化的源泉,可以为我们新文化、新艺术、新科学、新技术的创造提供参考和借鉴。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非遗,一定要将人分为两类:一类负责传承,一类负责创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坚持独特性保护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要保护好自己的特色,而不是被别人同化。非遗传承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对非遗价值的真正理解,另外还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历史上我们不乏匠人精神,很多老字号就是典型代表。但是浮躁的社会风气造成了目前非遗传承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在创作中树立文化自信,保持初心,不偷工,不减料,对工艺精益求精。

综上所述,我认为要把非遗仙居花灯的产业化和创新必须坚守两条:一是材质不能改变,原材料必须是传统纸质;二是制作工艺不能改变,必须是传统手工技艺,这样就能保护传统工艺,在原有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需求走创新走产业。纸因为没有支撑力,做成无骨花灯才显神奇,经过千年的洗礼流传至今,才受到国家的重视与保护。所以,我认为在不改变花灯材料与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可以对仙居花灯的造型、色彩搭配、图案、使用场所、使用功能上着重创新,走原生态的产业化促进传承与发展,尽管走传统的产业化难度会很大,制作工时长,手工也非常辛苦,但我觉得作为传承人更应该把真正的传承做好,尽可能地保留原生态的传承形式去形成产业,让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非遗传统文化传承得更久远。这只是我个人对非遗走产业化的一点理解和思考吧。

三、结语

仙居文化源远流长,仙居民间艺术丰富多彩,而仙居的花灯更是其独特的金名片。在仙居这座人杰地灵的千年古城,神奇的山水使其跻身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行列,同时这一方水土的灵气也孕育了一方生动璀璨的乡土文化。仙居的制灯匠人们用心成就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传承着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仙居花灯又名“针刺无骨花灯”,相传起源于唐朝仙居县皤滩古镇,距今传承一千多年,当地人称之“唐灯”。花灯技艺独特,灯面图案不施粉黛,透光留影而成,造型各异、色彩艳丽、玲珑剔透,形成区别于其他花灯的特色工艺。仙居花灯素有“中华第一灯”之美誉,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仙居花灯的传承和发展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沖击。但是作为我国传统民间手工技艺,作为仙居县独特的地域名片,仙居花灯凭借其精湛的工艺和精美的造型随着花灯艺人的不断努力和创新而驰名海外,随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广,仙居花灯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这一阵营中来,仙居花灯的传承与发展必将迎来新一轮的春天。

参考文献:

[1]仙居针刺无骨花灯[C].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2014年11月民俗非遗研讨会论文集.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2014:43-44.

[2]黄虞婷.浙江仙居皤滩针刺无骨花灯技术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陈彩平(1970-),女,浙江仙居人,大专学历,仙居花灯省级传承人,工艺美术师,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致力研究仙居花灯多元化发展,开发各种花灯融入现代生活表现形式,使“仙居花灯”艺术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养生角度下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探讨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述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元白诗派诗歌中的“风雅”传承
传播学视阈下淮海戏传承发展路径探析
少儿花鼓灯舞蹈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