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制定表演游戏脚本促大班幼儿创意书写表达的个案研究

2020-04-15王凌凌

教师·上 2020年2期
关键词:表演游戏

王凌凌

摘 要:前书写是幼儿早期习得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幼儿的前书写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便开始使用更有创意的方式来尽量丰富自己的表达,这就是幼儿前书写学习中的创意书写表达。文章研究个案,着眼于日常区域游戏,探寻如何设计隐性的学习内容,探讨适宜的教育支持策略,以发展与巩固幼儿创意书写表达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表演游戏;游戏脚本;创意书写表达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8-26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4-0111-03

一、研究缘起

(一)制定脚本是幼儿进行表演游戏的需要之一

目前,幼儿普遍是以现成的文学作品作为“脚本”即基本故事框架来开展表演游戏的。而刘焱教授在《儿童游戏通论》中将表演游戏明确定义为“是幼儿以故事(儿童自己创编的或来自文学作品)为线索展开的游戏”。

由此可见,表演游戏的“脚本”除了源于文学作品以外,还可以源于幼儿自己的创编。教师鼓励幼儿在表演游戏中从脚本开始就自己制定,一方面,为其提供了想象创编的机会,使游戏得以愉悦而有序地开展;另一方面,彰显了游戏自由自主、充满想象的特点。

因此,让幼儿在表演游戏中自己制定脚本是值得教师去推崇与探讨的。

(二)创意书写表达与脚本制定存在天然的结合点

一方面,脚本的制作为创意书写表达的开展提供了空间和机会,幼儿可通过创意性书写来制定表演游戏的脚本。另一方面,为了使制定的脚本最终取得同伴们的认同,游戏期间就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而创意书写表达无疑为此创造了条件,促使该脚本得以“约定俗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幼儿可以自然地在表演游戏中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创意书写表达,并且创意书写表达又有助于实现表演游戏的顺利开展,使得表演游戏充分发挥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决定聚焦于表演游戏脚本制定环节来提升幼儿创意书写表达的水平。

二、研究方式

本次研究为个案研究,在让幼儿自主进行脚本制定的过程中,选定大班幼儿轩轩(化名)作为观察对象进行重点观察,并且对他进行适时引导,全程记录他进行创意书写表达的一系列表现。在每次活动后运用作品分析法,即通过搜集、前后比对该幼儿本次书写作品的方式来分析与解读其创意书写表达的发展水平,并以此为依据探讨下一次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推进方式,寻求有效的教育策略。

三、个案活动过程实录

(一)第一次观察:关于主题的书写表达

幼儿们决定演小猪佩奇的故事。“小猪佩奇一家去干什么呢?”关于游戏的故事主题,轩轩与小伙伴们你一言我一句,讨论热烈。这时教师拿出了“我想要演       ”的主题意愿记录表,让大家先把各自的想法写下来再做出选择。

轩轩一边念念有词,一边在纸上画着。他画了三只猪,表示“小猪一家人”;波浪线下一些小鱼,表示“河里”、小汽车则表示“一起回家”。(见图1-1)

在介绍自己的想法时,一个同伴说:“为什么三只猪后来变成两只猪了呢?”轩轩解释说纸张太小画不下了,教师鼓励他下次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画法。还有一个小伙伴说,只画一辆汽车根本看不出佩琪要回家。轩轩想了想,拿出笔在上面空白处画了一座房子,表示“目的地”,并在中间加了一根箭号表示“到”。(见图1-2)

“最上面那个是佩琪吗?”有同伴问,轩轩说:“是猪爸爸。”(见图1-3)教师问轩轩能不能让人看得更明白。轩轩说:“我已经画得很大啦!猪爸爸的个子很大的!”

(二)第二次观察:关于梗概导图的书写表达

這两天的游戏,同伴们都按照之前选定的“佩琪过生日”脚本主题进行表演,但是有的小演员开始抱怨“没东西演”“一会儿就演好了”。于是,第三天教师拿出了梗概导图给大家,让表演者书写出故事前后发展的梗概,并且限定了书写的时间。

轩轩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分别带有两个点的方形,后来他解释说点是“猪鼻子”,代表“小猪一家人”。(见图2-1)用几条叠加的波浪线表示“河”,后面写了一个近似于“里”的字,表示上次也书写过的词“河里”。(见图2-2)和上次一样画了一根指向目的地的箭号,表示“到”。(见图2-3)

书写完后,教师带着表演者们梳理出了故事内容梗概的思维导图,即分为“佩琪一家为生日做准备—打电话邀请朋友—朋友为佩琪准备礼物—聚在佩琪家开生日聚会”四块主要故事内容,并将这样的思维导图主线做成了表演区的背景墙。

(三)第三次观察:关于细化角色的书写表达

今天游戏前,轩轩向同伴表示他不想再演小狗丹尼了,因为他不知道要做什么事情。于是,教师提议大家先一起来想一想每个角色可以做些什么事情。最后表演者们根据之前梳理的梗概导图选定了“聚在佩琪家开生日聚会”这一块内容开始制定详细的脚本。

由于创作时间有限,轩轩很快投入书写中。他在自己扮演的小狗丹尼的角色计划纸上画下了和之前一样的几条叠加的波浪线来表示河,替代同音的“和”字。写了一个“小”字,后面又画了一只羊的形象,表示“小羊”。(见图3-1)当表示“买到”的“到”时,轩轩没有犹豫,快速地用一根箭号表示。书写“礼物”这个词时,轩轩用了自己的姓氏“李”替代同音的“礼”;书写时“物”,轩轩先画了五根直线,想了想又在后面写上了数字“5”,谐音“物”。(见图3-2)

在原有“梗概导图”的大气泡上,表演者们又添上了相关角色的“小气泡”计划。轩轩刚向同伴们解释完自己的计划,就有同伴表示他愿意来演小狗,轩轩笑了起来。但也有同伴提出看不懂他画的是“羊”。

(四)第四次观察:关于新构角色的书写表达

对第一次气泡式思维导图进行扩充后,在前几天游戏时间里,表演者们又陆续对其他三块故事内容梗概进行了细化,并且表演者之间开始交换角色进行表演——各自对原有的角色脚本进行了新构。

今天轩轩演小马,他把之前其他同伴做的小马脚本取下来,拿了一张空白的纸书准备写稍后要演的新脚本。他仔细看完取下的计划图,跑去问“原作者”:“你画了一座‘桥是什么意思啊?”同伴解释说是猪弟弟“乔治”,轩轩恍然大悟。

这次轩轩写到小羊时同样也写了“小”字,但接下来不再画羊的形象了,而是画了书和流水,书代表“书”(苏)、流水代表“溪”(西),即小羊的名字“苏西”。(见图4-1)他写了一个“88”代表猪“爸爸”。(见图4-2)随后,他写了一个符号“+”和“人”,表示小猪的“一家人”。(见图4-3)

四、个案发展趋势解读

从以上活动进程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轩轩创意书写表达的发展轨迹。

(一)趋灵活:以图画为主,能辅以符号、数字及简单的文字

图画是轩轩书写中最主要的表达形式,但使用情况趋灵活化,有的图画表达意思,有的则表达读音。例如,在第一次观察中,轩轩仅使用图画形象来代表字词的意思,但在后续的活动中,轩轩就画了一条小河等进行同音替代,以这种图画代替字词读音的方式进行表达。

在后续观察中可以看出,除了使用图画进行表达外,轩轩也开始使用了一些符号及数字,如箭号、加号、数字“8”与“5”等;甚至出现了一些简单的汉字,如汉字“小”与“人”;还运用了自创字的形式,如写形似于“里”字进行表达。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轩轩经过表达经验的习得与不断训练强化,开始建构较为多元化的书写表征系统,能根据书写表达的实际需要较灵活地运用丰富的形式进行表达,呈现出创意书写表达的多样性特征。

(二)趋简练:开始关注书写内容的核心细节,简化表达

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处于限时的脚本书写环境,轩轩面对复杂词语开始有意识地突出书写对象的核心细节,以此来简化表达。

例如,在表达“河”这个字的时候,最初轩轩画了一个饱满的小河形象,但在后面的书写中,他将河中的小鱼等不必要的细节去掉,只留下了几条波浪线代表河水,表示“河”。又如,最初轩轩为表示佩琪的“一家人”,画了好几只小猪;在第二次要求限时书写后,他抓住了猪形象的核心细节,即猪的鼻子。从那以后,他都只画几个猪鼻子来表示佩琪的“一家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为了在有限的篇幅以及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书写表达,轩轩能运用突出主要细节、弱化不必要细节这种处理方法来进行书写表达,简练的抽象图画符号大大提升了书写的效率,呈现出创意书写表达的流畅性特征。

(三)趋精准:在书写描述上更加明确,方便交流

最初,轩轩只能用图画很笼统地表达意思,但在脚本的交流中,他逐渐发现了问题所在,如怎么让别人区分出猪爸爸,怎么才能让别人看懂他画的是小羊这个角色。由于单一的画面以及有限的绘画水平,轩轩与同伴交流起来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轩轩在后面的书写表达中逐步调整了策略,以更精准的描述方式进行表达。

例如,猪形象后面加上“88”代表“猪爸爸”,取代了之前画的一只很高大的猪;在写“小羊”时,不再画一只羊的形象,而是有意识地画上“书”和“溪”,生动表达出了小羊的名字“苏西”。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为了能更好地与同伴进行交流,轩轩努力采用更加精准的表达策略,使自己的描述更加清晰,尽量避免歧义,呈现了创意书写表达的交流性特征。

(四)趋固定:能逐渐使用同样的图画符号来表达特定意思

随着某些高频字词的不断出现与使用,较之前轩轩虽然面对相同的字词,但每次均随机使用不同的图画符号进行表达的情况而言, 在后续的观察中,我们看到轩轩在处理某些字词表达时逐步能坚持使用同一种替代方式。

例如,无论是“开到”或“买到”,轩轩都用一根箭号表示“到”字。又如“he”这个发音的字,无论是“和”还是“河”,轩轩都用波浪线来表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轩轩开始意识到某些符号或图画是可以表达特定的意思的,并且可以将这种策略固定下来以节省后面书写的构思时间。这种“用某一符号固定地表达某个意思”的思想,反映了轩轩对文字体系的进一步理解,呈现了创意书写表达的深刻性特征。

五、助推策略及后续跟进

幼儿的成长是对研修的回报,反观轩轩的发展趋势和教师的引导过程,归纳出以下助推幼儿创意书写表达策略。

(一)丰富材料,让幼儿在新意中锻炼灵活表达

整个创意书写表达的学习活动是以制定表演游戏的脚本作为大背景展开的,在情节发展中助推着书写表达。从选题材到绘制脚本思维导图,教师环环相扣,为幼儿提供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书写材料,让幼儿感受书写能服务于游戏。由于书写内容每天都不一样,在与多样化材料的互动中,幼儿保持着高涨的兴致不断练习,表达策略的使用趋于灵活。

下一步教师将继续带领幼儿丰富“脚本思维导图”,通过设计各种样式的表格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和幼儿创意书写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限定时間,让幼儿在适度压力中寻求简练表达

限制时间制定脚本,一方面,使得游戏的进程更有效率;另一方面,在适度的压力下,幼儿能开动脑筋舍弃原有的复杂的书写形式,改用更加快捷、简练的符号图画等进行表达,达到顺畅书写的目的。例如,从画完整的猪形象到只画猪的核心细节猪鼻子来代表“猪”。

在后续的活动中,教师将继续关注脚本书写速度和简练化程度等过程性评价,促使幼儿继续提升书写脚本的效率。

(三)抓住质疑,让幼儿在问题中探究精准表达

质疑是观点的交锋,所折射出的问题正是幼儿经验水平可发展的新生长点。因此,教师要及时关注在每一次脚本团队讨论中同伴间提出的疑问。例如,当同伴提出看不出画的是小羊时,教师就要及时地鼓励轩轩想办法以更精准的方式来表述“小羊”这个角色。

在后续的活动中,教师将设置创意书写表达的问题墙,与幼儿一起搜集、整理在团队讨论中或者书写中发现的问题、产生的疑问,明确问题所在,群策群力。

(四)回顾经验,让幼儿在梳理中形成固定表达

教师将“脚本思维导图”做成可供幼儿随时取换的活动方式,每次幼儿商量讨论脚本和角色的时候都可以自由更换之前写过的情节。这样有利于幼儿及时回顾、梳理自己或者同伴在先前书写表达中所使用过的经验,经验越深刻,书写表达的形式越趋于固定。

例如,轩轩将同伴先前用一座桥替代“乔治”的名字的经验迁移到后面自己写小羊“苏西”的名字中,并且将这种表达形式固定地使用下去。

接下来,教师将表演者写的脚本表格都整理出来并装订成册,让每个幼儿都拥有自己的作品集,通过自己欣赏、交换欣赏和集体欣赏等多种回顾方式,促进幼儿经验习得的深刻化。

参考文献:

[1]周兢,陈杰琦.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贺红,蒋蕙.多元化早期阅读材料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2):33-35.

[4]曹思敏.汉语儿童早期自然习得汉字的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12):19-22.

[5]姜 岚.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前书写学习及教师的指导[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2(12):20-21.

[6]谢 哲.提高大班幼儿创意书写表达经验的教学实验干预[J].教育导刊(下半月刊),2019(3):29-33.

[7]周  兢.促进幼儿前书写经验形成的教育支持策略[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2(12):13-16.

[8]张智媛,何  敏.如何对幼儿前书写活动进行有效评价[J].教育界,2019(39):124-125.

[9]吴勤勤.图画书,开启幼儿快乐阅读之门[J].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19(5):41-43.

猜你喜欢

表演游戏
基于“绘本阅读”的大班表演游戏操作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