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队协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4-15何伟锋

教师·上 2020年2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应用

何伟锋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贯彻与实施,人们在教育观念与模式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国务院提出的改革决定与改革纲要中已经明显提出了“改变机械化训练”“促进交流”“共同发展”“合作学习”等相关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团队协作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团队协作学习模式推动了我国教育改革的车轮,将其运用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基于此,文章从团队协作学习的核心界定入手,提出了此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方法,旨在提升物理教学质量,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团队协作学习;概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7-21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4-0086-02

在以往的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思想与能力的发展。而团队协作学习模式是对传统“正规”教学模式的一种改进与完善,更加主张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通过师生、生生的协同合作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团队协作为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提供了广阔的自我展示的平台,以明确的指向、竞争的斗志,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将传统教学中的“无效”教学转化为“高效”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团队协作学习概念界定

(一)概念

团队协作学习是一种以团队形式展开的学习方法,通过团队中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协同配合,以达到协作学习目的。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分析,其中的个体指学生,学生在团队协作学习中发现的有价值信息、搜集到的资料以及探索到的奥秘,与组内其他成员分享、与其他团队成员分享,甚至与全班同学分享,发挥个人的智慧、集体的力量,以促进团队成员的共同进步。团队协作中,生生之间可以通过交流、商讨、辩论的方式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探究,以达到团队学习的最终目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团队协作学习对学生的包容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学习态度、交流能力以及学生处理关系的能力等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基本要素

团队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协作团队、协作成员、辅导教师、适宜环境四个部分,对此进行以下分析。

1.协作团队

作为团队协作学习中的基本要素,协作团队的构建、团队划分方法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团队协作是否能够顺利实施以及实施的最终效果。而团队协作中的小组人数设定需要教师根据班级人数的具体情况而定,大班额小组人数应为4~6人,小班额的人数可以设定为2~4人。

2.协作成员

成员主要是指团队协作中的学习者,将成员按照合理的方法分配到协作团队中,可避免组内同质。团队中的成员分配应从多方面加以考量,如协作团队成员的认知能力、方式、风格,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以及性格、性别上的差异等,遵循“互补”的原则,比如成绩好与成绩较差学生的搭配,有助于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同时也让成绩好的学生得到了巩固与提升。科学的成员分配有利于实现“相互强化”的预期目标。

3.辅导教师

在团队协作学习中,辅导教师起到了引导、启发与纠正的作用,他们的适当参与,可以优化团队构建、成员分配,提升协作效率与质量。但是,团队协作学习的开展对教师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辅导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观点,采用科学的辅导手段,找到“教”与“学”的平衡点,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适宜环境

适宜环境是团队协作学习顺利開展的必备要素,其中包括适宜的空间、完备的硬件设施、重组的资源,如良好的班级环境、互联网教学设备、虚拟图书馆等。在适宜的环境下,开展团队协作学习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基本模式

团队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主要包含七种:其一,竞争,即以团队为单位,通过团队之间的竞争,激发队内成员的参与热情与探索欲望。其二,辩论,即针对协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组内辩论,或者由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辩论,阐述各自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其三,合作,即协作团队成员围绕某一个任务展开协作学习活动,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达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其四,问题解决,该模式具有综合性特点,通过问题的发现、思考、探究与解决,以达到提高学生认知高度与问题处理能力的目的。其五,伙伴,其中的协作伙伴不仅是指团队中的合作伙伴,也可能是虚拟学习伙伴,通过伙伴之间的沟通获得解决问题的灵感。其六,设计,辅导教师通过对团队协作主题的优化设计,引导学生建立新思想、新思路,以促进学生在团队协作学习中的综合能力提升。其七,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让学生在不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如由学习者扮演指导者,增加学习体会,并且建立责任感,体会到在不同角色扮演中获得的成就感,以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

二、团队协作学习在初中物理中的有效应用方法

(一)建立团队协作小组

首先,需要初中物理教师对团队协作学习模式具备正确的认识以及全面的了解,采取科学的组建方式为团队协作学习模式的落实打好基础。团队成员的数量均衡性、组间差异化(不宜明显)、成员构成合理性将会直接影响到初中物理团队协作学习的实际开展质量。对此,教师需要结合班级学生人数的具体状况,确认团队协作小组的人数,同时为了让协作小组成员之间更好地交流,将座次安排为 U 型,以便于协作交流。其次,根据学生现有的能力以及性别差异,还应考虑到团队协作小组成员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后是否会获得综合能力以及整体效果的提升,避免组内同质、组间异质问题的发生,以此为团队协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在协作学习中拓展学习资源

加强对初中生的知识内化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培养是物理教学中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在团队协作学习活动组织中,应摆脱教材有限知识的束缚,将团队协作学习的内容以及展开的活动形式拓展到课外,通过课内知识积累与课外协作学习实践活动的参与,增强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中的“杠杆”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让协作学习小组在课前预习中大致了解杠杆的原理,并且搜集生活中利用杠杆原理的事物;在课前搜集中,协作小组成员会找到不同形状、名称的事物;然后鼓励协作小组说一说,“为什么你觉得各个事物与杠杆原理有关,是否会出现收集到无关事物的情况”。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相关知识信息,与个人搜集的力量相比,其优势更加明显。课堂上教师对“杠杆”课程中包含的特点、平衡条件等相关知识点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为了强化初中生对知识的内化与运用能力,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内容,优化团队协作学习内容与目标的设计,科学分配协作小组成员在团队协作中应该承担的工作任务,并且发挥个人的最大优势。如学生的家庭特点不同,工人家庭的学生可以搜集一些生产中的杠杆知识,而农村家庭的学生可以搜集日常劳作耕种中的杠杆知识。又如,让初中生从各自的喜好中发现杠杆知识,在团队队长的带领下,学生汇报各自在生活中搜集到的杠杆知识,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资料,并对收集到的成果进行实验表演,实现资源共享,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对“杠杆”这一课程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达到了拓宽视野、增长才干的目的。而在信息搜集的过程中,每一个初中生都不甘落后,希望可以搜集到更多的、更有价值的信息,又营造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概念应用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