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初中数学课后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探讨

2020-04-15张明芬

教师·上 2020年2期
关键词:课后作业分层大数据

张明芬

摘 要:数学课后作业是数学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借助大数据分析,科学地分层设计和布置课后作业,可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关键词:大数据;课后作业;分层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9-0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4-0054-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后作业作为教学的组织形式之一,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延伸,也是学生消化知识的主要途径,作业的有效性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不仅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大数据时代,教师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丰富。在大数据的协助下,教师可精准地分析每个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及发展趋势。因此,借助大数据分析,实施科学、合理的作业分层,优化作业模式,提高课后作业的有效性,可以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一、初中数学传统课后作业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内容单一

现行教材的课后习题虽然在难度上做了区分,但没有细化,并没有考虑习题的难度是否适应本节课的内容、是否适应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若没有进行适当的习题补充以及合理分层设计,并不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二)作业布置缺乏针对性

有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为了方便、省事,对所有学生都布置同样的作业。然而,不同的学生数学基础不同,对知识的接收和转化的能力也不同,统一布置作业,不利于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有些教师虽采取了分层方式,但经常是依据学生的总分对学生进行笼统的分层,没有借助大数据对学生情况进行精准的诊断。分层不合理,学生花在课后作业上的时间多,但效率却低。2015年,我校学生在阳光评价测评中的情况具体如下:

表1显示我校学生存在明显的分层,而表2显示我校学生学习时间比市、区的得分略高,但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策略、学习投入、自我效能、思维能力均低于市、区的平均水平,这表明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时间长,但学习效果差。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具有层次性,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知识接收和转化的能力是有差别的。因此,科学、合理的作业分层布置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减少学生在课后作业上投入的时间,提高课后作业的有效性。

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发展情况及时进行作业分层调整。

二、初中数学课后作业分层实施的策略

(一)利用大数据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

学生分层务必做到科学性和合理性。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往往根据总成绩笼统地进行分层,但同一个学生对不同知识模块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有些学生逻辑思维好但计算能力弱,有些学生看图识图能力强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弱。因此,笼统的分层不适合学生差异性的发展。

近几年,区期末水平测试提供了学生的运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看图识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知识模块掌握程度上的数据分析,清晰地反映每位学生对不同知识模块掌握的具体情况。借助数据分析结果,根据各能力相对应的章节对学生进行分层,共分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B层学生为中等生,C层学生为学困生。表3以初一新生入学水平测试中知识模块的数据分析对学生进行分层:

(二)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优化设计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作业

布鲁纳在“目标分类学”中提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均是由低到高逐步递进的,较高水平的学习是基于較低水平的学习之上的,因而分层作业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有层次性,体现在主体分层、目标分层和难度分层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与之相对应的作业目标与作业难度,使得作业完成水平呈现螺旋上升的形式。课后作业题分为三类,分别是针对C层学生的基础必做题,针对B层学生的能力提高题,针对A层学生的拓展提升题。

1.借助网络平台,精选选择题、填空题,分层布置,及时反馈,减轻负担,提高效率

网络平台资源备有较高质量的题库,题库内容覆盖课本全部知识点、重难点、常考法;可自动批改选择题、填空题,自动生成多维度学情报告;并可个性化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作业,针对薄弱知识点精准设题。因此,利用平台资源,精选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题目,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分三层布置作业,在学生完成分层作业后可错题重练并标识错误原因,自动生成个人数据报告,形成专属错题本,再进行错题、薄弱知识点的练习。

另外,学生还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提升拓展的练习,及时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及时查看学情报告,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是薄弱知识点,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借助网络平台分层布置作业,既可以使教师及时深入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又能增强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

2.利用数据信息,追踪薄弱知识点,整合课内外资料,优化设计书面分层作业

借助网络平台的学情分析,教师能明确各层学生的薄弱点,从而依据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求,把教材的课后习题按学习目标要求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挑选课后辅导书中合适的习题进行补充,全方位覆盖知识点,使题型多样化,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下为书面分层作业设计的案例——整式的加减,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

C组(来源于教材)

1.计算

(1)(5a+4c+7b)+(5c-3b-6a)

(2)(8xy-x2+y2)-( x2-y2+8xy)

(3) (2x2-0.5+3x)-4(x-x2+0.5)

(4)3x2-[7x-(4x-3)-2 x2]

2.先化简下式,再求值:

(-x2+5+4x)+( 5x-4+2x2),其中x=-2.

3.(1)列式表示比a的5倍大4的数与比a的2倍小3的数,计算这两个数的和.

(2) 列式表示比x的7倍大3的数与比x的6倍小5的数,计算这两个数的差.

B组(C组的1、3题作为该组的1、2题)

3.若代数式2x2+x+3的值为6,求代数式6x2+3x-1的值.

4.已知A=a3-4a2,B=3a2-11a-6.

(1)求A-B       (2)求A-2(A+B)

A组(B组的1、2、3题作为该组的1、2、3题)

4.若关于x的多项式3x2-2x+b与多项式x2+bx-1的和中不含有一次项,求b的值;并说明不论x取什么值,这两个多项式的和的值总是正数.

小结:教师批改书面作业,尽量当天反馈给学生并订正。

三、总结与反思

(1)實施作业分层后,学生在知识点模块得分有进步,特别是在逻辑推理和实际运用能力这两个知识模块进步明显。

(2) 实施作业分层后,学生完成数学课后作业所需的时间比以前有所减少,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自信心有所增强。

(3)借助大数据,能科学地划分更多的层次,但同一层次的学生还是存在个体的差异,作业分层设计的内容还是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希望接下来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解决这一问题,并减轻教师的负担。

参考文献:

[1]俞君婵.大数据时代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9):29.

[2]霍盛娇.高一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外作业分层设计研究——以“人教A版必修5”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3]周梁琴,倪志峰.物理分层教学中作业分层的运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4):43-44.

[4]唐华.作业分层设计在初中数学中的尝试[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7(22):34.

[5]胡薇薇.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下个性化作业设计[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5):28-29.

[6]蔡肇丰.农村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26):8-9.

猜你喜欢

课后作业分层大数据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浅析新课标下学好数学的方法
探究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