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对中学生进行医学科普教学的体验及意义
——以CPR为例

2020-04-15赵婷婷赵文芳徐精宏杨志敏俞婧佳王成红唐岸柳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4期
关键词:医学生中学生教学活动

赵婷婷,赵文芳,徐精宏,杨志敏,俞婧佳,王成红,唐岸柳

(中南大学:A.湘雅医学院;B.湘雅三医院心血管内科;C.湘雅三医院血液内科;D.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湖南 长沙 410013)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1]实质上指的就是诸多因素导致心脏骤停和呼吸停止问题而需要运用合并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进行急救的措施。主要步骤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及人工呼吸。心搏停止通常是骤然发生的,能否迅速正确地抢救,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临床资料表明,如果在患者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有效的抢救,成功率可达50%或以上[2]。因此,第一目击者现场及时、正确、有效的急救,是降低意外伤害伤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3]。然而我国的CPR普及率远不及发达国家。在欧美发达国家,有2/3的成人掌握基础急救技能[4],而在我国,国民普遍缺乏急救知识,开展CPR教学活动势在必行。学校教育是普及急救知识和提高居民素质最佳、最有效的途径[5]。中学生的心智趋于成熟,有较强的理解和操作能力,又可以将学到的内容向家庭和亲友辐射,对CPR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CPR是易于学习、易于掌握的救命技巧,急救培训是向公众普及急救知识的一个好方法,具有可行性,通过对中学生进行CPR培训,进一步在公众中推广CPR急救知识和技能[6]。

医学生的专业倾向性强,对CPR技能操作要求高,且经过考核,掌握CPR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并且医学生在科普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医学生将来会独自面对患者,良好的沟通技巧也是必需的,教学过程可以帮助医学生掌握更好地沟通技巧。医学生教学应用于中学生心肺复苏教学中可以提高心肺复苏普及率,有效节省医疗资源,还可以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7]。在急救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已建成一支高素质、有教学实践能力的医学生CPR教学团队。而医学生和中学生年龄与职业相差较小,相较于专业的医护人员更有亲和力,更能了解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为探究对中学生开展CPR教学的可行性和效果,以及分析医学生带教的优缺点,本研究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由医学生组成的CPR教学团队为培训者,湖南省长沙市长雅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为培训对象,开展CPR教学活动。

1 对象与方法

对湖南省长沙市长雅中学初中一年级134名学员进行CPR课堂讲授和操作演示,并对其中的17名学员进行专业CPR模拟培训。

1.1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阶段,医学生CPR教学团队向中学生学员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发放电子版学习资料,并要求学生查阅相关信息,对即将接受培训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并对其中的疑惑点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参与课堂学习。对于理论课后随机选取的17名CPR模拟培训学员,要求在实际演练之前回顾课堂所学知识,熟记操作流程。

课堂讲解与演示。由于时间、场地和模型的限制,CPR教学首先在长雅中学进行,由医学生CPR教学团队向中学生学员分批次进行课堂理论讲解。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员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以便于进行下一步具体的操作演练。

CPR模拟培训。在理论学习结束一月后,在134名中学生学员中随机抽取17名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参加CPR的模拟培训,即在模拟人身上进行CPR。主要由医学生带教,专业人员全程在旁提供指导,以确保教学的准确性。培训后立即进行考核,采用百分制评分表,以60分为通过。

1.2 评价方法

学员成绩考评。在完成模拟演练教学和练习结束后,由医学生担任考官,采用标准的CPR百分制评分表,对17名中学生学员进行操作考核,大于60分为通过,否则为不通过。

学员CPR知识掌握情况、对自身学习和医学生教学情况的评价。在课堂教学和模拟培训结束后5个月,发放电子及纸质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设置14个问题,涉及中学生一般情况、CPR专业知识问答、学员对自身学习情况的评价、对医学生教学情况评价、CPR传播五个方面,对中学生CPR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2 结果

2.1 学员CPR操作考评结果及常见错误总结

对随机抽取的17名学员进行CPR模拟培训后,进行现场考核,通过率为88.23%(15/17)。操作中出现的常见错误见表1。

表1 操作常见错误

2.2 学员CPR问卷调查结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员对CPR教学的主观感受、CPR理论知识的长期掌握情况以及CPR知识传播情况,在训练结束后5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34份,回收120份,回收率为89.6%,其中有效问卷110份,有效率为91.7%。调查结果显示:高达78.78%的学员认为CPR教学活动对自身有帮助,53.63%的学员表示会再次参加类似活动,59.09%的学员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播给身边的人。但是仅11.82%的学员认为自己在参加教学活动5个月以后还能熟练地掌握CPR,理论知识(包括胸外按压频率、深度,抢救黄金时间以及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值)回答正确率只有25.45%。中学生普遍对医学生教学评价较高,100%的学员对教师的教学态度表示非常满意,89.09%的学员对教师的教学专业性表示非常满意,72.73%的学员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予以了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但也对教师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更多地创造操作机会、在讲解过程中速度放缓、更多地与学生交流互动等。

3 讨论

3.1 学员操作考评结果常见错误分析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88.23%的中学生学员能够掌握CPR基本操作。此为中学生首次接触CPR,经短时间培训即能够达到合格标准,该结果为将CPR培训带进中学校园提供了可能性。中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接受能力强,有一定的社会活动圈子,是一个很好地向大众传播CPR的媒体。虽然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得到适当反馈和耐心指导,就能够很快纠正并顺利完成操作。综合分析其操作错误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大多数中学生并未接触过医学知识,因而在专业知识讲授和操作培训过程中,中学生并不能够完全理解每一步骤的临床意义和重要性;②课时有限,操作练习次数较少,难以熟练掌握;③CPR强调时间的重要性,需争分夺秒地进行操作,因此大多数学员因不熟练和紧张,或多或少地出现操作不到位或错误;④面对考核,精神和身体过度紧绷而使操作不规范;⑤进行人工呼吸时,存在心理障碍,不愿意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3.2 学员对CPR教学的主观感受、CPR理论知识的长期掌握情况及CPR传播情况分析

学员普遍认为CPR教学活动对自身有帮助,过半数学员愿意再次参加类似活动,这表明学员对CPR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认识到急救知识的重要性。但大部分学员对CPR的遗忘度高,在教学活动5个月以后对CPR的掌握不尽人意,提示无督促的一次性教学不利于长期记忆的形成,有必要加强对中学生的随访和监督,提醒复习。大部分学员表示会将自己所学传播出去,主要的传播对象为家人和同学,这表明对中学生施行CPR教学将有益于急救知识的传播,从而为CPR在中国的普及提供一种新途径。

3.3 反思与改进

理实一体化教学节约了教师授课总时间,增加了学生实训时间,师生互动性好,课堂氛围浓厚[8]。此次活动虽然帮助中学生了解并掌握了CPR,但是在活动过程中仍发现存在较多问题,通过反思,对相关问题做出以下总结及改进建议。

时间安排。课堂讲解时间有限,需合理安排,讲解重点并及时演练。对于细节操作,可在模拟培训即在模型上操作时再详细讲解。另外,可以适当增加教学时间和模型配比,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课堂教学后如果学员能够立即在模型上操作,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同时希望能够拉长战线,每隔一段时间去帮助中学生巩固记忆,让其形成永久性记忆。

教学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少部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可能与整个教学缺乏更多的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有关。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对中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效果明显,方法有效[9],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情景演练、播放相关视频、增加学员动手操作机会等来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

操作前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在进行讲解时让学员充分了解CPR的重要性,消除学员对操作过程中的某些步骤如人工呼吸的心理障碍,加强学员救死扶伤的观念。让学员理解CPR操作的每一步骤都是为了提高伤患的存活率和减少存活之后的致残率。

教学方法。由于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特殊时期,应该根据其心理和行为特点做出相应的教学改变。在进行理论讲解时,尽量做到浅显易懂,同时内容精简、突出重点,便于记忆。如在此次培训中,教学团队将CPR急救过程分为几个部分,分步进行相应步骤的重点的讲解,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耐心细致,尽量使学员放松,再纠正其动作,争取让学员做到规范标准的动作。

3.4 医学生对中学生进行科普教学的意义

医学知识科普教学对于医学生,对于中学生,以及对于社会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①对医学生而言,通过此次科普教学活动,学生对CPR的理论知识掌握更加全面,对CPR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操作能力均有所提升,另外提高了我们的沟通能力、社交能力。不仅限于CPR,以后可以开展更多主题的科普教学活动,提高医学生各方面能力,丰富医学生课余生活;②对中学生而言,通过此次教学活动,学习了基本医学知识,掌握了极为重要的急救技能,扩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同样丰富了学习生活,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何种职业,这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③对社会而言,当前我国CPR国民普及率较低,常导致许多患者因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而失去生命,通过向中学生传播CPR知识,再由他们将学到的知识传播给身边的亲人及朋友,可以提高国民CPR普及率。不仅仅是CPR,其他医学知识也可以通过中学生传播到社会,从而让国民知晓更多的医学常识。

总而言之,我国目前尚缺乏心搏骤停死亡率的大样本数据报道,但心搏骤停的死亡率现状严峻。快速、正确、规范的CPR操作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10]。在实践教学中,教学团队发现中学生普遍对CPR没有深入的了解,对生活中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是茫然而无措的,同时还存在被影视媒体错误引导的情况。此次实践研究的结果,让我们相信:①中学生可以作为CPR的普及对象,掌握CPR的中学生又可以充当媒介,将CPR传播给更多的人民大众;②大学生作为中学生的近龄团体,能够直接且有能力辅导中学生学习CPR。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赵婷婷、赵文芳:提出论文构思及撰写论文,中学生CPR培训导师;杨志敏、徐精宏:数据采集与分析,中学生CPR培训导师;俞婧佳:医学生CPR团队培训导师;王成红:活动发起与组织;唐岸柳:总体把关,审定论文。

猜你喜欢

医学生中学生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