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需求为导向医学检验专业分方向培养的实践

2020-04-15付玉荣伊正君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4期
关键词:考研方向病理

刘 静,付玉荣,B,伊正君

(潍坊医学院:A.医学检验学系;B.临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现代技术日新月异,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在医学检验中得到迅速应用,医学检验已成为医学领域中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1]。2012年,教育部学科目录也做出了调整,医学检验专业由临床医学二级学科转变成医学技术一级学科,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学位授予从医学学位改为理学学位[2]。这意味着医学检验已经成为独立的学科,应该有独立的教育体系[2]。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出能适应现代医学检验发展,满足社会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医学检验技术应用型人才,成为人们迫在眉睫必须解决的问题[3]。病理检验不断深入发展,推动医学检验由辅助性科室向支撑性科室转变。血资源使用的严谨性,血液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也需要大批高学历输血技术人才。我国病理、输血及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大多还没有在任职前接受过专业教育,他们大多来自检验科和临床相关部门。医学院校关于病理与输血的教学内容也寥寥无几。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需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提升医学检验水平,为临床医学发展提供保障[4]。

如何顺应社会和国家发展需要,培养复合型的医学专业人才成为高等医学院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5]。结合多年检验教学经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新增病理、输血专业方向模块,培养具备医学检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专门人才[6],致力于建设以“精准检验和特种需求检验技术”为特色的国内知名专业。潍坊医学院在模块拓展方面创新实践,尝试新模式:

1 总体培养思路

从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第二课堂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整体遵循“早接触、多实践、分方向培养”的原则。第一,在课程教学体系中,既有共有课程,又依据不同方向需求设置方向课程,提高教学效率。在共有课程中,开设临床医学课程、医学检验基础课程、医学基础/专业课程,打好医学基础,为专门人才精准培养奠定基础。方向课程中,依据不同方向,进行病理、检验、输血专门课程教学,开设检验技能学,遵循“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原则,提高学生操作水平。第二,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进行有方向特色的项目,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举办检验技能大赛,提高专业能力;到试剂公司见习生产流程、培养创业能力;举行模拟招聘比赛,提高就业能力;开设本科生助研、大学生科技创新,提升科研能力;定期到各医院检验科、病理科、输血科、血站见习,到相应科室进行实习。精准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识扎实、素质优秀、专业能力强、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的专门人才。第三,开设第二课堂,旨在书本知识学习之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书院制人文教育;定期进行导医项目、献血车志愿者活动,通过情景多样的社会实践育人平台和丰富多彩的学团活动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创新思维教育,实行导师制培养,提升科研能力。第四,课程考核对于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7]。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方式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7]。考核方式分为综合考试和课程考核。综合考试包含综合一和综合二,其中,综合一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和临床检验基础进行考核,综合二对于临床免疫学检验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进行考核,课程考核又包含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该考核方式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综合水平,准确反映分方向培养效果。从本科学习到见习实习,都进行精细化、方向性学习,相得益彰,弥补了学制改革后,学时缩短的不足,有利于培养“精准检验、特种需求检验”人才,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促进科研、教学、临床实践良性循环(图1)。

图1 总体培养思路

2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方向模块实践

培养学生分方向意识,大一入学宣讲,介绍本系培养理念、分方向流程,便于学生自我评估及规划。大二自我谋划,已开设方向相关课程,学生依据检验技能及方向相关课程,进行自我审视,了解自己适合的模块,为大三分方向提供依据。大三具体进行分方向工作,对全体大三学生开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方向讲座,使学生对各方向特点、发展趋势进行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2.1 临床检验方向

临床检验方向是本专业最基本、最传统的培养方向,本校为更好适应社会高学历人才及基层工作的需求[8],分设创新人才和基础检验两个方向。课程教学体系中,开设检验技能学,学习检验基本技能,如穿脱隔离衣、六步洗手法、革兰染色法等;开设医学检验技术综合课程、检验医学全部基础课程,打好知识基础;创新人才方向开设考研相关课程,由资历深、科研成就高的教师授课;基础检验学生毕业后大多在医院检验科工作,医患关系严峻,开设医患关系课程有一定的必要性。实践教学体系中,举行检验技能大赛,使学生技能在不断切磋中进步;见习阶段,主要在检验科,轮转病理、输血科;实习阶段在检验科实习,实习地点均为三级甲等医院。第二课堂中,进行思政教育、书院制人文教育,定期在医院检验科进行社会实践;创新人才方向中,实行创新教育、导师制培养,学生、导师双向选择,导师一对一指导;基础检验举办医德医风演讲,进行人文思想教育。考核方式中,除基本的课程考核、综合考试外,创新人才方向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测评,基础检验方向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评测(图2)。

图2 临床检验方向培养模式

2.2 病理检验方向

病理科是大型综合医院不可缺少的科室之一,相比于B超、常规放射、CT、核磁及核医学,病理诊断依旧是目前世界各国医学界公认最可信赖、重复性最强、准确性最高的诊断手段[9]。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增设病理方向。课程教学体系中,检验技能学主要学习病理相关技能,如分子诊断技术、电镜技术等,开设检验医学全部基础课程同时,增设病理技术、分子病理学课程,对病理检验知识进行系统性学习,由病理科医生直接教授,对病理检验技术进行系统性学习,在讲授检验知识的过程中,加入病理相关操作的练习,实现医院与学校的直接对接,使学生早接触、早适应,减少学生就业的适应时间,提高效率。实践教学体系中,进行模拟招聘,对常规病理、特殊染色等进行实践教学,见习以病理科为主,轮转检验、输血科,实习科室为病理科,选择优秀实习地点,实习医院全部为三甲医院,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国、省内知名医院,甚至部分优秀学生,实习后本科便在实习医院工作。第二课堂方面,增设国际化课程,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全英文授课,让学生了解病理前沿最新进展;进行思政教育、书院制病理人文教育,定期到病理科进行社会实践,开展医德医风演讲等。最后,毕业生经课程考核、综合考试合格后,另外颁发病理方向证明。随着医学越来越朝着精细化、精准化发展,病理检验在疾病诊断上发挥着指向性、决定性的作用,病理检验尖端性人才需求增多,病理检验作为我系新开设方向,欢迎度逐年升高(图3)。

图3 病理方向培养模式

2.3 输血技术方向

我国的输血科在以往是作为血液储存的科室,随着医学的发展,才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其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10]。近年来输血医学快速发展,已由最初的简单配血、发血、将血液输入患者体内发展为集HLA分型、造血干细胞培养、血小板分型、凝血及血栓功能检测、溶血性贫血辅助检测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11]。输血医学关系着每位公民的生命安全,适应社会需求增设输血方向,培养专业输血技术教学团队,为输血医学培养专门人才。在课程教学体系中,检验技能学学习输血相关技能,如采血、造血干细胞培养等;除检验医学全部基础课程外,学习输血技术、输血管理课程,对输血技术进行方向性学习,由输血科医生直接教授,对输血技术系统性学习。实践教学体系中,对HLA分型、血小板分型、凝血及血栓功能检测、溶血性贫血辅助检测等进行实践教学,举行模拟招聘,参观血站。见习以输血科、血站为主,轮转检验、病理科,实习科室为输血科。第二课堂中,学生定期到献血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思政教育、书院制人文教育,举行医德医风演讲。另外,毕业生考核合格后,颁发输血方向证明(图4)。

图4 输血方向培养模式

3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方向模块调整主要成效

通过一系列教学调整,摸索出一套新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多年检验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套系统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方向模块,弥补了课时减少、人才培养不精准方面的不足,做到了两全其美,努力打造“精密检验、特殊需求检验技术”的国内知名专业。毕业生具有较高社会认知度,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成为医院的骨干。本篇就以下几方面介绍主要成效。

3.1 科研成效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自新型培养模式实施以来,发表文章数呈直线上升(如图5),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立项数大幅度提高(如图5),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有了里程碑式的突破,成效明显。本次实践表明,分方向培养新尝试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精准化培养,使学生科技创新潜力得以挖掘,在提高创新思想和科研能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图5 发表文章数与立项课题数

3.2 就业率

医学教育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医学生数量的增加和用人单位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医学生就业难度加大[12]。医学检验专业也不例外,如何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维持就业率,提高竞争力,是我们培养方式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方向模块调整,可有效缓解学生就业压力,由图6就业率可知,新型人才培养方式,能够在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下,维持就业率的稳定,适应就业现状。

3.3 考研率

更多学生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考研深造,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多,考研率的高低,也是评价培养方式成效的重要指标。对学生进行分方向培养,人才培养精准化,可使学生准确定位,高效利用时间,有利于学生专门化发展,专业知识更强,提升了学生考研积极性及考研率。由图6考研率(考上研学生/总人数,包含已就业及未参加考研的学生)可知,新型培养方式实施以来,考研率逐年稳步上升。

图6 就业率与考研率

3.4 学生满意度

培养模式改革后,为调查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中的接受程度,对学生满意度及毕业生对教育教学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新型模式在学生中的接受程度很大,满意、非常满意的占比很高,分别为59.1%和79%,说明分方向培养适应学制改革现状,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同时新型模式适合社会需求,对毕业生工作有很好的帮助(图7)。

图7 学生对分方向培养模式的满意度

3.5 单位满意度

单位满意度也是评价培养模式一个必不可少的指标。新型培养模式实施以来,毕业生就业的国内二级三级医院的检验科、各级医院中心实验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中心和检验检疫等相关机构反响非常好,满意度都达95%以上。说明分方向培养新模式,使人才精准化、专门化,减少用人单位培养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获得单位一致认可。

4 结论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病理技术、输血技术三个专业方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成效显著,可供校内外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借鉴。我校会继续加大教学投入,对授课教师、受试学生进行调查反馈,了解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效果及存在问题,不断完善、改进,培养具备医学检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专门人才,在建设以“精准检验和特种需求检验技术”为特色的国内知名专业道路上不断前进。

猜你喜欢

考研方向病理
我的考研故事
2022年组稿方向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