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八届国家级高等教育类教学成果奖项目基本情况分析思考
——兼对医学教育类成果分析

2020-04-15殷子寓吴他凡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4期
关键词:成果奖成果教育

殷子寓,吴他凡

(广州医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182)

2019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印发的首个关于教育科研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意见》指出进入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迫切需要教育科研更好地探索规律、破解难题、引领创新[1]。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同级别的国家级奖励,代表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是高等教育领域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成果的展示和检阅,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引领作用。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自1989年设立以来,每4年评审一次,截至投稿日共举办过八届,实行逐级推荐申报,优中选优,最终上报教育部评审。以第八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52项获奖成果为研究对象,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400项[2],从第一完成人身份、完成人数、完成单位数量、第一完成单位(学校)类型和归属、成果申报单位所属区域、成果所属学科、成果研究主题及标题的关键词等方面来分析获奖成果的基本情况,分析近年来高等教育、医学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成果培育的关键点等,为高校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开展成果培育提供参考借鉴。

1 获奖项目基本情况分析

1.1 成果第一完成人身份分析

将获奖成果第一完成人身份划分为行政领导(含校长、行政管理岗处长等)、学术带头人(含学科带头人、学院院长、专业负责人、实验中心负责人等)和教学人员(含教研室主任、各级一线教师等)、其他人员四类。第一完成人为学术带头人居多,占总数的42.48%;行政领导比重占总数的39.6%;教学人员所占比重相对较少,占总数的17.7%。第一完成人身份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成果的质量,反映了学术带头人与行政领导更能调动资源,集中人员开展高层次、大范围的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对成果培育起着统领、主导作用。

1.2 成果完成人数量分析

如图1所示,从每个奖项完成人数情况可以看出,10人及以上的完成项目数最多,超过总数的二分之一;5~10人完成项目占总数的40.27%;5人以内的仅占1.99%;其中特等奖、一等奖成果全部由5人以上团队完成,极个别项目以单位形式申报,列入“其他”项。可见,每项教学成果都凝聚着多部门、多教师的心血,是团队共同建设和努力的结果。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往往是团队的结晶,并且跨部门的团队协作是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推动教改全面落地的重要保障。

图1 第八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完成人数情况

1.3 成果完成单位数量分析

如表1所示,从获奖成果完成单位数量情况可以看出,独立完成项目的单位数量较多,占总数的88.5%;多单位合作完成的项目数量较少,以跨校合作、校-企合作的项目为主,占11.5%。教育教学改革原动力主要在高校内部,以学校内部的教改探索推进为主,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医教协同、校企协同的新形势下,开展校-校、校-企、校-社会组织、校-科研院所、政-校等形式的多单位联合协同人才培养,构建全面覆盖、立体贯通、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教育科研机构体系,形成不同类型、不同层级、不同属性科研机构之间的协同创新,发挥不同类型教育科研机构的特色优势,是我们重点探索的方向。

表1 第八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完成单位数量情况

1.4 成果第一完成单位类型和归属分析

如图2所示,从获奖成果第一完成单位类型可以看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完成的项目数量最多,占总数的43.58%,接近项目总数的二分之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其他高校分别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图2 第八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第一完成单位类型情况

如图3所示,从获奖成果第一完成单位归属可以看出,获奖成果第一完成单位为中央直属高校的项目数最多,占64.6%;第一完成单位为地方高校的约占总获奖项目数的三分之一。

图3 第八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单位归属情况

截至2019年6月15日,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 956所[3],其中“双一流”高校为137所[4],占全国高校的4.63%,4.63%的双一流高校以绝对优势获得了50%以上的教学成果奖。可见“双一流”高校(多为中央直属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成果总结凝练质量上成绩显著,并且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最高水平。

1.5 成果推荐单位所属区域情况分析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特点和条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为更好地反映不同区域获奖成果的情况,本文采用“十一五”期间国务院提出的八大综合经济区进行统计(八大综合经济区:东北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大西北综合经济区)。

如图4所示,获奖成果中东部沿海区域的项目最多,占总数的28.1%;其次为北部沿海地区占21.46%;长江中下游、黄河中游、南部沿海地区获奖项目占10%左右;东北和大西南地区占8%左右;大西北相对较少,仅占1.11%;港澳特别行政区获奖项目占总数的0.66%。广东、香港以及澳门处于粤港澳大湾区,获奖项目共计34个(其中香港2项,澳门1项),占总量的7.5%。

图4 第八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推荐单位所属区域情况

获奖项目数量在区域内部不同省份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图5所示,从获奖成果推荐单位所属省份来看,江苏省和北京市获奖成果数都在60项以上,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省;陕西省和上海市次之,成果数量在40项左右;广东省成果数量是江苏省的二分之一,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整体上看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意识相对比较浓厚,教育人才汇聚、研究投入等均处于相对领先地位,但是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带来教育的相应发展,教育投入、教育公平等也是影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图5 第八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推荐单位所属省份情况

1.6 成果所属学科分析

我国现公布的学科有13个大门类。如图6所示,工学类获奖项目最多,共134项,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其次为医学类,占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教育学和理学类占比持平,均为8.19%;其余学科占比均在5%以下,哲学类最低,占总数的0.44%;其他类总占比16.59%(含部分综合改革成果)。这与我国高校中理工农医院校所占比例较大有一定关系,人文社科类相对处于劣势[5]。

图6 第八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所属学科情况

1.7 成果研究主题分析

评价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的两个核心指标分别是内容的新颖性和推广应用效果,通过对研究成果主题分析,可以了解高等教育当前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如图7所示,将获奖成果根据不同研究主题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课程建设、质量监控与评估、专业建设、教学平台与基地建设、教师发展和其他综合等八个方面。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项目最多,占总数的二分之一多;其次为教学改革类的项目,占三分之一;其他的研究主题占总数的20%。一直以来,各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是高等教育教学研究、改革的重点领域。随着“双万计划”实施,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越来越成为研究热点,专业建设与教师发展将成为下一轮教育改革的重点。

图7 第八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研究主题情况

1.8 成果关键词分析

项目标题是一项成果的精华所在,能够精辟地体现成果的核心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对文章标题进行拆解,分析关键词,发现获奖成果标题表述主要有三个特色。

1.8.1 以政策为导向,紧扣时代脉搏

分析可见,“思政课”“课程思政”“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可持续”“绿色”“互联网+”等都是成果标题出现的高频词。例如,“拔尖人才、创新人才、卓越人才”培养等关键词出现了100余次;“创新创业”出现了30余次;“思政课、课程思政、通识教育”等出现了10余次。

这些关键词背后反映出的是当前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与上述关键词相关的教育问题获得了国家高度的关注,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以保障其落地,例如围绕“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双万计划”等。获奖成果能够紧扣时代脉搏,顺应新的高等教育趋势,以政策为导向,通过不断实践探索,解决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凝练成可推广借鉴的经验,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8.2 资源跨界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

“跨界”“合作”“融合”,越来越成为办学的新形式,越来越成为育人的新理念。452项成果中,关键词为“校企协同育人”“联合培养”“合作办学”“信息技术融合”“跨学科培养”“混合式教学”等的共有54项,其中“协同育人”项目就有50余项。

跨界合作,是跨越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等范畴而产生的新行业、新领域、新模式等。跨界的跨度越大,跨界合作成果将越大,催生新事物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越强。不同优质资源的跨界融合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优势,医疗领域的跨界合作尤为明显,“医+X”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更需要这样的理念,以满足现代医学健康事业发展对高等次创新人才的需求。这也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应革故鼎新,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开放的态度迎接全球开放的时代,迎接新一轮教育与信息技术跨界革命。

1.8.3 讲究标题用语,简明扼要提纲挈领

以“多元化”“立体化”“个性化”“多层次”“全方位”“多维度”“国际化”等带有“多”“全”“化”字眼归纳核心关键词的共有150余项。另外,使用数字、字母方式归纳呈现的项目也不少,一类是将研究的核心成果归纳为数字、字母、数字+字母的形式,如“1+M+N” 协同教学模式、“三位一体”“535”创新人才等等;另一类是将研究成果的检验期直接作为题目的组成部分,如“20年实践”“十年坚守”等。

归纳精练的词语能将成果精髓以直白的方式呈现,朗朗上口,使人印象深刻,便于记忆推广。成果标题呈现的成果检验期最长达40年,可见优秀的教育教学成果需要实践者长期默默地坚持推进,人才的成长质量需要时间验证,读者也更能直观感受到项目研究团队的坚持、成果产生的不易以及成果可推广借鉴的程度。

2 医学教育类成果分析

2.1 成果基本情况分析

对医学类获奖成果进行分析。第八届教学成果奖医学类候选项目共计130项[6],最终45项获奖,获奖率为36.42%,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39项,共占452项获奖成果的十分之一。其中,独立建制医学院校获奖数占医学类的62.22%,是医学类成果获奖的主力军,获奖的独立建制医学院校中,又以地方院校获奖居多,这也是区别于总获奖成果规律的最大特点。其他指标分析结果与前文类似,基本情况详见表2。

表2 医科类获奖成果基本情况

2.2 成果研究内容分析

如表3所示,医学类获奖成果的内容主要包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与实践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四大类,其中有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与实践改革的项目相对较多,共计39项。

表3 第八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医学类获奖成果主要内容关键词

从具体内容来看,涉及中医药类专业12项,临床医学专业7项,药学专业3项,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专业各2项,麻醉学、眼视光学、医学影像技术、护理学、康复治疗学专业各1项。成果关注点有卓越医生培养,八年制医学人才培养、“5+3”培养模式改革、医教协同、医学人文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TBL、体验式教学)、医学人文教育、信息技术与医学技术融合等等。

近年国家极为重视中医药学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大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力度,中医药类获奖项目占比较大,获奖成果经验能对中医药类专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引领与推动作用。分析可见,获奖成果所依托的专业均是本校的优势专业或学科,集聚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建设与改革所必需的人、财、物等资源,对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推动作用。

3 对高校开展教学成果培育的思考

《意见》的出台,对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做出了方向性引领,对推动高等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成效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重视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梳理总结经验,积极推广共享,加大成果培育力度,切实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1 问题导向,着力热点

学校立项培育的教学成果大都致力于解决教学改革中普遍性的热点问题,如在前文中的分析,本届获奖教学成果的高频词主要集中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卓越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人才国际化、实践教育、通识教育、协同育人等问题。近年随着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高等教育、医学教育迎来教育教学方式颠覆性的变革,学校应敏锐洞察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趋势,做好校内宣传,推动师生理念更新,结合实际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热点问题,通过开展教研教改立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培育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3.2 明确特色,重点推进

教改离不开各个学校自身的土壤,前文分析可见,各项教学成果都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例如教改所依托的专业和学科都是本校的强势专业或学科;再如西部地区云南、新疆、西藏的教改项目重在关注少数民族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问题;理工科院校更注重实践人才的培养等,正是这些独具学校魅力的特色,使得经济非发达地区的高校、地方院校的教学成果脱颖而出。因此,各高校应分析自身的优劣势,清晰自己的办学定位,明确自己的办学特色,寻求本校、本专业能在同类型学校中起到标杆引领作用的亮点,探索出差异化特色发展之路。

3.3 加强统筹,组建团队

从成果项目的人员分工来看,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团队包括项目负责人、项目核心成员和项目外围成员三个主力部分,缺一不可。项目负责人组织、策划、统筹整个项目方案,是团队的灵魂;核心成员负责项目的研究、策划、实施和推广;项目的外围成员负责教学方案的组织、落实,过程中各项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组建一支团结上进、结构合理的跨学科研究团队是高水平教育教学成果培育、凝练的重要保障。此外需特别注意的是学术带头人和教学人员是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直接推动和实施者,最能切实地将教改成果落地,判断教改的成效,因此在教改中要充分调动学术带头人以及一线教师的积极性[7]。

3.4 分步实施,注重凝练

教学成果的培育与凝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前期确定研究主题、制定实施计划,到中期开展实践、逐步推进、反馈修改,再到后期总结推广、上报成果,至少需经过2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前文分析可见,众多教学成果都经历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均在5年以上,有的成果至今已有30余年的坚持研究。因此,在确定教学改革主题后,应以此为中心,集中开展相关的研究,不断的积累、总结、提炼、纠正、完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人才培养成效为中心,有步骤、持续推进改革,提升改革成效,扩大辐射,沉淀改革成果。

3.5 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教学成果的价值是通过成果的可复制性、推广面来体现的。查阅本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申报书内容可以看出,各项目推荐单位均通过新闻媒体、论文成果、学术会议报告等形式陆续地发布教学改革的实施进展、应用成效,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同行的认可,成绩精髓得到了学习借鉴,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加大宣传力度是推动成果落地、扩大影响的关键一步,成果培育过程中,项目团队不仅要踏踏实实做好教改积累,也应定期总结、宣传阶段性成果,与同行共享教改经验,做好推广。

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学成果培育是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孕育而成的,其中无不凝聚着教学团队和广大师生的集体智慧。我们应坚持人才培养质量的金标准,不忘初心、以本为本,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凝练更多优质的教学成果,为本地区发展、本学科领域,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学校智慧。

猜你喜欢

成果奖成果教育
我校获2022年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校荣获3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吉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介绍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