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贴压联合针灸辅助激素治疗月经不调临床研究*

2020-04-13李晨辉吴永平黄素冰

陕西中医 2020年3期
关键词:经量月经不调月经周期

李晨辉,吴永平,谢 芳,杨 婷,朱 薇,黄素冰

四川省南充市中医医院(南充637000)

月经不调主要指月经周期或经期异常并可伴有经量、经质变异或其它相关症状的综合征,多见于青春期或绝经期女性,中医理论认为该病多因房劳、流产或多产等因素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以及冲任受损所致,治疗方法可采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及耳穴贴压等进行调节[1-2]。甘地等[3]采用逍遥散加减联合针灸对肝郁脾虚型月经不调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可有效改善性激素分泌水平,促使月经周期规律恢复,且较常规西药治疗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内经》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部穴位通过十二经脉与全身脏腑建立生理联系并形成一个整体,耳穴贴压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刺激耳部穴位以调节相关脏腑功能的方法,经过历代医家不断探索和实践,现已广泛用于失眠、痛经及便秘等多种疾病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4-6]。本文主要研究耳穴贴压联合针灸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125 例为研究对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以就诊顺序为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3 例和对照组62 例。观察组:年龄19~47岁,平均(28.13±6.74)岁;体质量指数(BMI)18.2~29.4 kg/m2,平均(23.79±4.03)kg/m2;病程2个月至7年,平均(3.04±0.82)年;月经周期37~62 d,平均(51.42±4.98)d;经期1~6 d,平均(2.73±0.58)d;经量19~54 ml,平均(32.61±9.14)ml;合并痛经23 例。对照组:年龄21~45 岁,平均(27.48±7.02)岁;BMI 18.6~30.2 kg/m2,平 均(24.05±3.86)kg/m2;病程4个月至7年,平均(2.78±0.85)年;月经周期41~63 d,平均(50.67±5.13)d;经期2~6 d,平均(2.87±0.64)d;经量23~56 ml,平均(32.19±9.03)ml;合并痛经20例;两组临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西医诊断根据《妇科疾病诊断标准》[7]中月经不调相关症状进行判断;中医诊断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肝郁肾虚证型标准。排除标准:因器质性病变所致月经不调;妊娠期或已绝经女性;伴心、肝或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伴精神疾病或难以进行配合者;已接受相关治疗或伴有其它可能影响观察指标的病理、生理状态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该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给予戊酸雌二醇片(国药准字J20171038,1 mg)口服1 mg/次,1次/d,连续服药21 d为1个疗程,第13 天开始给予黄体酮胶囊(国药准字H20041902,50 mg)口服200 mg/次,2次/d,共服药10 d,患者治疗共完成6个月经周期。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耳穴贴压进行干预,针灸治疗取穴气海、三阴交(双)、关元、脾俞(双)、足三里、太冲、命门及肾俞,操作方法为气海、关元和肝俞采用连续捻转手法,其它穴位采用补法,均于每次月经来潮前5 d开始针刺治疗,1次/d,每次30 min,连续5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主穴取穴包括肝、肾、子宫、卵巢及内分泌,配穴为脾、腰和盆腔,将各穴位消毒后取王不留行耳贴在耳穴敏感部位贴压1~2 min,每日3~4次,两耳每3天交换1次,于月经来潮前3~5 d直至月经干净为1个疗程,共6个月经周期。

3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中妇科病证相关标准进行判断和评估,其中经量恢复正常,周期明显缩短且维持时间≥3个月为痊愈;经量增加、周期缩短且痛经等症状减轻或经量和周期恢复正常但持续时间不到3个月为好转;经期和经量均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性激素水平:分别采集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肘静脉血5 ml,采用化学发光法(仪器及配套试剂盒购自美国西门子公司)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卵泡雌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子宫内膜厚度:采用LOGIQP 9(美国GE公司)超声诊断仪和3.5MHz经腹探头分别于两组治疗前后进行检测,所有测量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超声科医师完成。不良反应:两组治疗期间监测肝肾功能有无异常并观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等级资料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两时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 为93.65%和80.65%(χ2=4.735,P=0.030),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2,P=0.021)。见表1。

2 两组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和排卵率比较 观察组月经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t=-3.393,P=0.001),排 卵 率 明 显 高 于 对 照 组(χ2=3.964,P=0.046)。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例(%)]

3 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清FSH(t=29.454、21.311,P<0.001)和LH(t=61.728、50.686,P<0.001)水平明显降低,E2(t=-43.332、-39.130,P<0.001)和P(t=-18.505、-14.816,P<0.001)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FSH 和LH 水平低于对照组(t=-6.272、-5.001,P<0.001),E2和P水平高于对照组(t=3.171、2.1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2 两组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和排卵率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组 别 n 时 间 FSH(IU/L) LH(IU/L) E2(ng/L) P(ng/L)观察组 63 治疗前32.79±6.84 76.13±8.92 24.98±6.25 3.86±1.09治疗后 14.05±3.26 20.68±5.34 173.42±48.13 7.94±2.41对照组 63 治疗前 34.18±7.43 75.46±9.27 26.31±5.86 3.92±1.07治疗后 18.32±4.29 25.83±6.15 147.54±42.93 7.04±2.38

4 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升高(t=-9.769、-7.706,P<0.001),且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3,P=0.011)。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比较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比较

组 别 n 干预前厚度 干预后厚度观察组63 0.72±0.23 1.04±0.29对照组62 0.68±0.20 0.91±0.27

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头晕1例、恶心2例,合计3例(4.76%);对照组发生头晕2例(3.23%)、恶 心4 例(6.45%)、腹 痛1 例(1.61%),合计7例(11.2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0,P=0.179)。

讨 论

中医理论将月经不调归属于闭经、不孕或月经病等范畴,“经水出诸肾”,月经形成以肾为主导,肾为先天之本,纳水藏精,主生殖,对维持月经周期正常具有重要作用[9]。《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故女性月经不调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及冲任不调等因素有关,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多种类型,中医辨证主要包括实证和虚症两类,其中脾肾气虚证型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以健脾养血和补肝益肾为主[10]。女子月经来潮为阴阳消长的过程,针灸治疗可通过取穴和手法来促进气血阴阳调和及月经周期规律。吴节等[11]报道显示根据女性月经周期变化规律实施针灸人工周期疗法可取得显著效果。中医理论中耳穴与脏腑和经络的关系最早可见于《内经》,认为五脏六腑皆通过十二经络与体表建立密切联系,《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记载:“肝病者,虚则耳无所闻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可见五脏功能失调,皆可在耳部体现出相应改变。针灸和耳穴贴压在女性妇科疾病治疗中应用均较为广泛,巴正兵等[12]报道显示对60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显示,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较单纯口服逍遥丸可获得更佳效果。本研究对月经不调患者取肝、肾、子宫、卵巢以及内分泌等穴位采用王不留行进行耳穴贴压,可健脾益气,调和冲任,与针刺治疗共同作用,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经周期后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针灸取穴三阴交属足太阴、厥阴和少阴之会,针刺具有调补肝肾,补脾益气的效果,脾俞可健脾和胃,利湿升清;足三里补中益气,通气活络;气海补肾助阳,益气通经;关元属足三阴和任脉之会,培补元气,调理冲任;肾俞补益精血,太冲为足厥阴肝经重要穴位,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及带下等妇科病证;命门温肾助阳,镇静止痛;诸穴配伍可调节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月经周期恢复,疗效较西医治疗体现明显优势。

目前认为卵泡发育异常是导致月经不调的主要因素,不成熟卵泡常引起性激素水平异常和子宫内膜发育障碍,从而造成月经不规律或闭经等症状发生,因此治疗月经不调的关键在于促进卵泡正常发育[13]。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月经恢复时间更短且患者排卵率更高,表明针刺联合耳穴贴压可通过改善卵泡发育而促使月经周期恢复。同时本研究观察组治疗后性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显示血清FSH 和LH水平均明显降低,E2、P 和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增加,可见两种治疗方案均可改善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并促进子宫内膜发育,区别在于西医治疗通过直接补充雌激素和孕激素而使月经周期恢复正常,对卵巢发育无明显影响,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并彻底治愈,且长期用药不良反应较多。针刺治疗和耳穴贴压均可通过选取合适腧穴来改善肝肾功能,调和冲任,益气活血,现代研究证实刺激相关穴位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促使卵泡发育和分泌,故而对患者性激素水平改善效果更具优势,为针刺治疗和耳穴贴压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14]。本研究不足之处为治疗时间仅为6个月,因此关于其长期疗效还有待后续更多研究进行观察和证实,此外有关针刺和耳穴贴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也尚未完全清楚。

猜你喜欢

经量月经不调月经周期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对比
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分析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宫血宁治疗上环术后月经过多的临床观察
治更年期冠心病方
子宫肌瘤会导致经量增多吗
月经周期短,绝经就会提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