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整合 服务牵引 平台驱动 打造专业化农业生产服务体系

2020-04-10撰写刘华彬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0年4期
关键词:生产性秸秆农机

撰写|本刊记者 刘华彬

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4月,最初业务范围主要集中于农用机械合作,经过多年发展,合作社已成为集粮食种植、工厂化育秧、农机社会化服务、秸秆回收再利用及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通过建立“集约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绿色化发展”经营模式,打造“资源整合、服务牵引、平台驱动”服务体系,化解了农业生产性服务“涉农资源散、服务半径短、发展劲头弱”的困境,实现了农业生产降本增效可持续,有效解决了小农户在对接市场、先进生产技术、资金投入和规模化经营等方面的短板。

一、资源整合,筑牢农业生产性服务要素基础

1.盘活农机资源,提高服务效益质量。一是农机整合,扩大服务规模。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整合10多种不同类型农机共计388台(套),每年为2000多户农户提供机械化服务。通过形成“社有+个体入社”农机整合模式,吸引农户将闲散农机入社,扩大农机服务规模。二是信息集成,优化资源配置。合作社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时更新农机服务状态,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确保农业机械“不挂空档”,为农户打造全流程、全天候、全方位农业机械化服务。三是标准运作,提升服务质量。合作社严格把控农机手农机操作流程和方法,将农机服务反馈纳入农机手工作绩效,为农户提供专业、高效、负责的农机服务。

2.集约土地资源,激发农业发展潜能。一是推动土地流转入社。为破除传统农业生产土地“小、散、弱”桎梏,合作社与当地农户协商土地流转,以每亩65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进行规模经营。目前,合作社共流转土地5400余亩,规模效应日益凸显。二是实施土地股份合作。合作社联合周边传统小农户、小规模种植户、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进行规模经营,实现农户、村庄、合作社三方共赢。三是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合作社根据农户不同需求,提供农作物从种到收全程托管、关键环节技术托管和时段性订单托管三种服务模式,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目前,合作社共托管土地面积5万余亩。

3.整合人力资源,壮大服务主体实力。一是以系统培训提升农民能力。合作社每年不定期在选种技术、种植插秧、药肥使用等方面对农民进行专业化培训,让农民想种田、会种田、种好田。目前,合作社累计举办培训40余场,培训农民达2000人次。二是以多重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合作社吸纳农村闲散劳动力,长期提供就业帮扶、生产服务。通过带动农村就业,盘活农村人力资源,为农业生产注入活力。截至2019年底,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共带动地方灵活就业500人次以上。

1月29日,合作社将10万只医用口罩捐赠给京山市红十字会

二、服务牵引,育活农业生产性服务产业业态

1.拓展服务内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合作社针对不同农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以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运作为支撑,推出繁育优种、机械耕整、育秧插秧、施肥施药、植保收割、粮食烘干、加工销售“一站式”服务,解决了当前农业生产性服务范围狭窄、内容单一的问题,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升级,全域有效实现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

2.延伸服务链条,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一方面,合作社通过为农户提供粉碎还田、秸秆有偿打捆回收等产后服务,延伸农业生产性服务链条,实现农业生产性服务与农业绿色发展有效衔接。另一方面,合作社通过引入秸秆燃烧棒加工、食用菌栽培、菌渣转化有机肥等技术,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再利用,有效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率,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同时又增加了农民增收渠道。

3.聚焦科技引领,助力农业科学发展。其一,“提纯扶壮”,繁育优种。合作社科学选育优质稻种,推广优质稻“鄂中五号”规模化种植。2019年,优质稻平均亩产1100余斤,市场均价1.6元/斤,同等条件下农户种稻亩产收益增加约500元。其二,节本提质,基质育秧。合作社建立智能化育秧工厂,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培育安全优质秧苗,节约小农户育秧投入成本,有效提升秧苗质量。其三,测土配方,精准施肥。合作社购置测土配肥一体化农机,建立测土配方试验田,规划测土配方试验区,推广测土配方定向服务,引导农户科学务农。

三、平台驱动,激活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动能

1.完善平台体系建设,打牢农业生产服务基础。一是打造基地硬件体系。合作社高标准配备2000平方米智能育秧温室、8台(套)粮食烘干设备、5000平方米粮食仓库等集仓储、生产、加工功能于一体的基地平台,为农业生产性服务提供完备硬件支撑。二是规范平台管理体系。合作社现配备职业管理人员18人,并成立专业化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合作社组织管理、农机诚信维修服务等运营制度,确保合作社平台规范、专业、高效运行。

2.创新平台服务方式,拓展全链服务深度广度。一是成立线上服务平台。合作社建立集涉农资讯、服务清单、农机实况等功能为一体的QQ、微信交流平台,使经营主体间的沟通及时、高效;二是对接涉农电商平台。合作社入驻京山金瑞物流园电商孵化器建设,成立“绿丰农业电商”运营团队,开辟淘宝、社交电商等互联网销售渠道,拓展小农户增收空间。三是创设粮食存储平台。合作社引进信息化服务手段创设“粮食银行”,采用一卡通形式,保证农户对农资的借、还、购“一刷到位”,解决了农户粮食、农资储存难题。

3.加强平台横向联合,推动服务主体融合发展。一是与湖北省农科院开展制种育种合作,结合农作物市场和种植户需求,依托农科院技术优势,合作建立育种基地,推广种植优质稻种;二是与粮食加工厂进行产业合作,委托加工厂批量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大力开展农业品牌建设,提升服务价值链;三是与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团队进行技术合作,致力于农作物秸秆绿色循环综合利用,延长农业产业链。

合作社育秧基地

合作社粮食烘干设施

四、体系运作,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创效升级

1.降本提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合作社通过打造“统一机耕、统一机插、统一机防、统一机收、统一秸秆回收、统一烘干”的“六统一”服务,以全托管、关键环节托管、时段性托管3种服务方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生产服务效果。2019年,合作社为托管服务农户节约生产成本近2000余万元。同时,合作社通过育植优质稻种,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与市场价值,增加了农民生产收入。

2.技术引领,推进农业生态循环发展。一方面,合作社设立土壤测配中心,精准施肥用药,进行精细化科学化种植。通过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化肥使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秸秆栽培食用菌—食用菌下脚料及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利用有机肥种植农产品”的绿色循环机制,有效减少农业生产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生态循环发展。

3.产业扶贫,带动脱贫助力乡村振兴。合作社充分利用平台优势,将周边村庄贫困户优先纳入产业扶贫对象,拓宽贫困户收入渠道,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带领当地农民科学种植,培养农机操作娴熟、热爱农业、懂管理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着力解决小农户在对接大市场、先进生产技术、资金投入和规模经营等方面的困境,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生产性秸秆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CHAME 丞华农机展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观图释义:《红楼梦赋》与《〈红楼梦赋〉图册》的生产性传播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SONG OF SMOG AND F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