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法

2020-04-07黄伟丹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课导入课程标准数学

黄伟丹

摘要:上好一节数学新课,设计好导入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导入法,激发学生上数学课的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融入到课堂中去,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质量。

关键词: 数学  课程标准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步阶段。学校的氛围不同,学校老师接受的教育不同,学校老师的教学实践经历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导入风格与方式。良好的新课导入,可以铺设桥梁,衔接旧知识与新知识,以旧知识带动理解新的知识。此外,有效的新课导入法可以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沟通感情,创设学习情境。因此我们作为教师有必要开发高效的新课导入法,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上数学课的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融入到课堂中去,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质量。

我在这几年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极其注重探索和掌握数学教学的导入艺术,通过实践,使数学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的一些思想与方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新课导入的原则

数学新课导入有五大原则,分别是:针对性、目的性、数学性、现实性、趣味性。我们导入新课时要充分体现这五大原则。

二、新课导入的主要方法

(1)以“本”导入。教材汇集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其科学性和数学性得到了多次的论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几千年文化的沉淀。新教材中呈现了大量的导入情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大量第一手的资料。我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发现它的教学价值。在教学阶段,我将自身的教学认识与教材内容融为一体,通过各种方式生动形象地讲述;读通读好教材,“沉下去,钻进去”,使自己的知识水平高于教材,深于教材,广于教材。这不仅是新课改向纵深推进的初衷,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所在。下面就是教材当中的问题情境导入。

例1:教课书为了引入无理数的概念展示下面的例题:用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正方形。①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a满足什么条件?②a可能是整数吗?说说理由;③a可能是分数吗?说说理由,并与同伴交流。

(2)以“动”导入。所谓以“动”导入,就是充分地动手与动脑。心理学告诉我们,让学生动手,不但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巩固学生的记忆。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开始阶段,让学生动手去做,充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致在极短的时间内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求知欲探讨动手不能解决的问题。

例2:如讲勾股定理时,先让学生画出直角三角形,∠C=90°,AB=10,AC=6,求BC=?每个学生都尝试计算,但讲不出结果,这时,老师提出:要解决此问题,我们要学习一个重要定理:勾股定理。

例3:如讲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时,先让学生画出直角坐标系,学会列表、描点、连线后再去观察发现它的性质。经实践证明,这样上课与教师单纯地讲或用多媒体的观察课比较,效果好多了。

(3)以“问”导入。“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我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提出具有一定思维容量、发人深思的“问题”或“悬念”,作为引起学生好奇心的出发点,使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愤”、“悱”心理状态。

例4:在引入指数的概念的时候,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口池塘,有一片荷叶,荷叶的生长规律是1变2,2变4。以此类推,荷叶大小一致,需要长29天才能长满池塘,问25天长满池塘的多少?

这个问题稍微超越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花了一定时间让学生来解答这个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自然吸引了其他所有学生的兴趣。解答出来了,学生对马上要学习的内容倍感信心;没有解答出来,我立刻提出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指数。在指数讲完的时候,可以把上述问题重提一遍,这个时候学生一般都会解答。答案:池塘的1/16。这样一个板块的内容,以问开始,以答结束,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针对这种课程导入法,应该是问得引人入胜,答得掷地有声。

(4)“故事”导入法。针对中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利用电教媒体或通过口述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迷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5: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我先讲一个故事:唐朝有一个叫杨损的官员准备提升一名下属到较高的职位,底下的办事人员物色了两名候选 人,但这两名候选人在名方面的条件都旗鼓相当,难分高低,一时无法定下来,杨损就把这两名候选 人叫到大厅上,出了一道数学题目,要他们当场计算,题目是这样的:有一个人在林中散步,无意中听到几个盗贼在商量怎样分偷来的布匹,他们说,若每人分6匹,就会剩5匹;若每人分7匹,就会差8匹,问:这里共有几个盗贼?布匹总数又是多少?其中一名候选 人和很快算出了答案:盗 贼人数为13人,布匹总数为83匹,于是他得到了提升,其他人也心服口服,无话可说。你想知道他怎样快速解决的呢?

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5)“生活”导入法。数学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的数学用到现实生活中。”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生存于大脑。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潜意识知识及生活经验相关性越大,学生对此的学习兴趣越浓。因此课堂导入要从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导入上课的内容。

例6:在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挖掘这样的生活原型。爸爸对儿子说:“我像你那么大时,你才4岁,当你像我这么大时,我就79岁。”那么现在爸爸几岁?儿子几岁?

例7:“一定可以摸到红球吗”的教学可以这样导入:刘先生不经心地把1000元现金忘在了书桌上。等他想起来的时候,回来找钱已不见了。只有两个人可能拿这钱:一个是管家,一个是保姆。他问保姆,她说:“我见到了,把它收起来了,放在你书桌上那本红书下面。”刘先生去找,没见到钱。他又问管家,他说:“是的,我见到了。我怕钱丢了,把它从红书下面,放到书的133页和134之间。”先生打开书看,还是没见到钱。1000元钱是谁拿了?有证据吗?

学生一:我觉得他们都有可能,不能判斷谁拿了钱。学生二:是保姆,因为是她先看到了钱,说把钱放在了书的下面,是她撒了谎。学生三:他们俩一起拿了,再两个人分。学生四:我翻到书的133页,发现133页和134页在同一张纸上,是管家拿了。答案是管家拿了,因为任何一本书,偶数在左面,奇数在右面。而133页和134页是不能夹钱的。任何一本书,偶数在左面,奇数在右面是一定发生的。教师这时就可提出本节课的课题。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强调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利用一切可能机会;“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是当代课程改革、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6)“错题”导入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错误的解答,有些是因为概念不清,有些是条件不足,有些是论证缺少依据等等。作为教师可以从这些错误的解题中发现许多的启示,同时也可以在导入中借“错”发挥,让学生在错误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上好一节数学新课,设计好导入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导入法,激发学生上数学课的兴趣,这样在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教师才会让不同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体验到数学活动中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猜你喜欢

新课导入课程标准数学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