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篮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途径

2020-04-07杜江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运动损伤预防高校

杜江

摘  要:为了不断提高高校篮球教学水平,教师要加强篮球教学实践能力,而在篮球教学比赛中大学生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的正常生活,还影响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本文通过进一步分析,有效地研究了篮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途径,减少或者避免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发生,希望通过进一步阐述,为相关教师提供有效参考,从而促进篮球运动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并保证篮球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  篮球教师  运动损伤  预防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2(b)-0012-02

在篮球教学课堂,要以教学安全为基础,在运动过程中,教师要借助有效的教学与训练模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以确保篮球运动过程加强学生的损伤防护能力与意识,希望结合本文实践探索,能够有效地提高篮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水平。

1  高校篮球教学中的运动损伤现状概述

1.1 常见的损伤部位

就篮球这一运动而言,最为常见的伤病多发于膝关节、踝关节以及身体下肢,此外包括肘关节以及肩关节等上肢也会存在伤病的风险,部分运动员还会在腰部出现损伤,根据受伤的情况不同,其损伤部分也有相应的区分。

1.2 造成损伤的病因

首先,间接作用力。篮球是一项非常强调身体对抗、身体冲突的球类运动,所以在进行篮球对抗的时候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身体上的触碰,因此也就造成了间接作用力,容易导致扭伤、拉伤的情况,在冲击力较大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骨折。其次,直接暴力导致的损伤。直接暴力最为明显的特征在于其高度的突发性,可能是学生之间的无意识动作,也存在部分恶意犯规的情况,最为常见的即为持球进攻方的肘部或膝部撞击到了防守队员的身体。再次,部分学生在篮球對抗前没有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使得运动量在短时间内过大,引发身体的各类不适现象。同时,部分训练员及教师没有充分帮助学生开展系统性的锻炼,或者训练的方法不正确、训练的水平不足等,造成学生在比赛对抗的时候动作不够规范、合理。最后,学生的保护意识过于薄弱,在对抗的时候没有采取正确的姿势和方法进行,欠缺良好的意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非常多元,有可能是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好,针对保护动作、规范动作的学习相对较为疏忽,尽管在简单的训练或对抗中没有表现出负面现象,但在大规模、长周期的身体对抗过程中呈现明显的薄弱现象。此外,部分学生的动作有较大的误区,导致球类运动进行的过程中并不契合人体的结构及身体规律,出现不同的运动损伤,例如接球的姿势如果不正确,篮球砸到学生手指会造成严重的挫伤。

2  高校篮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2.1 运动员加强自身防范意识的培养

在高校篮球教学的过程之中,仅仅进行身体素质水平和篮球技巧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从根本上保护学生的安全,使其能够规范、有序地进行篮球训练,最为关键的任务即为帮助学生做好保护意识的学习与培养,其中最为主要的即为做好充分的准备、热身工作。篮球是一项运用运动员膝关节较多的运动,因此在热身活动中膝关节的锻炼成为关键,其中手腕、肩部、脚踝、腰部、足部都是篮球运动中容易出现损伤的部位,在开始篮球运动之前需要针对这些部位进行有效的热身活动,使身体与运动状态相适应。其次,尽管篮球是一项高度强调身体对抗以及竞争的球类运动,但在比赛的过程中切忌不尊重规则以及毫无法则的对抗,教师必须明确篮球对抗过程中的规定以及方法。高校学生的篮球基础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篮球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以及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即达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以循序渐进的姿态投身到篮球锻炼的过程中去,不仅帮助学生增强了自己的身体素质,还提升了教学效果。针对部分难度较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篮球技术动作,在技术动作讲解完毕后,教师必须要确保将动作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强调,保证学生以正确、规范的姿势运用相关的技巧,才能保护好学生的身体安全。

2.2 规范篮球动作,建立健全紧急事件预案

针对高校的篮球课程而言,高度的对抗性、良好优美的动作、比赛的竞争性都不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教师必须要将第一要义摆在规范篮球的动作之上,只有保证学生的动作正确无误,才能更好保证动作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在课程的开始阶段,教师就需要将正确的动作以及篮球对抗的基本规则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正确的姿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及学习,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学生非常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错误的心理与动作,在后续的纠正过程中往往要耗费大量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反而无法提升高校篮球课程的效率和效果。尽管目前高校篮球课程都高度强调了安全性和规范性,但发生一定意外情况是无法完全避免的问题,所以高校需要设立相应的紧急救助部门,一旦发生骨折等球场意外,能够第一时间帮助学生做好应急处理。学校方面必须开辟专门的应急通道和急救地点与急救医务人员,根据篮球课程的课时安排和季节进行规划。例如,夏季是篮球运动伤病的高发季节。同时,针对运动的突发情况要做好紧急备案,并做好具体的档案处理,为日后的救治工作做好铺垫。

2.3 加强体能训练中身体素质训练

2.3.1 力量素质训练

针对篮球而言,是一项对力量要求相对较高的运动,力量强的学生也能够充分保证身体各个关节使用的关键所在。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篮球的安全性防护,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力量训练的相关方案。由于在进行篮球运动时,不稳定因素较多,所以学生的力量发挥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学生无法进行更好的发力,就会导致因发力不正确而对自身身体机能造成损害。针对此情况教师还要模拟一定的篮球运动场景,将学生置入到这样一种不稳定的环境当中进行练习,提高学生在此种情况下的力量稳定性,从而有效避免因发力不正确或发力技巧掌握程度不够引起的运动损伤。

2.3.2 协调性与灵敏度训练

所谓的灵敏度,指的是运动员能够根据篮球运动中的实际情况做出及时的反应,从而控制自己的肢体进行变化。篮球是一项不确定因素非常多的运动,在对抗过程中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干扰,所以针对高强度的篮球比赛而言,不仅是选手的技巧反应,更是对其灵敏度的考验。在进行篮球比赛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场上的情况以及问题进行判断分析,找出最为适合的方法进行调整,从而为己方队伍得分贡献力量,并最终获得比赛的胜利。而针对这一过程,对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与灵敏度要求非常高,不仅能够帮助其提升自己的比赛质量,还能有效保护学生的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3.3 速度素质训练

篮球除了协调性、力量以外,还是一项高度强调学生速度的运动,速度更快的运动员,往往能够在篮球对抗中取得先机,并有效冲破阻碍,率先得分。因此,在高校篮球训练的过程中,速度的专项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需要将正确的持球高速跑步的方法教授给学生,帮助其在保证速度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如摔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3  结语

总之,结合以上阐述,在有效分析篮球教学过程后,要深入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能力,希望通过本文的实践探索,能够为相关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参考。

参考文献

[1] 殷娜娜.浅议高校篮球教学中的运动损伤及其预防措施[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7,19(6):65-67.

[2] 西安.高校篮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成因分析及预防策略研究[J].农家参谋,2017(17):77.

[3] 许瀚杨.浅议高校篮球教学中的运动损伤及其预防途径[J].新西部,2017(10):157,111.

猜你喜欢

运动损伤预防高校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