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发展现状分析

2020-04-04

中国动物检疫 2020年4期
关键词:疫病防疫实验室

(黑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69)

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形势日趋复杂,对我国畜牧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也考验着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称,疫控机构)的疫病防控能力[1]。疫控机构承担着动物疫病监测、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预警预报、应急处置、疫情报告、防控技术指导和科普宣传等工作,对于动物疫病防控起到关键性作用,是保障畜牧业生产的有力技术后盾[2-3]。本文对黑龙江省84个市县级疫控机构开展了专题调研,了解其建设现状,分析所存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1 疫控机构建设现状

1.1 业务用房

黑龙江市县级疫控机构业务用房面积大部分在200 m2以上,占比61%,符合农业农村部《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规定的市县级实验室业务用房面积需达到200 m2的要求,但全省仍有33个兽医实验室未达标(表1)。

表1 黑龙江省市县级疫控机构实验室面积统计

1.2 仪器设备

目前,市县级疫控机构实验室配备了主要检验检测仪器设备,每个市县级疫控机构平均28台/套。各级实验室普遍存在仪器设备老化问题,酶标仪、生物安全柜和PCR仪等仪器更新不足,原因是仪器设备昂贵,缺乏资金来源。在实验室检测能力方面,各级实验室基本都能开展ELISA和HA/HI等血清学检测,但部分县级实验室不具备PCR病原学检测能力。

1.3 人员配备

市县级疫控机构工作人员均为编制内人员,本科以上学历超过半数,学历层次较高,但大专及以下学历仍占较大比重(图1-A)。专业技术职称以中级职称为主(图1-B)。人员年龄以中老年为主(图1-C),薪酬待遇偏低(图1-D)。

图1 黑龙江省市县级疫控机构人员情况

1.4 工作经费

各市县防疫经费普遍不足。现有经费很难满足日常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需求。很多县级疫控机构实验室运行、设备更新等工作经费来源单一且缺少持续性,大多数来自地方财政,仅有少数工作经费从其他项目获得过补充(表2)。

表2 黑龙江省市县级疫控机构年度工作经费统计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设施及装备欠缺

业务用房不足是很多市县级疫控机构实验室尚未申报考核的主要原因。部分实验室现有设备陈旧老化现象比较严重,缺乏先进的仪器设备,导致疫病监测能力、范围和频次受到限制,难以及时把握地区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情况。各地防疫应急物资储备不均衡,部分市县虽然配有应急物资库,但物资储备偏少,只能满足注射器、采样箱、手套和防护服等常规物资需求,而消毒机、扑杀器和无害化处理设备等储备不足。冷链装备配置有待加强,个别县缺少冷库和冷藏车,村级普遍缺少冰箱、冰柜和便携式冷藏箱。

2.2 机构人才队伍不稳

受机构改革、人员编制和经费等条件限制,疫控机构普遍缺少稳定的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队伍老化现象严重。新一轮兽医体制改革致使疫控队伍力量进一步削弱,虽然目前人员学历层次较以往明显提升,本科以上学历比重有所增加,但人员结构仍然存在老龄化问题,年轻人比例偏低,专业技术职称以中级和初级为主,人员力量与所承担的职责任务不匹配。

2.3 经费投入不足

各级普遍存在经费短缺问题,很多市县每年3~4万元防控工作经费,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据调查,市县级疫控机构每年仅疫病监测经费需求在10万元以上,工作经费不足导致疫病监测和防控等工作难以得到保障。经费不足的原因,除了部分市县重视程度不够外,更多的是因为地方财政紧张,无法在经费方面有更多的投入。

2.4 信息化建设滞后

一是实验室管理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利于工作流程的实时监管及相关信息的长久储存、高效查询和快速处理。二是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等各项防疫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比较薄弱,不利于及时准确掌握动物疫病状况、科学预估疫情形势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3 有关思考

3.1 加强设施和装备建设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各地实际,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按照兽医实验室建设要求,在业务用房面积和功能布局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二是充实和更新实验室仪器设备。县级实验室应配备酶标仪、生物安全柜、纯水仪和高压灭菌器等设备,地市级还应配备PCR仪、凝胶电泳成像系统和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等设备,为动物疫病检测、诊断和监测提供保障。三是加强防疫物资储备。设置市县两级应急防疫贮备金,用于购买和调配应急设施设备、疫苗、药品、防护用品和交通工具等,做好应对重大动物疫情的物资准备[4]。四是建立健全冷链体系。按照“市县有冷库、冷藏车,乡镇和村有冰箱、冰柜,防疫员有便携式冷藏箱”的标准进行建设,配备与动物防疫相适应的冷链装备[5]。

3.2 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是提高疫控机构技术支撑能力的关键措施。一是稳定和充实基层机构队伍,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及时纠正畜牧兽医机构队伍被削弱的现象,对借用、占用基层人员编制的应及时归位,对空缺编制的及时补充专业技术人员,确保动物防疫工作有相应的工作机构和必要的人员力量。市、县级疫控机构人员应分别不少于5人和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机构总人数的70%。二是加强对现有从业者的培训,鼓励在职人员通过专业培训、学习教育和自学等多途径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6]。三是实行综合考评制度,定期对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评,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能力。

3.3 建立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

一是各级政府应将防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足额保障监测、流调、免疫、检疫和应急处置等动物防疫工作经费和专项业务经费。二是扩大资金来源,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弥补政府动物防疫资金短缺问题。三是加强资金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资金划拨比例不合理,确保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3.4 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

3.4.1 建立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实现实验室信息化和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手段,借助系统平台强大的数据采集和计算功能,确保实验室工作被严格控制在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下运行,减少数据错误率和劳动强度,保证检测的及时性、规范性和准确性。此外,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实现查询、溯源和事故追踪调查,及时发现实验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促进有效解决和控制,从而提高人员规范操作水平和实验室安全监管能力[7]。

3.4.2 推进动物疫病防控信息平台建设 建立省、市、县、乡、村防疫信息数据平台,将各类信息实时录入管理系统,实行畜禽养殖、强制免疫、疫病监测和疫情应急处置等基础数据的网络化管理,提高疫病监测、疫情预警和快速处置能力。一是通过数据平台及时有效掌握各类动物分布情况、疫苗使用情况和疫情发生情况,从而实现动物疫病的实时监测。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强大的信息储存和分析功能,组织专家评估疫病发生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可能性等,实现疫情风险分析和预警预报。三是利用信息平台对防疫物资和冷链系统实行有效管理,有利于物资的科学调配。四是通过平台互通信息,确保信息在第一时间传输和共享,有助于提高重大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做到反应迅速、报告及时和处置果断。

猜你喜欢

疫病防疫实验室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防疫、复工当“三员”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