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2018年贵州省羊群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

2020-04-04李照伟

中国动物检疫 2020年4期
关键词:布病肉羊羊群

王 慧,刘 霞,李 涛,李照伟,张 霞,熊 力

(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8)

我国是世界肉羊养殖和羊肉生产大国,羊肉产量、肉羊存栏量、肉羊出栏量均居世界首位。肉羊产业以其投资小、见效快、经济效益突出等优点,已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1-2]。2010年,贵州省“千万只肉羊”工程启动[3],随后在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着力打造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优质肉猪、肉羊、肉牛及地方特色畜禽生产基地,努力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使得贵州省养羊业得到快速发展[4]。贵州省统计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贵州省羊存栏量以平均每年增加30万只的速度稳定增长。

伴随着贵州省养羊产业的快速发展,羊养殖数量不断扩大,活羊调运交易更加频繁,这也导致疫病传播风险明显增加,特别是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慢性人兽共患病,主要侵害动物生殖系统,其特征表现为母羊流产、空怀和公羊睾丸炎,给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因而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为须通报动物疫病,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5-8]。本调查对2016—2018年贵阳省非布病免疫羊群血清样品进行检测,以了解近年来贵州省羊群布病流行情况和发展趋势,为全省羊群重大动物疫病预警预防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清样品

本次调查的血清样品采样,根据2016—2018年的贵州省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进行分配,覆盖全省9个市(州)和威宁县、仁怀市、贵安新区3个直管县,共采集3 346个场次的未免疫羊血清样品227 539份,-20 ℃保存备用。每半年进行1次采样检测。

1.2 检测试剂

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生产批号20161006、170010601、1700406013),阳性血清(生产批号20160201、20170101),布病试管凝集试验抗原(生产批号20160502、160010801、170010801),阳性血清(生产批号20160201、20161103):均购自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3 检测方法

按照《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 18646—2018)[9]进行操作和结果判定。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进行初筛,对初筛阳性的样品,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复核确认。

1.4 数据分析

使用Excel统计软件,对采样场点数和血清样品数进行统计分析,对血清样品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个体阳性率、群体阳性率统计,分析描述贵州省羊群2016—2018年的布病群间和空间分布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采样情况

本次调查在全省9个市(州)和威宁县、仁怀市、贵安新区3个直管县,对种畜场、商品代饲养场户、散养户、市场以及其他类别场点,共计采样检测3 346个场次227 539份未免疫羊血清样品(表1),总抽样比例(抽样量/饲养量)为6.41%(227 539/3 547 137)。

表1 2016—2018年采样场点数及样品数统计 单位:个或份

2.2 总体检测情况

2016—2018年,共检出阳性血清样品5 679份,来自303个场次,总个体阳性率为2.50%(5 679/227 539),总群体阳性率为9.06%(303/3 346)。其中,2016—2018年个体阳性率分别为3.19%(2 768/86 644)、2.21%(1 980/89 417)、1.81%(931/5 1478),群体阳性率分别为11.22%(141/1 257)、9.93%(125/1 259)、4.46%(37/830),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群体阳性率下降更明显。

2.3 不同类别场点检测情况

将检测的血清样品,按照种畜场、商品代饲养场户、散养户等不同类别场点进行分别统计。结果(图1、图2)显示:商品代饲养场户个体阳性率最高,但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均呈逐年递减趋势;散养户群体阳性率最高,但从2018年开始,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均大幅度下降;种畜场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无明显变化规律,但个体阳性率最低。

图1 2016—2018年不同类别场点个体阳性率变化情况

图2 2016—2018年不同类别场点群体阳性率化情况

3 讨论

贵州省羊产业以肉用为主,主要饲养贵州黑山羊、白山羊、黔北麻羊等肉羊品种,养殖模式以散养及小规模养殖为主,疫病防控难度大,再加上近年来大量从外地引种,疫病防控形势更为严峻[2,10]。从本次羊群布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看,贵州省羊群布病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群体阳性率下降趋势更为明显,说明贵州省的布病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羊群布病流行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从不同类别场点检测结果来看,散养户群体阳性率(12.81%)>种畜场(7.53%)>商品代饲养场户(6.76%),说明布病在散养户中分布较广,是布病传播的重要风险点,应加强防治宣传和重点控制,引导进行养殖模式转变。商品代饲养场的个体阳性率偏高,种畜场布病净化效果不明显,也说明此类场点的布病风险也不容忽视,需要进一步加强规模化养羊场的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加大疫病监测和防控力度,加快推进布病净化,对检出的阳性羊必须严格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强制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同时加强调运和引种检疫,严格控制种羊调入和调出,从源头上控制布病流行和传播,以保证全省羊产业健康发展[11-12]。

本次调查是按照各年的贵州省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进行的采样检测,其中的采样数量和范围均进行了系统的流行病学设计,因此调查结果基本能够完全反映全省2016—2018年羊群布病的流行情况和流行趋势,这对于贵州省羊群重大动物疫病预警预防以及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布病肉羊羊群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肉羊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城里的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