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新化县高风险区羊布鲁氏菌病横断面研究及活羊流通网络调查

2020-04-04谭庆辉丁朝阳杨志峰熊德友沈朝建

中国动物检疫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化县布病布鲁氏菌

谭庆辉,丁朝阳,曹 琰,杨志峰,熊德友,沈朝建,李 印

(1.娄底市动物疫病预防控中心,湖南娄底 417000;2.新化县畜牧水产局,湖南新化 417600;3.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多种动物的急性或慢性人兽共患传染病[1]。本病流行广泛,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共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布病流行,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2]。目前,除澳门和台湾疫情未知外,我国其他地区均已报告发现布病病例[3],都有不同程度的布病流行,给我国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4]。为此,在《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5]中,我国将布病列为优先防治的动物疫病病种。按照规划要求,到2020年湖南省需达到净化标准。按照《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湖南省为二类地区,禁止免疫接种,应采取以监测净化为主的防控策略[6]。

新化县隶属湖南省娄底市,位于湖南中部,资江中游,森林覆盖率达54.9%,境内多为山丘盆地,植被丰富,适宜山羊养殖。近年来,受饮食习惯和消费水平影响,当地羊肉消费量逐年攀升,羊养殖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17年7月,新化县共有816户养羊场户,存栏山羊36 783只。2015—2017年,该县出栏肉羊分别为6.3、7.5、8.2万只。

2015年前,该县为布病清净区。自2015年11月发现首例人间病例以来[7],3年内该县人间病例增加到14例,占全市的58.3%(14/24);动物布病疫点增加到5个,占全市的45.5%(5/11)。疫点均在县城周边乡镇,人间病例中92.9%(13/14)发生在养羊场户,经实验室鉴定均为羊种3型布鲁氏菌。

此次研究以新化县10个乡镇现存栏羊15只以上养殖场户为研究对象,重点调查出现动物布病疫情和人间病例乡镇的养羊场户,以及活羊贩运经纪人和经销商等从业人员,采用估计流行率方法,按照置信水平95%、预期流行率5%,确定抽样场户数,以期掌握羊群布病的群体流行率,了解养羊场户、贩运户和经销商对布病防控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羊贩运户和经销商的一般经济行为,寻找养殖环节中导致布鲁氏菌感染的风险因素,从而为新化县布病防控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全国布病防控积累经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和研究对象

重点调查新化县出现动物布病疫情和人间病例的5个乡镇(科头、桑梓、上梅、石冲口、维山),以及县城周围的5个乡镇(曹家、西河、游家、上渡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研究单元是上述10个乡镇内现存栏羊15只以上的养殖场户,共有382户,存栏山羊16 589只(表1)。

表1 研究区域内羊养殖场户数量和存栏情况统计

1.2 抽样策略和样本量

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策略[8-10]:第一阶段,以场户为单元,确定抽样场户数。以10个乡镇内所有现存栏羊15只以上养殖场户为抽样框,简单随机抽取场户;采用估计流行率方法,按照置信水平95%、预期场户流行率5%、可接受误差3%,用Epi Info 7.2软件[11],计算需要抽取的养殖场户数为132户(图1)。第二阶段,确定场内羊只个体抽样数。场内个体抽样数量依其规模而定,以发现疫病为目的,按照置信水平95%、预期个体流行率50%,用Epi Info 7.2软件计算抽取的羊只数量。现场抽样时,优先抽取种公羊、有流产史母羊、年龄超过6个月的羊以及外地新引进的羊,每场最低采样数不低于15只。

图1 抽样场户分布

1.3 检测方法

2017年10—11月,根据上述抽样策略采集羊全血,每只2 mL。使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GB/T 18646)进行初筛,对初筛阳性样品使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复核。经查阅资料[8],虎红平板凝集和cELISA垂直试验的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97%。

1.4 病例定义

群内至少有1只羊经虎红平板凝集和cELISA垂直试验检测为阳性的,定义为布病阳性场户;经虎红平板凝集和cELISA垂直试验检测为阴性的,定义为阴性场户。

1.5 问卷调查

设计“养羊场户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表”。第一部分为养殖管理情况调查,围绕养殖场基本信息和综合防控两大方面,调查23个因素;第二部分为养羊从业人群布病防控知晓情况调查,从“是否知道布病是人兽共患病、人感染后的临床表现”等12个因素,对养殖场户、贩运户和经销商进行调查;第三部分为羊贩运户和经销商一般经济行为调查,围绕进货来源、频次等9个因素开展调查。养殖场户问卷调查,按照采样场户抽样策略平行进行;贩运户和经销商,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进行。

1.6 数据分析

对采集的血清样品通过实验室检测,获得10个乡镇的场群血清流行率。将问卷调查数据汇总录入Excel 2010软件,对养殖管理情况和养羊从业人群布病防控知晓情况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羊群血清流行率

共采集132户养羊场户的3 281份血清样品。经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检出4份阳性样品,对4份阳性样品用cELISA试验进行复核,结果全为阴性。假设100%的群体特异性和敏感性,以epiR软件包在R语言环境中计算,得出场群布病血清流行率为0(95%CI:0~2.8%)。

2.2 问卷调查

2.2.1 养殖基本情况 对每个采样场户发放问卷调查表132份,回收有效问卷129份,分别对养殖场饲养年限、饲养规模、养殖类型等信息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抽样场户中,93.8%的为自繁自养,饲养年限为2~9年的占79.8%;户主年龄以中老年为主,30岁以上的占77.5%;养殖方式以放牧为主,且单独放牧比例较高,约为82.9%;种公羊来源方面,自留种公羊占62.0%、交换占33.3%、外购占4.7%;74.4%的养殖场户1年内没有羊群调入;33个有羊群调入史的场户中,19个存在跨省调入,占57.6%;养殖场户饲养羊只主要在本县销售的占69.8%,以自宰自销为主的占57.4%(表2)。

2.2.2 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 对129份问卷调查中涉及的生物安全措施等进行调查统计,发现38.8%的养殖场户附近1 km范围内有其他牛羊养殖户,47.3%的养殖场户附近有狗、猫活动,82.9%的养殖场户员工进入羊舍无换鞋、换工作服工序,69.0%的养殖场户羊舍与生活区之间无有效隔离屏障,43.4%的养殖场户无专用产羔场地,59.7%的养殖场户在母羊产羔后没有对场地进行清洗消毒,48.8%的养殖场户对产后胎衣没有采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措施,9.3%的养殖场户在过去1年内有流产情况;关于流产物及流产母羊的处理,44.2%的养殖场户对流产物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39.5%的对流产场地没有进行专门消毒,还有少部分养殖场户主还兼职贩羊、屠宰销售等工作(表3)。

表2 调查养殖场户基本养殖情况统计

2.2.3 布病知识知晓情况 在152份有效问卷调查表中,养殖场户129份、屠宰零售商17份、贩运经纪人6份。对于“是否听说过布病”等12个基础知识,养殖场户的总体知晓率为80.6%,屠宰零售商为15.2%,贩运经纪人为25.0%。具体结果见表4。

2.2.4 经销商行为 对县城周围17户活羊及羊肉经销商的调查显示: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初中以上学历8人,占47.1%,平均从业时间为14.5年;经营种类以屠宰零售居多,占88.2%,有2个户存在从北方地区购进冰鲜羊肉售卖的情况。在屠宰零售商中,29.4%的商户存在跨省进货,70.6%的从养殖场直接购进羊只;进羊频次以每月2~5次为主,占58.8%;每次进羊数量一般为10~49只,平均每月销售15只,冬春季节销售量较大,主要销售给居民和餐馆饭店(表5)。

表3 养殖场户生物安全防护调查统计 单位:户

2.2.5 经纪人行为 调查的6位贩运人员年龄均在30岁以上,文化程度低,从业时间均较长,平均为9.3年;有4户贩运户为跨省调运,通常一次从多个养殖场进羊,统一装车,平均每次100只以上,到达目的地后再分销给当地客户;主要销售对象为屠宰零售商,也向养殖场户销售活羊(表6)。

2.3 活羊流通交易情况

对养殖场户、贩运经纪人和屠宰零售商关于活羊的流通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经纪人在活羊流通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养殖场户和屠宰经销商确定所需活羊数量后,由经纪人负责联系货源(主要为省外北方牧区和活羊交易市场),成年羊分销给屠宰经销商,种羊和小羊分销给养殖场户。养殖场户的育成羊主要销给当地屠宰商和居民,基本无调出情况。调查发现,部分养殖场户主也充当经纪人角色。活羊的跨省调运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冬季调运最频繁,调入羊主要进入屠宰环节。具体流通情况见图2。

3 讨论

本研究应用流行病学法研究方法,完成了新化县高风险区10个乡镇羊布病检测净化工作的本底调查。基于风险的抽样方法、估计流行率的抽样策略,以最少的样本量检测羊群中的布病感染抗体。结果显示,新化县高风险区抽样羊群中阳性病例为0。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出4份阳性样品,但cELISA试验复核均为阴性,且经调查疑似阳性场户羊群表现正常,近3年无调入情况,不符合布病感染场流行病学特征,说明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不高,易出现假阳性结果。考虑到新化县布病流行性率低,为尽可能发现疫病,故在样品检测方面选择敏感性高的方法。

表4 布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统计

表5 经销商行为调查统计汇总

问卷调查表明,新化县羊养殖场户以小规模自繁自养为主,一般放牧于自家附近山头,出栏羊主要在县内流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布病的传入和扩散。但是养殖场户在引种、场内生物安全防护方面存在很大漏洞,部分养殖场户的圈舍和生活区没有有效隔离,在从事喂养、接生等高危行为时,采取“穿工作服”“戴手套”“换鞋”等个人防护措施的比例很低,甚至对接产、流产物徒手操作,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消毒习惯。

在对布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中发现,养殖场户对布病知识知晓率较高,基本上能做到正确防护,但是屠宰零售商和贩运经纪人的总体知晓率不足30%,甚至有部分从业人员对布病一无所知。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在2015年首次布病疫情发生后,当地畜牧局加大了对养殖场户的布病知识宣传,每年春秋两次集中免疫时,先对村级防疫员开展专题培训,再由他们传达到各养殖场户,所以养殖场户的总体知晓率比屠宰零售商和贩运经纪人要高。但是养殖户的自我防护措施不到位,防护意识依然较低。屠宰零售商和贩运经纪人都是易接触病原的高风险人群,建议对所有高风险人群继续开展布病相关的健康宣教和行为干预,提高职业人群预防布病的意识,培养其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

对活羊调运调查发现,经纪人和屠宰经销商从业时间均较长,经纪人进羊渠道复杂,易受价格利益驱动,主要从北方牧区和活羊交易市场购进。虽然购买回来的大部分羊只进入屠宰环节,但仍有部分羊只再次进入养殖环节。羊群调运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冬季调运频繁。这一现象同当地布病疫情基本发生在冬春季节的特征很相似。建议加强对活羊流通领域的检疫监管,特别是冬季,对进入养殖环节的羊,要做到逢进必检,杜绝病羊引入。

本研究主要调查的是存栏15只以上的养殖场户,采用估计流行率方法,预设场群流行率5%,场户内个体预期流行率为50%。但实际上每个养羊场户的群内流行率不同,可能出现假阴性群的情况。采用基于风险的采样策略,优先抽取种公羊、有流产史母羊、年龄超过6个月的羊以及外地新引进的羊,且采用虎红平凝集和cELISA垂直试验进行检测,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群特异性,降低假阳性率。本次研究没有找到阳性场,无法进行风险因素分析;由于时间、人力、物力原因,本研究也没有对新化县所有乡镇进行调查,经纪人和屠宰经销商的样本数量过少,部分问卷填写不完整,导致数据有空白,影响了分析的有效性;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少部分调查者不愿意参与答题,对“种公羊来源”“羊羔出生地消毒”等问题,存在极少部分无应答偏倚。

4 结论

本研究应用流行病学法研究方法,完成了新化县高风险区10个乡镇羊布病检测净化工作的本底调查,没有检出阳性病例,表明净化效果较好。这主要是因为新化县羊养殖以自繁自养的放牧饲养方式为主,出栏羊主要在县内流通,养殖场户对布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部分养殖场户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经纪人和屠宰经销商布病知晓率低,职业人群自我防护差,活羊调入以省外为主,因此存在较大的布病引入风险及人群感染风险。建议当地继续实行“监测+扑杀”的防控策略,持续开展布病相关的健康宣教和行为干预,尤其是针对屠宰经销商和经纪人,同时加强对活羊流通领域的检疫监管,特别是冬季。

猜你喜欢

新化县布病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家乡的大石栎树
羊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新化:守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湖南省优秀教师“三笔”书法比赛参赛作品展示(十二)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