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脂腺囊肿的CT 诊断和病理对照研究

2020-04-02焦新强时超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5期
关键词:皮下脂肪皮脂腺皮下

苟 杰,王 倩,焦新强,张 磊,马 妮,时超刚,赵 华

(1 兵器工业521 医院放射科 陕西 西安 710065)(2 兵器工业521 医院病理科 陕西 西安 710065)

皮脂腺囊肿是发生于皮肤和/或皮下脂肪层的囊性良性病变,国内外文献以B 超报道为主,CT 报道极少。本文收集整理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皮脂腺囊肿15例,回顾分析其CT 表现,探讨其CT 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组15例病例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2~85 岁,平均年龄60.7 岁,其中20~30 岁1例,40~50 岁2例,50~60 岁5例,60 岁以上8例。病程3~30年,多因浅表肿块逐渐增大、肿痛或颜面部影响美观而就诊,其中2例因皮肤红肿疼痛就诊。全部病例病灶部位皮面常可见一蓝黑色点。全部病例均行CT 平扫,部分病例行多平面重建(MPR),未行增强扫描。

1.2 CT 扫描方法和后处理

采用日本东芝16 排螺旋CT 机。检查前,先肉眼观察病人病灶位于体表的大致位置,并触诊了解病灶的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情况,于患处直接扫描。病人取仰卧位,先扫定位片,然后根据病变所在部位和大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7mm、层距7mm 对病灶进行常规扫描,必要时对原始数据作薄层1.0mm 重建并传至Vitrea 后处理工作站。扫描一般在10 秒内完成,利用平扫或后处理图像,充分显示并观察记录病灶与皮肤的关系,包括病灶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包膜、内容物及邻近组织结构等情况。

2 结果

15例病例中,共25 个病灶,其中一例病灶多发,手术、病理证实15 个病灶,CT 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符合率100%。头面部12例,颈部1例,背部2例,其中头面部1例11 个病灶,合并感染2例。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当皮脂腺囊肿较大时或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触痛、胀痛。囊肿中等硬度,有弹性,常高出皮面,与皮肤有粘连,表面光滑,无波动感,基底可活动,其中心部位有针头大脐孔凹样开口,呈蓝黑色。

皮脂腺囊肿的CT 表现:囊肿位于皮内型1例,皮内皮下型3例,皮下型10例(图1),其中一例多发者,三型均可见(图2)。囊肿表面常稍隆起,常与皮肤粘连,呈圆形或椭圆形,最小约6.5mm×6.7mm,最大约51.3mm×96.3mm,一般直径约为20~30mm。12例嚢内密度均匀,CT 值约-20~20HU,3例囊肿囊内密度不均匀伴有钙化(图3),CT 值最高可达300~400HU。囊壁较完整,壁清或欠清,壁厚约1~2mm。13例囊肿边缘清楚,周围脂肪间隙清晰。2例囊肿合并感染其囊壁模糊,囊内密度不均匀,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图4)。

手术、病理表现:病灶部位皮面稍隆起并可见一蓝黑色点(图5),皮肤和/或皮下充满豆渣样物的囊性结构,囊内为皮脂腺分泌物和破碎的皮脂腺细胞并含有大量胆固醇和胆固醇结晶,部分可见钙化,有恶臭味。合并感染时,囊内有脓液,周围可出现异物巨细胞。镜下囊壁呈皱褶状,由数层表皮细胞构成。在囊壁萎缩处仅可见2 或3 层扁平细胞。其他部位基底细胞呈栅状排列,其上有2~3 层肿胀细胞,不能辨认细胞间桥。这些细胞向心部呈厚的均质性嗜酸性角质层,不规则伸入腔内。类似顶泌汗腺的断头分泌。大多数囊肿壁内或其邻近,出现扁平皮脂腺小叶为本病特征性组织象。此外偶见毛根和(或)汗腺与囊壁连接。囊腔内可见由皮脂组织组成的无定型油状物,偶见成簇毳毛。15例皮脂腺囊肿CT 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诊断符合率100%。

3 讨论

皮脂腺囊肿是皮脂腺管口闭塞或者狭窄引起皮脂腺排泄受阻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1,2],文献报道可发生恶变[3,4]。皮脂腺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年时期多见,可能与青春期皮脂分泌旺盛有关[5],好发于头面部、臀部、背部,文献报道也可发生于阴囊内[6]。本组病例以中老年多见,与上述文献报道存在一定差异。

皮脂腺分布全身,来源于中胚叶,属真皮组织,位于真皮层毛根旁,开口于毛囊[7]。依据皮脂腺囊肿的CT 表现分为三型:(1)皮内型:囊肿完全位于皮肤层;(2)皮内皮下型:囊肿主体位于皮肤层,部分向下突入皮下脂肪层;(3)皮下型:囊肿主体位于皮下脂肪层内,局部与皮肤相连。小囊肿以皮内型、皮内皮下型为主,大囊肿以皮下型为主。本组病例:皮内型1例,占6.7%;皮内皮下型3例,占20%;皮下型10例,占66.7%;其中1例多发者,三型囊肿均可见,占6.7%。

皮脂腺囊肿的典型表现:囊肿中等硬度,常与皮肤有粘连,表面光滑,无波动感,基底可活动,病变部位皮面常隆起并可见一蓝黑色点。囊肿多为单发,偶见多发,大小不等。囊肿位于皮肤和/或皮下脂肪层内,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嚢内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出现钙化,囊壁较完整,壁清或欠清;合并感染时囊壁模糊,囊内密度不均匀,周围脂肪密度增高。本组病例大小范围约6.5mm×6.7mm~51.3mm×96.3mm,病灶CT 值约-20HU~20HU,有钙化时CT值可达300~400HU左右,一例病灶多发,两例伴有感染。

CT 诊断皮脂腺囊肿时需与下列几种疾病相鉴别:(1)表皮样囊肿: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的表皮或皮下易受外伤、磨损的部位,如臀部、肘部等[8],部分发生于手术切口处[9,10],致表皮进入皮下生长形成的囊肿,病灶皮面无蓝黑色点,可有损伤或磨损痕迹,囊壁由表皮构成,囊内为角化鳞屑,边缘较清,CT 密度常较皮脂腺囊肿高。病理检查囊内充满大量角化物质和脱落破碎的表皮细胞,囊壁由纤维组织构成。(2)腱鞘囊肿:发生于手、腕、踝、膝等关节的肌腱周围,位置固定,常突出于表面,质硬、无移动性,单个或多个,病灶皮面无蓝黑色点,囊内聚集的液体,密度均匀,无具体囊壁,与肌腱关系密切。(3)皮下脂肪瘤:位于皮下脂肪层内,质地软,病变较大时可见表面稍突起,病灶皮面无蓝黑色点,常呈椭圆形或扁平形,有完整或不完整包膜,边缘清或不清,密度类似于脂肪。(4)皮下纤维瘤:位于皮下的软组织密度样实性结节,病灶皮面无蓝黑色点,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无包膜,CT 密度常较皮脂腺囊肿密度高。(5)皮下脓肿:为真皮或皮下组织脓液的聚集,表现为肿胀、发红、疼痛和波动的肿块,常伴有周围蜂窝组织炎,呈单房或多房分隔的低密度影,囊壁厚薄不均匀,范围较大。与皮脂腺囊肿合并感染鉴别有一定困难,需密切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6)皮样囊肿:为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偏离原位的皮肤细胞原基发展而形成的先天性囊肿,可发生于身体各部位,常位于皮下,不与皮肤粘连而与基底部组织粘连较紧,常常长在身体中线附近,好发于眼眶周围、鼻根、枕部等处,属错构瘤。皮样囊肿呈囊状,多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CT 平扫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影[11]。

总之,CT 扫描对浅表组织具有很好的分辨率,是安全、无创、方便、可重复、准确性高、行之有效的影像学手段,根据皮脂腺囊肿的典型特征,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可以对皮脂腺囊肿作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

猜你喜欢

皮下脂肪皮脂腺皮下
睑板腺囊肿常发作 须警惕皮脂腺癌
长了粉瘤一定要手术切除吗?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高频超声在皮下脂肪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油性头发少梳多按
油性头发少梳多按
阳光帮你减减肥
注射胰岛素, 警惕脂肪增生
复方樟柳碱两种注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比较
腹部切口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