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作品配乐的创作心得

2020-04-01于红孙雷

传媒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剪辑衔接

于红 孙雷

摘 要:随着影视配乐不断发展与进步,配乐形式与风格日趋多样,好的影视配乐可以使观众加深对影视画面的印象,引发情感共鸣,增强影视作品的感染力。本文将结合电视访谈节目《拾·光》具体探究影视配乐的创作技巧,以充分展现影视配乐的艺术魅力及价值。

关键词:影视配乐;音乐结构;衔接;剪辑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6-0-02

一、引言

为了升华作品情感,契合电影视作品主题与传播内容,而专门创造出的一种音乐形式就是影视配乐。影视配乐是影视作品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各类影视作品通过创作出与节目基调契合的音乐,在创作时掌握好相关技巧,使音乐更好地烘托出作品主题,使电视或者电影作品激发出观众情感,引发共鸣。

二、影视配乐创作概述

影视配乐可以推进情节发展、烘托人物情感、诠释作品内涵等。由此,影视配乐创作要充分把握一些技巧,以更好地展现影视主题,烘托影视剧的氛围。

(一)把握好节奏

影视作品创作时,要了解画面镜头内、外的节奏,包括人物走动、物品移动、摄像机的运动等,音乐节奏要与之高度契合,同时还要协调好音乐节奏与剪接之间的节奏,在视觉上更加具有韵律性,避免音乐与画面不匹配,出现混乱感与不协调感。

(二)結合画面的色彩

情感与情绪状态都能通过色彩传递出来,影视配乐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都能述说人的情感,而不同画面色彩展现的情感也是不同的。由此,配乐创作过程中,要将音乐与画面色彩感高度融合起来。比如,画面颜色以暖色调为主,要以柔和、温暖或者具有节日气氛的音乐为主,营造强烈视觉冲击感;而画面以大面积消色调为主,以空旷、萧条的音乐为主,表现凝重与孤寂感[1]。

(三)重视画面的细节部分

让配乐与画面契合,并不是仅仅指画面与音乐的完全统一,而是可以从总体上烘托出画面效果。同时注意对画面中细节的观察,比如,一些细节会暗示民族差异、地域差异等,只有把控好这些细微之处,才能真正吸引人;音乐中要体现民族、时代、地域等特色,才能使影视作品主题深化,创作者的意图才能被充分表达出来。

(四)不同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原则

(1) 电视栏目版头音乐通常放在栏目开头播放,大致10~20秒,可以起到吸引观众的效果,旋律一出,观众迅速融入到节目情境中。使观众一听便知道所播放的栏目。可以将纯音乐或者成曲作为版头音乐,或者创作新的音乐。

(2) 电视纪录片或者专题片因为要反映现实社会,配乐要具有基本情绪与主题思想,可以结合具体播放的内容进行多种风格、形式的音乐创作,这类配乐多以“背景音乐”为主;

(3) 科教片为了不干扰到解说,以没有歌词的纯音乐为主,配乐的节奏、旋律要符合画面内容。

(4) 访谈类节目的配乐创作主要目的在于烘托气氛,且一般用在关键时刻点,调动观众情感,引发共鸣,要结合访谈的具体内容、时长、情感基调对音乐合理剪辑[2]。

三、访谈节目《拾·光》的配乐技巧

《拾·光》作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以一张老照片作为线索将照片背后故事引出,这是节目的定位;节目的受众群体主要是15~50岁有一定知识的社会人士。本期节目中,因为以民歌《浏阳河》为导引,观众以80、90后居多。本期节目嘉宾为王小恺,该嘉宾因为对《浏阳河》改编而广为人知。本期节目采取分板块的形式。第一个板块:嘉宾王小恺亮相;第二个板块主持人介绍嘉宾、嘉宾讲述与三张照片相关的故事与感悟;第三个板块是嘉宾即兴改编歌曲《歌唱祖国》、主持人总结陈述来升华文化传承的主题。

(一)音乐自身编辑与衔接

1.合理把控音乐结构

音乐从结构上区分有一定技巧及规律。《拾·光》之传承是支岁月的歌,《浏阳河》这首歌曲是本期节目的主题,嘉宾出场以后在左场地坐着吉他弹唱改编版《浏阳河》,引起台下观众的热烈欢呼,从而更为自然地引出接下来的采访。而咋节目快要结束时,嘉宾再次演唱创作的歌曲,使整个节目仍在歌曲所营造的情景中结束。在音乐创作中对音乐结构合理把控非常重要。比如,在演唱一个歌曲时,歌曲中重复的歌词与旋律都属于重复。而在对这些重复歌词演唱时,音调变高或者变慢就属于微调,或者演唱时伴奏的乐器发生改变,所有乐器共同演奏,都属于微调。以“abb”结构为例,如果音乐时长过短,可以对“b”段复制,就变成为了“abb”,如果仍较短,达不到影片时长,可以继续复制,就会出现“bbbbb”;而如果音乐过长,可以对“abb”剪辑,成为“ab”结构,音乐总体时长将缩短。

2.重视音乐开头与结尾

开头与结尾是音乐的核心,也是能否第一时间吸引观众的关键节点,比起开头与结尾,中间部分则显得不那么重要。需要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培养音频波形观察力,如果音乐与影视基调整体契合,可以对时长调节,需要在观察波形时,发现大概音乐节点,这样才能使波形与节点相匹配。

(1) 开头。对于一首完整的音乐,每个段落开头都可以作为整首音乐的开头,并且会非常和谐、自然,比如,在平时以音量渐强方式听某音乐的某个段落开头,将其作为整首音乐开头去听,发现整首音乐并未出现不协调感。尤其是将前奏后第一个段落作为开头效果往往更好[3]。比如,《拾·光》节目中,将一段述说回忆的画面单独剪辑出来,配上音乐,让音乐先从11秒开始,并以音量渐强方式播放,整个画面非常和谐、顺畅。

(2) 结尾。音乐结尾分两种形式,即音乐旋律渐弱和音乐旋律终止。音乐旋律终止在古典乐中常见,开头与结尾是非常明确的。而大部分现代音乐则以音乐旋律渐弱多见,结尾并不明确。后期剪辑时,为避免出现缺少延展及尾音不全的情况,配乐在高潮处渐隐并不可取。以《拾光》节目为例,第一段落第38秒处,缺少一小段延展,虽然听音已经收尾了,但是仍觉得不够自然,略显仓促,由此将此段作为结尾非常不合理。最佳的结尾应该要有3秒左右的延展时间,这样才是清晰、完整的结尾。大部分音乐对于结尾的处理,会让观众明确听到。对于尾音的问题,同样以《拾·光》之传承是支岁月的歌这一期节目为例,当音乐处于2分29秒~52秒时,此时音未回到主调DO上,并不能就此收尾,即使作为结尾,也不能使观众明确感受到音乐已经结束。

(3) 时长。音乐能否具有精确的时长是极为关键的细节问题。通常,如果音乐某一造构段时间超过几十秒甚至达到几分钟时,需要依靠后期剪辑,将音乐时常控制在10秒内,此时对音乐进行微小拼接就非常重要。比如,《拾·光》之传承是支岁月的歌这一期节目中,因为整个节目时长为20分钟,所以嘉宾演唱歌曲的时间均把控在标准时间内,如果歌曲超出时长需要进行适当剪辑。在日常配乐创作中也要遵循这一方法,比如,在一个节目中,一首歌曲的一、四、五句到八句的旋律基本一样,可以在剪辑时,将一、二句与七、八句放到一起,这样就会使整个音乐时长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并且听起来更为顺畅。

(二)音乐与音乐间的过渡与衔接

实现音乐与音乐间自然过渡与衔接是确保整个节目和谐的关键。比如,在《拾·光》节目中,当王小恺出场演唱改编版的《浏阳河》以后,观众得到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在后续的采访中,主持人引导下让嘉宾回忆原版本的《浏阳河》,并给出原版本歌曲的五线谱,让嘉宾回忆对这首歌原本的记忆,在回忆过程中,嘉宾讲述了把经典的东西加入了新的元素进行创作的初衷以及对这首歌的感受,基于这些感受,节目的最后,嘉宾王小恺坐着弹奏演唱爱国歌曲,两首歌曲得以自然衔接,嘉宾及观众都不会觉得突兀,收尾得以呼应。在对歌曲创作时,注重收尾衔接非常重要。比如,将音乐2作为开始,音乐1作为收尾时,两段音乐风格要一致,为留给观众调整时间,尽量延长中间空拍时间。音乐1与音乐2相结合时,除了保证两段音乐在风格上一致以外,为达到和谐效果,还要保证使用相同的配器,并對节奏点充分把握,保证音乐与节奏的高度匹配,音乐1渐隐,音乐2渐强。还有一种情况是,音乐1与音乐2相衔接,要注重对音乐2旋律的把控,因为一些音乐开头的旋律并不是发挥过渡作用,而是发挥起始作用,这类型音乐可以与任何音乐链接,将其放在最前面,会使其他音乐旋律整体减弱。

四、结束语

总之,影视作品中配乐是必不可少的元素,电视节目《拾·光》的配乐创作需要综合考虑音乐、语言、音效等多个元素,并且相互间密切配合、衔接,这样才能提升配乐的质感,更契合节目的情感基调。在今后,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影视配乐创作相关技巧,以进一步提升节目配乐水准。

参考文献:

[1]杨一伦,崔文.试论影视配乐中戏剧性音乐的创作模式[J].黄河之声,2019(15):140-141.

[2]王艺峰.浅析影视配乐的创作手法要点[J].黄河之声,2018(01): 49.

[3]王艺峰.影视动画中的配乐元素与音乐创作解析[J].黄河之声, 2017(24):110.

猜你喜欢

剪辑衔接
数字视音频编辑与制作课程的项目设计探讨
融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的剪辑研究
剪辑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从影片《迫在眉睫2》看影视叙事节奏的表达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浅析《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的导演艺术风格
关于出口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衔接
浅析纪录片真实性在剪辑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