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史馆的定位思考与创新设计

2020-03-31马新梅

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校史馆大学精神创新探索

马新梅

【摘要】高校校史馆本质上是博物馆,但又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它不仅起到传播作用,更是全体大学人员的精神故乡。当前由于国内部分校史馆定位不准确,建设方法仍沿袭传统展览馆和博物馆,校史馆独特的功能不能很好地凸显。本文结合海南大学校史馆建设实践,进一步明确校史馆的定位与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设计和数字化虚拟技术,更好地发挥了校史馆文化建设、宣传媒介、教育平台的作用。

【关键词】校史馆;定位思考;大学精神;创新探索

校史馆是当前中国大学校园中独特的文化空间,是一所大学历史发展的写照和缩影。校史馆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大学校史界普遍关注的话题。校史馆在校园文化建设、媒介传播、育人树人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随着数字化多媒体互动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校史馆的设计建设方法也推陈出新,其功能表现形式愈加多样化。高校要对校史馆定位准确把握,借助信息化手段发挥高校校史馆更大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校史馆工作经验,对高校校史馆定位进行了思考,并从设计角度进行创新探索。

一、高校校史馆的定位与功能

借鉴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上海鲁迅纪念馆原馆长王锡荣先生的观点——校史馆本质上是博物馆,但又有别于一般博物馆。校史馆可以是独立的个体,其定位功能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文化建设。校史馆的文化建设应当包括学校发展的历史以及学校办学的文化内涵建设两方面。第一,一所学校的发展史犹如一幅幅历史的长卷,在历史的长河中虽已成为过往,但每个阶段甚至领导人每年实施的一些政策对学校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比如历史上浙江大学因战乱历经艰难西迁办学的历史节点,為浙江大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激励了现在的浙大师生。因此,校史文化的展示应当引起重视,结合历史节点运用叙事的方式展开,使其富有感染力。第二,关于展示学校的办学文化在校史馆建设中看似平淡,意义亦非常深刻。国内高校拥有含义深刻的校训,笔者认为可结合校训进行此项内容的展示。以同济大学为例,其校训“同舟共济”亦是其100多年发展历史的缩影。100年来,同济大学多次辗转迁徙,不断发展壮大,先后在6个省的40多个地方办过学。校史馆建设时在各地校友会的大力支持下取回这些地方的泥土,这些泥土记录了同济大学发展壮大的足迹。从国内各大名校对校史馆的建设经验可以看到文化的作用潜移默化且持久。通过校史馆文化建设对学生及老师进行熏陶和情感教育,可实现了解、感动、热爱、并为之奋斗的一系列情绪体验至升华,进而提升学校整体的精神面貌和发展速度。

(二)媒介功能。校史馆具有重要的媒介功能。第一,校史馆承担着新生认识学校的媒介功能,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代人为学校的发展壮大而为之奋斗的历史和精神,从而产生共情作用,利于精神传承。第二,校史馆是对外宣传的一枚名片,其良好的审美体验和社会形象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合作办学,为学校发展壮大贡献力量。第三,校史馆也愈加受校友欢迎,通过接待校友不断弘扬学校精神和文化,扩大学校的影响力。第四,校史馆也是中小学生参观学习的基地,让青少年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为其求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第五,当前高校旅游比较热门,校史馆作为宣传媒介可在节假日定期开放,让社会更好地了解学校,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鉴于以上几点,校史馆的形象在建设之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除满足功能外还应当提升其艺术品质,注重建筑外在的艺术美感,让受众者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校史馆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

(三)精神依托。精神有所寄托,前进才有方向。校史馆不仅具有宣传作用,更在精神层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德育教育作用不言而喻。针对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德育教育非常必要,这有利于其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而在高校,校史馆可以通过丰富、深刻的表现形式如展品故事挖掘、艺术装置等加强受众体验担当此重任。其次,校史馆承载着在校师生以及各界校友的精神寄托和难忘的回忆。

二、校史馆的创新设计探索

在正确认识校史馆的定位和功能的基础上,笔者参与了海南大学校史馆的筹建和展览设计一系列工作,秉承校史馆本质是博物馆但又独具特色的理念,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探索。

(一)精心的选址布局。高校校史馆是学校对内对外交流的重要场所,人流集散量通常较大,选址要考虑交通便利区域,校园风景亮丽场所,在此基础上布局需合理。首先,尽量毗邻学校主干道或者与校内比较知名的建筑物相邻,有利于参观者在最短时间内到达,便于广大师生以及校外社会人员参观游览。其次,校史馆尽量为独栋建筑,为长期建设发展考虑,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最后,周边场地应开阔,合理规划景观设计形成场所效应,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场馆周围应有足够的泊车场地,满足群众活动和停车的需要。

(二)建筑外观设计。校史馆不仅是一所高校的形象工程而且更是精品工程,因此校史馆建筑造型设计极其重要。高校校史馆建筑设计可不必拘泥于学校其他建筑群体的建筑形制,笔者认为可以结合校训或地域文化进行着手。一是赋予特殊的精神内涵,让一所高校校史馆拥有灵魂,无论是建筑外立面还是室内装饰都可秉承此观念。二是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设计理念,可以让校史馆无声胜有声,拉近与参观者之间的距离,提高受众体验。给观者留下深刻的映像,符号化的映射在观众的记忆中,使其独一无二。一所大学的成长史,离不开所属地的孕育和滋润。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每所高校具有的办学特色或多或少受到所属地人文地理的影响。因此,校史馆的设计风格可参照地方博物馆的做法,融入一些地域特征,或与自然地貌相适应协调,或与人文气息相连互通。海南大学校史馆的整个设计糅合上述设计理念,外观设计简洁大气,沉稳大方,与当地人文气息遥相辉映。建筑整体色调以具有地域特色的石材——火山岩为建筑的总基调:大面积的深灰、局部赭石山拦式格栅和土黄线条为点缀,淳厚而灵动;建筑中段人们视觉最关注部位以白色窗格式簸斗型/博士帽倾斜造型打破了大面积深灰色立面和中规中矩建筑造型的格局,稳重而不失变化、现代而不失内涵,在整个以白色为主色调简洁现代的滨海校园建筑中独具风采。

(三)内部展厅设计。海南大学内部展厅设计,考虑到校史馆楼是座现代化风格的建筑,室内设计风格也应与之相适应协调,从而反映现代化滨海校园时代特征,采用了现代简约风格,整馆色调采用表现海南自然地理风光的明亮、鲜活色彩,直接明了地突显出学校独有的南国地域特色,如:色彩主要以白色为基调,蓝色为主调,綠色为点缀;展面多以波浪形曲线展板为主;为伸展空间采用白色长直线条格栅吊顶,即遮挡了房屋顶部杂乱的管线,又不显压抑,与整个风格协调一致;局部细节采用了椰树树叶短线条组合造型元素等。设计构思细致入微,将厚重的校史文化与沧桑的历史有机融为一体,达到现代化装修与深厚的学校历史完美融合,使观者一迈进展馆,即刻便能切身感受到整个场馆营造出的浓郁南国大学文化氛围。避免了一般高校校史馆的设计通病,涉及历史就模仿地方历史博物馆的设计理念,沉重而压抑,凸显其建校历史的厚重,反而走入设计误区。在高校校史馆内部展厅设计中要特别强调三点:一是突出个性,二是显示特色,三是避免雷同。在整体构思中还要充分考虑三个方面:一是体现精品意识,实现小空间大内涵。二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突出学校特色。三是设计要求突破传统,体现先进理念。

(四)参观流线设计。校史馆流线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决定校史馆设计的受众体验。建议无论外部交通还是内部展线的流线要清晰,进出展馆要方便而互不干扰,设计时采取单向流线设计,可引导参观者一直前行顺畅完整的参观。校史馆展馆沿墙体作为主线,中部空间作为辅助可以设置展柜适当分散人流,在参观同一时间的流量达到峰值时,可以分流和缓解主干道由于人员过多而影响参观效果的问题。设计中参观流线建议采用串联为主兼局部放射式流线,这两种流线结合形式线路紧凑、方向性强、简捷明确、流程少重复、少逆行、少交叉,其中局部用放射式可解决路线不灵活、空间利用不紧凑、流动方向不自然的弊端。海南大学校史馆即采取上述流线形式,并在地面制作方向标识和安全出口标志,直观明了,有效满足了高校人员密集的特性,尤其是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参观高峰有序观展得到了充分验证。

(五)校史馆数字化建设。赖赫·纳卡苏认为:“研究交互技术,以及通过整合通信技术与交互技术来发展并实现高度拟人化的沟通方式是十分必要的。”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展示技术不断成熟,校史馆在建设方式上采用数字光影多媒体展示方式辅助传统的展示方式,展示内容更加新颖、灵活。虚拟校史馆利用三维虚拟技术把校史馆和展览品移植到互联网上进行展示、宣传和教育活动。它将传统校史馆与互联网和三维虚拟技术整合为一体,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最大化地提升了现实校史馆的宣传效果与社会价值,使得公众通过互联网即能快捷浏览,又能足不出户真实感受校史馆。海南大学校史馆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不断突破传统,力求创新,精心筹建数字化校史馆,使得校史馆的展示方式更加多样化,其影响力更加强大。数字化展馆的创建,让海南大学校史馆的建设水平走上一个新的台阶。首先,虚拟校史馆是学校总结优秀办学经验与成果、体现办学传统与独特的精神内涵、荟萃校友风采的很好载体。其次,虚拟校史馆建设更加方便增强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利于吸引更多人关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为学校建设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如结合校庆活动,数字化校史馆则是面向社会进行学校品牌宣传的极佳途径。学校师生亦可打破时间的限制通过网络走进校史馆,感受学校艰辛但充满光辉的历史及博大的文化积淀。

三、结语

校史记忆犹如一条波光粼粼的长河,闪烁的光芒会激活校友对历史的追忆,这对全体大学人而言起着冲击性的作用。校史馆的定位不再停留在展馆和博物馆的层面,而是根据记载学校历史与文化的图像、文字、场景等进行有序梳理、整合,呈现校史长河中的璀璨的文化与精神,通过创新技术和数字虚拟技术的应用,更好地发挥高校校史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桂凤.校史馆设计的文化定位及其表现形式的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4.

[2]张谨.当代博物馆建筑理念解析[D].北京:清华大学,2001.

[3]范明.高校档案馆建设校史馆的现实意义与设计创意——以海南大学校史馆建设为例[J].海南大学,2015(07):126-130.

[4]Jon Kolko,方舟译.交互设计沉思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校史馆大学精神创新探索
发挥学校档案资源 提升校史馆建设水平
高职院校校史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校史馆的德育功能及建设策略
基于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新探索
新常态下人事档案的创新管理探索
三年制专科美术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索
关于大学和大学精神的思考
大学精神的培育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大学精神培育是提升高职院校软实力的必要途径
基层刑事技术的现状与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