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构建及作用

2020-03-31胡凡刚庞茗月刘永琪

开放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虚拟社区题项助学

胡凡刚 卢 潇 庞茗月 刘永琪

(曲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山东日照 276826)

一、问题提出

教育虚拟社区是网络学习的高阶形式之一,但由于其虚拟性、匿名制、去身体化、多重角色、开放性等特性,面临着一系列伦理失范问题。为发挥教育虚拟社区的作用,促进其合理有序运行,作为社区首要核心主体的助学者的社区交互行为应遵从必要的行为标准与道德要求,这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及社区活动的顺利开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规范着社区未来的发展。

国内外学者围绕该问题开展了诸多研究。吉尔哈特(Gearhart,2001)认为,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不管是传统课堂还是线上教育,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公正理性永远都是金科玉律般的道德守则与行为要求。卢佩塞尼(Luppicini,2008)指出交往伦理在网络学习社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出网络学习社区交互伦理实施方法,界定了交互伦理的要素,认为交互伦理可以为网络学习社区参与者提供符合其需求的学习支持服务。帕特里克等(Patrick & Mills,2007)指出教师面临的伦理挑战,认为教师应仔细考虑如何在鼓励与误导学生之间权衡,以及如何给予学习者充分的学习支持。大卫·史密斯(Smith,1996)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道德纽带就像马丁·布伯(Martin Buber)阐述的“你我”关系,并基于此提出公平、诚实、守信、尊重和责任等教师伦理准则。国内学者尚未提出“助学者伦理规范”概念,仅针对“教师伦理规范”开展研究。吴文胜等(2009)在教学层面谈及教师应遵循功利淡然、严慈相济、关爱学生、敬重他人、谨严治学、锐意进取等伦理规范。沈璿(2014)认为,教师道德与教师行为之间存在“中间人”的角色,那便是教师伦理规范。若将教师道德与教师行为分别视为“体”和“用”,那么教师伦理规范既不属于“体”的范畴,也不属于“用”的维度,而应是“体”与“用”的关系枢纽。以上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参考,但少有从伦理规范层面开展教育虚拟社区伦理研究,有关助学者伦理规范的实证研究也较少。因此,探究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阐析助学者伦理规范的作用,可为教育虚拟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路。

“学习科学与技术”教育虚拟社区是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研发的课程学习平台,研究者基于已有理论成果及前期调研,加之自身在教育虚拟社区的学习和助学经验,编制相关调查问卷,系统剖析采集的数据,构建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并分析其作用。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考察了若干知名网络学习社区平台,并与管理者、助学者等交流访谈,吸纳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意见,设计了“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调查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的形式,题项由“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对应分值从“1分”向“5分”递增。

问卷分三个模块,共包含70个题项。模块一为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包括4个题项;模块二为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根据助学者在社区扮演的多重角色及应承担的任务设置了28个题项(包含反向题);模块三为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的作用,涉及对助学者、学习者和社区三方面的作用,共38个题项(包含1道反向题)。

(二)研究对象与数据处理

本研究以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为“学习科学与技术”教育虚拟社区实验课做过导学的2016级、2017级教育技术学专业部分硕士研究生,以及曾注册该学习平台进行学习的2015级、2016级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研究者以群体施测的方式共发出问卷178份,收回问卷163份,回收率91.57%,其中有效问卷151份,问卷有效率92.64%。本研究运用SPSS 19.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问卷信效度

本研究利用Cronbach’s Alpha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析法检验问卷信度:1)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调查问卷整体的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数值0.959,表明该问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信度较高;2)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及其作用两部分问卷的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数值分别是0.922和0.947,表明这两部分问卷的所有题项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

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测得问卷的KMO值为0.605;Bartlett球形检验x2值为9587.852,自由度df = 2016,显著性概率Sig. << 0.001。以上数据均表明问卷的各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问卷结构效度良好。接着,本研究分别检验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及其作用问卷的效度,测得KMO值分别是0.836和0.810,Sig.<<0.001,这说明两部分问卷所有题项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三、数据处理

(一)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

问卷从26个方面调查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由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知,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问卷的整体均值为4.3487,标准差是0.322,方差0.104。可见,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每一题项的均值及整体均值均超过“4”,表明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可问卷拟定的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题目。

为深入分析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每一题项与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作用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肯德尔(Kendall)相关法计算分类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统计数据显示,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每一题项均与其作用在0.01或0.05水平上呈显著相关,说明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各题项对助学者伦理规范作用产生了显著影响。为进一步确认它们之间的影响关系,本研究将自变量设为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将因变量设为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作用,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变量进行分析(见表一)。

表一 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回归系数

由回归分析可知,在该模型中,-2倍的对数似然函数值为29.204,说明模型拟合度较为理想;R Square检验值为0.698,说明模型拟合度较优,Overall Percentage值为90.4,说明回归后的模型总预测正确率为90.4%,模型预测效果良好;似然比卡方检验概率p值为0.000,说明模型整体显著。回归系数表显示,除了“创新示范”,其余25条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对教育虚拟社区的参与主体均产生了积极正向的显著影响(Sig.<0.05),这表明上述相关条目能够帮助并促进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发挥伦理规范作用。

因此,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应遵循上述伦理规范。助学者在教育虚拟社区中根据任务角色可分为两类:从管理视角出发,助学者为学习者提供必需的治理、管控、约束等支持性服务;从促学立场看,助学者无条件为学习者的社区研习给予领导与导引支持。

(二)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的作用

问卷从助学者、学习者和社区三方面调查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的作用。统计结果表明,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作用问卷整体均值为4.1809,标准差为0.360,方差为0.129。可见,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作用每一题项的均值及整体均值均超过“4”,表明多数被调查者认可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作用问卷的各题项。

为更深层次地剖析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及其作用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肯德尔(Kendall)相关法计算分类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显示,在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作用调查的36个题项中(删除了与其他题项一致性低的1道题),22个题项与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显著相关,表明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作用各题项对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遵循相关伦理规范产生了显著影响。为进一步确认它们之间的影响关系,本研究将自变量设为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作用,将因变量设为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遵循相关伦理规范,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见表二)。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模型中,-2倍的对数似然函数值为22.697,说明模型拟合度较为理想;R Square检验值为0.622,说明模型拟合度较优;Overall Percentage值为98.7,说明回归后的模型总预测正确率为98.7%,模型预测效果良好;似然比卡方检验概率p值为0.000,说明模型整体显著。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作用各题项回归系数表明,20条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作用对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所遵循的相关伦理规范产生了积极正向的显著影响(Sig.<0.05),但回归系数表中剩下的15条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作用体现出的回归效应暂时不明显。

据此,本研究推断应从以下三方面剖析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的作用:一是对助学者自身的作用,二是对学习者的作用,三是对教育虚拟社区的作用。伦理规范对助学者与学习者所起的作用可从知识、情感与意志、行为三个维度分析。

表二 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作用回归系数

首先是伦理规范对助学者自身的作用:1)知识维度:伦理规范要求助学者在社区做到与学习者实时互通,紧跟学习者步调,为学习者解疑答惑,同时注重自身道德修养与专业素质的提升;2)情感与意志维度:伦理规范能够使助学者秉持求真务实与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3)行为维度:伦理规范能够规范助学者的社区行为,按照社区管理规定对社区进行管理,以合理的设计理念规划研习活动,进而将良好行为习惯由线上拓展到线下,线上线下共同进步。

其次是伦理规范对社区学习者的作用:1)知识维度:伦理规范能够确保学习者得到助学者的适时点拨与导引,提升其知识技能;2)情感与意志维度: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能够最大化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致,激发其求知欲,同时在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的庇护下,保护学习者个人信息和个人利益不受损害;3)行为维度:受助学者遵循伦理规范行为的影响,学习者能够自发规范自身社区行为,恪守社区交往礼仪,以自觉自愿的利他精神为社区同侪提供方便,使教育虚拟社区重现儒家文化的“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谦谦君子之道。

最后是伦理规范对教育虚拟社区的作用,正因为有了助学者伦理规范的制约,社区参与主体才能营造安然祥和、井然有序的社区氛围,使社区环境更澄澈,教育虚拟社区交互活动更规范,成为“爱”与“团结”的家园。

(三)因子分析

根据上述资料及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剔除认同度不高的变量。考虑到一些认同度高、相关性强且在某些方面重叠度高的变量会对后续工作造成误差,本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相关变量进行因子分析。

本研究对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的25个题项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测得KMO值为0.833,Bartlett的球形检验x2值为2110.453,自由度df=300,显著性概率Sig.=0.000。这表明适宜做因子分析。公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题项对原始变量的代表率超过0.5,不用继续剔除变量。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最终得到6个主因子,其方差累计贡献率为67.053%,即6个维度的要素对总体方差的解释度为67.053%,也就意味着这6个变量可反映初始变量的关键内容。为了更好地表达公共因子,本研究继续分析这25个题项在6个因子上的载荷,对因子载荷矩阵施行极大方差法旋转并对其排序(见表三)。

表三 助学者伦理规范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由表三可知,Q8、Q9、Q22在F1上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反映了教育虚拟社区中助学者与学习者日常社区对话交流所需实现的基本规范,F1为“基本行为因子”。Q10、Q11在F2上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反映了社区助学者应建立社区相关管理条例及奖惩激励考核条例,并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对社区进行管理,隶属教育虚拟社区制度层面的伦理规范,F2为“社区制度因子”。Q7、Q12、Q13在F3上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反映了社区助学者在管理视域下应满足的具体要求,隶属教育虚拟社区管理层面的伦理规范,F3为“社区管理因子”。Q20、Q21、Q24、Q25、Q26、Q27、Q28、Q29在F4上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反映了社区助学者在促学立场上应满足的具体要求,F4为“社区促学因子”。Q17、Q18在F5上有较高的相关系数,表明社区助学者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社区中有价值的过程性数据,为学习者按需推送针对性和适应性的个性化学习服务,最终对学习者作出综合性评判,F5为“技术支持”因子。Q5、Q6、Q14、Q16、Q19、Q23、Q31在F6上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反映了社区助学者所有助学行为均应建立在“人”与“仁”的基础之上,聚焦对学习者的教育与培养,导引学习者的同时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与专业素质,隶属教育虚拟社区品格层面的伦理规范,F6为“内在品格因子”。

本研究采用KMO和Bartlett检验分析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作用的20个题项,测得KMO值为0.788,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x2值为1665.530,自由度df=190,显著性概率Sig.=0.000,表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公因子方差分析数据也显示,各题项对原始变量的代表率均超过0.5,不用继续深度剔除变量。本研究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变量施行因子分析,最终可综合为6个主因子,其方差累计贡献率为72.390%,即6个要素对总体方差的解释度为72.390%,也就意味着这6个变量可反映初始变量的关键内容。本研究继续分析这20个题项在6个因子上的载荷,对因子载荷矩阵施行极大方差法旋转并对其排序(见表四)。

表四 助学者伦理规范作用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由表四可知,Q40、Q46、Q58、Q60、Q64、Q65在F1上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反映了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对社区中助学者及学习者的行为有限制及规范作用,F1为“行为约束因子”。Q33、Q48、Q61在F2上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反映了遵循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对社区研习所起到的积极效用,F2为“知识与技能因子”。Q53、Q54、Q56、Q57在F3上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反映了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对社区助学者及学习者的研习立场、行为品德所起到的导引作用,F3为“内在品格因子”。Q47、Q66、Q67、Q69在F4上有较高的相关系数,隶属于对教育虚拟社区文化层面所起到的积极效用,F4为“社区文化因子”。Q42、Q44在F5上有较高的相关系数,隶属于对教育虚拟社区管理层面所起到的积极效用,F5为“社区管理因子”。Q70在F6上有较高的相关系数,隶属于对教育虚拟社区发展层面所起的积极效用,F6为“社区可持续发展因子”。

医疗模式的飞速发展,给护理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设备、新技术的出现,要求护士完全掌握并运用,各级医院对学历层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除了日常的护理工作以外,几乎每天都在面临着不同的学习、考试、培训。

(四)聚类分析

本研究采用组间联接法对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的6个因子进行R型聚类,聚类数设定为3(见表五)。

表五 伦理规范聚类群集成员

本研究将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归纳为三大体系,具体来说,C1与C6同属于群集3,隶属教育虚拟社区品行层面的伦理规范,即“基本品行规范”。C2与C3同属于群集2,隶属教育虚拟社区管理层面的伦理规范,即“社区管理规范”。C4与C5同属于群集3,隶属教育虚拟社区促学层面的伦理规范,即“社区促学规范”。本研究继续采用组间联接法对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作用的6个因子进行R型聚类,聚类数设定为3(见表六)。

表六 伦理规范作用聚类群集成员

本研究将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作用归纳为三大体系,即C1、C3、C5同属于群集1,隶属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对参与主体品行层面的积极效用,纳入“品行规范因子”。C2独属于群集2,隶属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对社区参与主体研习层面的积极效用,即“知识与技能提高因子”。C4和C6同属于群集3,隶属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对社区文化层面的积极效用,即“社区文化构建因子”。

四、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对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及其作用开展实证研究,从社区主体、规范体系、规范内容、相应伦理行为四方面构建了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见表七)。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分为基本品行、社区管理和社区促学三层次,遵循相应伦理规范的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将会显著推动主体品行、知识与技能的发展以及社区文化构建。

(一)主体品行更规范

1.“有声式”浸染助学者

助学者是教育虚拟社区的“引导人”,从“传道授业解惑”之道到“立德树人”之使命,助学者既有助学的任务又兼具育人的职责。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的制定首先体现在助学者的外在行为上,即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可以直接约束助学者的相关社区行为,如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的“支持有效”“适时引导”“即时答疑”“引领话题”等,使助学者能够合理开展有意向的、有中介的、师生双边的、符合一定伦理的社区助学活动,为助学者提供良好的行为指导,约束自身社区行为符合伦理道德和教育本质,进而在确保社区活动有序进行的基础上更好地管理社区(胡凡刚,2017)。此外,教育虚拟社区回归育人本位,这就要求助学者不仅乐教,还要善育,树立教书育人的崇高理想,体现助学者伦理规范的“以人为本”“涵化修养”“育人导向”“保护隐私”,以“人”与“仁”为基础,聚焦于对学习者的教育与培养。助学者在吸纳伦理规范的智慧和规约外显行为的同时还应充实精神、提升境界、陶冶情操,秉持求真务实与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将学习者视作同伴,平等开展对话交流,有步骤、有思想、有技巧、有温度地引导学习者进行社区研习,最终让学习者与社区向理性发展(张洪孟,2015)。

夸美纽斯曾说:“教师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要求助学者应给予学习者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式的内在感化。当助学者在教育虚拟社区中做到伦理规范提及的“涵化修养”“维护产权”“保护隐私”“尊重差异”时,为学习者带来的也是榜样教育,使学习者从内心自发规范社区行为,不求回报地为社区同侪提供方便,更是对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在品格的积极影响(Ray et al.,2003)。社区学习者受助学者伦理规范的间接影响,专注课业,严格恪守伦理规范,将有利于教育虚拟社区道德传统的传承。

(二)提高知识技能

助学者和学习者皆以教育虚拟社区为平台自发建构学习共同体,基于共同的学习宗旨,利用社区平台提升知识与技能。对助学者来说,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要求助学者应做到为学习者解答疑问、排除困惑,这要求助学者知识建构能力要强,需不断提升知识与技能储备。对学习者而言,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能够让学习者与助学者实时互通,使助学者紧跟学习者步调,确保学习者得到助学者适时点拨与导引,为学习者提供良好、有效的适应性学习支持,这些都将有利于学习者知识的建构与生成,提升学习者的知识技能(Brown,2005 )。

表七 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

1.助学者教学相长

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要求社区助学者遵循“涵化修养”“即时答疑”“适时引导”“循循善诱”“明晰目标”“支持有效”“激发兴趣”“引领话题”“大数据评价”“推送式服务”等伦理规范。助学者在“助他”时,自身的知识与技能也得到“助己”的质的飞跃(陈晓慧等,2019)。教育虚拟社区的伦理性生态交往是社区保持和谐发展的内核所在,尤其在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的指导下,助学者在与他人交往互动时更需遵循社区交往礼仪,习得正确的交往意识与行为,久而固化为道德礼仪表达。

2.学习者兼容并包

从浅表看,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的适时点拨与导引,使学习者能够获得相关知识与技能;助学者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学习者行为的内在逻辑,能够综合性考量学习者;助学者通过教育大数据分析,能够科学把握社区研学现状,为学习者按需推送个性化学习服务。学习者知识蕴涵日渐丰硕,在技术、软件、工具、平台的数字化驱动下,其学习兴致逐渐增强 (Wright,2011)。就深层来说,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本着自愿原则,主动开展社区研习活动,将社区学习者视作学习同伴平等对话交流,保护所有参与社区研习的学习者的个人信息。学习者非认知技能的提升有赖于助学者的思维、情感、态度和行为。《荀子·劝学》曾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知识与技能水平相当的条件下,人不会被动依赖外部条件,同样,教育虚拟社区中的学习者可以倚赖助学者的外显帮助提升知识与技能,助学者非认知能力的影响虽是潜在的,仍是学习者知识与技能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保障和谐文化

教育虚拟社区不仅是社区参与者研习交流的重要场所,更是塑造思维方式、理想信念、道德修养、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主阵地。教育虚拟社区的最终目标是社区中“爱”与“团结”交往关系的确立以及学习者完满个性的发展,即形成强大的“文化生产力”,也就是教育虚拟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是社区参与者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内驱力,也是其同化与顺应于社区的外动力。在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的熏陶下,社区环境得以净化,社区凝聚力得以增强,社区发展迈向新的征程,助力伦理规范由“他组织”约束内化为“自组织”价值,从而打造蕴涵智慧、人文、关怀为一体的生成性“自塑”文化共同体。

1.净化社区环境

“文化失衡”是在线学习社区或多或少出现的问题,社区参与者的认知观念、行为礼仪等可能引起其他参与者的不满,教育虚拟社区中的信息驳杂、功利化重、责任感低、道德冷漠等失范现象屡见不鲜,对教育虚拟社区的舒适度、信赖度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谷志远,2007)。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可以净化社区交往环境。助学者以公平公正的价值观认同参与社区研习的学习者,使社区学习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助学者有步骤、有思想、有技巧、有温度地引导学习者研习,使社区学习者感受到助学者的和善与温存;助学者将社区学习者视作彼此的同伴而平等对话,使社区学习者与助学者的关系更加和谐、友好;助学者适时的点拨与导引,使其成为“意见领袖”,进而提升知识技能和交往层次;助学者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尊崇他人的创新成果与劳动价值,使得社区学习者尊崇他人劳动的价值;助学者保护所有参与社区研习学习者的个人信息,以免学习者受到伤害,使学习者懂得以爱之名、行爱之实事的道理。正因为有了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的制约,社区文化环境与价值观才得以朝着正确、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2.促进社区凝聚力良性循环

教育虚拟社区作为全新的在线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将传统课堂的诸多特质相沿成习。比如,在教育虚拟社区中,社区成员从一开始对社区产生兴趣到寻得归属感,到最终从教育虚拟社区中觅求向心力,也许是教育虚拟社区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社区文化的成长性需求。助学者伦理规范使得社区成员将社区当成自己的“家园”,社区助学者给予学习者尊重与自由、“和而不同”的伙伴型交互、畅所欲言的价值趋向、丰硕成果的价值共享、社区需求的悉数满足等。富有趋向力、凝聚力、人气力的教育虚拟社区是社区参与者留存的动力,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下的友爱行为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社区凝聚力又助推社区人道文化归属,形成良性循环。

3.社区发展无缝链接

教育虚拟社区和谐、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围保障了社区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也在社区和谐文化的维系下将其价值体系由表及里地融入社区参与者的意识,社区参与者思维、行为等的跃升引领着教育虚拟社区前进,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的构建实现了规范行为、调节交往、明确职责、达成任务、超越自我的无缝链接,助力教育虚拟社区共同、协调、公平、高效、多维的发展。

教育虚拟社区作为网络时代学习者交往的“新型智慧空间”,在教育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数字化生存图景,但同时尖锐的伦理矛盾也伴随而生。本研究制定了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使之“深入心通”,以达到“各得其心”的要求。伦理规范可以促进社区主体维护个人权益、提高知识技能、内化良善品格、营造社区文化,以及真正读懂学习者,让教育虚拟社区更具“伦理智慧”。互联网时代,新型教学方式让人欣喜,但谨言慎行更是关键(刘德建等,2018),教育虚拟社区主体角色不可一概而论,怎样将悉数主体伦理职守逐一划分明确?这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教育虚拟社区相关主体伦理规范可能会因社区的赓续而动态权变,但教育虚拟社区“用知识守护人性,孕育德性,实现个体完满发展”这一初心,历久弥新。

猜你喜欢

虚拟社区题项助学
浅析关于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研究现状
浅析关于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研究现状
欺凌参与者角色行为量表中国初中生版的修订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比较研究*
我国专业体育教练员绩效评估体系权重的研究
关爱·帮扶·助学
CTT、IRT、FT:体育科学量表编制中的应用
——以《特质流畅量表》为研究例证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扎实帮困助学造福贫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