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患者止血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0-03-31魏丽霞

黑龙江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纱条背带宫腔

魏丽霞

偃师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 偃师471900

出血是剖宫产围术期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国家二胎政策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二胎,这也导致临床高龄产妇比例增高,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健康,故应选择合理、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案,对促进产妇预后,改善妊娠良性结局具有重要意义[1]。常规的止血方案为纱布加压填塞,但奏效慢、并发症较多,止血效果并不如意,近年来子宫背带式缝合术逐渐被广泛用于临床剖宫产围术期止血,取得了显著的止血效果。慕容红梅等[2]的研究指出,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可有效减少剖宫产出血患者的出血量,止血效果较好,且手术用时短、奏效快,利于产妇预后。为探寻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止血效果及预后情况,为临床剖宫产围术期止血提供有效止血方案,本研究选择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在偃师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对其实施纱条宫腔填塞法与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4例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9.52±4.34)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52±0.43)周;孕次1~4次,平均孕次(2.85±1.03)次;产次1~3次,平均产次(2.41±0.21)次。观察组,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29.62±4.44)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62±0.47)周;孕次1~4次,平均孕次(2.75±1.04)次;产次1~3次,平均产次(2.43±0.22)次。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要求。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采取剖宫产分娩;②产后2 h出血量≥500 ml;③产妇及家属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2)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者;②伴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异常者;③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异常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纱条宫腔填塞法:固定宫底部,手术医生利用卵圆钳夹取无菌纱条一端,从子宫切口处,由一侧宫角开始自上而下,Z型左右交替,迂回折叠,直至切口处,纱条另一端经宫颈管至阴道,以相同的方法填塞至子宫切口处,两端在切口处汇合,剪除多余纱条,在断端利用8字法进行有效缝合,保障纱条相互之间紧贴,之后行子宫双侧动脉结扎术。观察组,开展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当产妇出现出血征兆,纱布按压、子宫按摩均无效时,娩出子宫并挤压宫体,通过出血情况判断行背带式缝台术的可行性,将可吸收线从外向内进针于距子宫切口2~3 cm处,穿过宫腔,于相对应的切口上方出针,各行两针于子宫的前后壁,并于后壁相同部位水平进针于左侧后壁,与右侧后壁相应部位各行两针,同时,进针于子宫右侧部位至左侧上下缘,双手协助加压子宫,牵拉缝线并结扎。出血处加缝2针,打结。每次穿插缝合线时均要收紧,保障对子宫肌层可以形成有效压力,注意缝合张力,避免松动、滑脱,严密观察子宫收缩、出血切口,当出血量逐渐减少,生命体征平稳,无异常情况后,关腹。

1.4 评价指标

止血成功率: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情况判定止血效果:阴道流血量<30 ml/h,子宫收缩良好,生命体征平稳为显效;阴道流血量≥30 ml/h,且<50 ml/h,子宫收缩较好,生命体征未发生恶化为有效;阴道流血量≥50 ml/h,子宫收缩乏力,生命体征紊乱为无效。总止血成功率=显效率+有效率。并发症:观察产妇是否出现切口感染、下腹胀痛、宫腔粘连、盆腔炎、继发性贫血,并对比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止血成功率

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96.30%(26/27)(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1例),高于对照组74.07%(20/27)(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11)。

2.2 并发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后出现切口感染、下腹胀痛、宫腔粘连等并发症几率较低(11.11%VS 3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例(%)

3 讨论

剖宫产围术期出血的原因较多,如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撕裂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临床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如血管结扎、缩宫药物、水囊压迫、纱布填塞等,针对产妇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案进行有效止血,对产妇及医务人员而言迫在眉睫[3]。

剖宫产围术期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当出血发生时,若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遏制,将导致产妇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子宫切除,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因此探寻有效的止血方案,对降低产妇围术期出血发病率及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4]。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止血成功率较高,观察组产妇产后切口感染、下腹胀痛、宫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几率较低。表明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患者采取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能够显著提高止血成功率,且产妇术后发生下腹胀痛、宫腔粘连等并发症几率较低。分析原因在于纱条宫腔填塞法主要是宫腔扩张,刺激子宫肌层,引起宫缩,纱条对子宫壁表面的静脉进行压迫止血,使其出血量减少,达到止血目的,其对实施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其需具有较多的临床经验,自宫角向外填塞,避免存在隐匿性出血的风险,但其容易引发宫腔感染及纱条取出困难等缺陷,且操作较为复杂,临床止血效果并不如意[5]。温华惠等[6]的研究指出,相较于传统的子宫动脉结扎、宫腔填塞纱条等治疗,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治疗效果更好,其能够快速止血,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安全性更好,疗效显著。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是一种新型的剖宫产止血技术,通过特殊的缝合方式,对子宫形成机械性挤压,使其长时间处于纵向挤压状态,间接对子宫壁肌纤维的血管形成挤压,使血窦关闭,进而达到止血效果,且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特别对剖宫产术中出现出血经传统止血效果不明显的患者,且该止血方案能够有效避免产妇因出血导致的子宫切除,对于有再次生育要求的产妇具有重要意义[7]。柳银华[8]提出,背带式缝合法能够显著提高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患者采取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能够显著提高止血成功率,且产妇术后发生下腹胀痛、宫腔粘连等并发症几率较低,值得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纱条背带宫腔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超声宫腔水造影对宫腔粘连的评估分析
条混工艺参数对混合效果的影响
牵伸对纱条条干不匀影响的模拟研究
基层医院应用自制简易球囊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超声宫腔水造影在宫腔病变中的应用评价
纱条中纤维排列状态与纱条不匀的关系
经阴道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容积成像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在宫腔粘连诊断中的联合应用
一款智能自动调节背带压强的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