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降低肾移植受者供体特异性抗体的临床观察

2020-03-31李玉荣

黑龙江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受者补体白蛋白

李玉荣,杨 宁

河南省人民医院肾移植病区,郑州450003

对于肾移植的患者来说,高致敏受者指的是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受者,其血液中的预存包括非HLA类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类抗体等[1]。临床研究指出[2-3],DSA在所有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其中给予肾移植手术后引发的急性排斥反应,20%~30%为急性AMR,为了帮助患者对排斥反应进行有效防治,给予积极的免疫抑制治疗意义重大,但是一般的药物治疗方案容易引发诸多不良反应,包括肝肾功能受损、骨髓抑制等。为此,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FPP)对患者降低特异性抗体(DSA)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10例肾移植致敏受者进行DFPP治疗,时间段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所有患者对于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10例肾移植致敏受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31~55岁,平均年龄(42.36±2.05)岁。

1.2 方法

1.2.1 检测抗HLA抗体:对DSA给予单抗原微珠抗体技术进行检测,MFI表示检测的结果,低于1 000表示为MFI阴性,1 000-4 000表示弱阳性,4 001-10 000表示中阳性,10 000以上表示强阳性,并将其检测的抗体和供者HLA进行位点比对,对抗体进行匹配,得出DSA。

1.2.2 治疗方法:(1)DFPP:实验器械包括血浆分离器、4%白蛋白溶液(置换液),80~100 ml/min轻微血液泵的流速,依据患者耐受情况将弃浆设置为20%左右。(2)抗凝:4 h以内为抗凝的时间,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抗凝处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将抗凝剂的使用剂量适当递增,由于肾移植手术完成后可能会发生出血情况,可依据实际的活化凝血时间对低分子肝素钙的剂量进行调整。(3)DSA药物治疗、抗排斥反应:当出现首次排斥反应后,应给予抗代谢类免疫抑制剂(小剂量)进行处理,若再次引发排斥反应,且经检测得知DSA阳性,应将钙神经蛋白抑制剂剂量适当递增,给予抗代谢类免疫抑制剂(小剂量),给予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大剂量),给予利妥昔单抗。

1.3 观察指标

分析治疗后的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变化情况;DF-PP治疗结果;DFPP治疗前后的补体、免疫球蛋白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变化情况

9例患者手术完成后明显多尿期,在手术完成后的4~25 d恢复至正常的肾功能状态,1例患者手术治疗前预存了DSA阴性,手术完成后减少了尿量,递增了血清肌酐水平,给予B超检查后得知具有丰富的移植肾血供,增高了阻力指数,进行临床诊断后判定为急性排斥反应,给予DFPP、利妥昔单抗、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等治疗后,在手术治疗后的15 d恢复至正常的情况。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病情随访,得知肾存活率达到100.00%,手术完成后5个月的血清肌酐平均值达到(106.35±14.69)μmol/L。

2.2 DFPP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DFPP治疗后,共治疗18次,其中术后引发急性排斥反应共有7例,平均置换血浆量与弃浆量分别为(4552±485)ml与(935±110)ml,白蛋白补充量最少的40 g,最多的60 g。

2.3 DFPP治疗前后的补体、免疫球蛋白变化情况

相比治疗前,治疗后的补体、免疫球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补体、免疫球蛋白变化情况 g/L

2.4 不良反应情况

对患者给予白蛋白后,给予DFPP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分别为(40.65±2.53)g/L与(33.52±6.36)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例患者在治疗后发生低血压、内瘘闭塞,给予白蛋白、扩容等处理后恢复至正常的血压状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1/10)。

3 讨论

抗HLA抗体属于HLA一类免疫球蛋白,便于将HLA有核细胞进行杀伤,以往临床上在给予肾移植手术围术期对患者的抗HLA抗体水平进行监测,由此对其免疫状态进行评价,将肾移植手术导致的排斥反应尽量避免。一旦出现DSA,是该类手术早期的预警信号,若手术治疗前预存DSA,则是引发手术完成后早期排斥反应的重要危险因素[4-5]。DFPP手术,分离血浆并二次过滤,清除大分子物质,并使得氨基酸、白蛋白等较小分子量的物质重新回到患者体内[6]。DFPP技术便于将已经存在的DSA直接进行清除,使得治疗后DSA的MFI水平下降,当术后引发排斥反应后,将会不断递增新生的DSA水平,可给予药物治疗等方案,帮助患者有效预防DSA的发生,一旦发生排斥反应,可给予DFPP将已经存在的DSA直接清除,并给予药物治疗,将DSA的活性有效抑制,使得DSA的产生减少[7]。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给予DFPP治疗,得知明显降低了IgG水平,1例患者在治疗后发生低血压、内瘘闭塞,给予白蛋白、扩容等处理后恢复至正常的血压状态,以血浆肌酐下降并逐渐至正常水平,尿量增多等作为主要的临床症状,说明将DSA清除,改善了患者预后[8]。

综上所述,对肾移植受者给予DFPP治疗,便于将其体内的DSA有效清除,安全性较高,可有效预防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值得采纳。

猜你喜欢

受者补体白蛋白
IL-17、IL-35联合补体C3、C4在CHB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研究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不同疾病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肌酐、白蛋白、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影响移植受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护理因素及对策
肾移植受者接受护理诊断与干预的回顾性研究
肝移植受者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