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基层减负难的原因剖析

2020-03-30郭太永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基层治理

郭太永

【摘 要】 文章分析了基层减负难的背后原因,如政策执行困境、治理重心下移与服务资源上浮的结构性矛盾、唯上型的绩效考核评价模式、条块关系混乱导致治理效率低下、一元单向的治理模式等。认为要想根治基层负担过重的顽疾,除了在工作作风的“官德”领域进行整治外,还要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

【关键词】 基层减负;基层治理;制度执行

自2019年3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来,各地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基层减负的措施举措,主要集中在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方面,在整治文山会海、督查考核过多过散、问责过频过严、痕迹管理过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离中央政策的初衷及目的差距甚远。

一、基层减负落实现状

根据笔者对乡镇基层的调研,很多基层干部及工作人员反映减负效果不理想,目前基层减负存在“上热下冷”甚至用形式主义解决形式主义的问题。

形式主义“变种”大行其道,基层获得感不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基层减负过程中明令禁止的一些形式被一些形式主义“变种”替代,减负红利被吞噬。以文件会议为例,在各地普遍压缩会议文件的背景上,很多干部反映,红头正式的纸质会议文件明显少了,但上级部门借助微信群、QQ群、电话通知、邮箱通知等形式下发的文件却呈现井喷式增长,基层干部普遍反映这是“换汤不换药”“摁下葫芦浮起瓢”。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减少对基层督查检查考核,虽然有些地方上级官方的督查检查考核有所减少,但第三方评估等代替方式不断增加,基于我国第三方评估的发展阶段,很多基层反映还不如之前的单纯官方考核。同时,官僚主义“任性”问责仍然过多,基层心理负担重。总之目前基层干部每天仍然面临“八多”状态:没干完事情多、新布置任务多、各类文件通知多、督导检查考核多、大会小会多、材料报表多、熬夜加班多、被批评问责多,每天只有约五分之一时间真正思考如何服务基层,谋划辖区发展事务。

二、基层减负落实难的深层原因

基层减负遇到难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问题是一个方面,但作风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探究。

1、从政策执行理论分析:基层减负遭遇政策执行困境

根据政策执行综合模型理论,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无非有政策问题本身、政策本身、政策以外三个因素。基层负担重、基层减负难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政策本身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政策制定不科学徒增基层负担。政策有效执行的前提是政策制定符合科学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但在实际工作中,上级部门决策仍存在拍脑袋决策问题,仍存在闭门造车问题,出台的一些政策,提出的一些要求仅从“想当然”的角度出发,基层接到此类任务往往力不从心,只能选择应付了事。二是上级部门“政策打架”让基层不知所措。个别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仅从本部门出发,缺乏政策协同,导致不同部门间政策冲突时有发生,让基层不知所措。三是专横式的官僚主义作风让基层有苦难言。为保障政策执行,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广泛听取决策相关方意见,但目前一些上级部门在推出政策时往往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层层下达,这种片面的,缺乏民主的政策命令,往往会造成政策执行困难。

2、治理重心下移与服务资源上浮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治理重心下移必然造成基层政府工作越来越多。服务型政府要求基层政府要提高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能力。治理重心下移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要求,作为与老百姓直接打交道的政府层级,基层政府服务群众工作会越来越多。治理重心下移客观上造成基层事务增多。根据“能放则放”简政放权的基本要求,当前基层政府承接了大量上级部门下放权力事项。但权力下放的同时,基层面临“有权无能”的困境。权力下放了,人财物等与权力正常行使密切相关的治理资源却没有同步下放,造成基层工作开展困难。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员、编制、经费等未下沉、配套改革措施不到位,基层政府接不住下放权力事项,放管服改革事实上加重了基层负担。

3、“唯上”型的绩效评价模式催生基层“投其所好”

在现行管理体制之下,基层政府绩效评价完全掌握在上级部门手中,上级部门对下级工作具有终极评价权。“唯上”型的绩效评价模式必然造成基层政府对上级政府的“唯命是从”。当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标准还不够科学,形式主义考核内容较多,无形中增加基层过度留痕、造“盆景”等形式主义负担。在上级政府完全主导下级政府考核的背景下,基层政府缺乏真正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往往会只追求“短平快”的显绩,对事关当地百姓福祉的长远潜绩漠不关心。

4、“条块”关系混乱造成基层管理效率低下

属地管理被滥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县乡关系没理顺,条块关系没廓清。当前基层政府权力有限,尤其是执法权限多集中于上级部门,但很多上级部门习惯将压力“甩锅”,将治理责任以属地管理名义强推给基层,自己只保留监督检查权。基层政府普遍面临“看得见的管不了”的尴尬。很多基层政府执法事项,游走在法律边缘,缺少法律支撑。

5、“一元单向”治理造成基层治理效能不佳

多元共治的协同治理未形成,多元共治要求充分利用市场、社会的力量。就基层来说,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企业、民众等多方力量,在当前形势下仅靠政府单打独斗,往往效果不理想。“一元单向”治理困境根本上是没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项,并且应该自己管好的事也没有管好。

6、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基层干部内生动力不足

公共部门积极性一直是公共管理难题,在基层尤为突出,如何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平均主义问题,如何解决“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逆向激励问题成为基层面临的突出问题。激励保障不科学、不充分,正向激励少,惩戒问责多,正向激励形式单一,导致基层人心不稳,留人困难,“人在心不在”问题突出。

猜你喜欢

基层治理
民间组织发展对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影响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的问题与对策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基层治理法治化长效机制构建探析
青海省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现实困境
农村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发展思路析论
新型城镇化下的农村基层治理优化模式研究
我国城市基层治理研究文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