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戊酸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探究

2020-03-30余敏江峰锦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戊酸乙酰化骨髓

余敏,江峰锦

1.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重庆 401120;2.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创建办,重庆 40112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属于髓系克隆性疾病,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其特征为髓系细胞发育、分化异常,临床表现为无效造血、病态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 晚期患者可出现造血功能衰竭或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AML 转化、骨髓衰竭、并发症是MDS 患者治疗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MDS 病因不明,免疫因素等导致的细胞凋亡过度、 增殖异常可能在MDS 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HDACI)可改变染色体组蛋白结构,促进被抑制基因表达,加快细胞分化成熟,诱导细胞凋亡、周期停滞。丙戊酸钠具有HDAC抑制活性,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凋亡,抑制其生长。 该研究选取2013 年8 月—2017 年12 月就诊于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老年MDS 患者54 例, 探究丙戊酸治疗老年MDS 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就诊于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老年MDS 患者54 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各27 例。 对照组男16 例,女11 例;年龄61~76 岁,平均(68.46±3.58)岁;WHO(2008)分型:难治性贫血(RA)14 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10 例,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RAS)3 例。 观察组男17 例, 女10 例; 年龄62~75 岁, 平均(68.79±3.43)岁;RA15 例,RAEB9 例,RAS3 例。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该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符合《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关诊断标准[1]:持续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骨髓涂片中原始细胞达5%~19%,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巨核细胞系中发育异常细胞比例≥10%,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占有核红细胞比例≥15%;MDS 常见染色体异常;两组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②排除标准:叶酸、维生素B12缺乏;HIV 感染;慢性肝病;重金属中毒;甲状腺功能减退;其他可以导致血细胞减少或发育异常的非造血、造血系统疾病。

1.3 方法

①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RA、RAS 采用司坦唑醇等刺激骨髓造血药物治疗,RAEB 采用小剂量阿糖胞苷化疗,均加强对症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丙戊酸钠(国药准字H32020847)治疗,口服丙戊酸钠0.2 g/次,3 次/d,连续服用24 周。 ②治疗后≥1 个月, 每周检查1 次血常规,每3 个月检查1 次骨髓象。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 年版)》[2],疗效持续时间≥4 周,完全缓解:骨髓:原始细胞≤5%,各系细胞成熟正常,应注明持续存在的发育异常;外周血:血红蛋白≥110 g/L,中性粒细胞≥1.0×109/L,血小板≥100×109/L,原始细胞为0%。 部分缓解:骨髓原始细胞仍>5%,但较治疗前减少≥50%,其他同完全缓解标准。 稳定:未达到部分缓解标准,但疾病无进展时间≥8 周。失败:治疗期间病情进展或患者死亡,表现为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增高、 血细胞减少加重或出现更高位亚型。 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100%。

1.5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②不良反应。

1.6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74.07%高于对照组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嗜睡2 例,恶心1 例, 腹泻1 例, 肝功能损伤1 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52%(5/27),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27,P=0.060)。

3 讨论

MDS 为血液系统常见病,病因不明。 “组蛋白密码”学说受到广泛关注,该学说认为,染色体内组蛋白N 端外遗传学改变, 会影响DNA 与组蛋白亲和性, 可调控基因表达。 机体细胞中组蛋白N 端去乙酰化与乙酰化修饰保持动态平衡,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与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可调控该动态平衡[3]。而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多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I-IDAC)异常募集有关,局部染色质重塑受到干扰,影响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的基因表达被抑制,进而引发肿瘤。另有研究发现[4],骨髓中T、B、基质细胞等参与的免疫损伤所致造血细胞凋亡过多是MDS 发病的重要原因,减轻免疫损伤可改善MDS 患者病情。 MDS 的原始肝细胞表型与多药耐药基因呈高表达, 导致MDS 对一般治疗反应较差,疗效欠佳。故需寻找治疗MDS 的有效方法,以控制病情、增强免疫抑制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研究指出[5],多种短链脂肪酸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分化, 这与短链脂肪酸的HDAC 抑制作用有关。 HDAC 与HAT 可调节细胞内染色体组蛋白乙酰化状态,HAT 可将疏水的乙酰基引入组蛋白N 端赖氨酸残基,增加组蛋白与DNA 间空间位阻与静电引力,减弱其相互作用,促进DNA 解聚,增加染色质转录活性,促使DNA模板与转录因子结合,激活基因转录。 而HDAC 促使带负电的DNA 与去乙酰化后带正电的组蛋白结合, 染色质呈阻抑结构, 具有抑制基因转录的作用。 乙酰化酶可调控DNA 转录,调节细胞周期运行,修复DNA 损伤。 而去乙酰化酶与转录调控、染色体易位、细胞周期、基因沉默、细胞分化、增殖、凋亡有关。 肿瘤细胞中组蛋白多呈低乙酰化,组蛋白乙酰化状态失衡会引起染色质重构,激活癌基因,降低抑癌基因表达,导致细胞分化、凋亡异常。 相关研究认为,造血从多克隆转变为单克隆可能属于起始步骤,部分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及染色体改变可能促进单克隆造血生长、增殖及恶变[6]。MDS 患者外周血细胞数减少而骨髓增生活跃, 其原因可能为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的连续性出现断裂,导致骨髓内成熟前细胞死亡,即无效造血。

研究发现[7],针对组蛋白改变的靶向治疗可能逆转部分恶性表型表达,具有良好的抑制肿瘤效果。 丙戊酸为短链脂肪酸,可抑制HDAC 活性,将组蛋白高度乙酰化,活化转录, 诱导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 (MUTZ-1)凋亡, 减少MUTZ-1 细胞增殖, 可选择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其分化、凋亡,对正常造血细胞不具有严重毒性,并可与多种化疗药物协同发挥作用[8]。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4.07%, 高于对照组44.44%(P<0.05﹚,说明丙戊酸治疗老年MDS 患者疗效显著,能缓解病情,有助于减少输血,可能是因为丙戊酸上调了部分调控造血因子基因表达。 丙戊酸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腹泻、嗜睡、肝功能损害等,该研究中观察组出现少量不良反应,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丙戊酸治疗老年MDS 患者,安全性高。该次研究的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0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4.44%,张青宜等[9]报道丙戊酸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22 例中高危MDS 患者,2 个疗程后CR 率为40.9%,总有效率77.2%,优于常规小剂量化疗组,且不增加毒副反应,耐受性好。与该研究一致。龚蓉[10]等也报道丙戊酸钠联合等地西他滨治疗MDS 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轻微。

综上所述,丙戊酸治疗老年MDS 患者,疗效显著,能缓解病情,有助于减少输血,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需临床扩充样本量进一步验证,且未对丙戊酸与其他药物的协同作用及应用时机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戊酸乙酰化骨髓
抑癌蛋白p53乙酰化修饰的调控网络
丙戊酸相关药物基因组学在癫痫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观察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Aspirin乙酰化HDAC2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乙酰化处理对不同木材性能影响的研究
乙酰化修饰对天然免疫调节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