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殖农户融资渠道偏好分析
——以锦州市养殖业农户为例

2020-03-27姜柳汀张满林渤海大学经济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关键词:借贷养殖户金融机构

姜柳汀 张满林(渤海大学经济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一、引言

我国农业正不断地向现代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养殖农户的发展也呈现出生产经营类型多样化、生产规模化的态势。锦州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南邻渤海,近海水域面积12 万公顷,沿海滩涂面积26.6 万亩,25 万亩近海渔场,是天然的海产品养殖区;同时,又有养殖鸡、猪、肉牛、蜜蜂等传统,锦州市养殖业发达,其中黑山县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肉牛、蛋鸡标准化示范县”。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户所需要的资本资金数额也越来越多。相当多的农户自有资金无法满足生产所需,融资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作为农村金融主体的中国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面向农民开设了多品类的贷款,在贷款条件、贷款利率等方面都有惠农的优惠政策,成为农民的首选融资渠道。但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民间借贷在农户的融资来源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为什么相当多的农户不向正规的金融机构贷款,而选择融资成本较高的民间借贷,值得研究探讨。

国内外学者针对农户对融资渠道的选择问题做了相关研究,主要围绕融资选择的路径和影响农户选择的因素展开分析。学者们认为,农户融资渠道偏好的影响因素不但包括个体特征、经济基础,还包括成本费用支出。从交易的成本来看,莫媛、许少达、易小兰(2019)[1]和张乐柱(2019)[2]都经过实证研究发现,银农距离越远,导致交通费用越高,所以交通成本的支出增加了人们对民间借贷的选择次数;而孔荣(2011)[3]则认为,银行贷款程序的复杂性是人们不愿选择向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的主要原因。关于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的农户对借款渠道的选择,马晓青、刘莉亚、胡乃红、王照飞(2012)[4]以及杨燕(2016)[5]分别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的农户更偏爱向非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罗振军、兰庆高(2016)[6]在对黑龙江省种植大户融资偏好选择时同样发现,农户的文化程度在对农户融资渠道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另一方面,学者还发现农户的收入水平对借贷方式也有一定的影响。易法敏(2017)[7]在对农户电商借贷行为的分析中指出,农户会依据电商经营成果选择不同的借贷方式。孟樱、王静(2017)[8]和甘宇(2017)[9]认为,农户的总收入越高、农业收入占比越高,农户就更倾向于选择正规机构。另外,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户加入农机经济合作组织的情况在不断增多。米运生、贺虹(2018)[10]发现,参加经济组织的认知型农户群体,更倾向于选择其向银行等金融部门的贷款。除以上之外,农业结构的改革也对农户借贷渠道选择产生影响。米运生(2018)[11]在研究农业结构的优化对金融产生影响时发现,农地土地流转在促进转型升级的同时,从改善供给与增加需求方面提升了农户的信贷可获性,进而促使了农户在选择融资渠道时更偏向于正规金融机构。

养殖农户与种植农户的资金需求会有明显的差异,现有的研究针对养殖农户的融资渠道偏好研究的不多,而且也缺乏针对性。因此,本文旨在利用锦州地区的调研样本,剖析养殖农户的融资偏好问题,从而给农村地区金融制度创新提供依据。

二、研究假设

目前,我国农户融资的渠道包括银行类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是对正规金融机构在借款条件约束上的有利缓冲,但二者在借贷条件、贷款期限等方面,两者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根据学者们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影响养殖农户融资渠道偏好的因素主要有5个,并提出如下假设:

1.受教育程度

养殖户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其对融资渠道选择的主要原因之一。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思维较活跃,经营能力强,经济基础相对较好。最主要的是由于文化水平高,对金融知识认知程度也更高,更偏向正规金融机构借款。本文第1个假设:

H1:受教育程度高的养殖户更倾向于向正规金融机构借款。

2.农户年龄

一方面,年长的农户社会经验更丰富,人际关系网络更大,人脉更广,所以认识资金实力较强的亲朋好友较多,从民间获得资金的渠道较多,且更容易以低息或无息的方式在亲朋好友中借入资金。另一方面,年龄大的农户“借贷资金”的思想更为保守,偏向选择传统的借贷方式即民间借贷。本文第2 个假设:

H2:随着年龄的增大,养殖农户更愿意选择民间借贷的方式融资。

3.银行利率

养殖户选择非正规金融机构借贷,一是可以无息或者低利息从亲朋好友手中取得资金;二是认为从银行等正规机构获得贷款的难度大,转而向高息的民间借贷。银行的贷款利率越低,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就越紧张,获得信贷资金的难度越大。因此,较低的涉农信贷利率,反而促使农户转向民间借贷进行融资,这并非农户的本意,但也是无奈的选择。基于此,引出文章第3 个假设:

H3:银行利率越低,农户越偏好于选择非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

4.养殖户购买保险情况

养殖业风险大,正规金融机构为了规避信贷风险,一般都要求提供符合信贷条件的抵押物。而农户参加养殖农业保险,则可以规避养殖风险,确保正常的收益。对养殖经营进行投保,不仅说明养殖户对风险的规避意识,而且更容易获得银行的信贷审批。因而,这些养殖户在借贷资金时,会更倾向于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基于农户对风险规避程度的分析,提出文章第4 个假设:

H4:对养殖进行投保的养殖户更偏好选择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

5.农户参与合作组织情况

合作组织的资金实力一般雄厚,加上其良好的信用基础,会帮助参与农村合作组织的养殖户更容易选择银行类金融机构融资。所以,提出本文第5 个假设:

H5:参加农村合作组织的农户多数选择的渠道是正规金融机构。

三、数据来源与样本分析

(一)数据来源

2019年1月,笔者对锦州市所属县区的620 户养殖户发放了调查问卷。为保证调查所得的数据具有代表性,采用了等比例分层抽样的方式对锦州市各类养殖农户进行实地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农户的年龄、教育年限、对贷款利率高低的评价、养殖农户家庭购保情况、锦州市养殖户参加当地农村区域合作情况以及农户对融资渠道的选择等。

(二)样本描述

共发放问卷620 份,实际收回542 份,有效数为507 份,有效率为81.77%。样本分布为凌海市93 份,北镇市96 份,太和区103 份,经济技术开发区85 份,义县59 份,黑山县71 份。样本的基本情况如表1。

表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在507 份有效样本中,产业需要融资时选用民间借贷的养殖农户有394 户,占总样本比为77.71%;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的养殖农户有113 户,占比为22.29%。

从被调查样本的性别看,男性为379 人,占有效样本比为74.75%;女性为128 人,占有效样本比为25.25%。

从养殖户自身特征来看,在涉及的有效样本中,各个年龄段的养殖户占有效样本比的情况分别为:21~30 岁农户占比最小为6.31%,31~40 岁占10.45%,41~50 岁占比14.20%,51~60岁和60 岁以上这两个年龄段的农户占比较高,分别占37.28%和31.76%。从样本养殖户的年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锦州地区养殖户的年龄普遍偏大。养殖户特征的另一个指标是受教育程度,其分布情况为:未受过教育的有103 户,占有效样本的20.32%;学历为小学的占比最多,为40.63%;初中学历的占19.13%;高中包括职业高中和中专,这类农户占14.20%;学历较高的是大专和大专以上,这两类养殖户占比分别为4.93%和0.79%。由以上数据可知,锦州市农村地区养殖户年龄偏大且文化程度一般。

关于养殖户家庭对金融风险的规避情况,有效样本中有相当多的农户没有对养殖进行投保(占样本总数的50.10%),足额投保和投保在1 份以上的农户只有不到1/4。由上可知,锦州地区养殖户对风险的规避意识不是很强。所以,在选择借贷渠道时很可能为了便利选取小额贷等民间借贷方式。

从农户对当地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评价来看,对有偿借贷,农户普遍认为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利息低,样本中有79.09%的农户认为银行等正规机构的利率可以接受。只有20.91%的农户认为从银行类机构获得的贷款利息较高,会对养殖成本造成了压力。

从养殖户参与合作社情况看,虽然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农村经济合作社,但在调查的有效样本中,仅有31.16%的农户已加入农户合作社,仍有68.84%的养殖户还是单打独斗。

四、实证分析结果与解释

(一)变量描述性统计

本文运用logistic 模型对养殖农户的融资路径偏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选取变量及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2。

(二)实证结果与讨论

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背景下,农户对融资渠道的选择代表了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在资金上的扶持力度[12]。若农户对正规金融机构资金的依赖程度低而去选择民间借贷的方式融资,则表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需要改革创新。基于本文选择对农户进行文件调查,因此选取logistic 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本文运用logistic 模型对养殖农户的融资路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见表3。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3 养殖农户融资路径偏好的Logistic 回归结果

从模型估计结果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年龄越大的农户更偏好于选择非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这可能是因为:一是农户年龄越大,社会关系越广泛,比年轻人拥有的亲朋好友数量会更多,从亲朋好友处无息借款的渠道越多;二是年长的农户金融知识比较少,认为金融机构需要付利息,且手续烦琐,不愿意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贷款。

2.受教育程度与金融渠道的选择没有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原因是现代金融机构的宣传普及,使得大多数养殖户对银行信贷都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和了解,不管教育程度高低,养殖户都能相对理性地选择融资渠道。

3.银行利息水平也是农户选择贷款路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5%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农户在资金借贷时,不仅会考虑利率带来的利息支出,也会考虑到借款的可能性。银行利率水平是比较低,虽然农户愿意接受,但很难从银行获得低息贷款,转而寻求民间的高息贷款。通常情况下,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利率越低,选择民间借贷的农户就越多。

4.是否参保对借贷渠道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投保的养殖户,一般都会符合银行借贷的条件要求,更容易获得银行信贷支持。而没有购买保险的农户,则对资金借贷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养殖风险,很难获得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所以,他们便只能选择小额贷或从亲朋好友处进行融资。

5.参加农村合作组织的养殖农户有利于获得银行的支持。农村合作组织一般资本较多、社会信用较好,生产运营有保障,抵抗经营风险的能力强。所以,在合作组织中的农户一般更容易以较低的利息筹资,获得正规金融机构支持。

五、政策建议

正规的金融机构应该是融资的主渠道,但由于多种因素,很多农户在无法从亲朋好友处无息借款以后,主要是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高息贷款。所以笔者分别对政府、金融机构和农户三种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1.国家应制定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加大涉农贷款的投放[13]。促使金融机构向农户投放的贷款余额稳步增长,提高涉农贷款比例。

2.农村金融机构要走出柜台,深入农村一线向农民普及信贷知识,让更多农户了解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优越性、可靠性[14];提供上门服务,避免农户因贷款距离远而转向选择其他贷款方式[15];金融机构可以尽量简化业务流程和贷款手续,免除农户因流程复杂、审批结果缓慢而不能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困扰。

3.从农户自身的角度来看,农户应增强防范经营风险意识,积极参加投保;同时要规范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使自身经营状况符合金融机构的基本信贷条件。农户还应积极参加或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不仅可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还可以提高养殖农户的信用水平,农户也将更容易获得贷款。

猜你喜欢

借贷养殖户金融机构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民间借贷纠纷频发 诚信为本依法融资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一张图看懂民间借贷“防火墙”
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36%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