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2020-03-25吴碧允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21期
关键词:动手实践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吴碧允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入门和基础的重要阶段,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然而,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抽象,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不长。如果教师采用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小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大胆打破旧的教学模式,运用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动手实践、巧设悬念、游戏比赛、激励评价等六个实用策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关键词】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动手实践;巧设悬念;游戏比赛

小学数学教学是入门和基础的重要阶段,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然而,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抽象,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不长。如果教师采用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小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大胆打破旧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与活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下面是笔者常常采用的六个实用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乏味,他们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只受到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吸引。他们爱听故事,爱看动画片,创设卡通故事情景,往往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引发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蚂蚁做操》时,本节课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内容比较枯燥。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可爱的小蚂蚁排队做操的卡通动画片段,以讲故事方式导入新课:

“孩子们,刚才我们进行的速算比赛太精彩了!在森林王国里面,有一群可爱的小蚂蚁可羡慕我们了,它们早就排好了整齐的队伍,迫不及待地想一展它们的身手。瞧,它们出场了(展示可爱的蚂蚁排队做操的动画情境),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探究蚂蚁做操蕴藏的数学学问。”

“孩子们,请认真观察蚂蚁做操的队伍,说一说,你在图上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会用完整的语言描述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吗?”从而引出12乘4的计算方法教学。在引导学生用点子图理解算理时,笔者用故事语言进行过渡:“看屏幕,变!变!变!调皮的小蚂蚁们念起魔术咒语,把自己变成了小圓点,做操队伍变成了一个点阵。你能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小蚂蚁的数量吗?”听到这些充满童趣的课堂语言,看到可爱的动画图片,孩子们眼里荡漾着笑意,有效引起了学生学习乘法计算的兴趣。

二、角色扮演,体验学习乐趣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教师要善于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学习题材,通过角色扮演活动等,模拟生活中真实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算理,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在玩游戏的同时让孩子们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一年级数学上册《乘车》教学时,笔者让孩子模拟坐公共汽车的生活情境,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师:“同学们坐过公共汽车吗?知道有什么规则吗?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搭乘公共汽车的游戏好吗?”我拿出用硬纸准备好的公共汽车图片道具,可爱的卡通汽车造型吸引了小朋友,孩子们纷纷兴高采烈地争先举手上台扮演乘客。

情境一:车上有两人,汽车到站后有5人上车。请2名同学扮演车上的乘客,5名同学扮演上车的乘客。师:“孩子们,车上原有2人,有5人上车,现在车上有多少人?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出,有人上车后, 车上人数增加,要用加法计算车上人数。

情境二:车上有7人,到下一站时,有4人下车,车上剩下多少人?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出,乘客下车了,人数减少,要用减法计算车上剩余的人数。后面的问题也同样采用这个办法进行教学。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再现了生活真实情境,孩子们直观地看到车上人数增加、减少的过程,理解了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三、动手实践,增强学习兴趣

动手实践是启迪学生智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表明,人类最好的认识来源于动手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动手实践活动,提供给学生通过自己的手和眼发现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仔细观察、积极探索、寻找规律。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三个动手实践活动。活动一:量一量。师:“孩子们,老师手上的直尺是1米,让我们伸开双臂跟1米的长度比一比,我给大家量一量,然后请孩子们说一说1米大约有多长。”

活动二:猜一猜。师:“从脚部开始算,1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我将米尺竖起来,先让学生估一估,再和1米尺的长度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

活动三:找一找。师:“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我请学生跟我一起示范怎么量,然后让孩子们四人一个小组,在课室里量一量,最后汇报结果。通过以上猜一猜、比一比、说一说、量一量、找一找的实践活动把1米有多长的观念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理解1米的长度观念。

四、巧设悬念,提高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对新事物感到惊奇,引发疑问,进行探索的心理倾向,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要善于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巧妙的设计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笔者在教学生如何根据已知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求出这三个连续自然数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写出三组连续的自然数,请孩子们观察分析特点,并计算它们的和。在这一环节,孩子们对连续自然数的特征得到了理解认识,在求和的时候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笔者设计了一个让孩子考考老师的游戏。游戏规则如下:孩子们四人为一小组,任意写出三个连续的自然数,计算出它们的和。然后,把和告诉老师,让老师猜猜这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分别是多少?当一组、两组、三组、四组的孩子向笔者提出问题,笔者都可以马上说出答案时,孩子们纷纷投来崇拜的目光。这时候,笔者就抓住时机向孩子们说:“老师为什么可以这么快算出来呢?其实老师是有秘诀的,同学们想知道老师用了什么秘诀吗?”从而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有个别思维灵敏的学生,已经想到了笔者用的方法,于是,笔者就请他分享自己的方法,全体同学一起验证,当总结出解题规律后,全班同学的思维豁然开朗。

五、游戏比赛,增添学习乐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具有竞争性的游戏比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游戏比赛环节,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思考的内在需要,可以设计闯关游戏,小组积分比赛游戏等。

在数与代数领域的计算教学中,笔者常常使用小组积分比赛的游戏,为数学学习增添乐趣。笔者把全班学生分成八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答对一题得一分,答错一题不得分,由老师把每题的得分记录在黑板上,每组答题的机会均等,答错一题的则由下一个小组的同学回答。下课前统计成绩,奖励前三名,发放奖励卡片。通过这样的比赛活动,赋予了计算教学趣味性,促进学生在玩中提高计算能力。

六、激励评价,促进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在整节课长达40分钟的学习中难免会出现疲倦,降低学习效率的现象。教师就要采用激励评价的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常用的激励性评價有语言激励和荣誉激励。

(一)语言激励。在课堂评价语言中,笔者坚持采用赞许或热情的鼓励,以巩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让每个孩子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即使答错了也会给孩子语言和眼神鼓励,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形成进步的动力。

(二)荣誉激励。笔者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奖项,及时评价奖励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常用奖励星星的办法,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完成练习。笔者把课堂问题作为评奖题目,简单的基础题,答对一题奖励一颗星星,回答时声音响亮、语句完整、答案正确的可以奖励两颗星星。难度大的拓展题,答对的可以获得双倍奖励。所奖励的星星,每十个换一张奖励卡,每十张奖励卡可以换一张表扬信,每十张表扬信可以换一份礼物。每个学期期中、期末各兑换一次礼物。该奖励方案在课外作业和测试评价当中同样适用,使用效果良好,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的激发与培养。教师应当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与活动,增强数学课堂学习的趣味性,着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妨试试这六个实用策略,相信会在“欢声笑语”的课堂中,感受到教学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

[2]吴正宪.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M].华东师大出版社,2013.

[3]徐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2018(1).218.

猜你喜欢

动手实践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谈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角色扮演
高效学习三角形的方法研究
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性活动的教学研究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