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推拿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外感发热的效果观察

2020-03-24黄国定

智慧健康 2020年5期
关键词:外感手法疗法

黄国定

(廉江市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524400)

0 引言

在儿科疾病中外感发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临床治疗的药物较多,治疗效果不一。而基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小儿发热是由于外邪,如风、寒、暑、湿、燥等入侵人体,均闭郁阳气,正邪相争而发热,素体阳亢,阳盛阴衰,水不制火而发热,小儿的机体功能发育还不成熟,防御的能力较差,受到外邪侵入后容易出现发热的症状,且发病多较急促。服用西药退热效果会非常明显,但是常治疗反复。而中医的推拿手法退热不但快,而且没有副作用,与放血疗法进行配合治疗,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本文针对此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 例研究对象均为本医院2019 年3 月至2019年12 月收治的外感发热患儿,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对患儿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40 例:患儿年龄为8 个月至8 岁,平均(5.32±0.28)岁,男性和女性的数量分别是25 例和15 例,患儿的平均体温为(38.96±0.23)℃。实验组40 例:患儿年龄为8 个月至7 岁,平均(5.64±0.46)岁,男性和女性的数量分别是24 例和16 例,患儿的平均体温为(38.43±0.242)℃。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经过临床诊断所有患儿均符合外感发热的症状;患儿的体温要超过37.5℃。排除标准:具有心肝肾等器官器质性疾病;药物过敏史和精神病史。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西药对症治疗,服用布洛芬悬液等退烧药物。实验组患者进行小儿推拿配合放血疗法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如下:

1.2.1 小儿推拿

主要的推拿手法就是清肺平肝(1-3 分钟)、水底捞月(以凉水为介质操作1 分钟)、打马过天河(2-3分钟)、推天柱骨(先以手掌轻拍天柱骨20 余次,继则下推至局部潮红)、推拿取痧、推上三关与下六府(根据病情确定比例)、推箕门(先以手掌从下至上轻拍令局部潮红,继则从下至上推2 分钟)、头面四大手法24 次等。中医辨证患者的病症类型,如果患儿属于风寒束表的症状需要加施拿风池、揉二扇门以及一窝蜂各1-3 分钟;如果患儿属于风热犯表的症状需要加揉曲池、合谷以及大椎各1-3 分钟。操作者需要根据患儿的病症进行辩证推拿,主要是以特定的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特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推拿。

1.2.2 放血疗法

主要的放血穴位就是双耳尖、耳背、大椎穴、双侧的少商、商阳。在进行针刺放血的过程中,要仔细的对医嘱进行核对,并详细的向患儿的家属进行解释,告知家属具体的治疗情况、治疗效果等,消除家属的顾虑。

患儿需要采取坐位进行治疗,在治疗前要再次对医嘱进行核对,确保针刺部位的准确性,如果患儿不配合治疗,患儿的家属要抱住患儿进行治疗。操作者戴手套后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消毒针刺部位两遍,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0.45 型号一次性针头对准针刺部位迅速入针,深度约0.5-1mm,深度不可超过针面长度,随即将针迅速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使其自然出血,然后用棉球吸取血滴,再次消毒穴位后用棉球压迫止血,大椎、少商、商阳操作方法一样,临床上刺血治病的出血量,一般根据病情、体质而定。在实际的放血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如果患儿出现明显的不适情况,要即可的停止治疗,避免发生意外。同时,要注意控制好放血量,一般在5-10 滴左右,宜1 日或2 日1 次,1-3 次为一疗程。治疗结束后,要给患儿家属普及一些注意事项,保证预后效果。

患儿先要进行推拿治疗,然后进行放血治疗,每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2 天后如果没有效果,要改变治疗方法。

1.3 对比指标

对比两组换热的治疗效果。痊愈:治疗后患儿的发热症状消失,相关的临床症状也消失;显效:治疗后患儿的发热症状消失,相关的临床症状也明显好转;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发热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其他的临床症状依然存在。

临床记录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发热症状完全消失的时间)和治疗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了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数据,以()来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来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进行组间差异检验,当P<0.05,则代表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统计学分析表明,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0.05%,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和治疗时间比较

统计学分析表明,实验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以及治疗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和治疗时间对比()

表2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和治疗时间对比()

3 讨论

小儿属于特殊的群体,与成人相比抵抗的能力相对较弱,自身的调节能力也较差,很多药物治疗会伤害患儿的身体,因此当小儿出现外感发热的症状后,必须谨慎用药。而基于中医的角度来说外感发热属于感冒,在每个季节都可发病,气候变化、温差异常的环境下容易发病。小儿的各项器官发育都不完全,肺腑等器官较为稚嫩,脾胃的功能也存在不足,受外邪侵入后会出现夹痰、夹惊等情况,正邪相抵,营卫失调而发热[3]。

小儿推拿最早起源于明代,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均可进行推拿治疗,可用对多种疾病达到治疗效果,如感冒、咳嗽、发热、泄泻、呕吐、食积等,尤其是对于消化道疾病效果更佳。小儿推拿是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基础上,结合了多种方式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脉、气血流通的效果,是现今较为常用的一种保健和治疗的方法。通俗来讲小儿推拿就是利用一些推拿手法,对患儿的一些穴位进行揉捏等措施,促使患儿自身抵御风邪的能力得到提高,促使阴阳恢复平衡,是一种内外兼顾的治疗手法。因小儿的肌肤较为娇嫩,神气也比较怯弱,所以在推拿的过程中会特别的强调推拿的力度,要求推拿的力度必须轻柔和渗透,平稳着实。主要的小儿推拿手法有推法、揉法、按法、挫法、拿法等。

此外,推拿手法的实施较为简便,对患儿造成的伤害较少。推拿不仅对疾病治疗起到较好的效果,还可用于预防早期的感冒症状[4]。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推拿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对推拿的次数和手法进行确定,保证治疗效果,此外在推拿过程中顺序的操作也非常的中医,以免出现遗漏的情况。放血疗法是中医中非常独具特色的一种方法,放血与刺血进行配合治疗,可通过调节中枢达到降低体温的作用,同时可以起到泻火、退热安神的效果。人体的阳气汇聚在大椎,对大椎穴进行针刺,可通过神经的传导通路到达大脑皮层,促使大脑皮质和下丘脑的神经元活动加强,反射性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使体温调节中枢的应激性增强,体温调定点下移,从而达到降温目的,而进行点刺可以祛寒温阳,退热解表,是治疗高热的主要穴位。少商属于肺经的井穴,而商阳属于大肠经的井穴,对少商、商阳进行点刺放血,可起到退热解表的效果,其对于清洁咽喉也有非常好的效果[5]。对患儿的双耳尖以及耳背进行点刺放血,主要起到使邪有出路,邪热外泻,达到清热解毒、平肝熄火、调和气血、调整阴阳的目的。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选取了80 例外感发热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实验组患儿进行小儿推拿配合放血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退热的时间以及治疗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6]。

总而言之,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对外感发热的患儿进行小儿推拿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的效果明显,起效快,操作简便,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外感手法疗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层递手法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研究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
金碧清热汤治疗外感高热48例
产后外感高热辨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