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电视胸腔镜(VATS) 下纵隔肿瘤切除术中膈神经(NP) 保护的价值研究

2020-03-24沈国刚

智慧健康 2020年5期
关键词:胸腔镜神经研究组

沈国刚

(东莞康华医院,广东 东莞 523080)

0 引言

纵膈属于解剖区域,纵膈内包含心脏、气管以及大血管等,纵膈内出现的肿瘤组织即为纵膈肿瘤,大部分肿瘤均为良性肿瘤,临床治疗中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传统开放性手术的实施虽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1]。但是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大,手术后疼痛程度比较严重,影响患者的疾病康复。随着相关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临床治疗中可供选择的手术技术也在不断提升,电视胸腔镜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对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2],有关研究中指出,加强对膈神经的保护对于患者手术质量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抽取30 例纵膈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2016 年12 月至2018 年12 月入我院实施电视胸腔镜下切除手术,探究纵膈肿瘤患者治疗中电视胸腔镜的实施对患者手术中膈神经的保护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计抽取30 例纵膈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2016 年12 月至2018 年12 月入我院实施电视胸腔镜下切除手术,对照组15 例,年龄19-75 岁,平均(35.6±1.2)岁;肿瘤直径1.6-12 厘米,平均(4.3±1.2)厘米;胸痛患者10 例,咳嗽患者9例,胸闷患者8 例,头晕患者10 例,重症肌无力患者11 例;肿瘤位置:前下纵膈1 例,前上纵膈8 例,中纵膈2 例,后上纵膈2 例,后下纵膈2 例;研究组15 例,年龄18-74 岁,平均(35.3±1.5)岁;肿瘤直径1.9-11 厘米,平均(4.7±1.5)厘米;胸痛患者12 例,咳嗽患者10 例,胸闷患者6 例,头晕患者11 例,重症肌无力患者8 例;肿瘤位置:前下纵膈2 例,前上纵膈8 例,中纵膈1 例,后上纵膈3 例,后下纵膈1 例;患者均符合原发性纵膈肿瘤的诊断要求[3];患者均无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区情况;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无药物或者食物过敏情况;患者年龄均高于18 岁;患者及家属对本次手术及研究相关要求均完全知晓,且自愿配合参与;30 例患者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手术前实施全身麻醉和双腔气管插管,手术实施过程中由健侧肺进行单肺通气,保持健侧卧位接受手术,手术中双肩平面需要与手术床垂直,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合的手术方案进行手术操作,手术操作中如粘连比较严重,分离难度比较大,可适当将操作孔适当扩大,手术中需确保无肿瘤残留,如有必要需要将瘤体以及周围组织共同切除。研究组患者手术中加强对膈神经的保护,①缩小手术中膈神经的暴露程度,长度不可超过5厘米;②调整超声刀工作中的方向,将刀面面向纵膈肿瘤一侧;③超声刀连续操作20 秒,电钩连续使用15 秒。需要使用常温的生理盐水进行冷却后再次使用;④手术中需要使用浸过生里盐水的纱条对膈神经进行覆盖保护;⑤如患者纵膈肿瘤与膈神经之间的距离小于8 厘米可使用无损伤钳对其进行锐性分离,手术中需要禁止对神经进行牵拉;⑥电钩以及超声刀在实际操作中与膈神经之间的距离不可少于1 厘米,电钩的功率需要控制在25W 以下;⑦手术完成后需要使用明胶海绵将暴露在外部的膈神经进行覆盖保护;⑧患者手术完成后给与维生素以及叶酸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30 例患者手术治疗指标,包含手术操作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后引流量,分组计算各项均值后对比;详细统计患者手术后膈神经损伤情况,分组计算损伤率后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分组对比30 例患者基础手术指标

30 例患者就手术操作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后引流量对比来看,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0 例患者基础手术指标分组对比()

表1 30 例患者基础手术指标分组对比()

2.2 分组对比30 例患者手术后神经损伤等不良情况发生率

研究组15 例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情况,对照组15 例患者手术后出现4 例神经损伤,损伤率为26.67%,经计算χ2=4.615,P=0.032;研究组15例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对照组15 例患者手术后出现2 例重症肌无力,2 例乳糜胸,损伤率为26.67%,经计算χ2=4.615,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膈神经损伤是胸外科手术中的重点不良情况,手术中膈神经的损伤是胸外科手术后并发症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患者膈神经损伤后呼吸功能会出现明显降低情况,且该损伤属于不可逆性损伤[3-5]。虽然部分保守治疗的实施以及肌肉代偿功能的改善虽然能够改善患者膈肌麻痹情况,但是也难以恢复到创伤之前状态[6]。电视胸腔镜(VATS)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在治疗中的实施对其膈神经损伤的原因如下,膈神经肿瘤位置不佳导致手术中膈神经的解剖位置不清晰,另有纵膈肿瘤的生长影响解剖结构变异,其中最为常见的为侵蚀性肿瘤,此类肿瘤手术中难度比较大,操作较为复杂,如对膈神经存在侵犯、包裹或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情况将会加重手术中对膈神经的损伤[7-8]。电视胸腔镜(VATS)下纵隔肿瘤切除术中加强对膈神经的保护对手术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的保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尽可能缩小膈神经位置的手术切口,超声刀以及电钩操作中需要尽可能远离膈神经,同时做好对膈神经热辐射的隔离保护,降低手术操作对膈神经造成的刺激。手术完成后需要使用明胶海绵等对膈神经暴露部分进行保护,隔离放置引流管。手术后需要选择相适合的药物为患者进行神经营养支持治疗,促进其膈神经功能的恢复[9-10]。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少于对照组,手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电视胸腔镜下切除术在纵膈肿瘤患者手术中对膈神经保护的实施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缓解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降低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提升患者手术后康复时间以及康复质量。研究组患者手术后神经创伤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加强膈神经的保护对手术后康复质量的提升以及患者痛苦缓解有显著效果,有助于提升手术安全性。

综上可知,纵膈肿瘤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下切除术治疗中加强对膈神经的保护对于手术质量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提升术后康复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胸腔镜神经研究组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