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痰通络汤联合针灸与康复训练治疗对中风患者神经功能修复的效果观察

2020-03-24吴冬梅

智慧健康 2020年5期
关键词:通络例数康复训练

吴冬梅

(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26)

0 引言

中风在临床诊断中被称之为脑卒中,中医学认为该病的致病因素包含情志抑郁、血液瘀滞、劳累和气候等,常见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晕倒等[1]。一般起病较急,并且病情发展迅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疾病治疗难度大,对患者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相关研究表明,急性期发病期采用综合治疗效果较好,但恢复期要保证治疗效果,应以中医治疗为主,尤其是针灸治疗,可显著改善瘫痪肢体、语言功能障碍等问题,同时联合中药饮片,可提高治愈率。传统治疗中主要是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的并病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但该方式难以取得理想治疗效果[2]。本次研究重点分析中风患者治疗中,采用化痰通络汤联合针灸与康复训练治疗方式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修复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医院收治的80 例中风患者为治疗效果观察对象,全部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均为40 例,两组中男性分别为30 例和20 例,其余为女性,两组患者的最低年龄为60 岁,最高年龄分别为82 岁和83 岁,年龄均值分别为(70.78±4.23)岁和(70.54±5.02)岁,两组的平均病程(5.47±3.24)个月和(5.58±3.33)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中风;②三大常规检查正常;③临床资料完整;④病程时间8~30个月;⑤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⑥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精神和沟通障碍;②临床资料缺乏完整性;③有严重精神病史。④有严重恶性肿瘤、肝肾功能疾病等患者。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实施降压降脂、脱水抗凝和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维持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方式,如针对吞咽困难患者,辅助使用机械进行吞咽能力训练,对认知障碍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辅助实施阅读训练,从简单的词、句开始,逐渐增加训练难度[3]。

观察组:在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增加化痰通络汤联合针灸。化痰通络汤治疗,其药方组成为:法半夏、橘红、枳壳、川芎、红花、远志、炙甘草和石菖蒲均10g,茯神、党参和丹参均15 g),用水煎至300 mL,1 剂/d,早晚各一次,15 天为1 疗程。针灸治疗:使用毫针,采用平补平泻,取肩髃、手三里、学海、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合谷与太冲等穴位,刺针停留30 min,1 次/d,每个疗程为7 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1.4 疗效判定

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评分根据神经功能评分表确定,结合患者的一般行为缺陷(总分:19 分)、脑干功能(总分:21 分)、运动状况(总分:6 分)、感觉(总分:6 分)、自主行为(总分:6 分)、反射(总分:12 分)和癫痫发作(总分:10 分)等指标进行打分,全部指标总分为80 分,分数越高临床治疗效果越明显。

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眩晕、肢体麻木、运动、语言以及晕厥等病症发作情况进行确定,以疗效百分数为判定标准,疗效百分数=(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治疗前总分数×100%,疗效百分数>50 为显效,在50%~89%为有效,而≤2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而治疗满意率采用医院制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确定,患者对治疗方式急性评分,总分为100 分,将满意程度分为满意(>85 分)、一般满意(70~85 分)和不满意(<70 分)三个等级,总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利用t和χ2检验,P<0.05 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状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评分均提升。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分)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50%,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n,%)

2.3 治疗满意度比较

统计两组患者中对治疗方式的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患者例数,其中,研究组分别为22 例、16例和2 例,对照组分别为16 例、14 例和10 例,两组不满意患者的占比分别为5.00%和25.00%,而总满意患者例数分别为95.00%和75.00%,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满意率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脑中风患者疾病的致病原因为血液循环受阻,患者的动脉发生硬化进而形成血栓,导致脑部组织严重受损,进而导致脑梗塞和脑出血,并对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导致运动、感知、认知功能发生障碍[4]。因此,针对脑中风患者采用有效的治疗方式,并通过相应的康复训练,加快脑部功能恢复速度,并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对改善其病情具有重要意义[5]。针对中风患者治疗中,为加快患者康复效果,应重视对患者脑部神经组织损伤的修复治疗,以此改善脑组织血肿和脑血管病变状况[6]。

采用中医手法治疗中风时,相关研究学者认为,该病的病理机制为患者本虚标实,肝肾阴虚与气血衰少,存在气血瘀滞等基本病症。急性发作期该病的主要致病原因为淤血痰浊阻滞脉络[7]。因此,在疾病治疗中,应采用化痰通络汤,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症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的心脑血管功能和脑缺血症状。该方中用法半夏、橘红、茯苓、枳实具有化痰祛湿作用,丹参、川芎和红花具有活血行瘀作用,而党参与甘草可补气健,各种药物配合使用能够发挥痰浊化、瘀血散和脉络通效果,可促进微循环[8]。同时采用针灸方式,加快患者神经功能修复,并给予患者康复训练治疗,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症实施针对性训练,促使患者快速恢复[9-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明显,且研究组评分更佳。两组临床疗效与满意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中风后患者在传统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实施化痰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具有较高临床推广意义。

综上所述,对中分患者进行神经功能修复中,简单采用传统的康复治疗方式,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而再次基础上实施化痰通络汤与针灸联合治疗,则可加快对患者的神经功能修复,提升临床治疗水平。

猜你喜欢

通络例数康复训练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丹参通络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tg5、Beclin-1及LC3表达的影响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滋阴养血通络贴对痛风肾蛋白尿影响的临床观察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通络熄风汤治疗面肌痉挛
芪藤竹黄通络汤治疗中风恢复期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