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班级文化,铺设育人底色

2020-03-23刘慧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学氛围班级文化小学班主任

刘慧

【摘  要】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开始,也是学生真正接触系统化学习的开端,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阶段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性情较为顽劣,但是也比较容易教导,需要家长与教师配合共同进行监督。因此,班主任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督促学生学习,同时还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与学习习惯,使学生热爱学习,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班级文化;教学氛围;策略

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学习特别重要,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与行事风格,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虽然也有“出淤泥而不染”,但是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还是需要一个特别好的氛围,才能培养出他们优秀的学习品质和道德品格,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所以班主任在建设与管理班级的时候,不能只是按照自己的心愿进行管理,还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共同管理班级,从而激发学生对班级的感情,还要为学生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与学生共同建立并完善班级制度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小学阶段更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们去遵守规则,学生只有在一定的规则下,才能实现自由,才能建设好和谐的班级环境,丰富班级的文化。有的教师认为小学生年纪比较小,不遵守班级制度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对很多学生的一些违规行为都是抱着睁只眼闭只眼的心态。但是一个人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如果一个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接受到要遵守规则的教育,那么只会认为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在初高中阶段会更加无视规则,破坏班级的整体和谐,给其他学生带来困扰,所以小学阶段必须让学生尽量遵守制定的班级制度。另一方面,学生之所以会有故意违反班级制度的情况存在,是因为这些规则是学校或者教师站在自己的角度制定的,虽然是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践的成果,但是对于一个刚从幼儿园升到小学的学生来说,他们还是比较难以接受这种强制的束缚的。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来进行班级制度的确定,这样由班级上大部分同学认可的规则,如果有学生违反了,则会受到大部分学生的孤立,从而让小学生自觉遵守规则。

例如:教师想建立一个班级值日的制度,通常情况下是教师自己决定这个制度的具体规则和实践内容,可能是就按座位顺序每个学生轮流进行值日,内容可能就是擦黑板和维护讲台清洁。这样制定的规则可能很多学生都是不愿意去实践的。但是教师如果通过和学生们讨论,让学生提意见,每日值日的具体内容有哪些,让学生们自己选择值日的顺序,这样学生们会认为这是他们自己制定的规则,从而更愿意去遵守。在小学生都学会遵守规则的时候,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建立更完善的班级制度,并丰富班级的精神和文化。

二、定期制定班级目标,培养学生集体精神

心理学表明:一个好的集体不仅需要有自己的文化,同时还要有自己前进的目标,不然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班主任在管班集体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从学生的内在动机出发,帮助学生设置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班主任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从教学任务与目标入手,为学生设置合理且科学的阶段性目标,进而带动学生进步,建立优秀的班集体。

例如在新学期开学的时候,学生对新课本内容等都不熟悉,同时假期还会养成一些不是很好的习惯,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过渡。所以班主任可以开一个小班会,或者在“说话墙”、黑板报等区域写下开学小目标,如:打扫好班级卫生,做到准时上学,获得第一个月的流动小红旗;在第一个月的月考中,各科成绩都能获得班级前三等。如果学生完成小目标,教师就奖励每人一些糖果、小红花,或者带领学生出去玩耍、参观等。学生有了奋斗的目标,同学之间彼此监督,而且还有奖励在诱惑着学生,所以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样期中、期末都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班主任要抓紧学生的学习,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要以学习为主,但是也不能全部变成学习,不能给学生过度的压力,应该适当地放松,给予学生一些奖励、活动等,进而使学生更好地完成班级目标。班级目标不能全是与学习相关的,当前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主,所以班主任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其他目标,如:学校组织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在运动会前一个月,可以为学生制定运动计划,锻炼学生的身体,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同样还可以开展一些艺术活动,比如六一儿童节的活动、元旦晚会、唱歌比赛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功底,需要班主任为学生制定计划,并组织练习活动等。这样也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了目标,学生在活动与锻炼的过程中会更有积极性。

三、设置班级“说话墙”,建立民主氛围

民主的开放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的发展,只有民主的班级才能让学生畅所欲言,才能让学生敢于对班级的发展提出意见,对一些不好的现象进行批判,所以要发展好班级文化,必须要建立起来一个民主氛围。

例如:很多小学教师没有建立这种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对让小学生对班级的发展提出意见这个过程有很多疑虑,比如小学生自己还没有成熟,很多建议可能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甚至会带来负面效果。然而这些疑虑是没有必要的,让学生们理解民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去发现身边一些不合理的事情,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让他们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是对健全性格的塑造。建立民主氛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设置班级“说话墙”的方式是比较适合小学生这个阶段的。所谓的“说话墙”就是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写在教室的某面墙上,可以是黑板的一个角落,也可以是黑板报,特征就是每个学生都可以在上面写自己的想法,其他学生和教师也可以直接看见这些话。学生们在上面写出了这些意见之后,需要教师去主导学生们讨论这些建议是否合理,是否还有改善的空间,让其他学生对这个意见提出一些优化,最后大家投票决定是否通过。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学生可以随時表达自己对班级建设的意见,而教师和其他同学也可以快速地对意见进行反馈,是一种高效的民主方法,可以比较容易地建立起民主氛围,促进班级的文化发展。

四、设置多种课内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文化的建设,不仅要从规章制度出发,那只是建立优秀班集体的开端,要建立一个顽强、有灵魂的班集体还需要班主任从文化二字出发。所以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还要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丰富班级文化,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级文化的内涵对于学生而言过于高深,并不容易理解,但是班主任需要明白文化内涵对班集体的建立的影响与作用。所以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为学生组织班级活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班主任可以为学生制定一些比赛活动,如班级大合唱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运动会等,进而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同时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馆、考古遗址等,开拓学生的见识;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做义工、帮助环卫工人打扫卫生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从而建立优秀的班级文化。

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要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然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还要从文化建设出发,为学生制定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向福佳.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2]林燕鸿,林美徽.小学阶段主题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9(03):29-30.

猜你喜欢

教学氛围班级文化小学班主任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建设班级文化,增效班级管理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