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现状与优化策略

2020-03-23刘倩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刘倩

【摘  要】  深度学习是由学生自发而产生的,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来学习新知识,将所学新知识与自我认知结构进行有机结合。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新的情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还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与总结。基于此,本文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深度学习的现状,提出合理的优化策略,旨在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深度学习

小学阶段作为锻炼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以及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其中最为主要的渠道即课堂。因此,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中深度学习的现实发展情况来探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并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可行的学习计划。

一、深度学习的特征

1.主动性。深度学习将主动、探索、反思视为发展理念,学习者在掌握简单的知识的同时,还要将目光放置在学习者自身的热情与学习积极性中。此过程中,学习者并不需要外界的监督,而是自发地参与到学习中,目的是掌握所学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在学习时,学习者以自己的兴趣为主要方向,在遇到学习的阻碍时,可以主动并积极将其克服。

2.建构性。深度学习不再将学习者视为被动的等待者,而是将其视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其中,构建性便为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学习者在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整合多方面的信息,还能够将新知识时与以往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搭建,并能够对一些较为零散的知识予以整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根据自身经验与思维判断能力剖析新知识时,学习者可以在大脑中建构一个全面且创新的思维意识,进而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

二、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现状

1.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缺乏深度。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多数教师采取讲授为主的模式,“填鸭式、一言堂”等模式随处可见。学生在单一的学习模式下,只能呆板地接受知识,并没有很多的机会参与到课堂互动环节,导致整个课堂都没有深入探索知识与自主设计学习内容的过程。此外,学生也不会拥有过多的知识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这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发展,数学知识学习只能停留在浅层认知中。

案例:《梯形的面积》教学片段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那么还有同学记得我们推理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吗?

在学生作答后,让学生展示转化方法。

师:大家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梯形的吗?梯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我们是否可以借助转化的思想来进行推导呢?

学生回答后,继续引导。

师:非常好!接下来,让我们以小组为中心来探索出梯形面积的转化公式:

(1)在学具袋中拿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梯形;

(2)使得两个一模一样的梯形重合;

(3)将任意一个梯形旋转180度;

(4)随后将两个梯形平移,并将其组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刚刚所组成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二者的高与底有着怎样的联系?

(5)小组内自行讨论,并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小组合作)

合作期间,学生对于剪与拼的掌握,只是按照教师的步骤进行,关于小组内的汇报工作并不会有过多的考虑,并且学生都只是按照教师所要求的方法进行,趋于单一,进而推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从整体的角度来看,该教学过程都表现得非常顺利,也没有学生提出困惑。在此教学模式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固定的预设轨道,目的是为了确保小组交流的有序进行,然而学生的思维逻辑却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学生并没有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来进行思考与创新,致使学生未能在良好且自由的空间内展开高效的深度学习。

2.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方法不灵活。通过当下小学生深度学习的现状来看,多数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很少有教师强调自己理解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记忆,虽然有些学生会自发地利用歌谣或者诗歌的方式来深化记忆,但是这些学生的数量还是在少数。

对于小学生而言,将知识可视化,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例如在学习画线段的方法时,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直观的方式来分析问题,并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但是教师尚未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年龄的影响,很多学生不能高效地理解教师所呈现的内容。除此之外,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记忆能力都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不足,在记忆的过程中,不能自主寻找有效的学习策略,不能灵活地理解知识,导致学生以可视化的方式来理解知识的能力偏弱。

三、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策略

1.提升小学生养成深度学习习惯的意识。小学阶段学生受到自身认知水平与年龄的限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往往采取一种被动的态度,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即缺乏良好的深度学习习惯。因此,教师首先需要认识到培养小学生深度学习习惯意识的重要价值,以此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并以此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明确地掌握学习目的。这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与能力提升具备重要的意义,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应付考试以及教师和家长,而是為了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只有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才能够实现可持续的自我激励机制,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意识。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深度学习对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途径。其中,良好学习习惯的产生离不开学生后天的努力与内心的需求,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发展状态,来帮助学生明确深度学习的重要性,并利用故事法、绘本法等形式来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增强自身对深度学习的理解与思考,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性与实践能力。

2.提高教师对深度学习的认识和指导能力。若想构建完善的深度学习体系与教师的配合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自身对深度学习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其理解能力。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学习深度学习的内涵,以此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至深度学习中,并提高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此时,教师需要全面地掌握深度学习所包含的理论知识、特性以及方式方法,准确掌握深度学习对自身教学的价值,在教学期间时刻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意识。一方面,教师要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来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并利用培训、书籍等途径,全方位认识深度学习的特性以及发展策略,并结合自身能力与学生的学习水平来制定可靠的学习策略。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利用课堂教学的实况来归纳经验,并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将可行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本班的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向学生提供深度学习的相关理论,让学生在相应的引导下参与到深度学习中,进而迈向更高层次。

总之,深度学习并非是某一理论派发生成,而是在正确、积极地引导下总结教学核心,这也是对当今小学生全面发展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并为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深度学习对小学生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要明确深度学习对自身与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迪兰.新时代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02):11.

[2]王艳青.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02):32.

[3]赵晓琴.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02):46.

[4]杨景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探讨[J].学周刊,2020(02):100.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