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现状与对策

2020-03-20石欣洋

文教资料 2020年1期
关键词:价值定位应对策略发展现状

石欣洋

摘    要: 在中国庞大的电影消费市场中,儿童电影往往是不为电影人看重的类型。面对全国3.67亿少年儿童,中国儿童电影为何不受观众待见呢?本文尝试剖析此类电影之现状,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努力提出切近实际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中国儿童电影    发展现状    价值定位    应对策略

在电影艺术词典里,儿童电影是指为少年儿童拍摄的故事片,即从儿童本身的精神需要出发而拍摄的,适合他们的欣赏特点和理解能力的影片。中国儿童电影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儿童电影《黑猫警长》《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三毛流浪记》《妈妈再爱我一次》《大闹天宫》等。这些经典影片曾经陪伴我们成长,是宝贵的精神食粮。尽管已经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但给我们留下美好珍贵的童年记忆,时至今日,影响依然经久不衰。然而,相较于国内现在较为流行的艺术片、商业片而言,我国的儿童电影依然比较稀缺,显得量少质差,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目前,中国0—18岁的少年儿童有3.67亿,其中中小学生有2.34亿,虽然儿童电影的市场空间很大,但是国产儿童电影的发展却动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儿童电影编剧一直沿袭旧的创作思想,故事没有新意,难以吸引观众的目光。另一方面,现在的儿童电影很难进入院线放映,宣传和投资难以和商业片相提并论,自然陷入儿童电影逐年走下坡路的尴尬境地。

一、儿童电影的国际环境

儿童片在中国一直是一个不太受大家关注的电影类型,很少有电影导演会主动拍摄这样的题材。一些导演们普遍认为,儿童片的拍摄花费了巨大的投入却没有丰厚的回报,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自然会选择拍摄回报更加丰厚的商业片或者是艺术片。反观全球电影市场,儿童电影依然占着很大的市场份额。伊朗电影的崛起依靠的是儿童电影的不断向外输出,如马吉德·马基迪的《小鞋子》《天堂的颜色》《继父》,阿巴斯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及其监制的影片《白气球》。而日本的儿童电影则多为动画片,如《足球小将》《灌篮高手》等。

在西方发达国家,儿童电影属于“通吃”的类型。美国儿童电影不仅在本国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而且越来越吸引中国的年轻人走进影院观看。例如近几年的《玩具总动员》系列电影、《功夫熊猫》《飞屋环游记》等,在全球和中国电影市场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现状

在苏联没有解体前,全世界一共设有两个专门制作儿童电影的制片厂,一个在莫斯科,另一个在中国。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俄罗斯取代苏联的地位。如今,莫斯科因为经济原因把儿童电影制片厂关闭了,而我们的儿童电影制片厂也变成了今天的电影频道。此外,依据2005年3月颁布的《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中国电影童牛奖被并入中国电影华表奖之中。种种不利因素使中国儿童电影一步步走向困境。

在全球儿童电影市场如此火爆的今天,为什么唯独中国儿童电影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之中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儿童电影的编剧创作观念陈旧。中国儿童电影的创作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制约与束缚,编剧们普遍对作品内容持有一种保守的态度,不敢做出大胆的创新。甚至部分编剧对儿童电影抱有一种偏见——简单地认为儿童电影的作用在于说教,在于给小朋友们讲道理,而不重视影片当中娱乐的部分,忽视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忽视寓教于乐的功能。中国儿童电影缺乏精品,其产生的后果是与受众群体有代沟、有距离感、有强迫感,拍摄出来的儿童电影只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上给孩子们讲述生硬的大道理,一些编剧们编出来的那些故事既空洞又虚伪,脱离少年儿童实际。这些故事根本难以吸引小孩子的目光,当然缺乏吸引力、感召力和持久的影响力。

(二)电影导演们的忽视。在影视文化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部分电影导演在选择拍摄题材时会刻意回避儿童电影这样一个“不赚钱”的电影题材。纵观中国电影市场,上映的绝大部分影片都是商业片或艺术片,较少有儿童片能够被电影导演们看重,继而成为电影观众心目中的“宠儿”。从技术层面讲,在一些电影导演看来,儿童片非常好拍且属于小儿科类的电影制作,没有必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拍一部儿童片。即使有导演拍摄儿童片,也仅仅是花费一两百万的投资制作电影,电影制作的精良程度大打折扣,这是精品稀缺的主要原因。

(三)儿童电影的定位不准。作为一部优秀的儿童电影,最起码要做到的一点是找准受众群体。很显然,这里受众群体是少年儿童。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导演和编剧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一部儿童电影中,虽然电影的主线描写的是儿童,但是导演却强行在影片当中输入反映社会或者表達更深层次意义的内容,表面上是给小孩子看的电影,实际上是给成人观看的。这样的电影不但儿童看不懂,有时就连大人也未必能理解,造成儿童看不懂、大人不愿看的局面。

(四)儿童电影投资不足。部分导演存在主观误解,直观地认为儿童电影没有多大的商业价值,从而导致儿童电影的投资大都是几百万的小投资,上千万的投入几乎屈指可数。在中国电影市场如此发达的今天,这样的投入既请不来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又吸引不了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电影导演的加盟,必然导致的一个后果是影片的粗制滥造。相较而言,在电影电视网络发达的今天,现在的少年儿童智商和情商较二十世纪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影片的故事情节、拍摄水准有较强的鉴别能力。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由于一些导演对儿童电影的轻视态度,与时俱进的优秀影片少之又少,中国儿童电影让儿童观众避之不及。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让孩子们有了更多接触国外优秀动画片的可能。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之下,相比而言,中国儿童电影与时代脱节,与国际儿童电影难以接轨,渐渐被扣上“无聊”“幼稚”的大帽子。

(五)新片宣传力度不够。每到贺岁档和暑期档,各种不同类型的商业片总会被各大影院排得满满当当。然而,能够进入院线且被排在黄金档放映的儿童片却寥寥无几。是因为没有儿童片可播放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每年都有大量儿童片被制作出来,但是被各大影院拷贝且放映的片子几乎没有。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一方面,由于制作成本较低,儿童电影的质量良莠不齐,各大影院为了保护自己的口碑通常会在选择上非常慎重,一旦片子中出现细小的问题就会选择放弃引进儿童电影。另一方面,儿童电影的放映往往瞄准的是家里面有孩子的那一部分特定群体,具体来说是孩子年龄在5岁—18岁之间的那一部分家庭。所以说受众面非常窄,一般都是一家三口前来观看电影。导致儿童电影排片量非常少,而排片量很少会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排片量少引发票房收入少,票房收入少导致整个电影制作团队难以收回成本,没有钱就难以制作精良的儿童电影,更没有可能进行高密度的对外宣传,最终没有较好的宣传就不可能有很好的观影量,社会影响力、经济效益大打折扣。

三、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价值定位

我认为,中国当代儿童电影有巨大的潜力、广阔的空间、极高的价值。面对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处境,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对中国儿童电影的认识,对其做出准确的定位。

(一)培养固定的观影群体。一部优秀的儿童电影对于孩子而言,带给他的不仅仅是影片里面生动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那些让他们过目不忘的经典人物形象和主人公传递的精神品格,都会对少年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贯穿一生。随着电影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有竞争力的儿童电影进入家长和小孩子的视野。一些口碑较好的儿童电影在获得观众的认可之后会继续推出第二部、第三部电影,最后发展成为一个系列。如2008年上映的《魁拔》系列动画片,在得到广大小朋友的认可之后继续进行投入制作,最终发展成为一部独具特色的儿童电影系列。

(二)一部好的电影会带动相应的社会商业文化消费。在中国,儿童观看电影大多是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的,孩子要看电影,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往往要全部出动。这里,除了增加票房收入以外,其电影的衍生商品如与电影主人公同类型的玩偶、漫画甚至小挂件都会同时上线,可以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此外,一家三口人走进影院观看电影,势必会购买零食、饮料等观影必需品。由此可见,一部儿童电影所带动的不仅仅是票房收入的增加,更带动了一连串的社会商业文化消费。

(三)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一部优秀的儿童电影不仅需要感人的故事情节吸引儿童的观影乐趣,更重要的是在观影中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美国儿童电影《奇迹男孩》中,通过电影主角奥吉的故事向观影的孩子们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道理——我们的生活中需要善良和包容,而且善良可以改变一切。又如《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就在我们心中播下了爱国、勇敢的种子。优秀的影片在这样的潜意识传达中,孩子们会不断重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应对策略

中国的儿童电影既然已经“疾病缠身”,那么,当务之急就是找到解救中国儿童电影的“仙丹妙药”。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药方不需要从别处寻找,它们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求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全方位提高儿童电影编剧的文化素养。编剧是整部电影的“精神灵魂”,要让儿童电影有一个质的提升必须先让编剧摈弃以往陈旧的创作观念,踏踏实实深入调查,在创作之前亲自问一问身边的孩子想看什么样的儿童电影、想看什么样类型的儿童电影,不要再用大人的视角看待小孩子的世界,更不需要通过一两部儿童电影给孩子们传授那些生硬而无趣的大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二)深度挖掘中國优秀的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反观以往的儿童电影导演们的剧本创作,几乎是坐在写字台前拍着脑袋凭空想象,这是导致故事情节假大空的重要因素之一。要让中国儿童电影走上快车道,就必须做出改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所以儿童电影导演们可以充分挖掘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精神在青少年心灵扎根生芽、开花结果。例如将孔融让梨的故事改成制作精良的儿童故事片,在讲述过程中向小孩子传达做人不可以特别自私,有好东西时要懂得与人分享的道理。如果说儿童电影可以这样发展的话,那么就不愁没有观影量。

(三)政府要不断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扶持力度。中国儿童电影在面对当前这样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时,一方面,儿童电影的导演和编剧要不断尝试新的拍摄手段和写作手法,同时不断尝试新的营销手段,如在票价上进行打折、推出一系列优惠活动等扩大影响力的促销手段。另一方面,政府要鼓励和支持导演和编剧拍摄有社会正能量的儿童电影,设立专门的扶持资金支持导演和编剧的创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中国的儿童电影真正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四)让儿童电影转入大投资、精良制作的正确轨道上。在儿童电影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最重要的一点是精良的制作。正是因为资金的短缺才让很多导演听到儿童电影这四个字后纷纷逃离。所以,应该在政府扶持资金的帮助下首先提高儿童电影的制作水准,以此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高电影票房。只有得到丰厚的电影票房,儿童片电影导演才有底气和实力做大投资、精制作的儿童电影,才有可能吸引国际一线巨星的加盟。

综上所述,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发展现状令人担忧,在新媒体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儿童电影必将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路线。中国儿童电影的未来前景是美好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需要辩证看待这一问题,既要看到我们现在取得的辉煌成就,又要认清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电影制作等方面的差距。我们坚信,中国的儿童电影在未来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参考文献:

[1]陈平.中国儿童电影困境与突破[M].北京:传媒文化,2012.

[2]马奔.中国儿童电影缺失与发展分析[M].北京:电影文学,2013.

[3]陈晓云.电影学导论第3版[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猜你喜欢

价值定位应对策略发展现状
高职英语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论我国传统道德的诚信规范及其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