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柏拉图的教育哲学思想

2020-03-18董旭

文教资料 2020年34期
关键词:柏拉图哲学

董旭

摘   要: 柏拉图巧妙地将哲学和教育融合在一起,并在解决问题时无意识地将哲学思维融入教育实际问题中解决不同的教育问题。柏拉图教育哲学思想的政治背景虽然不太“接地气”——仍是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打基础,但不可否认其在教育方面的价值。他的教育思想体系虽说没有系统呈现,但后世确实能从他的教育思想中得到可操作的经验并获益:不管是抽象概念的理念论、认识论、正义论,抑或是最高目标的哲学王,最理想化的理想国,还是注重道德和音乐、体育的道德教育观和谐教育观。每一对话都是不同类型思想的激情碰撞,每一想法都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每一内容无不散发着柏拉图的熠熠光辉。

关键词: 柏拉图   哲学   教育哲学思想

一、柏拉图教育哲学思想的政治背景

哲学在柏拉图时代尚未形成一个独立出现的形态,因此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哲学家也可以是教育家,二者没有显著区别,教育家和哲学家自古以来都在从自身思想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探讨、理解、阐释各自对教育的不同看法。直到十九世纪中期,1848年德国哲学家罗生克兰兹成为连接哲学和教育的桥梁,由他编撰的《教育学体系》使教育哲学这一名词正式出现在学术界的历史舞台,由此教育哲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理论。简明教育词典里解释道: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解释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方法等教育基本问题的一门学科。

柏拉图出身伯利克里时代的奴隶主贵族,自出生以来便接受贵族教育,但他却产生了反对雅典传统民主政治的思想。他认为让每个国家成员都参与进来的政治主张是不利于国家统一的错误主张,这会让国家陷入混乱,只有真正有胆有识的哲学王才能担起带领国家走向光明的重任,其他人应该做分内事,不问国事。柏拉图所有的治国育人及教育哲学理念都是基于根深蒂固的奴隶主贵族统领愿景。

二、柏拉图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理念论

1.理念论的理论基础

柏拉图在著作中曾提到,年轻的苏格拉底于公元前450年左右曾和年老的巴门尼德有过一面之缘,并从其学到了丰厚的知识。“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是由巴门尼德第一次提出的,因此我们能推断巴门尼德学说的确影响着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建构。无独有偶,“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说明了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是不能被直接认识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还提出认识论问题,他重点关注感觉经验,是第一个提出感觉是否可靠的问题的人,又认为人这个群体存在共同的智慧。他把哲学从完全探讨外部世界开始拉向研究认识及认识的主体——人。

2.基本内容

理念顾名思义就是想法,柏拉图认为人的想法抽象出来的结论即所持的理念是先于世间存在的,万事万物的起源皆是理念,这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柏拉图成为最早提出完整客观唯心主义并有自己见解的哲学家。他认为,现象世界不过是模仿理念世界所创造出来的,是理念世界的复本和影像;人们肉眼能看到的现象世界所呈现出来的具体事物不是现象世界真实存在的,仅仅是理念世界虚假地对现象世界的映像而已,理念世界最終还是打败了现实世界,让真实世界存于其中。

柏拉图认为宇宙的本质不是物质,而是理念,理念世界是第一性的,现象世界是第二性的。理念世界的金字塔分为四个部分:最低层次是各种具体事物的理念,依次往上是数学或科学的理念、道德艺术理念,最高层次的理念就是善,这是万物的本原。

(二)认识论

1.基本内容

柏拉图把理念论作为基石灌输到认识论中,从理念论分出来的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对应认识论分出了感性意见和理性认识,相应的感性意见是对现象世界的认知,理性认识是对理念世界的思索探究。现象世界是变幻莫测、难以捉摸的,所以说感性意见是没法对现象世界有正确清晰认知的。但理性认识作为对理念世界的超越感知的高标准鉴别,是唯一精准的思索结果。柏拉图根据认识的对象、过程及认识的实在程度将认识分为知识、理智、信念、想象(其中前两个为理性知识,后两个为感性意见):知识是对于善理念的认识,真实程度最高;理智是对于一切自然物和人造物的本质理念的认识,真实程度次之;信念是对于一切自然物和人造物这些现实事物的认识,真实程度较差;想象是对于艺术形象这些虚构的影像事物的认识,真实程度最差。

2.认识对象

柏拉图认为对每一具体认识所得到的仅仅是意见,而不是知识,只有对“相”的认识才是真正的认识。柏拉图提到每个具体事物都有姓名,同名的事物都有共性,这一共性是具体事物可依据的原理和存在的根据,这一共性可谓相。当然,根据柏拉图的理念论,我们可得出最高的“相”就是善。

3.认识方法

柏拉图认为人们的学习不过就是对固有知识的回忆,我们脑子里一直拥有知识,只是需要学习而用特定的手段唤起回忆,因此柏拉图认识的方法是回忆说,也称为灵魂转世说。柏拉图曾提及教育不是将不存在的知识采取强制手段注入灵魂,这就充分说明柏拉图不认为教育能“无中生有”,学习只是帮助回忆原有知识的有效手段。帮助回忆的手段是在教育中用具体的感性事物刺激或启发灵魂和理智。

(三)正义论

正确的分工是实现正义的必要举措,每个人担任适合自己的职务。治国者通过分工明确以一驭万、举重若轻;理智即思维能力及对世界的掌握水平领导激情和欲望,治国者对应理智,保卫者对应激情,劳动者对应欲望,只有理智的治国者才能更好地带领激情的保卫者和充满欲望的劳动者奔向更光明的国家的未来。

(四)哲学王

这里的王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要培养顶级的哲学家,角逐出来的优秀哲学家如同王一样立在所有哲学家群中,拥有最高荣誉且备受尊敬;第二层意思是真正的统治者称王,柏拉图最理想的统治者一定是由最拔尖的哲学家担任的。

1.培养哲学王的教育阶段

从学前教育开始,柏拉图强调对腹中孩子的胎教,也强调优生优育,国家会对每一个出生的孩子负责,因为刚出生的孩子不能再算私人财产,应成为国家公共财产,由国家统一管理。当孩子长到3岁时,他们需在育儿所待到5岁,期间通过游戏、故事等进行智力活动,也有政府提供的专业人员对儿童进行保育。慢慢到7岁时他们开始接触初等知识,主要学习音乐和体育等,音乐可以陶冶教化儿童心灵,体育可以强身健体。18岁至20岁时他们开始集中进行军训(以前的体育学习是为现在的军训打下强健的身体基础),并系统集中地学习四艺,即算术、几何、天文、音乐。20岁到30岁时会选择拔尖者继续深入学习四艺及哲学。在这10年学习之后,即31岁到36岁这五年的时间再专门选拔一批在哲学上有造诣的学生专修5年哲学及辩证法。到了36岁至50岁那些学哲精湛的“准哲学家”就可以开始实践锻炼开始治国。到了50岁以后这种特别的优秀的“哲学家们”就可以边工作边研究哲学,相当于半退休的前辈,可以用大部分时间潜心研究哲学,到了该轮流处理国事的时间,他们也会专心处理繁杂冗长的政治事务。这一金字塔式且持续性学习的教育阶段体现了柏拉图的终身教育思想。

2.教育是实现理想国的工具

培养哲学王即教育最高目的,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哲学、辩证学即主要内容,哲学王是理想国的曙光。

(五)理想国

1.社会观

柏拉图在社会观上推崇“共产主义”式的国家制度——正义的国家,实行共产主义制度,废除所有制,不准把公有的东西说成“这是我的”,实行共妇、共子,取消家庭。

2.国家控制并实行免费的全民教育

柏拉图强调制定统一的教育法规和政策是国家的责任,保证国家机构经费的充足是国家的义务,小到育儿所、大到高等学校等公共教育机构的修建是国家文明进步的必经之路。

(六)道德教育论

社会之所以衰败大家都比较认可的原因是全民道德素质低下,道德终究还是靠教育实现的,接受教育的人社会道德责任感则强,反之则愈来愈糟糕。柏拉图认为如果要保证行为具有道德性,就必须拥有最高善的认识,因为道德感是以理性认识为基础的。如果对善根本没有深入的认知而是稀里糊涂中规中矩地跟着先例或习俗做事,那么也不能算道德的行为。

柏拉图很重视音乐和诗歌的德育功能,强调音乐素养在人基本素养里的重要性,有教养并值得尊重的人都该是有音乐素养的人;诗歌艺术影响城邦道德和公民精神。强调人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途径除法律等严苛的行为规范外,还有对人潜移默化的艺术。如果这样的东西可能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就极可能提高人的道德修养。用音乐熏陶人的灵魂是柏拉图的观点,以此形成人和人之间的兄弟情义,自觉遵守天地间规律法令,拥有道德观念。

(七)和谐教育观

柏拉图认为教育可使人达到身心和谐发展的理想状态,应利用教育中的体操(即体育)加强身体训练,利用音乐美化心灵。雅典教育人的两大主要内容及柏拉图最认可的基本教育就是音乐和体育。柏拉图认为接受体育不仅能强健体魄,更主要的是能锻炼“心灵澎湃的部分”,以此培养勇敢的心灵品质。音乐和体育双管齐下可以使人的心灵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形成高尚的个人品质。

理性教育是培养人和谐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的心理阶段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说的是理性是人们用来学习和思考的,是人与兽的根本区别。第二部分提到为了满足优越感、得到名誉,激情会借以发挥作用。第三部分说的是国是心灵最低级的部分,是“无理性部分”(物欲、情欲),“金钱是满足这类欲望的主要手段”。

三、柏拉图教育哲学思想的鲜明特点

(一)柏拉图非常强调“善”的教育

师从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思想深深植根于柏拉图思想体系中,柏拉图将其发展成为关于善的一切知识,如:哲学和辩证法都是最高级的知识,善是一切事物的最高原理,理性是解决一切事宜尤其是统治国家的最强能力。“在知识的世界里,善的观念是最后才出现的。而且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看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曾这样谈到,证明柏拉图的确秉持着以“善”为最高标准的教育理念。

(二)柏拉图十分重视启发式教育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采用对话与刻法洛斯、波勒马霍斯、色拉西马霍斯和格劳孔等人針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这种教学方式我们称其为“理智助产术”。当然我们对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更耳熟,但师徒二人的方法有些不同,柏拉图在师傅提出的理论上加上了自己的见解。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指的是通过启发诱发诱导,一层层地在否定错误答案的基础上步步逼近正确答案,最终在不断的讨论中获得答案的本质和经验教训。“理智助产术”指通过归纳个别和具体事物,在其中找出共性和普遍性,以此真正了解此事物。从苏格拉底开始到柏拉图的发展再到相同时代中国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方法一直被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且仍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二)鲜明价值取向的柏拉图教育思想

柏拉图认为教育根本目标是服务“理想国”政治,不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据年龄设置的不同教育阶段都是为“理想国”能出现治国良才和遵纪守法好公民做铺垫。哲学王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更需不停学习哲学、辩证学以精通最“善”最理性的知识直到成为哲学王。理性是哲学王品质,勇敢、节制是卫士必备品质,体育、音乐是必修课;教育者的任务是使其都得到教育并修养出符合国家需求的人格。上述三个特点的共性在于展示了强烈的理性主义精神,使西方文化理性主义色彩浓厚。

四、柏拉图教育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于柏拉图时代

西方哲学主要经历了四大阶段:古希腊哲学,中世纪经院主义哲学,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哲学,近现代资产阶级阶段哲学。古希腊哲学中的重要位置被柏拉图教育哲学思想占据,可见柏拉图对那个时代的教育思想和学者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柏拉图在学园里培养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数学家上功不可没,给当时政治输送了不可多得的懂法人才,让学园成为不可多得的思想迸发之地。罗素认为柏拉图教育哲学思想至十三世纪都还影响着基督教的神学、哲学。希腊哲学史专家陈康也高度赞扬其思想:既集前人教育思想大成,又给希腊教育思想提供可鉴之处。

(二)于现代

现代教育处处彰显柏拉图的教育哲学思想:在柏拉图的各种理论著作中不难看出,教育和被教育被看作最基本的学习过程,要想更好地统治一个国家更离不开教育的基础作用,统治者“哲学王”一定是经过不断教育层层选拔出来的最具智慧的人,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柏拉图各个不同的教育阶段,我们更是发现了毫不过时并历久弥新的“终身教育思想”,并基于此思想完善了现代教育体系:建立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老年大学等一整套的教育框架;柏拉图十分具有特色的全面整体教育思想其实就是“素质教育”一词的前身;柏拉图的男女平等教育观也被世界各国广泛地认可、接受并实施;《义务教育法》是柏拉图“国家教育观”在现代的体现;柏拉图的启发式教育方法被广泛运用于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各级各类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方朝晖,朱清华.理想国家的宣言:理想国[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3]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4]许镇昌.教育的真谛,心灵的转向——柏拉图的教育哲学探究[J].艺术科,2017(12):449-450.

[5]孙银光,杜时忠.“哲学王”的虚假与真实——兼论柏拉图的教育哲学思想[J].现代大学教育,2018(04):22-29.

[6]赵娟娟.柏拉图教育哲学思想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5(16):170.

[7]刘丽英.论柏拉图的教育哲学思想[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9):126-128.

[8]李茂功.刍议《理想国》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浙江教育科学,2019(01):17-20.

猜你喜欢

柏拉图哲学
柏拉图之灵魂观
读懂哲学书是件很酷的事
为什么柏拉图强调“几何”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国内近二十年来柏拉图研究综述
哲学
柏拉图的民主思想及对现当代民主的反思
行星猎手:“柏拉图”望远镜
柏拉图的战争与和平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