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空间下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探析

2020-03-18张园园王小琴

文教资料 2020年34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网络空间

张园园 王小琴

摘   要: 互联网的发展为爱国主义教育开辟了新渠道、拓展了新空间。在网络空间下,一些青年的爱国主义行为和情感,尚须改进和提升。必须对青年有效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紧跟网络新潮流,丰富网络新活动,引导青年理性爱国,引发青年自觉爱国,带动青年行动爱国。

关键词: 网络空间   新时代青年   爱国主义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爱国,并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1](4-7)爱国主义支撑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依然屹立于世界,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坚定爱国主义信念、自觉爱国主义行动,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方能代代增强。

进入新时代,我国互联网高速发展,正在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与此同时,以青少年、青年和中年群体为主的网民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18年6月,10岁—39岁群体占总体网民的70.8%,网络逐渐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青年群体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变通能力也高于前辈,却有着思想不够成熟等特点。如何针对青年的特点有效地开展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一、网络空间下一些青年的爱国主义表现

(一)关于感性和理性。

网络爱国主义事件的曝光,会在瞬间使网络爱国主义行为达到高潮。这一高潮主要表现为对网络爱国主义事件的大量转发、评论和激辩。热血冲动的青年一定是掀起这一高潮的主力军。一些网络青年的积极行动,虽然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但也可能暴露出价值观不成熟、政治观不稳定的缺陷。一系列行为表面上显现了网络青年强烈的爱国意识,但实际表现为情感的失控抒发和情绪的肆意宣泄,不能否认的是少部分还有一些网络青年,能保持理智,没有停留在浅层面的言语表述,而是深刻分析事件出现的原因、带来的后果及背后的利益格局,同时不断关注我国政府的态度和行动,并努力在网络中发表客观性言论。

(二)关于波动和稳定。

稳定的网络爱国主义情感作为一种信念,能为爱国主义行为提供强大持续的内驱力。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们把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信念根植于内心,但爱国主义事件的偶發性和青年易受影响、易被感染的性格特点,往往决定了网络爱国主义情感的波动性、不稳定性。同时,微博、抖音、头条等青年驻足的娱乐软件所形成的“信息茧房”[2],很容易造成一些网络青年的认知窄化,以至于在群体性爱国主义事件中,部分青年被群体热情烘托或裹挟对事件本身、表达方式及舆论声音会没有消化和理解的过程[3](50-51)。

(三)线上活跃线下冷淡的事实。

爱国主义是对千千万万爱国现象的高度概括,具有抽象性,但落脚点却是个人实实在在的行动。网络为青年践行爱国主义开辟了新平台、增添了新渠道,但是与生俱来的隐匿性、虚拟性必然会成为爱国主义情感外化为意志行为的一道屏障。往往隔着一道屏幕,某些青年的行为就会线上活跃度高、情绪高昂,线下冷清。当爱国主义事件曝光时,无比愤懑但能力受限的个体青年会在网络上寻找发泄口,或缅怀历史指责对方,或抒发情感呼唤官方,或引导舆论迎合受众,总之整个网络空间充斥“爱国”的言论。但是止步于思想而不付诸行动的爱国主义,只会是“表面”的。在现实生活中,部分青年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参与感不强、政治常识缺乏,未能在国家发展中找准自身定位,缺乏大局意识、奉献精神,局限于个人利益,缺乏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同时,拖沓懒散、虚功实做、好高骛远、没有目标、缺乏毅力、缺少奋斗,尚未意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青年在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发表爱国性言论,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并未将爱国主义行动落到实处,而被特定爱国主义事件所激起的短暂的爱国主义意识不足以支撑起细小的、平凡的、持续的爱国行动。

二、网络空间下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化路径

(一)培养网络新领袖,引导青年理性爱国。

青年一代是互联网中的活跃群体,他们在弘扬爱国精神、传播爱国情感、接力爱国行动上发挥着主要作用。因此,针对网络中的爱国主义事件,要积极引导其言论走向,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需要有号召力、影响力、权威力的网络领袖以“冷静、客观、求是”的言论引导青年理性爱国。

首先,培养主流媒体代言人,引导青年理性爱国。习近平同志说过:“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他强调,“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被边缘化了”[4](4-5)。应该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通过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等新媒体平台,邀请青年们喜欢的代言人强化爱国主义主旨。中国外交部的王毅、华春莹、耿爽、赵立坚以犀利霸道的语言、恰到好处的幽默、令人直呼过瘾的语气赢得了广大青年的追随,成为主流媒体界深受青年喜欢的“网红”。他们作为中国主流媒体的代言人,在网络上发布的爱国主义相关报道及评论,立场明确,具有权威性,保持着理性、客观的精神,会对青年关注者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定青年的爱国主义信心。因此,培养青年人喜欢的主流媒体代言人不仅会带动青年关注时事,还会为青年理性爱国指明方向。

其次,引导青年理性发声。自媒体的发展为广大青年提供了平台,他们以丰富的内容生产,独到的热点解读,流行的语言表达,动态的传播技术吸引了广大青年的关注,逐渐成了网络传播的主体,作用不可小觑。但要立场明确,维护主流价值,真心实意为党为国发声。新媒体意见领袖,在爱国舆论中的理性声音,对青年有极大的宣传引导作用,会带动青年形成爱国主义传播的正向氛围。因此,培育新媒体意见领袖能够为青年理性爱国增添引领力量。

最后,培养明星、“网红”榜样人,带动青年理性作为。在明星、“网红”占据大量网络空间的时代,他们的言行举止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网络青年的思想和行动。所以,应该加强关注明星、“网红”言论的产生和走向,防止形成弱意识形态化或者泛意识形态化的趋向。优秀明星、“网红”群体要发挥带头作用,始终以主流媒体为旗帜,以身作则带动青年合理抒发爱国主义情感,合法践行爱国主义行为,共同营造理性的网络爱国主义环境,让网络空间成为青年长期驻扎的又一爱国主義教育重要基地。

(二)紧跟网络新潮流,引发青年自觉爱国。

习近平同志指出:“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这部分人我们不去团结,人家就会去拉拢。”[6]青年是各方势力不断争夺的对象,要想团结拉拢这部分青年人就要紧跟他们的步伐,在内容为王的情况下采取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或载体,加强与青年网民的交流互动,带动青年自觉爱国。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语言、形式、氛围的影响都至关重要。

第一要创新网络爱国话语表达体系,增强时代感与趣味性。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时,有深度、有温度、有情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才是人们不断追求的。当代青年娱乐狂欢的精神气质不断体现在爱国行为中,泛娱乐化和政治正确相交融,获得了广泛的关注[3](50-51)。所以,富有趣味性的互联网式的语言表达,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表情包是青年广泛应用的网络表达方式,相比于文字,表情包更形象、生动、新颖、有趣,可以把表情包作为承担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特殊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对青年的吸引力,引发青年的关注度,提高青年的使用率,在社交过程中加深对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将起积极意义的网络用语加入爱国主义教育话语词库中,增加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和力、新鲜感和时代感。“撸起袖子加油干、给力、点赞、做人不能太美国”等网络用语应用到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中既对内容传播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又会增强对青年的影响力。

第二要广泛应用新传播技术,增加爱国主义教育的真实性和满足度。许多传统爱国主义资源因为传播技术的局限性,逐步淡出了青年人的视野,而人工智能技术、无人机、VR、大数据、H5页面等新传播技术的出现可以打破这一局限。H5、移动直播与短视频的传播代替了那些枯燥、乏味的单一文字传播,以图文结合、视图联合、音像结合的方式博得青年人的眼球,提高了青年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满意度。3D、VR技术可以让青年人感受到“真实、动态”的历史爱国场景,身临其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个人的感官感受,体会爱国主义情感,使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便捷化。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推广使得媒体得以充分利用拥有巨大体量的青年用户的价值,为定制化、精准化爱国传播提供保障[7]。技术创新在还原历史爱国场景、呈现历史爱国事实、增加爱国主义资源、增强传播效果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三要突破传播载体局限,在动漫、游戏中增加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结合青少年兴趣点和接受习惯,大力开发并积极推介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富有爱国主义气息的网络文学、动漫、有声读物、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短视频等”[8](8-13)。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作用于青年群体,青年恰恰是动漫、游戏的爱好者。所以中国必须严格把控外来动漫的输入,并从根本上发展含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的本土动漫,在吸引青年受众的同时,持续发挥隐性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同时,可以将抗日战争的将军,如彭德怀、聂荣臻等设定为游戏人物,把真正的战争,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设定为游戏战场,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既可以锻炼青年的战略思维,又可以使青年学习我党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感同身受家国情怀,潜移默化为爱国行为。

(三)丰富网络新活动,带动青年行动爱国。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树立和强化爱国主义认识,还要以意识带动行动,既要内化于心,又要外化于行。课堂上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语言教育实现的,为爱国主义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而爱国主义实践的生成,才能证明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和目的。我国爱国主义理论教育从未缺失,但是外化于行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却一直缺席。所以,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就要在爱国实践上下功夫。

第一,借助网络爱国事件,建立线下讨论场,提高青年现实参与度。网络爱国事件形成的舆论场使青年人置身事内,学校教师、公司部门的党组织应该把握住机会,把线上舆论场延伸至线下讨论活动,在线下活动中发挥思政教师和党委人员的关键作用。对于网上的热点事件,思政教师和党委人员要及时形成线下讨论场,引导讨论方向,通过热点事件培养青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青年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自觉对消极的、有危害性的内容进行批判和抵制,真正做到明辨是非,理性行动,切实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开展网络爱国接力活动,线上线下同频共振。重大的周年纪念活动或者节日,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性,青年大都不可能直接到现场参与,一般通过直播观看、了解,所以不能真正地感受现场的爱国气氛。各个高校或者公司集团应该借助这一氛围开展线下响应活动,精心策划,以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和新颖的、具有吸引力的活动方式,引导青年在乐于参与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各大高校和公司集团开展的“我和我的祖国”接力快闪活动,由青年自动发起,并带动线下众多青年自愿参与,线上以短视频的形式接力,以青春向祖国告白,用歌声为祖国献礼,此次活动既调动了青年的爱国热情,又在潜移默化中深化了青年的爱国意识。

三、结语

爱国主义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事业。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同样爱国主义教育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完善的。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已然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拓展了爱国主义教育平台,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创新了爱国主义教育手段,增加了爱国主义教育途径,同时面临着许多新变化、新问题。所以,我们要紧追时代的步伐,贴近青年的实际生活,深入研究“互联网+”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问题,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积极探索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代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内容、新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网络空间下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动权,有效地对青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2019.

[2]凯斯·R·桑斯坦.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M].毕竞悦,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3]王淼.青年网络爱国主义的话语特征与引导策略[J].人民论坛,2019(24).

[4]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Z].2013.

[5]陆学艺,等.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7]雷娜.网络爱国主义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18.

[8]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Z].2019.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网络空间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乡土历史教学应做到功在外利在内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立法之名与实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探索与思考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