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思政教育的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特点

2020-03-18谷蓓蕾

文教资料 2020年34期
关键词:教书育人文化建设思政教育

谷蓓蕾

摘   要: 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特点,决定了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两者相互作用。根据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规律,以提高高校学生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健全大学生“三观”体系,采取多种措施,推动面向思政教育的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通过两者的相互融合发展,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高素质,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思政教育   社团文化   教书育人   文化建设

在综合型人才供不应求的时代,各个高校都在努力加强学风建设,为培养具备扎实知识技能和正确政治思想的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每个学校都有社团,它是可以展现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的聚集地。通过社团,学生有机会参与很多实践活动,让各项能力得到锻炼。社团文化活动在学生中逐渐盛行,对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很大的作用。教育者可以把社团文化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效率。

1.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内涵及特征

历经多年发展,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日趋成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按照社团活动内容基本可分为理论研究、社会服务、文艺娱乐和专业实践等类型。从本质上而言,高校学生社团由一群兴趣爱好相同、理念价值观相近的学生组成,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开展满足较高心理需求的活动。高校学生社团文化指在长期的社团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大多数成员共同认可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整套行为规范、社团活动开展方式、语言习惯、社团形象及社团管理制度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总和。其中价值观是社团文化最核心的部分,也是社团文化的基础。管理制度是社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社团发展过程中慢慢积累下来的规范成团行为,达到社团成立时的目的。社团形象是社团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具体体现为社团标志等区别于其他不同社团的视觉识别系统及社团在校内外的总体评价。

高校学生社团的建立基础决定了社团文化的特点,与其他类型组织相比,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具有很鲜明的特征。首先,价值观认同的高度一致。非常明确的高校学生社团建立的初心决定了学生加入社团的动机是高度一致的,与其他组织之间存在较大的区别。其次,社团文化主客体的高度统一。高校学生社团成员既是社团文化的创建者又是社团文化的接受者。最后,社团文化吸收传播的动态统一。

2.面向思政教育的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特点

高校学生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隶属于亚文化,具备了所有文化的一些共性。高校学生社团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社团文化的鲜明特点,也决定了社团文化具有一些个性。由于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具有吸收传播的动态统一,为了更好地促进社团规范持续发展,努力发展社团文化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究其本质是通过多种形式锻炼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思政教育工作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另外,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教育的载体,进行社团文化建设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也是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因此,面向思政教育的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更有利于教书育人目标的实现。

2.1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工作是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一直以来,我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通过开展多门思想政治课程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这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不可或缺且极其重要的方式。与课堂讲授和课程考核不同,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工作属于思政工作的隐形教育方式,将思政教育主题隐藏在社团文化建设工作中,通过社团文件建设过程中人与人的来往、文化娱乐和游戏等方式,让参与其中的大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理念。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工作能够有效消除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逆反心理,有效增强思政教育效果,更有利于实现教书育人目标。比如,很多学校开设创新创业俱乐部,通过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高度信任和合作才能完成的拓展训练项目方式,如齐眉棍、破冰和背摔等,不断强化成员的团队合作意识等。长此以往,俱乐部及成员之间的高度信任和团队合作等理念将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成为社团文化,反过来影响社团的所有成员。

2.2高校学生社团文化体现了思政教育对象的自主性。

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具有鲜明的特征:价值观认同的高度一致、社团文化主客体的高度统一及社团文化吸收传播的动态统一。鲜明的社團文化特点决定了社团成员能够从内心认可社团文化,接受其约束规范自身行为。从教育学的角度可知,教育效果直接受到被教育者的自主性的影响,高校学生社团的成员能够自主学习,并将社团文化活动中的内容转换成精神品质,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充分体现了思政教育对象的自主性,学习效果是上佳的。另外,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具有隐形教育的特点,思政教育对象能够从喜欢的形式参加活动,积极主动地接受社团文化的影响,具有其他形式思政教育无法替代的优势。面向思政教育的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工作,能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思政教育的价值理念改造,最终锻炼能力及提高综合素养。

3.一些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自愿成立的组织,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高校学生社团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高度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然而在社团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显性因素和隐形因素,制约社团的发展,制约社团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一些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社团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很多高校学生社团为了扩大影响,不惜降低门槛,甚至零门槛,只要愿意加入就可以。社团的主管部门为了让广大学生放下手机走出宿舍,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有意无意地忽略社团管理制度建设。例如,社团成员加入社团的资格审核,平时活动的考核及退出社团的相关制度。即使有些社团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也很少落地实施。因此,不少数量的高校学生社团处于管理混乱、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的阶段。

3.2社团文化品质有待提升。

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社团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几乎囊括了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然而涉及方面广泛,必然影响社团活动的品质。据笔者所在院校数据显示,全校有三十多个社团,其中能推出精品活动的社团数量却不到十个,而且很多社团活动雷同,没有创新性。据调研,部分社团成立时间不足两年或者部分社团成员数量不足十人,以及部分社团的活动目标不明确,没有科学的设计和精心的编排,甚至部分社团没有每年的活动计划。以上现象导致社团活动品质良莠不齐,社团活动效果不理想,影响社团长期持续的发展。

3.3社团文化思想导向有待加强。

目前,一些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存在欠规划、随意性强及未经过精心策划等现象,而且未能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其中,更多注重开展社团文化活动,未能体现思想性和教育性。文化娱乐活动偏多,理论学习和社会服务等活动普遍偏少,即使是志愿形式的活动也偏于形式,大同小异,创新性不足,让社团成员体验感不强,未能深刻领会到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另外,社团活动多数以学生为主体,专业教师参与不多,未能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辅导作用,导致社团活动思想导向欠缺。

3.4社团文化育人功能有待巩固。

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一些多社团主管部门有意无意地将社团活动视为大学生课余活动,将社团定义为学生课余活动的自发组织,从社团文化功能角度忽略社团文化的育人功能,未能将社团文化的育人功能提高至应有的高度。很多情况下,由于高校过于注重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思政专业教师缺乏必要的动力参与社团文化建设工作,导致社团文化建设工作经常游离于思政教育视野之外。由于上述等主要原因,一些社团缺乏文化建设热情,凝聚力不足,导致社团文化建设没有或缺乏总体规划设计,价值观认同感不强,影响社团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

3.5社团文化保障机制有待培育。

目前,一些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缺乏资金、场地及相应设施设备等保障。由于涉及资金等资源的制约,部分社团只能求助于企业赞助、社团成员会费及少量的学校拨款,特别是前两者的来源具有不确定性。很多情况下,一些社团经常成为一些企业及产品在校园内做促销的团队。显而易见,制约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已经成为社团正常运营的障碍,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社团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4.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对策

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决定了社团的思想政治工作功能,同时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工作职能和作用决定了社团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尽管历经多年发展,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在思政教育中已经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仍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

4.1加强制度建设,推动社团文化规范发展。

高校学生社团主管部门从社团建立的根源上加强社团制度建设工作,包括社团审批、注册及成立的相关规章制度。在社团发展期间,制定社团发展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优胜劣汰原则,对于发展良好或高质量的社团进一步从政策层面给予支持和鼓励,促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团进入规范的发展轨道。同时,对于发展滞后的社团予以限期整改、注销或与其他社团合并。通过以上多方面的措施保障社团良性发展,为推动社团文化规范发展奠定扎实的社团基础。

具体而言,对高校学生社团文化活动开展进行严格审批及考核制度。社团主管部门首先完善社团开展文化活动的顶层设计,制定出不同社团开展文化活动的依据及目标,根据具体的社团文化活动目标,严格论证和审核社团文化活动的每个流程。对于低层次及育人时效性不强的文化予以限期整改或不予审批,对于目标明确但文化活动总体规划设计不够完善的给予积极的指导和完善。

4.2强化激励机制,推动社团文化优质发展。

通过高校学生社团主管部门与思政教育部门的积极沟通,建立适宜的思政教师激励机制,对于为社团及文化建设做出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在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特别是在晋升职称方面给予一定的照顾,强化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激励思政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社团及文化建设,推动社团文化优质发展。

另外,积极鼓励思政教师加强对社团骨干的培养和指导,采取多种方式激励骨干成员健康成长,以此方式带动社团其他成员积极参与社团文化活动,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方式,推动社团文化优质发展。

4.3加强文化建设,实现社团育人功能。

教书育人是高校的重要任务,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是实施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方式。因此,加强社团文化建设要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充分发挥社團文化影响大及活力强的优势,进一步实现社团育人功能。

社团文化具有其他文化的共性,也有独特的个性,通过创建社团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理念,将社团转变成社团的俱乐部,激发社员的责任感,树立社员主人翁意识,完善社团育人功能。

4.4保障文化建设,助力社团健康发展。

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仅依赖一两个部门,需要相关部门相互协作才能圆满完成。一般而言,分别从社团指导教师、社团活动硬件及社团活动经费等方面加强体系建设,才能保障社团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推动社团健康持续地发展。因此,大力鼓励支持年轻的思政教师聘任社团指导教师,为不同社团划分出一定的活动场所及建立与社团文化发展相适应的工作经费体系,均是助力社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社团的育人功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静.探析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以内蒙古财经大学生社团为例[J].知识经济,2018(14).

[2]吴艳.高校社团文化提升学生素养的引导力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2).

[3]付艳.高校学生社团育人的路径和机制创新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09).

[4]李想,胡子燕.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浅谈[J].现代经济信息,2016(05).

[5]付忠勇.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优化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0).

基金项目:2017年浙江省教育厅思政专项课题(编号:Y201738869)。

猜你喜欢

教书育人文化建设思政教育
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丁德馨
教书育人
篆刻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试论民办高校教书育人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