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管理视角下的高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2020-03-18许瑞雪

文教资料 2020年34期
关键词:安全文化建设系统管理高职院校

许瑞雪

摘   要: 高职校园安全,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的教学定位、学生特点,决定安全管理有自身的规律。必须坚持以系统管理方法发挥文化价值引领和行为内化作用,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本文从系统和发展视角出发,力图丰富和拓展校园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在更深层次提出契合时代特点的校园文化安全观。建议从提出价值引导、载体支撑、行为规范、管理创新等方面,构建高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系统管理   安全文化建设

一、问题提出:高职校园治理的必然选择

安全文化是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既包含精神、观念等意识形态的内容,又包括行为、环境、物态等实践和物质的内容。高职校园安全文化是特定区域、特定群体安全意识、安全制度、安全环境、安全保障等有机体系。

高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事关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問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2016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强调,血的教训警示我们,公共安全绝非小事,必须坚持安全发展,扎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堵塞各类安全漏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从源头治起、从细处抓起、从短板补起,筑牢防线,守住底线,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不丢掉任何一个盲点,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2020年6月,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社会少年儿童安全防护工作。高职教育主要是使求学者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等),提供通向某一职业的道路,培养的人才类型是实用型、应用型的,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有差异的。与普通义务教育目标是不同的,教育内涵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安全意识和能力教育显得尤为必要。从这个方面说,推进高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体现,是提升校园综合治理水平,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高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破解安全问题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各种安全事件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还冲击社会道德底线、安全底线,保护校园安全成了全社会的强烈呼声。高职院校除具有一般学校共性安全问题外,在实验室、实习单位和操作车间发生的安全事件也很常见,基于德道观念、法制观念和文化水平制约及高职学生实用性学习的目标,规则意识、自制能力相对较弱,极易产生安全隐患或安全事件。高职院校的安全问题不仅有食品安全事故、校园踩踏事件,还有实践训练、操作不当的应用安全风险,既有基础设施供给问题,又有制度机制缺失的因素,归根结底是人的因素,是规范意识、安全意识不强,没有将安全上升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如何规避安全风险,如何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特别是如何将防控疫情的群体行动和行为准则转化为高职校园安全文化的一部分,更成为校内校外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亟待建构形成校园安全管理的崭新路径,为解决校园安全问题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或参考。

二、现象剖析:树立系统安全文化观

高职校园各管理单元、校园与社会、校园与家长之间是相关依存关联的系统,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构成校园安全系统的要素、环境、认知和行动的集合,强调在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关系中把握事物。一些高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常常陷入机械化、运动式、割裂化,无论在物质方面还是在制度层面,或者观念层面,文化的功能和作用都没有充分发挥。从系统管理特征出发,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一)整体性。

整体性是系统最鲜明、最基本的特征,系统之所以成为系统,首先必须有整体性。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其中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血缘关系、伦理关系等,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社会体系。高职校园安全文化从实践活动看,既有教学、科研、学习,又有由此延展出来的社会实践及服务,既有师生安全,又包括参与学校教学、生产服务的员工安全,同时涵盖身体安全、生命安全、心理安全及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安全等。缺乏安全整体性的认识,把安全文化各要素割裂起来,很难避免安全事件或安全事故。忽视从校内到校外延伸的安全触角,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明显存在短板。

(二)动态性。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构成系统的各要素在联系中运动、在运动中发展。显然,如果安全管理系统及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安全文化的动态性,一是说明安全事物、现象、过程都不能孤立存在,要与周围其他事物、现象、过程联系起来,大到国家发展宏观环境、社会治理能力,小到高职学校定位、区位及学校治理思维,都与安全密切相关;二是说明普遍联系必然导致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必须掌握与安全有关的所有对象要素之间的动态相关特征,充分发挥相关因素的作用。例如:掌握人与设施设备之间、人与教学作业环境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安全信息与使用者之间等。安全与事故、安全与文化,是通过量变和质变表现出来的,包括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动、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化和安全功能的变异等。

(三)反馈性。

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一个系统的成功,离不开灵敏、准确、快速的反馈,这就是反馈原则。高职院校学生相对于综合性大学学生,直接就业的目标性强、社会交往人群复杂,对学校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安全信息反馈要求更高,必须及时捕获,以便及时采取行动。校园安全防范预警与信息反馈渠道不通畅,针对学生社会交往或参与社会行为安全分析、研究、预测不到位,在特定时间、区间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不足,使学生不当行为风险加剧,后续处置应对无力。

(四)闭环性。

完整闭环是系统管理的基本保证,只有系统内的管理构成连续封闭回路且使系统活动维持在一个平衡点上,才能使矛盾和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校园安全工作采取“闭环管理”,可以堵塞工作漏洞,提高工作效率,执行好制度,落实好责任。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安全问题与没有形成“闭环管理”息息相关,常常存在有计划无结果,或计划与结果相去甚远的情况。造成“闭环管理”难以实现的原因包括:一是计划制订不切实际,二是没有进行原因分析,三是虽然进行了原因分析,但未实施对策,四是未检查执行效果。比如,新冠肺炎疫情下调应急响应级别后,绝大多数地区已是低风险地区,按照“保证安全距离、实现错时上课、统一教学管理”的原则,相关职业院校制定了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学习工作方案,通过核验健康码、检测体温、审核收取健康表格、发放工作牌、办公室内消毒、晨午检登记等闭环方式,保证返校复课工作安全、稳定、有序进行,初步形成了佩戴口罩、签到“日报告”、分散用餐等防控安全文化。

三、路径构建:从传统制度管理到系统文化治理传统

安全管理侧重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学校各主体行为。这些制度规范或生硬固化,或纸上谈兵、束之高阁,很难从根本上对人的思想、行为规范、学习态度及生产生活方式等进行积极教化。系统的文化治理以优化校园安全环境为重点,以促进校园安全为目标,能够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职技能人才提供强大的安全自律动力。

(一)加强价值引导建设,让安全文化成为校园警示钟。

推动安全知识进高职课堂,将安全知识的普及纳入高职技能教育序列,开设安全知识和应急防范课程。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公益宣传,强化校园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强身心健康教育,切实关注学生、教师和校内其他职工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普及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知识,防止不当卫生习惯引发群体性传染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做好问题学生、问题教职工心理疏通和干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发现学生、教工情绪波动,及时沟通,有效预防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加强法制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通过案例加强警示教育,明确法律底线,强化规则意识,主动远离危险。加强安全舆论引导,广泛宣传高职校园安全创新成果和突出成就、先进事迹和模范人物,发挥安全文化的激励作用。同时,坚持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正确引导的原则,及时引导校园舆论、社会舆论,提高安全文化正向引领水平。

(二)加强载体文化建设,让安全文化成为教学传承载体。

建立完善教师与学生、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监管部门校园安全文化协同工作机制,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部门依据职责,加强与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协调,实现针对高职院校的安全文化建设资源共享、任务共担,形成政府、部门、学校、企业、群团各方共同参与的安全生产宣教思想文化体系。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搭建适合高职校园特别是与所学专业或者技能直接相关的安全生产和安全文化网络阵地,充分展示相关领域安全文化建设成果,增强网络互动学习和实景运用能力。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探索建立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为推动校园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奠定思想文化基础。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在重点行业、地区、企业建设有特色的安全文化教育基地、场馆和宣传教育展厅。高职院校可在校内建立安全文化主题公园、主题步道,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加强行为安全模式建设,让安全文化成为师生安全帽。

行为安全模式是一种能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培养安全习惯和安全意识、形成安全氛围,进而提高安全水平的较为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注重各安全主体的积极参与,通过提高各主体主动应对能力、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提升安全水平。加强消防安全行为模式管理。按要求设置标志标线及警示标牌,在校园内显著位置张贴疏散示意图,定期对消火栓、火灾自动报警设备进行功能测试,保障安全出口、应急照明、逃生指示等标志设施完好。规范危险化学品存储使用行为。对易燃易爆、剧毒、易制毒制爆等危险化学品建立“一图一表”,动态精准掌握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存储场所、使用途径和责任人等信息;加强实验室、实训车间、危险化学品仓库等重点危化品区域管理,使危险化学品整个使用周期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规范校车及道路交通安全行为。采取人车分离、错时进出、分门进出等方法,避免人车交叉而发生意外,坚决防止外来车辆冲撞校园案件发生。规范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控行为。落实好索票索证、食品留样、领导陪餐、食堂消毒、食堂卫生管理、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相关制度;实施高职院校医院、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探索“医教结合”共同体建设。健全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健康报告制度,及时总结校园疫情防控经验,严格执行体温等晨检午检和缺勤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并报告有传染病症状患者,对集体活动教室、宿舍、餐厅等场所,定期开窗通风、消毒,预防传染病发生。规范校舍安全管理、特种设备使用及校园周边安全行为。建立办公室、教室、宿舍、实验室等内部安全评价体系,以及技能训练设备、特种设备、电梯(食梯)、体育器材安全检查制度。规范实习实训安全行为,落实学校、学生、实习实训单位、指导老师安全责任。

(四)加强管理创新建设,让安全文化成为健康成长的推进器。

创新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投入机制,积极探索企业、社会机构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引入校园食品卫生、交通、实习等安全责任保险,形成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共同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格局,确保技能安全、职业安全文化研究有效进行。创新监督管理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实行安全信息从产生到运用再到反馈的闭环式管理,以及安全工作差异化、个性化考核,对制度不健全、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而导致发生涉校涉生安全事故的地方、部门和学校,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创新技术支撑安全机制。比如,在食品安全上可以搭建校园食材食品“阳光配送监管”平台,按照“统一审核、线上采购、定点配送、全程管控、信用管理”的原则,对配送企业、学校食堂及整个配送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实时了解食品采购、配送和部门监管情况;在学校实验室、实训室乃至实习点,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学生操作行为予以指导规范;在校园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设置一键式紧急报警装置,并与110接报警中心联网,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储存室、财务室、实验室等重要场所要安装入侵报警装置,以及智能化安全监测监控和数据传输设备,实现校园安全治理信息化、智能化。

高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凸显社会责任、政治责任,更体现学校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关键是围绕人、物和环境三个要素展开。通过价值引导、载体支撑、行为规范、管理创新,全面增强教职工、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守衛安全能力。如是,必将为建设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许桢.关于我国高校风险管理研究现状[J].经营管理者,2012(10).

[2]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150-185.

[3]刘金方,等.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M].上海: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4]姚本先,陆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7(30).

[5]冷苏凝.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服务案例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5).

[6]赵淑梅,贾明涛.基于行为安全模式的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建筑安全,2008(02).

[7]郑玉玺,贾强.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及体系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46):52-53.

[8]于勇.高校公共安全风险管控机制构建研究[J].教育论坛,2016(5).

基金项目:本文系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校级科研课题“校园安全文化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QGSKT202004)。

猜你喜欢

安全文化建设系统管理高职院校
《系统管理学报》征稿简则
《系统管理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系统管理学报》
长邯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管理软件应用探讨